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6日

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一、面临形势

2016年,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额、交易价格等指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市场运行总体情况稳中向好。其中淡水产品价格扭转了2015年以来连续下跌的态势,同比上涨2.70%。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期间渔民收入面临与全国人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的较大压力。经济新常态下,水产养殖业发展进入平稳期,靠不断扩大产量来提高渔民收入将越来越难以为继。今后的水产养殖产业必须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总发展目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

“十三五”以来,我市渔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狠抓惠农政策落实,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了渔业经济平稳发展。201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681公顷,全省排名第16名;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9403吨,全省排名第14名;渔业经济总产值18亿元,全省排名第8名;人均水产品占有16.91kg;农民人均渔业收入673元;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27%。

当前德阳渔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渔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由于国家投入少,加上长期以来水面承包经营者往往只经营不投入建设,耗损、老化和自然灾害给渔业设施造成程度不同的损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池塘淤塞、池埂倒塌、排灌堵塞、良繁设施损毁、亲本老化等,如果不加以改造,将难以满足水产健康养殖和现代渔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渔业发展空间受到压缩。由于政策调整,如《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加之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建设、道路修建以及其他建设,城市周围大部分池塘被征用,压缩了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

养殖水域污染日益显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的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养殖池塘、水库内源性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部分水质指标甚至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标准。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合理的养殖布局、养殖方式及养殖密度,把水产业发展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放在重要地位。

二、编制背景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7〕39号)以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7〕46号)要求,特制定《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

三、目的意义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基础上,依法科学合理划分各类水产养殖功能区。规划生效期间,把控养殖功能区现状,稳定基本养殖水域,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规划》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德阳市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护环境生态安全,促进渔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4年4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7年8月30日修订;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4月29日;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年8月修订;

(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八)《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09年10月。

二、地方法规

(一)《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2016年11月修订;

(二)《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修订;

(三)《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2009年3月;

(四)《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9年3月修订;

(五)《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2010年7月;

(六)《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2年12月。

三、规程、规范、技术性文件

(一)《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二)《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7〕46号);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

(四)《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川委发〔2017〕1号);

(五)《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3号);

(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

(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川办发〔2017〕96号);

(九)《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

四、其他依据

(一)《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二)《四川省水产发展“十三五”规划》

(三)《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版

(四)《德阳市2016年渔业统计年报》

(五)《德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六)《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定、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川府函〔2017〕112号)

(七)《德阳市沱江流域水产养殖规划(2015-2020年)》

(八)《201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九)德阳市各县(市、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十)德阳市各县(市、区)“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

(十一)《四川省农业厅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川农业〔2017〕80号)。

第三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2018年至2030年。

二、规划目标

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明确划定养殖区,按照不同养殖模式分区,并标明各区域范围。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通过编制《规划》,使本市水产养殖业生产布局合理,水产养殖污染得到综合治理,水产养殖方式和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渔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德阳市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二)明确德阳市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三)明确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标明各区域范围;

(四)规划实施后生态效益评价,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节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稳定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宜渔地养殖,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第五节规划范围

德阳市管辖水域滩涂范围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水库、池塘、稻田和其他小型蓄水工程等宜渔水面。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边缘,界于东经103°47′31″至105°10′18″,北纬30°31′39″至30°42′05″之间。北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和绵阳市安县,南连成都市青白江区、金堂县,资阳市乐至县,西接彭州市,东与绵阳市涪城区、三台县以及遂宁市大英县接壤,全市幅员面积5911km2。

(二)地形地貌

德阳市地形南北跨度132.2km,东西宽130.1k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界线明显,高差悬殊,最高峰位于什邡市境内的狮子王山,高程为4989m,至永兴、汉旺一线进入平原,其间无丘陵过渡,高程465~750m。从西北到东南高差约4000m,最大相对高差达4500m。

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北山区的过渡地带,西北为龙门山区,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南主要为丘陵。边缘山区面积1470km2,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4.9%,主要分布于绵竹、什邡两市西北部的龙门山区,以及东南部分旌阳区通江镇、新中镇至中江县境内集凤镇一线的龙泉山区,西北龙门山区高山地带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为灌木丛林和草地所布,而龙泉山区农耕较发达。中部平原区面积1859km2,位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为本市的腹心地带,占全市总面积的31.4%,中部平原土地肥沃,河渠纵横,自流灌溉条件好,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全市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东南丘陵区面积2581km2,位于绵远河以东的中江县、罗江区、旌阳区及广汉市的丘陵部分,占全市面积的43.7%。

二、自然气候条件

(一)气候特点

德阳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干暖和少霜雪,春温回升早不稳定,夏无酷暑多暴雨,秋凉多雨降温快等特点,且随地势的变化而变异。

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随地势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为16.6℃至15.6℃;年内变化从1~7月逐渐升高,8~12月逐渐下降,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25.1℃~26.2℃;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月平均5.1℃~5.5℃。极端最高气温37℃~39℃(出现在平原和丘陵区),极端最低气温—7.5℃(出现在山区)。多年平均积温情况:气温大于零度,平原区为5750℃~5967.9℃,丘陵区为6105.3℃,山区(高程在800~2000m)为5300℃~2721℃;≥5℃的统计,平原区为5060.4℃~5775.1℃,丘陵区为5922.4℃,山区为4240.7℃~2342℃;≥10℃的统计,平原区为4408.8℃~5138.5℃,丘陵区为5296.2℃;山区为3597.2℃~2000℃。

本市降水量比较丰沛,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辖区内的龙门山和龙泉山北段为两个多雨带,年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其余地区在800~1000mm左右。雨量分布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多。山区由1100mm上升到1734.4mm;平原区950~990mm,最多年为1390.6mm,最少年为553.4mm;丘陵区多年平均890mm,最多年为1466.8mm,最少年为534.5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9月,12~翌年2月降水较少。

日照受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平原、丘陵区年日照为998.6~1290.5h,季节分布多集中在7~8月,秋冬两季由于四川盆地云雾日数增多,属于少日照季节。(详见表2-1)

表2-1德阳市分区气象特征值表

项目(单位)

旌阳区

罗江区

广汉市

什邡市

绵竹市

中江县

年均降雨量(mm)

916.4

791.9

836.9

938.9

1059.5

884.0

年均蒸发量(mm)

979.4

944.1

1114.7

899.7

1084.1

1053.9

年均气温(℃)

16.1

16.0

16.4

15.9

15.7

16.6

>0℃年均积温

5896

5890

5994

5853

5751

6200

无霜期(d)

271

272

284

281

274

305

日照(h)

1251

1250

1260

1257

1005

1310

(二)水文地质

德阳市地层分布与地貌单元基本一致,即汉旺—永兴一线以西的龙门山区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至侏罗纪时期的老地层和岩浆岩、变质岩。中部平原区则广布第四系冲积、洪积和冰水沉积。德阳—连山一线以东丘陵区则以白垩纪红色岩系为主。本市横跨五个区域地质构造带,西北部为龙门山褶断带的中南段一部分,中部为川西新华夏构造体系即成都断陷的一部分,东南为龙泉山褶皱带的一部分和德阳—中江环状构造及绵阳环状构造。

德阳市地下系统划分为三大水文地质区,即西北部山区裂隙—溶隙水水文地质单元、中部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文地质单元和东南部丘陵低山风化带裂隙水水文地质单元。德阳市地下水类型在平原区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白垩系红层砂泥岩类裂隙水,山区可分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和碳酸岩类岩溶水,丘陵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红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两个大类。

(三)河流水系

德阳市境内水系发达,江河纵横,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共18条,总长度1129km(其中市境内长度816km),分属长江流域的沱江和涪江水系。

1.绵远河

绵远河为沱江干流上段,发源于龙门山脉九顶山南麓,河源高程4285m,分北西两源,北源为黄土坑河,西源为长河坝河,于烂柴湾汇合后称清水河,在小木岭纳入右岸支流黄水河,至汉旺场出山谷口进入成都平原,流经隆兴场、黄许镇、德阳市城区、连山镇,在广汉市三水镇易家河坝与石亭江、湔江汇合后称北河,并在金堂县赵镇与青白江、毗河汇合后称沱江。绵远河河长129km,流域面积1222km2,河口高程436.0m,天然落差3849m,河道平均比降20.2‰。清平、汉旺镇以上为山区,河段长39.0km,流域面积410km2,天然落差3590m,河道平均比降92.1‰;平原河段总长87.9km,其中德阳市境平原河段长72.6km、金堂县境长12.5km、两市县共有河段长约2.8km,平原河段流域面积802km2,天然落差约257m,河道平均比降2.92‰。

其间主要支流有寿丰河及和新河,均为左岸丘陵区排洪河道。寿丰河发源于旌阳区新中乡,河长38km,天然落差115m,河道平均比降3.03‰,流域面积125km2;和新河发源于旌阳区新中镇,河长28km,天然落差164m,河道平均比降5.8‰,流域面积121km2。

2.石亭江

石亭江属沱江上游二级支流,发源于龙门山脉九顶山南麓,河源高程4088m。上段称平水河,下段为二道金河,至龙宝坪汇入头道金河后始称石亭江。自北向南流,流经什邡市红白镇、绵竹市金花乡至高景关出山口进入成都平原,在天元镇白江村入旌阳区境,流经天元,于八角井潘家寺村西南界出境,在广汉市三水镇易家河坝与湔江汇合。入河口处高程451.0m,河长122km,流域面积1512km2,天然落差3396m,河道平均比降26.3‰。高景关以上为山区河道,河段长61km,流域面积629km2,天然落差3393m,河道平均比降55.6‰。高景关至汇口河道为平原河段,河段长61km,区间流域面积872km2,天然落差244.0m,河道平均比降4.59‰。

3.湔江

湔江发源于彭州市北部龙门山中段茶坪山,河源高程4812.0m,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彭州市、什邡市、广汉市,在广汉市三水镇易家河坝与石亭江汇合。河流全长120km,流域面积1318km2,河道平均比降29.1‰。关口以上为山区河流,河道长71km,流域面积626km2。关口以下平原河道长49km,区间流域面积692km2。德阳市境内长36km,金雁桥以上河道平均比降为2.55‰、金雁桥以下河道平均比降为1.52‰,区间流域面积为427km2。湔江平原河段较大支流有鸭子河、马牧河等。

4.青白江

青白江是沱江连接岷江的主要河流,位于广汉市南部边缘,系都江堰平坝区输水干渠和排洪河道之一,源于湔江至关口后的南极分支(小青白江)至桃花滩(大青白江),简称青白江。岷江水系经蒲阳河后,青白江即为岷江、沱江的双生河,沿广汉市边界至金堂县赵镇汇入沱江。青白江流域面积636.5km2,河长81.3km,河道平均比降1.7‰。德阳市境内长27km,河道平均比降3.3‰,区间流域面积143km2。

5.凯江

凯江为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绵阳市安县太平乡境内,流经太平镇、秀水镇、塔水镇、回龙镇、通江镇等,在绵阳市三台县注入涪江。凯江属丘陵区河流,干流全长206km,流域面积2620km2,安县雎水关以上为山区,雎水关至罗江为浅丘平坝区,河宽60~120m,坡降小,水流平缓;罗江城区河段宽200m左右,河道比降0.6~1.0‰;罗江至中江段有深丘、浅丘和平坝区,沿河有阶地分布,河床受山峦约束,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中江至三台段,两岸为山丘或平坝,河槽宽阔,漫滩阶地发育。德阳市境内河长100km,河道平均比降1.0~0.8‰,区间流域面积1386km2。

6.郪江

郪江发源于中江县胡家瓦窑,由西向东流经三洞、马安、广福等乡,经三台县的千子坟,再入大英县内,于郪口镇汇入涪江。干流全长139km,流域面积2145km2,河道平均比降1.48‰。德阳市境内河长56km,区间流域面积928km2。(详见表2-2)

表2-2德阳市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

河名

流域面积(km2)

河长

(km)

落差

(m)

平均比降(‰)

德阳市境内

干流

支流

面积(km2)

河长(km)

落差(m)

绵远河

1222

129

2605

20.2

寿丰河

125

38

115

和新河

121

28

164

石亭江

1512

122

3396

26.3

头道金河

119

32

2970

马尾河

422

47

900

射水河

292

39

986

遵道河

116

25

850

湔江

1318

120

3500

29.1

427

36

104

鸭子河

227

16

60

青白江

636.5

143

27

33

凯江

2620

206

1920

9.3

1386

100

150

黄水河

23

40

东河

145

35

64

辑庆河

251

34

郪江

2145

139

1.48

928

56

149

仓山河

446

61

106

(四)水资源总量

根据评价结果,德阳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2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12.5亿m3,两者重复量约12.1亿m3,则德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7亿m3。(详见表2-3)

表2-3德阳市各县市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成果表

县市区

面积

(km2)

地表水

资源量

(万m3)

天然补给

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万m3)

人均水资源量

(m3/人)

亩均水资源量

(m3/亩)

德阳市

5981

263038

125319

121058

267298

739

963

646

23857

19056

17175

25738

413

722

457

16416

6522

6522.1

719

649

541

20016

20413

17281

23148

406

543

841

64356

25247

24226

65377

1616

2137

1236

90458

35691

34216

91933

1938

2305

2260

47935

21682

21638.4

47979

365

464

全市人均水资源量739m3,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水资源丰歉标准和水利部水资源司提出的中国水资源紧张标准为重度缺水区,为我省八个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000m3的市。其中中江县、广汉市、旌阳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65~413m3属极度缺水区;罗江区人均水资源量719m3为重度缺水区;只什邡市和绵竹市人均水资源量1616m3和1938m3为中度和轻度缺水区。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植物资源现状

德阳市辖区范围共有浮游植物7门49科94属180种。其中河流种类较少,有6门34科77种,以硅藻门的圆筛藻科、舟形藻科、脆杆藻科、桥弯藻科、曲壳藻科、直链藻科、双菱藻科以及异极藻科和绿藻门的小球藻科为主。池塘种类7门44科135种,水库有7门44科149种,且多以绿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为主,河流种类仅77种且以硅藻门为主。

(二)浮游动物资源现状

德阳市辖区范围内共有浮游动物4类63种。调查水域的浮游动物种类比较多,但数量较少,水库、池塘种类及数量接近,而河流的种类及数量均较少,几乎没有计数到枝角类和桡足类。

(三)底栖动物资源现状

德阳市辖区范围内有底栖动物3门33种。底栖动物的种类较多,资源量比较丰富。水库的底栖动物种群没有池塘的种类多,而在池塘中底栖动物的量丰富,特别是环节动物的种类较其他水体多。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现状

对德阳市辖区范围内有水生维管束植物31种,其中漂浮植物5种,沉水植物7种,挺水植物19种。

(五)鱼类资源现状

1.土著鱼类资源现状

分布于德阳市水域的野生鱼类分隶5目3亚目14科15亚科95种鱼,其中鲤形目共有68种,约占71.6%;鲇形目有18种,约占18.9%;鲈形目7种,约占7.4%。德阳市水域野生鱼类的14个科中,鲤科为最大的类群,有58种,占野生鱼类总数的61.1%;钝头鮠科3种,占3.2%;鳅科5种,占5.2%;平鳍鳅科5种,占5.2%;鮡科4种,占4.2%;其余各科种类较少。

2.主要养殖品种

德阳市主要养殖鱼类有草鱼、鲢、鳙、鲤鱼、鲫鱼等大宗淡水鱼类,还有鲇鱼、鮰鱼、鲈鱼、黄颡鱼、长吻鮠、中华倒刺鲃、青鱼、胭脂鱼、黄鳝、鳜鱼、乌鳢、罗非鱼、泥鳅、丁鱼岁、鳖、乌龟、虾、蟹、革胡子鲶、青鱼、鳜鱼等20余名特优鱼类,部分地区利用冷水和亚冷水资源还养殖有鲟鱼、鲑鳟鱼类、大鲵等。

四、水域环境状况

《2016年德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6年,德阳市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氨氮。绵远河、鸭子河、凯江水质为良好,石亭江和北河水质为轻度污染,郪江水质为中度污染,中河(青白江)水质为重度污染。水质中度污染和水质重度污染的河流占总河流数的14.3%,水质良好的河流占总河流数的42.8%,轻度污染的河流占总河流数的28.6%。

监测的18个国、省、市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38.9%,Ⅳ类水质占27.8%,Ⅴ类水质占22.2%,劣Ⅴ类水质占11.1%。与2015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所占比率较2015年上升了5.6%,劣Ⅴ类水质所占比率较2015年下降了5.6%。

2016年,全市西郊水厂、北郊水厂、人民渠3个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中,人民渠部分月份粪大肠菌群超标,受地质原因影响西郊水厂部分月份锰超标,其余达标。

2016年,广汉三星堆水厂、绵竹自来水厂、罗江自来水厂、中江继光水厂等7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标。

2016年,全市共开展4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其中45个为地下水型水源地,2个为水库型水源地,2个为河流型水源地。2016年,除2个水库型水源地下半年有超标情况,其余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均达标。

五、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一)根据水环境与气候特点,德阳市主要适宜养殖常温性、亚冷水性鱼类;同时,德阳市主要天然河流适宜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保护天然水域的自然渔业资源。

(二)德阳市境内水库适宜开展生态放牧式养殖,主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控制养殖产量,确保不污染水体,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养殖产量适宜控制在300kg/公顷以内。

(三)德阳市可适度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养殖产量,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养殖产量适宜控制在1200kg/公顷以内。

(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开展高效健康优质精养,发展设施化、现代化、工厂化养殖模式,提高名优品种养殖比例,控制水产养殖容量,确保排放水水质达标排放,养殖产量适宜控制在12000kg/公顷以内,随着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发展,产量会有所提升。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一)养殖水域面积

据2016年德阳市渔业统计年报显示:德阳市养殖水域面积共6681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216公顷,水库养殖面积1275公顷,河沟190公顷,稻田养殖面积11731公顷(不计入总面积),网箱养殖面积为55336m2。(详见表2-4)

表2-4德阳市2016年水产养殖面积(按水域和养殖方式分)

地区

养殖

总面积(公顷)

按水域分(公顷)

其中

池塘

水库

河沟

稻田

网箱(m2)

全市总计

6681

5216

1275

190

11731

55336

910

833

77

0

1950

1316

1071

245

950

803

680

123

2825

191

184

7

2800

503

372

131

3040

2958

2076

692

166

备注:稻田养殖面积不计入养殖总面积,网箱养殖已于2017年底全部取缔。

(二)水产品总产量

据2016年德阳市渔业统计年报显示:德阳市水产品总产量59403吨,其中淡水捕捞产量为568吨、淡水养殖产量为58835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为17152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8.9%。水产品总产量中池塘产量为46194吨,水库产量7509吨,河沟产量为90吨,稻田产量5042吨。(详见表2-5)

表2-5德阳市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按养殖水域)单位:吨

总产量

捕捞产量

养殖产量

59403

568

58835

46194

7509

90

5042

14400

13092

418

890

12100

8045

3105

12150

350

11800

10190

200

1410

5253

5213

4219

94

7000

5705

605

690

8500

178

8322

4943

3087

202

(三)渔业经济总产值

据2016年德阳市渔业统计年报显示:德阳市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81937.05万元,其中渔业产值为100580.66万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20348.72万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为61007.67万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见表2-6)

表2-6德阳市2016年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

渔业经济总产值

(万元)

其中(万元)

渔业产值

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

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

181937.05

100580.66

20348.72

61007.67

42771.18

21422.00

6600.80

14748.38

31568.70

19034.70

5352.00

7182.00

49125.17

23838.34

5240.00

20046.83

20392.00

9096.00

2233.00

9063.00

19820.00

15630.00

60.00

4130.00

18260.00

11559.62

862.92

5837.46

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条件

德阳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南靠成都,北接绵阳市,东壤遂宁市,西邻阿坝州。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圈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点,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是成都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重点规划在建百万人口城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陆上、空中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发达,为本市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渔业经济总量

市内各类水域中有4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目前人工养殖的常规品种主要有草鱼、鲢、鳙、鲫、鲤、武昌鱼等,名特优新品种主要有加州鲈、中华倒刺鲃、南方鲇、匙吻鲟、西伯利亚鲟、中华胭脂鱼、丁鱼岁、江团、乌鳢、裂鳆鱼、大鲵、黄颡鱼、中华鳖等10余种。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403吨,比2015年增长4.2%,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8.1亿元,比2015年增长3.4%。

(三)产业结构

德阳市2016年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81937.05万元,其中渔业产值为100580.66万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20348.72万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为61007.67万元。养殖产量中大宗淡水鱼产量为42251吨,占养殖总产量的71.1%,名特优鱼类产量为17152吨,仅占养殖总产量的28.9%。产业结构存在种苗生产供应不足,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工、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特别是龙头企业数量太少,带动作用不够。

(四)调整方向

按照“让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德阳市水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方向为:一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加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种类和养殖面积;二是对市场需求较大的大宗淡水鱼类,从养殖模式上进行调整,走生态养殖之路,真正做到让“多的优起来”,使其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老旧池塘改造力度,提高保水防渗能力,适度增加鱼池容积率,增添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和设施;四是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引领该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充分挖掘水域滩涂开发潜力;五是要保证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为促进各大水系中土著鱼类资源的保护,筹建有规模有实力的苗种繁育基地。

三、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提出水产养殖业要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鼓励争创水产养殖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川委发〔2017〕1号)提出要顺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一批水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安全食品生产基地。随着我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的启动,德阳市水产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水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大对三农“多予、少取、放活”的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有利于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利于理顺土地的产权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水域合法权益,这些有利条件为德阳市水产业赢来了发展的良好政策机遇。

2.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高峰、工业化高峰和城镇化高峰的来临,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粮食安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渔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人们食品的安全供给有着重要作用。据对2000-2008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情况的调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粮食消费由2000年的120.72kg,减少到2008年的76.28kg,而水产品人均年消费由2000年的4.5kg增加到2008年的12.5kg;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粮食消费由2000年的232.08kg,减少到2008年的216kg,而水产品由2000年的1.13kg增至2008年的4.49kg,表明水产品在改善人们膳食和营养结构中的作用明显。同时,水产动物具有饲料转换率高、养殖占地少的优势,所以在我国未来大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水产消费的多元性为拓展水产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对水产品的消费也趋于优质化、多样化和绿色生态化;垂钓和观光渔业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观赏鱼逐渐进入居民家中,装点家居环境;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也将拉动水产品的消费市场,这些改变决定了水产业应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也为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

4.《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指明了方向

2005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个指导新时期渔业发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纲领性文件,它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纳入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对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纲要》明确了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确立了以资源增殖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大行动为重点工作的落实方案。《纲要》的实施将促进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加快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执法监管,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保护管理机制的形成,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奠定基础。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

1.水域滩涂资源丰富。德阳市河流分属沱江和涪江水系,是沱江的源头和涪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凯江等。沱江水系流域面积达3811km2以上;涪江水系有凯江和郪江,其中凯江流域面积678.7km2,郪江流域面积为1268.2km2。根据评价结果,德阳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2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12.5亿m3,两者重复量约12.1亿m3,故德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7亿m3。岷江河水通过都江堰宝瓶口沿人民渠流入德阳市,全长188km,渠系长藤结瓜的囤蓄水库遍布全市,据统计分析,德阳市多年平均引水总量为13.3亿m3,最小年引水量为9.8亿m3。境内江河渠系水网纵横,塘库棋布,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德阳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2016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达48kg,德阳市人均占有量仅为16.91kg,仅为全国的1/3,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本地养殖的水产品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水产品是从外省市(如湖南、湖北等)运来的,运输成本的增加和外省市的水产品难以大量鲜活的运达,无法解决本市夏季吃鱼难的问题。因此,立足我市的水产业发展解决水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从数量到质量我市水产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我市水产养殖,特别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比重,既可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也能利用德阳市良好的区位条件,辐射成都、绵阳、阿坝等水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打造品牌效应,带动渔民增收。

3.水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大。德阳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上尚有较大的调整空间,2016年养殖产量中大宗淡水鱼产量为42251吨,占养殖总产量的71.1%,名特优鱼类产量为17152吨,仅占养殖总产量的28.9%。按照“让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德阳市水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有较大空间:一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加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种类和养殖面积,实现品种优质化、良种化、产业规模化,特别是我市有一定的冷水和亚冷水资源,为大力发展冷水、亚冷水鱼产业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市场需求稳定且数量大的品种,要在养殖规模上进行调整,做大做强,使其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天然水域和水库生态养殖力度,利用渔业净水并提升水产品品质。

4.科技与体制创新促进养殖生产开发潜力大。长期以来,我市水面承包经营者往往是只经营不投入建设,耗损、老化和自然灾害给渔业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德阳市从事水产渔业管理的人员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水产业快速发展的管理需要。因此在健全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等科技支撑体系以及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先进设施设备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德阳市的水产业在数量和品质上尚有巨大潜力。

(三)水产养殖发展预测

通过对水域滩涂资源的合理规划,对养殖品种结构及养殖模式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开拓水产品市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增强特色水产品品质,促进渔业经济稳定发展,可使我市渔业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渔民收入稳定增加,从而迎来新的机遇、新的发展潜力,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的总体思路为:生态优先、合理布局、结构优化、渔民增收。重点生态功能区严禁从事水产养殖,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天然河流及其支流、风景名胜区内水域、未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水域内禁止架设网箱、围栏等开展养殖,禁止开展施肥养殖。目前德阳市主要养殖水域为池塘和宜渔稻田,对池塘养殖的品种、密度、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对老旧池塘进行改造以及提高池塘利用率,大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扩大养殖规模,丰富养殖品种,建立大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创建水产专业合作社,带动渔民增收。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

根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规划》编制遵循“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合理布局、转调结合、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并结合我市实际,将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重点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限制养殖区。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主要为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德阳市禁止养殖区范围涉及所辖县(市、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以及辖区范围内有明确划分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

一、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全市境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已经依法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则调整后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与新增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具体名录及范围见附件1。

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现全市境内仅有位于绵竹、什邡境内的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和位于广汉境内的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结合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其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作出调整,或新增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则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与新增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一)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

核心区:位于保护区的中西部和北部,主要包括保护区北部的金角银塘、大黑湾区域,即绵远河上游支流黄土坑河流域,一直延伸到保护区西部、西南部、中部的头道金河、二道金河流域以及大盐井、中盐井、花梯子沟尾部的溜洞崖、大垭口一带的山体中上部区域。面积为43010.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9.78%。

缓冲区:分布在保护区东南边缘,为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带状区域,南起蓥华山,沿途经过头道金河、平水河、长河坝、花梯子沟、黄水河、平水河、黑水沟、四道沟等,至三线岩沟尾处。面积3978.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45%。

实验区:位于保护区东南边缘,主要为各沟系的下部,包括通溪河流域、头道金河下游、太阳寺白云山区域和黄水河一清水河流域。面积为14651.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77%。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附件3。

(二)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

核心区:三星堆古遗址区入口至小石河入口,青广什公路桥至宝成铁路桥。

缓冲区:三星堆大桥至遗址区入口,宝成铁路桥至成绵高速桥。

实验区:范围内所有桥闸、滚水坝等交通水利设施上下游100m内及河堤内50m的区域及青广什大桥至三星堆大桥的范围。

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附件4。

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

现全市境内仅有位于中江境内的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核心区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则调整后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与新增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长江流域涪江水系的支流,包括郪江干流联合镇会仙桥—张家堰江段,寸塘口河蓬莱镇赵家湾—寸塘口河汇口河段。保护区河流长74km,面积520公顷,地跨中江县联合、万福、普兴,大英县象山、蓬莱等乡镇。

保护区(中江段)核心区范围:中江县郪江干流联合镇会仙桥—普兴镇二水口,河流长24km,面积184公顷,全部为核心区。

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附件5。

四、有明确划分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

现全市境内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划定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仅有经绵竹市人民政府划定的位于绵竹市境内的石亭江、绵远河防洪堤两岸50m范围陆域,位于绵竹市境内的射水河、马尾河防洪堤两侧20m范围陆域,位于绵竹市境内的龙蟒河、付家河、干河子、中渠子河、灌耳河、白溪河防洪堤两侧15m范围陆域,这些区域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划定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则调整后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与新划定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五、禁止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禁止养殖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已在禁止养殖区内开展的水产养殖,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或关停,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落实相应补偿措施。

(三)环保部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对禁止养殖区内的水环境进行全面监测,严禁任何污染禁止养殖区水域的活动。

(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监察力度,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在禁止养殖区从事水产养殖活动。

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德阳市限制养殖区范围涉及所辖县(市、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另外,根据德阳市水域环境和水域滩涂承载力现状以及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形势,《规划》将德阳市境内所有天然河流及其支流水域和未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水域也纳入限制养殖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河流水域各功能区水域滩涂资源范围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分区执行,不再重复划分。

一、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全市境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已经依法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全部划定为限制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增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则调整后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与新增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动全部划定为限制养殖区范围。

现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具体名录及范围见附件2。

二、天然河流及其支流

全市境内所有天然河流及其支流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禁止养殖区除外)。

德阳市河流水系图见附件6。

三、未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

全市境内未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

德阳市水库分布图见附件6。

四、风景名胜区

现全市境内经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仅有剑门蜀道风景区白马关景区(国务院批准)、九顶山风景名胜区(省政府批准)和蓥华山风景名胜区(省政府批准)。其中九顶山风景名胜区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重叠区域水域一律划定为禁止养殖区,其余属于九顶山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剑门蜀道风景区白马关景区和蓥华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所有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对现有的风景名胜区范围作出调整,或新增风景名胜区,则调整后的风景名胜区与新增的风景名胜区自动全部划定为限制养殖区范围。

剑门蜀道风景区白马关景区范围:北起徐家房子,向南经花花店、付家房子至袁家巷,再向东经马鞍山、尚家湾至周家沟,再向北经黑石头梁子、陈家梁至土洞桥,再向东经赵家埝、周家桅至徐家房子闭合。

九顶山风景名胜区范围:东、北、西面均以绵竹市界为界,南面从金花镇沿土地岭山梁到遵道镇边界,再沿金花界、天池乡界到绵竹市界。

蓥华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北至两河口;东至什邡界;南至广木路;东经103°52′26″至104°00′38″,北纬31°20′7″至31°26′52″

五、限制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禁止在限制养殖区水域架设网箱围栏开展养殖,禁止在限制养殖区水域开展施肥养殖。养殖区水域内已开展的网箱围栏养殖和施肥养殖,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撤除和停止施肥行为。

(二)天然河流水域承担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功能,为恢复和补充江河鱼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活动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9年农业部第20号令)执行。

第十二节养殖区

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范围以外的水域滩涂,可原则作为养殖区范围,包括区域内的池塘(包括山坪塘)、宜渔稻田以及可以用于开发水产养殖的非耕地,分为已养殖区和规划养殖区。规划养殖区应具有良好的水源水质条件,有适宜开展水产养殖的地形地貌和交通、通讯条件。

一、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申请领取养殖证;加强渔政执法,严禁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

(二)强化饲料、渔药管理,对养殖全过程进行监管。

(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养殖模式、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强制性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水产养殖整体管理水平。

(五)养殖区内的养殖生产者要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合理使用渔药和渔饲料,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渔药和渔饲料。

第十三节养殖区功能区划

根据《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区域布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动名优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特色、生态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协调发展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二三产业。平原区,以发展专业池塘健康养殖为主,重点发展鲶鱼、黄颡鱼、长吻鮠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优势、特色品种和观赏鱼类,积极发展都市型休闲观光渔业。丘陵区,以多种模式稻渔和池塘健康养殖、水库生态养殖为主,重点发展优质大宗水产品和鲶鱼、黄颡鱼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优势、特色品种,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渔业。盆周山区,以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水库生态养殖为主,重点发展鲑鳟、鲟等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和优质大宗水产品。

养殖区功能区划按照“调结构、促增收、重生态、保安全”的思路进行布局,积极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按照“四大产业”进行功能区布局,分为冷水鱼产业、名优鱼产业、大宗淡水鱼产业和休闲渔业。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构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一、冷水鱼产业

(一)发展区域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绵竹市和什邡市的山区及沿山区冷水资源和德阳市境内平坝地区的涌泉水资源,开展冷水鱼和亚冷水鱼的养殖。养殖区域集中分布在绵竹市的清平乡、天池乡、汉旺镇、九龙镇、遵道镇、土门镇、金花镇,广济镇,什邡市的红白镇、蓥华镇、冰川镇、湔氏镇、洛水镇,中江县的古店乡、石泉乡,以及以广汉市连山镇、旌阳区德新镇为代表的平坝涌泉水资源丰富区域。以上区域与已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区划执行。

(二)主要养殖品种

结合区域内已有的大鲵、鲟鱼、虹鳟等养殖品种,引进其他冷水鱼及亚冷水鱼养殖品种,如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金鳟、哲罗鲑、青海湖祼鲤、扁咽齿鱼、花斑裸鲤等。

(三)发展目标

引进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冷水鱼养殖技术和市场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冷水资源,做大做强冷水鱼产业。充分利用水保蓄水池,组建冷水鱼产业渔业协会,大力发展家庭流水小鱼池。到2030年,新建流水鱼池20公顷,生产大鲵、鲑鳟鱼类、鲟鱼、裂腹鱼类等共1000吨,实现产值约6000万元。结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冷水鱼休闲渔业,以流通和消费进一步拉动一产业,新增就业人口2000人,实现冷水渔业经济总收入达到5亿元。

二、名优鱼产业

以旌阳区柏隆镇兴桥村和松柏村、黄许镇宏山村、天元镇歇月村,广汉市小汉镇峰昌村、金轮镇金角村、连山镇四川涌泉珍稀鱼养殖有限公司,绵竹市玉泉渔场,罗江区境内人民渠五期、六期、七期干渠沿线乡镇,中江县黄鹿镇、青市乡为中心向周围集中连片开发的池塘养殖区域辐射。以上区域与已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区划执行。

(二)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在现有的鲇鱼、鮰鱼、鲈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其他名优鱼类的养殖,开发沱江和凯江流域土著鱼类养殖。除养殖长吻鮠、南方鲇、黄颡鱼、斑点叉尾鮰、胭脂鱼、中华倒刺鲃、华鲮、泥鳅、黄鳝、乌鳢、花、翘嘴红鲌、鳜鱼、梭鲈、甲鱼等名优品种外,积极引进中华绒鳌蟹、小龙虾等品种养殖,使区域内温水性名优鱼类的养殖品种达到20个以上。名优鱼类以80:20养殖模式的池塘养殖为主,甲鱼、中华绒鳌蟹、小龙虾、泥鳅、黄鳝等品种以稻田生态养殖为主。

德阳市目前名优水产品养殖总产量7414吨,名优水产品产量仅占鱼类养殖产量的12.6%。

规划期内,进一步拓宽养殖水面和养殖方式。到2030年,全市名优鱼类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000公顷,稻田名优水产品生态示范养殖面积达到5000公顷,养殖总产量达到22500吨。

三、大宗淡水鱼产业

德阳市是一个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养鱼类的区域。2016年统计,以草鱼、鲢、鳙、鲤、鲫、鲂(鳊)为主的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量达到51421吨,占德阳市养殖鱼类的比例为87.4%。主要以池塘养殖和水库增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区域在全市养殖水域均有分布,集中分布区域主要位于罗江区、中江县、旌阳区局部丘区。以上区域与已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区划执行。

大宗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鳙、鲤、鲫、鲂。其中鲤、鲫主推以生产性能较好的良种如松浦镜鲤、福瑞鲤、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品种为主。池塘养殖主推80:20的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方式除池塘精养外,除禁止和限制养殖的小型灌溉型水库可实行精养,此外,除禁止和限制养殖的中型水库开展放牧式生态养殖鲢、鳙。此外,全市境内宜渔稻田可适度开展大宗淡水鱼类生态养殖。

1.池塘养殖

全市池塘养殖面积5216公顷,规划期内,确保池塘养殖水域面积稳定在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养的池塘面积达到3066公顷,限制池塘大宗淡水鱼类在10吨/公顷内,池塘养殖大宗淡水鱼总产量可达30660吨,可实现产值约4亿元。

2.稻田养殖

一是通过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和鱼窝改造低产稻田1000公顷;二是在旌阳区孝感镇和孝泉镇、罗江区新盛镇、中江县黄鹿镇等水源条件好的区域新增稻鱼养殖面积1000公顷,通过加高加固田埂,增大稻田蓄水深度,采用蓄水养鱼放水种稻进行稻鱼轮作,或采用前期稻鱼兼作,收稻后再蓄水进行鱼类精养的方式进行水产养殖。到2030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扩大至13557公顷,生产无公害大宗淡水鱼5000吨,生产生态大宗淡水鱼50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约7000万元。带动生产有机稻100万kg,实现农业产值600万元。

四、休闲渔业

在全市范围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加强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30年,实现休闲渔业年总产值达到3亿元,新增就业人口5000人。

第十四节规划实施后生态效益评价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估

第十五节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一、评估标准

二、水产养殖污染分析

(一)废气

水产养殖过程中基本无废气产生。

(二)废水

1.养殖饲料

2.渔用药物和环境改良剂

清塘除杂剂、消毒杀菌剂、杀寄生虫剂、杀藻除苔剂、疫苗、抗生素、解毒剂、水质底质改良剂等部分投入品会进入养殖水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水产动物代谢产物

养殖代谢产物排入水体中,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某些水生动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如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等。

(三)噪声

(四)固体废气物

包括饲料包装袋、池塘淤泥、鱼药药瓶及包装物等。

(五)病死鱼类

病死水生动物会产生有机酸和无机酸,可使底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同时滋生细菌等。

第十六节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水污染防治

(一)合理投喂饲料

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天气状况以及不同品种鱼类的习性、不同饲料的特性,进行科学投喂,减小多余饲料的浪费,降低污染。

(二)规范使用药品

(三)合理设计养殖密度

合理规划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和养殖模式。进行多品种混养,分层次养殖滤食性—杂食性—肉食性鱼类,建议池塘亩产量控制在800kg以下,水库放牧式生态养殖亩产量控制在20kg以下,稻田养鱼亩产量控制在80kg以下。

(四)发展生态养殖模式

推广“稻—渔”“渔—菜”“生物浮床”等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养殖,实现养殖生物—水体—水生植物之间生态循环。

(五)减少养殖废水排放

合理改建养殖池,大力推广池塘内循环和高位池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废水排放,增加多级净水池和沉淀池,建设人工湿地,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净化废水并循环利用。养殖废水可综合用于农业灌溉加以有效利用,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江河。

二、噪声污染防治

池塘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源强约在70-85dB(A)之间,尽量使用设置了减震基础的设备,同时在生产区内植树绿化,吸声屏噪,降低噪声对周边造成的影响。

三、固态废弃物污染防治

饲料包装袋由使用者统一搜集后,送回饲料厂回收利用或者用于无害化处理;池塘清塘后,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在运输的途中注意防止渗漏;渔药包装物等属危险废物,使用时由有资质处理的机构统一派送和回收处理,养殖区内不进行药瓶的暂存和固废的收集处理。

四、病死鱼类处理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十七节强化领导,加强协作

水域滩涂是广大渔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条件,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是广大渔业生产者的基本权利,做好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以及发证登记工作,是对养殖水域滩涂实施依法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渔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订和实施的领导,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切实组织做好养殖证发放工作。市、县两级农业、水务、环保、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十八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我市养殖水域类型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大,渔业主管部门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要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积极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按时完成《规划》的编制、修编等工作。

第十九节完善制度,提升水平

第二十节加强执法,维护权益

市、县两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牵头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管,依法治渔。要全面推行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证制度。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在保护与合理开发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十一节保险保障,稳定渔业

渔业互助保险是农业部牵头,由各级渔业合作保险组织在渔业行业内开展的以互助共济为目的非营利保险形式,是农业保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渔业保险采用互助保险的模式符合我国渔业生产实际。市、县两级政府要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风险共担、自主自愿”的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原则,充分发挥渔业互保协会的特殊优势,充分认识做好渔业互助保险的重要性,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部门总体工作进行部署,要加快建立财政支持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提高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提高渔民的投保积极性,切实发挥渔业互助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节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节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件:

1.德阳市已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名录及范围

2.德阳市已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名录及范围

3.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4.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图

5.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6.德阳市水系图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运行维护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THE END
1.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涉及百姓生活、影响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行业,其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稳定,也关乎国民健康和食品安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科技进步的加速,中国养殖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养殖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如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https://www.nwifujzth.cn/mei-ti-bao-dao/311905.html
2.中国黄颡鱼养殖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此外,我国黄颡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如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也是确保出口市场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供给状况分析 3.1黄颡鱼养殖区域分布 (1)黄颡鱼养殖区域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成为黄颡鱼养殖的主要区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5/0112/7151136150010022.shtm
3.2023第二节 2018-2022年世界主要国家竹虫养殖产业分析 一、美国 二、印度 三、澳大利亚 四、日本 第三节 2023-2028年世界竹虫养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 2018-2022年中国竹虫养殖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8-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3164726.html
4.肉鸽养殖市场分析肉鸽养殖研究报告20132018年中国肉博思数据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肉鸽养殖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二章。介绍了肉鸽养殖行业相关概述、中国肉鸽养殖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肉鸽养殖行业的现状、中国肉鸽养殖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肉鸽养殖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肉鸽养殖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肉鸽养殖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https://www.bosidata.com/xumuye1311/728029ACUO.html
5.农业前景分析范文6篇(全文)农业前景分析 第1篇 “十五”计划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将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更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以及人代会通过的《纲要》中,都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195gays.html
6.2018年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汇报材料(精选8篇)根据会议安排,现就2018年上半年全区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下一步应对措施分析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上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畜牧兽医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区畜牧产业各项工作,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作风转变、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环保问题整改和污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4fw2ao7.html
7.2023年中国鹿茸市场规模及产品加工情况分析[图]一、行业政策分析 二、地方产业政策分析 三、国家对养殖业的优惠政策 四、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1、医药产业 2、保健品产业 第三节 鹿茸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中国鹿茸消费群体需求分析 二、中国鹿茸保健品市场需求趋势 第四节 2018-2022年中国鹿茸行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 https://www.gelonghui.com/p/946269
8.河北省2019年农业保险发展报告河北省保险学会鸡的赔款金额为 325.38 万元,占比 0.26%;其他养殖险赔款金额为 0.33 亿元,占比 2.64%。从图 17 可以看出,养殖险赔款主要集中在猪保险和牛保险上,两者占比合计高达 96.8%,这说明目前 在河北省养殖业中,养猪户和养牛户得到的保险补偿较多,其他畜禽养殖户得到的保险补偿较少。 (三)2019 年河北省农业保险赔款的http://hebii.net/Xsyj_nr.asp?id=15342
9.中畜协(牛)发布2019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20年展望2、数据分析 2.1 肉牛存栏量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2009~2016年的数据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图1 2009~2018年末全国肉牛存栏总数变化 2018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6618.4万头,较2017年增加0.5万头(见图2),比2009年增长11.8%。 https://nbcic.nwsuaf.edu.cn/cyzx/76c7c38da3034eac8c4df79759bbec0b.htm
10.农村养殖鱼业网上有关“农村养殖鱼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农村养殖鱼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老乡你好 渔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水养殖前景看好。我国海洋捕捞量的90%来自于近海海域,大陆架渔场有鱼类1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年可捕捞量位400https://calibrary.cn/zsbk/202501-97496.html
11.中国畜牧业报告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82 四、转变中国畜牧业生产方式 84 第三节 2018-2021年中国畜牧业发展态势 85 一、国家畜牧养殖重点推广技术 85 二、畜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分析 87 三、畜牧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89 四、国内畜牧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90 五、草原畜牧业区域布局目标 90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2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