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洱源旅游文化产业的思考和谐大理《环球游报》环球游报

旅游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是一个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牵动面广的朝阳产业,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地方旅游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洱源县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当前现状是开发无序,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化,不利于洱源经济社会的持久发展。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快洱源县旅游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最近我做了一些调研,也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建设县城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县城茈碧湖镇及其周边区域,田园风光秀美宜人,温泉资源闻名遐迩,且人文景观众多,历史底蕴丰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具备良好的交通、旅游和市镇建设基础条件,是洱源县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一)加强温泉养生文化的挖掘打造。在温泉休疗景点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大温泉养生文化的开发和植入,把温泉养生同民间故事、民族风俗以及祖国传统医学结合起来,同现代酒吧休闲文化有机结合,变单纯的泡澡为深层次的文化享受,把洱源县城建成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之间的“休闲驿站”。

(二)恢复重建环茈碧湖历史人文景观。一是恢复县城文庙建筑群旧貌,展现洱源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和人文蔚起的历史风貌。二是恢复重建罴谷山澄碧楼及河头龙王庙等建筑。恢复重建澄碧楼,将徐霞客、杨升庵、李翰香、马曜等人赞美茈碧湖风光的诗文刻碑陈列其上;三是扩大九台社区真武阁原址范围,恢复四侧九穴沸泉泉眼,使“九气朝蒸”的景观成为“中国温泉之城”的特征性标志。四是恢复重建楚云庵、碧云居、护珠庵、苾香庵等标愣寺建筑群,重现“南诏外八大坛场之一”的风采。五是在茈碧湖东赤硐壁山东麓重建石龙寺、潜龙庵和二忠墓,物化明建文帝隐匿洱源的典故,展现历史上洱源与中原政治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六是恢复重建护国和尚庙、赵天子庙和佛光寨古战场遗址,展现南诏大理国和元末明初时期洱源大地上的历史风云。

(三)加快洱源区域会展文化建设。一是启动洱源县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在对北门县委大院旧址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建设洱源县博物馆,重点展出革命老区和名人风采两大专题,展现施滉、施介等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和解放前县境内的地下革命活动历程,还有丰时、赵善政、何邦渐、张文勋、杨丽萍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和当代大家的丰采。二是重修施滉、马曜故居,修葺马氏宗祠的同时建好陈列展览室,重建大果村文献坊,打造一批名人故居文化景点。

二、打造“邓川→右所→三营→牛街”文化线路

“邓川→右所→三营→牛街”线路是茶马古道在我县的重要走行路线,也是目前214国道和大丽高速公路的走行线路,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较好的区位优势。

(一)建设以德源城遗址为核心的邓川文化创意园区。一是建设德源城遗址公园。在德源城遗址内建一堵文化墙,用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铁钏千秋”故事;建一个碑林,集中展示洱源县境内有较高文化价值的碑刻;恢复一段城墙,直观地再现邓赕诏的历史风貌。二是在德源城遗址公园外围规划建设洱源县邓川文化创意园区,集中展示“白洁钏(镯)”、乳扇、碑刻等民间手工艺,催生书法、摄影、绘画写生、文学艺术等文化创意。三是加强对新州老街的古民居、古商铺的规划保护,恢复古街区的茶马古道风貌;恢复重建“德源书院”、原邓川县老县城的南门、北门和东门,保护好老县政府大院。

(二)提升西湖景区的文化内涵。将西湖景区规划范围扩大到温水村和旧州村,打造休闲养生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区。加大对“六村七岛”自然景观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展现高原水乡、水上人家的生活状态。整合旧州村“旧州三塔”、“阿氏五世墓表碑”、“杨南金的高节坊”、“洗心泉”、“旧州照壁”等文物资源,打造一条历史文化体验游线路。

(四)建设三营牛街“古道汤池”文化旅游小镇。以“入藏咽喉”火焰山为中心,连接三营和牛街的茶马古道,建设展现茶马古道风貌和地热温泉特色的“古道汤池”文化旅游小镇。一是恢复重建三营、牛街村内的茶马古道部分路段。保护和修复古道两侧的古民居、商铺和马店,特别要做好三营“古戏台”、牛街“庆云书院”的恢复重建和下站“摩崖碑群”的保护工作。二是在火焰山一带建设一条缩影版的“茶马古道”,集中展示中原汉族、滇中彝族、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和藏区藏族的民居建筑、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体验马帮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的独特贡献。三是结合各类民居建筑和丰富的地热资源,提升地热温泉资源开发的档次和服务质量。

三、打造“邓川→凤羽→乔后→西山”文化线路

从邓川翻越天马山到凤羽,从凤羽翻越罗坪山至炼铁,然后分道,北至乔后、剑川沙溪,西至西山、云龙石门,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在我县的重要走行线路之一。

(一)加强凤羽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保护。一是做好“邓川→凤羽→炼铁”旅游线路的提升改造,解决凤羽偏安一隅的区位制约,加强凤羽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开发。以帝释山古寺建筑群、三教宫、鹤林寺、灵鹫寺、包大邑本主庙等宗教场所为支撑,儒、释、道三教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地方特色宗教文化区。二是加大凤羽“春王正月”、“田家乐”、“扇子龙”、“吹吹腔”、“篾扎”、“甲马纸”等传统农耕文化项目的保护和开发,设立凤羽农耕文化传习所。开发“重走霞客足迹——赏凤羽油菜花、探凤羽清源洞”乡村体验游线路,深入体验凤羽田园风光、民风民俗和雄奇的地质景观。

(二)加强乔后古镇和乔后盐文化的开发保护。保护好乔后镇内的茶马古道和古老商铺等古建筑,修复乔后清真寺、古老的“十八盐井”景观,展示古代开采和加工食盐的制作工序,把乔后打造为一个集自然风光和浓郁盐文化为一体的古镇。

(三)加大对西山白族文化的挖掘。在西山乡设立西山白族文化研究保护基地,加大对西山民俗民风、传统节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传承力度。培养一批西山民间白族传统文化传承人。

洱源旅游文化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将对外界走进洱源、认识洱源建立良好的平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THE END
1.20222022-2027年中国云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docx,研究报告 PAGE 1 - 2022-2027年中国云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第一章总体概述 1.1云南省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1) 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核心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5/0103/7144111065010016.shtm
2.2020研究报告 1 20202025年中国云南文化旅游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第一章行业背景1.1云南省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1 云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9674167.html
3.2021年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经管文云南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考察报告 2002年9月,我县引进香港浩捷集团创办了元生花卉公司,现已种植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753585-1-1.html
4.旅游动态珠江流域旅游发展论坛在曲靖举行 2024-12-22 世界遗产游 从云南出发 2024-12-18 玉溪市文体旅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成立——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构建体系激发动能 2024-12-13 昭通:让城市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2024-12-09 “智游西双版纳”平台启用 2024-12-01 “舍不得的丽江美食”丽江火塘季活动启动 2024-12-https://www.yn.gov.cn/yngk/lyyn/lydt/index.html
5.云南省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首先,综合1998年到2014年云南省旅游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重要指标,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揭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其次,选择云南省旅游总收入、云南省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分别与云南省GDP进行https://wap.cnki.net/lunwen-1016233532.html
6.云南旅游业论文(云南旅游业论文范文)旅游路线?三、2020年云南旅游业发展特点?多资多才,大富大贵,?♀?时尚大方 ?四、云南旅游业的市场分析?整体还是不错的。云南省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在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2019年,云南省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均得到大幅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云南省政府对旅游业大力整改措施。https://m.5255.net/xianlu/283923.html
7.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论文6篇(全文)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论文 第2篇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5elu7gl.html
8.旅游业发展论文(精选8篇)篇1:旅游业发展论文 “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全国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全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树立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具体解决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06roo6q.html
9.文献详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云南边境旅游的区域概况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云南边境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和分析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现有模式,再结合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边境旅游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空间模式和类型模式优化构建,以期给云南边境旅游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最后,针对https://libnew.zcmu.edu.cn/articlesearch/web_searchingDetail?id=20446599667
10.基于去哪儿网云南省旅游景点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去哪儿旅行攻略论文基于去哪儿网云南省旅游景点的分析与研究 1.1 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在线旅游平台的兴起,使得旅游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旅游产品更加https://blog.csdn.net/2401_85133351/article/details/141019285
11.云南省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云南省边境旅游SWOT分析与有关旅游保障政策的实施与签署为云南省边境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从旅游业自身角度来看,《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都明确指出将边境旅游活动作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从辅助旅游产业发展角度看,涉及交通、旅游公共服务、旅游文化产业等多方面规划方案都为边境旅游业发展提供https://51elaw.com/xueshilunwen/5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