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畜牧业大省,近年来,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产业,打造农业强省。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随即,《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发布,其中重点强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大托管”服务改革,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落实到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上来,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肉牛产业发展需求劲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扩大牛羊产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加大品种改良和对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肉牛优势区域建设,提高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促进肉牛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增强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调研发现,驱动皖北肉牛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的需要。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需要。皖北有大量的秸秆以及青绿饲料,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022年,灵璧县农作物秸秆量达到208.52万吨,秸秆饲料转化率为25.3%,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52.2万吨,为13万头肉牛提供了丰富的秸秆饲料(含外销)。发展肉牛产业是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
——提高养牛水平,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需要。全面发展肉牛产业可以通过应用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肉牛养殖业的水平,把肉牛养殖产业作为皖北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对拓宽就业渠道,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控制优质牛源,实现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资源整合,扩大产能。安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可以与东北、内蒙古等地联合发展,借助区域优势有效衔接南北方牛肉需求,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提升肉牛养殖出栏能力,是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建立肉牛育肥养殖基地不仅可以确保自己的优质牛源供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灵活地应对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变化,有利于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肉牛产业发展前景好
目前,肉牛养殖是政府大力提倡、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增加了对“秸秆养牛”等畜牧养殖项目的资金和物质投入,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调整“粮、经、饲”三元产业结构,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泗县绿地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成回忆,在去年安徽肉牛项目推进座谈会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表示,发展肉牛产业,安徽有愿景、有规划、有优势、有基础。作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拥有黄牛改良的成功实践经验,在饲草料生产供应、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人才储备、产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优势明显。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
近年来世界各地对牛肉及各类副产品深加工的消费需求逐步上升,特别是对高档牛肉的需求增长快速。宿州市泗县共福园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石补充说,现在旅游、餐饮、住宿等各行业经历过疫情之后将进一步促进高档优质牛肉的需求,为牛肉及其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发展机遇,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大型肉牛养殖基地场建设势在必行。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灵璧县众邦养牛合作社负责人李光明告诉记者,现在发展肉牛前景可见,也正在延长自己的产业链,下半年屠宰场要投入使用。同时,要做食品深加工和多品种牛综合观光园。他对今后肉牛发展信心十足。
对于环保问题,张石介绍,牛粪可以采取集中处理,堆肥处理后还田,例如安徽虞浩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使用有机肥,西红柿、网纹瓜等长势喜人,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张石认为,加工屠宰标准要高、牛肉质量要精、产业链要深、深加工要优、政策保障要全,真正形成“一业活百业兴,一业优百优旺”的可持续发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