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肉牛养殖保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河北农网
河北省肉牛养殖保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从网上查阅到的信息来看,截止目前,河北省已有保定阜平县、承德隆化县和丰宁县,张家口阳原等四个县开展了肉牛养殖保险。
一、开展肉牛养殖保险的基本情况
1.保定市阜平县肉牛养殖保险
2014年11月,阜平县政府制定了《阜平县农业保险联办共保实施方案》;2015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阜平县全面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农业保险全覆盖”和金融扶贫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县政府与人保财险公司合作,开发了阜平县肉牛商业性农业保险,据统计,2016年,阜平县共办理农业保险1039笔,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3.7亿元,支付保险赔款1980.84万元。
2.承德市隆化与丰宁两县开展的肉牛养殖保险
2015年,承德市承接河北省社金融服务改革试点后,承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承德市“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支持“政银企户保”平台发展,其中隆化县和丰宁县为肉牛保险试点县。
2017年隆化县政府与县人保财险公司在全县范围内联合开办肉牛保险业务;2018年4月28日,丰宁县人民政府与人保财险河北省分公司签订“政融保+联办共保”特色养殖产业合作框架协议,目前,隆化县保险公司已承保,存栏肉牛12.8万头(其中成牛10.2万头、犊牛2.6万头);丰宁县2019年投保肉牛117916头,保费3197.744万元,涉及全县73个规模养殖场,287个养殖村,其中覆盖1.7万个贫困户,增收140万。
3.张家口阳原县开展的肉牛养殖保险
二、开展肉牛养殖保险的作用
1.扶贫成效显著
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参与,保险公司保障,鼓励农户通过养殖肉牛脱贫,根据各地肉牛产业发展特点,积极与银行机构相结合,创新了“政银企户保”、“联办共保”、“政融保”等金融扶贫模式,“兜”住肉牛产业经营风险,保障养殖户获得养牛收入,实现产业带动脱贫。
2.降低肉牛养殖风险
养殖户养殖的肉牛因受自然灾害、疫病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造成成本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赔偿农户的成本损失,保障了农户生产成本收益,提高了养殖积极性。
3.为肉牛养殖户增信,提高贷款能力
能以保险为担保进行贷款融资。隆化县试点开展“险资直投”业务,即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建风险金账户,政府注入风险金(首批1000万元),保险公司按1:10比例进行贷款融资,形成“政府+保险+资金池增信”融资合作平台,截至2018年,全县累计发放金融贷款4640笔8.5亿元,“险资直投”放款255户,金额13605万;丰宁县在“肉牛保险+政融保”模式下,共为8家肉牛养殖企业发放贷款3800万元,进一步解决肉牛养殖资金难题。
4.培育了当地的主导产业,实现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以隆化县为例,在肉牛养殖保险政策及其他政策的支持下,基础母牛养殖规模扩大,全县形成了以郭家屯、山湾、步古沟、西阿超、韩家店等10个乡镇为主的深山区可繁母牛繁育产业带和以以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等7个乡镇为主的浅山区肉牛快速育肥产业带,肉牛数量稳步增长。截止2019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8.1万头,其中存栏27万头,其中基础母牛总量达到14.8万头,饲养量百头以上规模牛场380个,养牛业产值达到17亿元以上,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主导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致富产业。(河北省肉牛产业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王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