切实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夯实基础(一线视角)社会·法治

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可度,科学有效地培养好中医药人才任重道远,应该立足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从眼下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这几年,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开设了中医药课程,学生们得以初步了解中医药知识、接触中医药文化。在上海,有3所中学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学校,校园有中医药文化展馆、长廊,并设置了有关读本、课程、专题讲座等,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学习氛围。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普及中医药文化、培养潜在中医药人才的可行途径。

早在30多年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就曾开设中医少年班,选拔14—16岁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读。连续3年共招收了147名学生,他们先读3年预科,再读5年本科,如今大多数已成为相应领域的骨干。有关跟踪调查显示,少年班的培养方式是有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有规律可循,不妨趁早。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但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可度,科学有效地培养好中医药人才任重道远,应立足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从眼下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一位中医教授深有体会地说,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是在年轻人中寻找“有缘人”的过程。前不久,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一个新生班级,笔者看到了学生们的期中作业。他们讲述了与中医的故事,有人因自己或家人看中医、吃中药而产生了兴趣,有人则受当中医的父辈影响而报考这一专业。无论哪种机缘,这些文字读来都让人欣慰。当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空间变大时,中医药的“有缘人”也在变多,从小让更多中小学生接触中医药文化知识,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熏陶。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制度保障、资源倾斜。比如,各类中医药院校应开门办学,让专业老师走进中小学和社区,开设第二课堂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又如,学校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和家长参观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开展观摩体验中草药种植活动,等等。强化互动交流,增强学习互鉴,让中医药教育资源更好普及开来,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中医药的良好氛围,就能在人们心中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下学习、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种子,切实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夯实基础。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才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

THE END
1.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114号建议的答复一、关于实施中医药人才发展优先战略的建议 在选拔具有中医药学科特长和发展潜质的学生方面,教育部积极探索:一是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将学生中医方面的素养和实践活动记入综合素质档案,提供高校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二是在高职分类考试中,支持中医药类高职院校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方式开展招生,对学生的中医学技能进http://www.natcm.gov.cn/bangongshi/gongzuodongtai/2025-01-14/35659.html
2.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监督工作常委会工作牢牢抓住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契机,在第一批22个中医优势病种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按照“优势突出、临床成熟、疗效确切、安全可控”的原则,稳步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实施按病种付费改革,进一步探索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和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本区中医药传承创http://renda.jiading.cn/cwhgz/jdgz/content_854195
3.关于印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任务分解方案6.强力推进中医药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合理确定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结构比例。依据培养方案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提升教学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编写特色教材,夯实专业基础。促进创新创业https://kxjsc.hactcm.edu.cn/info/1079/1783.htm
4.每日热点1124在医改座谈会上,刘国中强调,当前医改面临新的形势,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医改与健康中国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推进卫生健康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要加强“三医”改革统筹,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动态调整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2512
5.卫健委:鼓励这些医务人员做兼职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国医大师实现零突破,2人入选全国名中医,2人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累计推荐培养国家“百千万人才”6名,“国贴”36名、“省突”44人、“省贴”49人,选拔培养“名医”279人、“云岭学者”18人。突出团队创新能力和学科培养潜力,遴选“医学领军人才”102名、“医学学科带头人”216名和“https://www.yxj.org.cn/detailPage?articleId=341763
6.两部门发文: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意见》分别从中医药行业数字基础和数字化赋能中医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中医药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一是夯实数字中医药工作基础。 提出建立健全中医药数据标准规范,强化中医药数据治理基础,加强中医药数据安全保障,加快中医药数字化人才培养等四方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1A07E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