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创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当前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许多领域正进入跃迁式发展期,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各领域的认知工具都已出现跳跃发展的可能性,各学科领域融合式发展趋势明显,正推动人类进入新的科技发展变革期。在全球科技革命发展新趋势下,原有的科创政策已然存在着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情形,应审视已有科创政策,构建创新性政策工具、推出促进科技革命的创新型政策方式,提升科创政策有效性,才能保障我国成为科技革命的引领者,在新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现有科创政策的特点

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科创领域的发展,陆续推出了大量促进科创发展的政策,取得有了不少成就。这些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聚焦关键领域和主体。现有科创政策针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主体,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重点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建设产业研究院、推动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攻关等措施,加强了对这些领域和主体的扶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强调前瞻性。现有科创政策注重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把握,鼓励企业从现有问题出发,积极寻找具有普遍影响力的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并强调促进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引领。

3、具有全球化视野。现有科创政策鼓励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式,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体系的对接和融合,以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科创政策存在四大有待完善的方面

全球科技革命正处于爆发前夜,各国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在专利制度、地缘政治、现代金融体系综合影响下,当前对于科技创新的原创性要求越来越高,科创成果影响的独占性和垄断性特征越来越强,科创成果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尽管我国对科创领域非常重视,科创政策投入很大,收获不少,但面对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我国科创政策仍存在四大有待完善的方面,表现为:

1、社会创新生态能级仍不足。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往往是社会创新资源整合的结果,体现的是社会创新生态能级水平。当前科创政策在推动创新生态能级提升上存在一定不足,原创性、基础性和颠覆性的科技成果产出尚不充分。尽管政策层面多措并举激励科技创新,但构建高效社会创新生态系统仍有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引领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领域,亟待取得重大突破。

2、天才型“塔尖”人才涌现障碍仍在。当前前沿创新成果越来越依赖于天才型“塔尖”人才的涌现,吸引、培育顶尖人才的科创环境还有待完善。如在人工智能(AI)领域,美国最近两年在AI领域的发展迅速,不仅推出ChatGPT、Sora、Claude3等现象级AI大模型,而且在AI芯片领域也是处于垄断地位。2024年智库MacroPolo发布的《全球AI人才追踪2.0》报告显示,中国培养出世界顶尖AI研究人才从2019年的29%提升至2022年47%,但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美国。顶尖AI人才全球占比,美国是57%,而中国只有12%。

4、缺乏“企业家型”科研活动战略型领导者。如今的科研活动复杂性越来越高,缺乏对科研活动的深刻理解就很难评估哪些科研活动值得支持,也难以对具有原创性成果潜力的科研活动进行识别与有效投入。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极度缺乏马斯克这类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家式”科研活动领导者。

“企业家式”的战略型科研活动领导者往往是那些具有企业家冒险和创新精神,又兼具极强资源整合能力,同时还有深厚科研素养、对科研活动理解深刻、对科研发展大方向具有战略洞见力的科研活动领导者。缺乏这样的战略型科研领军人才,原创性、颠覆性成果的产生所需要的氛围和支持就难以持续形成。

三、科创政策的创新发展建议

要实现我国科创发展战略目标,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发展要求,必须推动现有科创政策的创新性发展,突破原有科创政策框架,重新审视政策目标,改变原有评价考核方式,实现人才培育与筛选机制的变革,重视战略型领军人才的成长环境的建设,提升社会整体创新能级,激发原创性科创成果涌现,实现“塔尖”型人才普遍出现。

1、政策目标优化是政策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科创政策实施应以社会创新能级提升为目标,清晰界定原创性成果与价值,保证政策可操作性,聚焦于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优化资源分配和区域协同发展,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简化成果转化流程,深化人才战略,注重实际创新能力评价,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成果,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全球化布局,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从而全面提升全社会创新效能。

2、调整考核评估方式是科创政策创新发展的关键切入点。采取改变考核标准是改变科研工作者行为方式的关键切入点,考核评估机制形成的对科研人员的行为激励导向至关重要。对于不确定性高的原创性创新活动,必须逐渐扭转过去考核方式形成的旧观念影响。因而,科创政策需改变原有的会计标准或工程思维作为创新行为的评估基准,探索建立不确定思维指导下的具有容错功能的考核机制,减轻并消除短期量化考核压力,改变激励机制导向,让科研人员能从容地进行自由探索,形成有活力的竞争。

3、教育培养体系的变革是科创政策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科创政策要发挥作用,在于顶尖人才的涌现与有效配置,而这些人才是教育体系培育的成果,必须重视教育体系对科创政策的基础性支持作用。要成就原创性重大创新成果,必须塑造以好奇心培育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因为原创性成果要以个体内在的自由探索作为持续动力,好奇心才是能保证科研人员愿意长期积极从事不确定性高的科研活动的关键。自由探索是一种极高成本的人类行为活动,仅仅靠经济利益的激励是难以保证其成为一种持续的普遍社会行为方式。这要求科研工作者不仅仅是基于功利心来对待科研活动,更多地是基于对于自然规律探索的好奇心,让其从科研活动本身就能获得激励,从而降低科创政策的实施成本。

4、重视并积极推进战略型“企业家式”科研领导者的培育。当代重大科研成果都是大团队长期合作的结果,没有这类“企业家式”的科研组织者,具有重大颠覆性原创成果是不可能出现的。科创政策要通过系统化、创新性的策略,从教育、选拔、政策支持到环境打造等方面全面发力,旨在培养能够把握科技趋势、引领产业升级的战略型科研领导者。(1)政策应聚焦于推动社会环境的包容性建设,消除不同领域壁垒约束,让具有潜质的人才有更多样化的锻炼机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为其成长提供舞台,从而培养出真正战略型人才。(2)建立实践导向选拔机制,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战历练,发掘并提升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战略科学家。(3)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设立“企业家学者”计划,使科研领导者在产业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商业运作能力。(4)应鼓励全球视野与国际合作,强化领导力与人格魅力培养,举办针对性培训,培养团队协作及引领攻关的能力。

5、构建开放、有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系统是保障社会持续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核心。(1)建立创新引导机制让社会各类资源都有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到支持高质量的科研活动中,提升社会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和资源流转效率,是促进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保持科研团队活力,实现高质量原创科研活动的关键条件。(2)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海外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同时也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科技项目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THE END
1.科技政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731号第三次修订)2020-10-27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2020-07-31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2024-03-13 关于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2023-10-0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2023-08-https://www.most.gov.cn/satp/
2.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最新政策关于国家关于科技创新的最新政策,由于直接针对科技创新的专项最新政策在提供的法律依据中并未具体列明,但可以从相关法律精神及国家整体政策导向进行解读。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对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一般性概述: 一、政策导向 鼓励创新: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95aa2283bd9b31241216
3.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4年第1期)大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二、科技人才政策 ◆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把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核安全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加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44ST69051494VN.html
4.奖补!2024年孝感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奖励政策文件解读孝感市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补贴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全市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 一、支持各类研发机构建设 以科技型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大力建设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新获批(由国家级、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评审认定)并在孝感注册落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公司)、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https://blog.csdn.net/V18855127261/article/details/139836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