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期粮情快讯

一月份上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涨跌不一

品种

等级

上月平均价

本月上旬平均价

涨跌率

早籼谷

(15-17)中等

2450

持平

晚籼谷

15-17)中等

2550

早籼米

3860

晚籼米(江西923)

一级

6040

晚籼米(安徽)

4400

浦城晚籼米

东北米

4840

江苏粳米

4500

4550

1.11%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700

2680

-0.74%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720

玉米

中等

2300

2320

0.87%

大豆

5350

豆粕

3360

3320

-1.19%

籼糯米

6440

6400

麦皮

中粗

2080

1980

-4.81%

大豆色拉油(散装)

8400

大豆色拉油(20L)

8800

市场动态

开机提高备货增加

玉米回暖支撑小麦

成交好转后续承压

目前小麦基本进入轮出高峰期,虽然近两周中储粮也增加了竞价采购拍卖的数量,但整体来看,目前政策性储备小麦投放量仍较为庞大,但好在目前小麦市场需求较前期也有所好转,因此最近中储粮等各级储备成交情况尚可,部分地区的竞拍中也出现了溢价成交。如1月3日中储粮拍卖河南分公司小麦竞价销售结果:计划销售20年小麦5000吨,实际成交5000吨,成交率100%,起拍均价2372元/吨,成交均价2384元/吨,溢价12元/吨;1月3日中储粮拍卖山东分公司小麦购销双向竞价交易结果:计划销售20年小麦34580吨,实际成交34580吨,成交率100%,起拍均价2359元/吨,成交均价2359元/吨,溢价0元/吨。另采购24年小麦2399元/吨。不过后续各级储备大量轮出,小麦市场供应稳定的情况下,短期价格或难大涨

随着2025年的到来,玉米及小麦等能量类物料也迎来新的变化,历年春节前后向来市场价格浮动的转变点,价格有波动才有操作空间。春节前深加工及饲料企业备货需求增加,冬季是玉米的消费旺季,且2024年下半年生猪养殖利润恢复,预计将使得2025年需求继续增加。今年华北地区售粮进度近四成,同时渠道库存处于低位,企业库存也不高,后期随着上量逐步减少、贸易主体陆续入市,市场供应减少,将推动价格上涨;基层方面前期玉米价格下跌,农户亏损,如今价格上涨,农户惜售情绪增强,部分贸易商也因看好后市而囤货,减少市场供应,促使价格上升。

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这只大手意向明显,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土地承包政策、增储等都预示着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持续重视。同时,在进口层面减少进口玉米规模,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约1342万吨,同比减少39.9%,进口玉米对国产玉米冲击减少,也利于国内价格的稳定。

基于上述因素,预计春节后乃至一季度整体玉米会呈稳中略涨态势,建议积极与终端厂家对锁,不建议做多库存增加成本,后续玉米交易预计也将从贸易型转为服务型,贸易利润空间的压缩使得三方服务机会出现,如代采、代销、代储、代耕等服务型操作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更适合现有市场。

小麦方面走势就较为简单,我国对小麦政策调控较多,全球小麦价格波动,但整体对国内影响有限。美农报告将2024/25年中国小麦进口量预估上调至1200万吨,但国内小麦市场有政策保护,进口冲击较小,且进口小麦主要是满足糕点、面包等优质麦需求。制粉方面,企业年前备货,需求增加,而市场供应相对稳定,同时冬季物流运输受天气影响,运输成本会有所增加,基层供应方面农户及贸易商看好后市,售粮积极性不高,市场供应偏紧,支撑价格上涨。

主产区中晚籼稻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春节临近,粮油米面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年货。记者走访北京部分市场了解到,除了传统的粮油米面产品外,全谷物产品也是今年的热销年货。粗粮、谷物礼盒成为企业的招牌产品。

粗粮谷物礼盒被摆上“中心位”

在北京市朝阳区多家大型商超,记者看到粮油食品区的工作人员正摆放新上架的米面粮油礼盒。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货架上多了许多燕麦、荞麦和豆类等粗粮、谷物礼盒。

“燕麦粉、全麦粉等冲调类产品礼盒,紫米、黑豆等杂粮类产品组合装礼盒,芝麻糊、米糊等休闲食品礼盒近期销量都不错。”商超工作人员说,“这些粗粮谷物礼盒价格实惠、更健康,是消费者走亲访友送礼的选择。”

许多企业也在积极推出全谷物新品。佳禾食品表示,公司推出了“非常麦”有机燕麦奶等谷物类产品。公司一直实时跟进消费偏好变化,每年推出多项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粗粮谷物礼盒的价格比普通粮油产品高一些,贴上“有机”“无公害”等标签的农产品礼盒价格更是较散装粮食的价格高出不少。在某超市普通农产品专区,糙米5.8元/斤,燕麦米4元/斤,而某品牌的杂粮礼盒中最便宜的经济装,包括香米、黄豆等6种农产品(每种400克),售价为128元。

部分消费者表示,谷物杂粮礼盒包含的粮食种类更多,更适合送家中长辈。

“全谷物”将成为企业生产方向

粗粮谷物的“走红”并非偶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发展全谷物产业,能够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营养均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和全民营养健康水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表示,一粒种子由外壳、种皮、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全谷物是指谷物籽粒在去除诸如外壳等不可食部分之后,包含胚乳、胚及种皮三个完整的解剖学结构组成部分的谷物产品,如糙米、全麦粉及燕麦、荞麦等各种全谷物杂粮类。

数据显示,我国超过80%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全谷物产品消费量占谷物消费量总量的比例不到1%,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超过30%。

今年,《玉米》《小麦》《稻谷》《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版先后发布,引导消费者转变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观念。例如,《大米》标准调整后,既保留了B族维生素等更多营养成分,总出米率还能提高约1.25个百分点。《小麦粉》标准调整后,将原来的四个等级修改为“精制粉”“标准粉”“普通粉”三个类别,以普通粉为例,总出粉率可以提高0.5到3个百分点。

临近春节,“米袋子”物丰价稳

元旦刚过,春节临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通知,对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保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通知提出,要加强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保障,一体推进粮源调度、加工、储运、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工作,保障粮油产品量足价稳,确保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要结合粮油市场消费特点,丰富产品种类,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达6.8万家,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170多万吨,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罗守全表示,要主动适应营养健康消费升级趋势,支持企业增加名、优、特、新产品供应,加快全谷物产品培育推广,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

2024年12月份,美元指数上行,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涨跌互现,粮油价格也互有涨跌。小麦市场,因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产量超预期,美国冬麦产区天气显著改善,供应充足、价格下降;玉米市场,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将持续干燥天气,加之市场预期美国农业部2025年1月供需报告将继续下调美国期末库存,玉米价格上涨,并创下6个月以来的新高;大米市场,供需基本保持稳定,价格在当前水平小幅波动;大豆市场,因南美预期丰收,期货价格下降。

小麦价格下降,玉米价格上涨,大米小幅波动。2024年12月份,小麦月平均价低于上月,玉米月平均价高于上月,大米月平均价与上月基本持平。主要市场中,美国硬麦现货、芝加哥交易所软红冬麦期货月平均价分别为246美元/吨、198美元/吨,分别比上月下跌1.99%、3.12%;美国玉米现货、芝加哥交易所玉米期货月平均价分别为173美元/吨、172美元/吨,分别比上月上涨4.64%、2.97%。

大米市场,芝加哥糙米期货月平均价为327美元/吨,比上月上涨0.16%。泰国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格为509美元/吨,比上月上涨16美元/吨;越南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格为483美元/吨,下降38美元/吨;巴基斯坦卡拉奇破碎率10%~15%大米出口价格为454美元/吨,下降9美元/吨;印度含碎25%长粒大米FOB价为440美元/吨,下降3美元/吨。

油脂油料期货价格下降。主要市场中,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大豆期价362美元/吨,月环比下降1.14%;美国大豆美湾FOB价357美元/吨,上涨2.87%;巴西马德里亚角港口大豆FOB价377美元/吨,下降3.98%。

美国市场豆油期货价格为41.27美分/磅,月环比下降8.55%;豆油现货41.66美分/磅,下降8.29%。美国豆粕期货288美元/短吨,月环比下降2.05%。

2024年12月份,ICE油菜籽期货价格为600加元/吨,月环比下降4.28%;马来西亚棕榈油现货价格5061林吉特/吨,上涨3.13%。

新年的气息是越来越浓厚了,但是大豆市场仍处低迷状态,收购困难、走货滞缓的局面仍持续着,新的一年并没有带来新的气象。据市场传言中粮贸易拟于2025年1月1日后根据政策启动条件开启产地收购,2024国产新季大豆,非转基因,蛋白37-38%,价格3700元/吨;蛋白含量37%及以下,每低1%扣减80元。政策利好加持,部分业内认为春节将至大豆整体市场行情或将以稳定为主,春节过后豆价或有震荡上行的空间。那么未来大豆市场行情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大豆价格是否如愿上涨?

粮库托底豆市稳定

价格松动走货缓

本周国内油脂行情呈大区间震荡,棕榈油上涨步伐放缓。昨日CBOT大豆大幅上涨,最活跃合约已站上1000美分。国内已进入春节备货周期,外围印尼B40政策开始实施,那么节后国内油脂现货价格能否跟随外围利多而大幅上涨呢?以下是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12月31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170元/吨,其中大连地区约7940元/吨。天津地区约8000元/吨、青岛地区约813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8180元/吨、东莞地区约834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8200元/吨左右。

全球大豆供给压力仍在

棕榈油行情弱势整理

国内春节备货不旺

本周国内油脂成交相对一般,多按需采购,旺季不旺的特征十分明显。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5+200~220之间,较周初相比上涨40,山东工厂开机率低,部分从东北调运。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5+260~270小幅上涨1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5+300~400、华东地区主流05+450、华南地区主流在05+580~600左右,基差坚挺,工厂挺价心里较强。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主力合约多以下跌为主,市场多为刚需,陆续已用2505结算。因进口利润持续倒挂,中后期买船较少,棕榈油接下来将进入去库存阶段。华北地区贸易商暂停报价,市场货源紧张、华东地区基差在05+126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1+80~100。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行情大区间震荡整理,市场等待政策落地,但工厂开机率仍维持高位,库存充足,销区有一定的卖压,成交较差。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5+300,实际成交可议价,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5+170、华南广西地区三级菜油现货05+0或+30、东莞地区三菜05+200、一级菜籽油基差在05+300。

油脂后市展望

政策动态

本网讯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深入推进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局,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大力推广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积极推行精准饲养管理,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发展饲草产业,调优畜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完善扶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典型引领,提升养殖业的饲料转化率、资源利用率和总体产出效率,促进饲料粮节约降耗,加快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养殖生产体系。

《意见》提出,到2030年,在确保畜禽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养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单位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下降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量明显增加,种养匹配度明显提高,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

《意见》明确了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三方面的工作举措。一是推进养殖方式提效节粮,推广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推行精准饲养管理方式,发展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模式,支持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创制。二是推进饲料资源开源节粮,健全饲料资源基础数据库,深入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农副资源提效加工利用,完善新饲料评审制度。三是推进种养结构优化节粮,拓展饲草产业发展空间,优化草食家畜饲草料结构,落实《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加快发展节粮型高效肉禽养殖生产,加大牛羊生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设施渔业。

《意见》要求,要强化科技支撑和工作保障。重点聚焦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节粮型新品种培育推广、动物疾病有效防控,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整体效能。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快节粮型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提升科学防病治病水平,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综合信息

2024年,全球粮食供给总量较为充足,生产消费依旧处于紧平衡。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计2024年全球谷物产量28.41亿吨,消费量28.59亿吨。加上库存量8.74亿吨,谷物供给总量37.2亿吨。谷物库存消费比预计为30.1%,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国际警戒线17%的水平。品种分化较为明显,全球大米产量和库存消费比都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玉米和小麦产量略降,特别是小麦库存消费比虽保持在高位但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全球粮食贸易量略有下降,品种分化较为突出。FAO预计2024年谷物贸易量4.84亿吨,比上年减少1360万吨,贸易消费比为16.9%,比上年下降0.92个百分点。其中,大豆、大米贸易量处于持续增长态势,而小麦和玉米贸易量预计比上年分别降低1130万吨和1410万吨,小麦贸易量降幅较大可能给全球粮食供给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相对集中,主要出口国贸易政策变化对国际市场影响明显。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计算,1970年至2023年,从全球前五国家和地区的生产集中度看,小麦从73.2%略降至67%,玉米从66.7%提高至75%,大豆从96.8%略降至91%;同期,从全球前五国家和地区出口集中度看,小麦从78.9%微降至73.9%,玉米从85.9%提高至88.1%,大豆保持在97%至98%高位。造成全球粮食生产集中度高的原因主要是气候与耕地等自然资源禀赋、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力存在差异,需求集中主要受人口分布、养殖和加工业发展等综合因素作用。除极端天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外,主要出口国限制出口、加征关税等贸易政策变动,以及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用粮需求扩张,都将影响国际贸易量。

谷物等多数大宗农产品价格低位震荡。国际粮价走低有利于降低一些粮食进口国进口费用,减少养殖用粮成本和减轻粮食净进口国以及低收入人群粮食负担,但同时会挤压一些进口国国内粮食市场份额,进一步影响进口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处理好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受部分品种进口量较大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要加强对粮食及农资、畜牧养殖等上下游产业的监测,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预警监测,避免“谷贱伤农”和“米贵伤民”,精准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内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近期,全球农产品市场供给趋紧,植物油、畜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上涨态势,而国内一些农产品价格仍低位运行。国际市场价格是否会传导至国内市场,未来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如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预警团队贸易首席分析师团队接受了媒体采访。

问:去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偏弱运行,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答:首先,国际农产品供需阶段性宽松是全球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根本原因。尽管乌克兰危机叠加新冠疫情持续推高国际农产品价格,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在2022年3月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60.2点,但世界谷物进入丰产周期,供需出现阶段性宽松。FAO数据显示,2023/24年度全球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达28.57亿吨,较上年度增4352万吨,增幅1.5%;库存消费比30.8%,为近五年最高点。同时,伴随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全球经济流动性收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集体承压,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粮食价格进入下行通道,FAO食品价格指数连续下跌,2024年2月跌至117.4点,为近三年历史低位。

再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大量进口是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关键因素。2023年我国粮食进口16196万吨,是我国粮食进口量第二次突破1.6亿吨,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谷物进口5908万吨、同比增长11.1%。分品种看,除大米、高粱外,大豆、小麦、玉米和大麦等大宗粮食品种进口全线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11.4%、21.5%、31.6%和96.6%。低价农产品的进口量激增,冲击传导效应明显,使得国内市场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问:最近国际农产品市场形势如何?后期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

答:近期国际农产品市场低迷形势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对国内的传导影响将由“价跌量增冲击”向“价涨量减拉动”转变。

一方面,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进入上涨区间,将带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11月,FAO食品价格指数再度走强,平均为127.5点,环比上涨0.5%,同比增长5.7%,已连续四个月上涨,达到过去19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植物油价格涨幅最大,11月价格指数平均为164.1点,环比上涨7.5%,创2022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源于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报价的上涨。其中,国际棕榈油价格连续第六个月上涨,据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商协会(SPPOMA)数据,10月棕榈油产量环比减少7.3%,出口量仍大幅增加21.1%,预计未来植物油将维持涨势。乳品价格持续上涨,11月价格指数平均为139.9点,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20.1%。其中奶粉价格受全球需求反弹及西欧奶类产量季节性下降影响,环比上涨1.6%,增幅为奶类最高;黄油价格连续第14个月上涨,创下历史新高。肉类价格指数11月平均为118.1点,环比略降但同比上涨5.9%,处于近两年高位。其中,牛肉价格指数持续上升,11月平均为126.7点,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8.6%。此外,美国已经开启了降息周期,根据历史经验,这也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口进入平稳收缩阶段,也将支撑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强。2023年的农产品进口激增,并非真实消费需求在迅速增长,更多是短期内外价差驱动的结果。从中长期看,受人口数量下降、结构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口粮消费水平将逐步减少,肉类消费也将进入平稳期,加之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深入推进,农产品总体需求增速将有所趋缓。随着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内外价差逐步收窄下降,我国农产品进口将呈现下降趋势,有利于国内价格企稳回升。今年前11个月,农产品进口额1969.9亿美元,同比减少7.4%;其中大米、玉米、肉类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46.8%、39.9%、11.2%。11月,谷物进口205.4万吨、同比减少66.9%,其中小麦进口6.7万吨、减89.9%,玉米进口29.6万吨、减91.8%,大麦进口72.1万吨、减40.9%;棕榈油进口24.1万吨,减57.0%,大豆进口715.4万吨,减9.6%。

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仓廪丰实,新谷满囤;乡村和美,新风扑面。

数字最有说服力。岁末年初,一个个统计数据新鲜出炉,我们撷取其中的几个,透过它们,一起感受过去一年“三农”的时代脉动,聆听乡村全面振兴的铿锵足音。

大国粮仓更稳固

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80%

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镇两井子村,地里已经上冻,家家户户囤满了苞米。算起去年的收成,种粮大户贾国峰喜笑颜开,“粮食产量涨了一大截,300亩玉米平均亩产近2000斤,增产了400多斤。”

贾国峰说,去年采用密植技术,一亩地种了5000株玉米,比上年增加了1500株,地里还安了水肥一体机,养分通过滴灌带“喂”到玉米根部,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2024年,泰来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测产结果普遍增产20%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国梅说,下一步要趁冬闲抓紧培训,把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跟更多的种粮户讲明白,为新一年粮食增产打牢基础。

“多打粮还得养好地。”贾国峰说,等开春土地融化了,旋地前要在地里撒上农家肥。今年,他打算在播种质量上加把劲儿,将每亩种到5500株左右,亩产再提高200斤左右。

2024年,我国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八成。新的一年,我国将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持续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点评: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单产提升功不可没。近年来,依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单产提升行动实践表明,瞄准单产这一关键变量,更多向科技要产能,粮食增产大有潜力可挖。

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处于历史高位,但国内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舌尖安全”更可靠

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首次达到98%

“放心菜”怎么种?周顺义一一列举:种的是新品种,施的是有机肥,用的是昆虫诱捕器,地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节水节肥节药,“绿色西红柿销路不愁,平均每斤卖2元,去年挣了10多万元。”

“从田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股长张朝平介绍,区里严格把控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2024年区乡两级开展定量检测441批次、精准速测1915批次。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民生大事。农业农村部门一手抓精准治理和监管执法,守牢质量安全底线,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实施部省统筹数据联用的风险监测制度,监测农产品品种更全、参数更多、对象范围更广、风险隐患发现更及时。2024年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首次达98%,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到8.18万个,同比增长7%。

点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守护“舌尖安全”的底线要求,是从“吃得饱”升级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现实需要。

更高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久久为功。一方面,坚持“严”字当头,盯好重点农产品,完善追溯管理、风险分级管理。另一方面,在“优”字上下功夫,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鼓励标准化种植,扩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多措并举,守牢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一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心。

县域经济更壮实

全国“千亿县”数量增至59个

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罗彦庄村,标准化石榴种植基地里,排排石榴树挺立。不远处,标准化厂房、保鲜库已建设完成,高性能的石榴分选设备已安装完毕,来年石榴成熟后就能投入使用。

“产业强镇项目落户村里,每年土地流转有租金,还能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舒坦。”罗彦庄村村民李建斌说。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冷链保鲜……前不久,鲁庄镇产业强镇项目顺利通过评估,带动100多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鲁庄镇延伸石榴产业链,是巩义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缩影。回郭镇发展铝产业,芝田镇主攻净水材料产业,河洛镇做大校用化学仪器产业……作为河南首个“千亿县”,巩义市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区位和发展优势,突出全产业链培育,补齐深加工短板,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2013年到2023年,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从9个增至59个,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增长超过30%。新的一年,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县域经济更壮实,就能进一步打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点评:县域不只是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故乡,更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广阔天地。以“千亿县”为代表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

作为城乡融合的基础承载和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有助于带动“就近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现代化”。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千亿县”涌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为亿万人民群众带来美好生活。

人才队伍更壮大

累计培育900多万人次高素质农民

元旦刚过,山东省邹城市灵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丙伸便忙碌起来,他正张罗一场脱毒甘薯种植管理技术线下培训,“相比不脱毒的甘薯,种脱毒甘薯不仅产量能翻番,品质也更好。今年我计划利用短视频平台,配合线下培训,帮助更多农民种上脱毒甘薯。”

10年前,张丙伸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学会了甘薯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如今,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瓜大王”,还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高素质农民大师”,致力于义务培训,指导农户更加科学地种植甘薯。

在邹城,一批像张丙伸这样优秀的高素质农民成长为农业带头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好高素质农民培育,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建新说。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900多万人次高素质农民,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职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62.86%和24.83%,分别比2022年提高了5.54个百分点、2.39个百分点;从事休闲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占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点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培育高素质农民,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加快转型,还能示范带动更多农户兴业增收,共同富裕。

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要建立健全培育机制,完善培育体系和师资队伍,强化培育质量管控。同时,要以农民为本,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重点提升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素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奔县”“乡游”更出彩

我国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15个

走进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早茶街,百余种美食令人眼花缭乱,小吃摊前游人不少。截至2024年11月底,游埠古镇已接待游客294万人次,带动当地村民3500余人就业,周边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余万元。

“近年来,通过修缮保护古建、引入新业态、推动早茶创新、建设非遗工坊等方式,我们不断擦亮‘游埠早茶’金名片,推动乡村文旅产业从‘网红’迈向‘长红’。”游埠镇党委副书记蒋有才说。

游埠古镇火爆出圈,折射乡村旅游的火热。2024年11月,我国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等7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至此,我国的“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5个,居世界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加15.5%,接待总收入同比增加9.8%。

下一步,乡村旅游发展如何提质增效?各地深入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效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点评:去年,乡村旅游火热出圈,“奔县”“乡游”“村字头”IP吸粉无数。乡村游的火爆,除了得益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还要归功于对乡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利用。田园风光、传统村落、非遗民俗这些乡村特色资源与露营、康养、研学、民宿等新业态有机融合,消费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吸引大量城市居民打卡。

“宝藏小城”“最美乡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好”,靠的是对乡村特色的深入挖掘和对资源禀赋的合理开发。立足地方特色和发展优势,充分挖掘乡村之美,探索差异化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优化服务供给,创新产品体验,乡村旅游定能不断展现蓬勃活力。

寄递物流更畅通

累计建设33.78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春节临近,湖南益阳沅江市阳罗洲镇富民村,村民周正每天都要往外寄消费者下单的腊肉,“10斤腊肉快递费不到20元,一般3天就能送到客户手中,物流更方便,生意更好做了。”

在阳罗洲镇,过去由于物流不畅,村民种养的优质农产品只能在周边低价售卖,一些偏僻村落的村民取快递都需要去镇上。现在,镇上建起了电商孵化和物流中心,各大快递企业在全镇4个片区分别设置一个村级快递代收点,将周边村庄的包裹集中后,统一装车送到100公里之外的益阳市中转站,减少中间环节后,寄递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通过寄递物流体系,镇里的阳罗面、土鸡、菜籽油等特产有了好去处,平均每天外销1万元左右。”阳罗洲镇党委书记肖耀南介绍,物流中心还组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帮助50多人就业创业。

2024年快递进村情况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累计建设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打通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新的一年,我国将加快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全链条建设,着力构建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快递服务新模式。

点评:近年来,农村寄递网络加快下沉,越来越多村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快递服务。日益畅通的农村物流体系“微循环”,不断打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产需有效衔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小麦:

2024全年国际小麦下跌12%以上,反映出全球出口市场竞争激烈。展望2025年,头号出口国俄罗斯小麦出口将会显著放慢,尽管美国、欧盟以及乌克兰的小麦有望增产,但是俄罗斯小麦很可能继续减产,全球小麦库存可能继续下降有望支持2025年小麦市场展开反弹行情。

2024/25年度全球小麦库存为9年最低值,库存用量比为11年最低值,从主要小麦出口国的供需形势看,2024/25年度全球主要出口国的小麦期末库存为3013万吨,同比降低975万吨或24.4%;库存用量比为9.1%,低于上年的11.5%,表明全球小麦出口供应形势仍然偏紧。

2024年俄罗斯小麦减产而国内价格低迷,导致农户亏损严重,这给2025年的播种前景蒙上阴影,一些农户表示将会减少小麦种植面积。俄罗斯农业运输公司分析中心预测2025年收获的冬小麦面积可能降至1540万公顷,低于上年度创纪录面积1720万公顷,创下2018/19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小麦产量前景变差,多家机构预计2025/26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将会进一步减少。

玉米:

2024/25年度全球玉米库存用量比为12年来最低值。从全球供需形势看,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2.9644亿吨,同比减少近2000万吨,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的玉米出口供应收紧,欧洲玉米产量降至过去15年来的次低水平,巴西玉米出口将降至四年新低,也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全球供需形势偏紧。

不过2025/2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前景乐观,将会制约价格上涨空间。2024年11月美国农业部初步预计美国农户可能会在下个年度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同时减少大豆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在欧盟,2025/26年度玉米产量预计增长3%左右。在主要玉米出口国乌克兰,乌克兰农业部第一副部长塔拉斯·维索茨基在11月份表示,2025年乌克兰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增加50万公顷,因为今年玉米价格相对保持高位,而大豆丰产导致价格下跌,将促使乌克兰农户重新转向种植玉米。

大豆:

国际大豆连续第二年下跌,2024全年跌幅高达19%,反映出全球大豆供应形势宽松,头号进口国中国需求放慢。

从全球供需形势看,美国农业部在12月供需报告里预测2024/25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1.3187亿吨,同比增长17.6%,全球大豆库存用量比为非常宽松的22.52%,高于上年的19.98%,也高于10年均值19.26%,为2018/19年度以来的最高库存用量比,也是60年来的次高水平,这表明全球供需形势非常宽松,除非这一宽松形势改变,否则大豆价格重心仍将下移。

考虑到大豆价格接近四年低点,而未来天气以及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大豆市场波动可能加剧,体现出震荡市而非单边行情的特点,特别是南美产量前景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可能展开反弹,尽管任何反弹都可能受到全球大豆供应创纪录以及农户加快定价的制约。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平均价

1

2025年1月10日

总9040期

(责任编辑:郝剑)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216号TEL:0591-22627298FAX:0591-22613463E-mail:fzgrain@163.com

THE END
1.农村养殖业的黄金时代追踪2020年最赚钱的种类简介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场对于新鲜、有机产品的追捧,2020年的养殖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地方以其较低的人口密度和土地资源,为各种类型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下是我们针对2020年在农村地区最赚钱的几个养殖行业。 蜂蜜与蜂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https://www.ohmeeitpe.cn/shui-chan-yang-zhi-ji-shu/588350.html
2.农村十大暴利养殖高收益农业项目农村十大暴利养殖:哪些项目最具盈利潜力?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农村地区通过种植和饲养各种商品性作物和动物,实现了大量经济效益。以下是农村十大暴利养殖项目,它们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稳定的收入,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蓝莓种植(如何成为蓝莓市场的新贵?) https://www.gelafhotz.cn/sheng-zhu-yang-zhi-zi-xun/120844.html
3.2020年农村最赚钱的养殖业项目生猪养殖有机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简介2020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 1. 生猪养殖:传统的高回报之选? 在过去几年中,生猪养殖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尤其是在2019年的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这一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20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和防控措施逐渐放宽,对肉类需求持续增长,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再次成为许多农民眼中的“金矿”。不过https://www.jhdy839iwu.cn/sheng-zhu-yang-zhi-zi-xun/511292.html
4.2020年农村养殖业的金钱之选揭秘最赚钱的生意2020年农村养殖业的金钱之选:揭秘最赚钱的生意 在2020年,全球疫情对农业生产和消费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农民转向养殖业寻求稳定的收入来源。那么,哪些养殖项目最适合农村环境,能为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呢?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养殖项目。 蛋鸡养殖 在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使得蛋类成为一种非常有市场https://www.l0dm1h3tk.cn/nong-yao-fei-liao/604720.html
5.2024年农村致富指南:养殖业什么最赚钱,推荐这10个养殖项目在农村可以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在农村的一些小项目,和办加工厂,有一些人可能看不上。这次和大家说一下农村养殖业怎么赚钱,生活在农村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农村里面土地是比较多的,所以说非常的适合做养殖,尽管有这一些优势,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去养殖什么才好赚钱。 https://www.jianshu.com/p/2065c5030655
6.广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的公告该页面找不到!https://www.yngn.gov.cn/zwgk/fdzdgknr/tzgg/content_44086
7.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3期(总期132期)在线培训课程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针对经济运行超预期因素冲击,前期能用尽用近两年储备的政策工具,及时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因市场主体在一些方面遇到的困难比2020年多,今年退税减税降费等超过2020年,并出台了有力度的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总体政策规模合理适度。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5.html
8.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农村致富带头人“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昆明信息港讯 机器人小明#部门动态#【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农村致富带头人“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专题培训班在禄劝县委党校开班】7月13日,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农村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专题培育班合班开班式在禄劝县委党校举办。本期培训时间是7月13日-17日,培育班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https://m.clzg.cn/article.html?id=201674
9.“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三区三州”农村电网更加坚强稳定,促进“三区三州”乡村产业振兴,加快脱贫攻坚,圆梦全面小康,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0年度局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调研计划的通知》(国能发综合[2020]23号)要求,今年以来,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对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299638.shtml
10.产业精准扶贫(精选十篇)以网上村庄为平台,酉阳县毛坝村发展农家乐200多家,高山蔬菜1000多亩;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新建村和黄金村,发展高山土豆3000亩,养殖中锋4000多群,发展花卉1000多亩,新发展农家乐50多户。三是变农村资源为农户增收“财源”。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培育XXX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通过组织常态化的系列活动,春季踏青、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nqrb3n.html
11.振兴肉牛产业是弥渡县农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有助于弥渡县肉牛产业的发展,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后,特提出以下十条希望和建议:(1)在过去历次制定的《弥渡县畜牧业区划》的基础上,用现代畜牧业的慨念进一步在《新的弥渡县畜牧业区划》中很好地规划出肉牛与奶牛现代化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区划。(2)成立《弥渡肉牛育种委员会》。(3)建立肉牛养殖小区。(4)https://wap.cnki.net/huiyi-SSAD20180900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