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傅春蓉通讯员朱俊
巫溪县古路镇中康村是姚俊的家乡。
从种植传统巫溪“三大坨”——玉米、土豆、红薯,到开生猪养殖场,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姚俊深有感触:“真是遇上了好时代。”
农民工返乡创业“敢想敢做”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今年37岁的姚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过去,姚俊家也是种植传统巫溪“三大坨”,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增产难增收,难以发家致富,所以姚俊和其他村民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
2016年远在广东打工的姚俊听说国家在搞脱贫攻坚,要大力扶持农民创业,还可以贷款,一心想致富的他决定回老家干一番事业。
姚俊的生猪养殖场
他开始四处筹措资金,加上自己原来的一点积蓄,共计投入160多万,从重庆黔江69原种种猪场引进了优质繁育母猪80多头,准备大干一番。在摸索中搞了两年,2018年出栏量500头左右,当时虽然猪价不高,但不愁销售,眼看成本即将收回,姚俊心里不禁暗自高兴,回家创业的选择是对的,发家致富就在眼前。
天有不测风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然而,2019年的一场猪瘟彻底打碎了姚俊的致富梦。共计损失100多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姚俊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此后,只要是县里、镇里有农民科技养猪培训班,姚俊都积极参与,他开始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仔猪繁殖、饲料配方、快速育肥、病情防疫等实用技术,并严格按照所学的养猪技术喂养,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杀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姚俊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
经过不懈努力,现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新建猪场,目前母猪存栏60多头,预计今年产出仔猪1000头。生猪出栏量150头。保守估计今年年纯收益在100万左右。
成为致富带头人“授人以渔”带出养殖大户
“我觉得我一个人富不算富,我想把周边的村民都带动起来,让他们加入我们的养猪产业,一起发家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姚俊看到其他农户养殖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主动聘请养殖专家为大家讲解养殖技术,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
姚俊(左一)为贫困群众赠送仔猪
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殖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1户,散户200余户。加上今年市场行情好,户均增收万余元不是问题,同时,他还聘请贫困群众在他的养殖场务工,近几年共为5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年还为中康村6个贫困户每户免费赠送仔猪一头,共计价值15000多元,姚俊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政府帮我渡过难关,解了燃眉之急。今天,我致富了,不能忘记党恩,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