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距昆明210公里,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必经之地。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海拔最高2580米,最低327米,年均气温23.8℃,有“天然温室”美誉。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湾鳄鱼、淡水鲨鱼、野山猪、蜜蜂、梅花鹿、刺猬、孔雀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元江县特色养殖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特色养殖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对推动元江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也存在利用价值单一、养殖周期长、饲养技术较低等突出问题。诸多的困难严重制约了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步伐,如何更好的办好这项产业,值得深入研究。
一、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元江县的特色养殖产业现在通过扶持朝着扩规模和树品牌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和推广特色养殖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特色、名贵食品的购买欲望和对安全、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特色养殖产业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
同志們:
一、强化技术创新,开发差别产品,推动传统畜牧业向高效特色发展
二、挖掘良种资源,培育特色市场,加快培植高效特色增长点
摘要:近年来,黄石市特色水产养殖发展态势较好,帮扶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脱贫致富,但是也面临着经营风险较高、基础服务薄弱和产业融合乏力等因素制约,建议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准市场化运作导向、提升价值链以及完善利益链。
关键词: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建议
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的引导下,湖北省黄石市特色水产养殖发展态势较好,帮扶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新动能。
产业特点
发展原因
佳木斯市渔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年以自然捕捞为主,历史上曾有“棒打狍子、瓢舀鱼”之美誉,是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上的“鱼米之乡”。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及工业化、城镇化因素的影响,自然水域污染加剧,自然渔获量呈减少趋势。因此,我市渔业逐步形成以水产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生产格局。截止2018年10末,全市养鱼水面3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预计6.9万吨,其中养殖产量6.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1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预计1.8万元。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战略
作者:冯国君刘春兰陈程胡佳春单位:佳木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街道立足本地优势,调整和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把发展养殖业做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抓规模扩大、成立合作社、培育重点农户、带动了一批特色养殖,推动了全街道养殖业的发展。
抓养殖小区建设,提升养殖业的档次和水平
该街道把高相、西见屯、邱家七吉、谭家庄等村作为养殖重点村,积极搞好规模化小区建设。目前,高相村建成了100多个特种动物饲养小区,每年养殖水貂30万只、狐狸3万只、乌苏里貉2万只。西见屯建成了占地300多亩的标准化蛋鸡养殖车间,配备了调温、喂食、给水自动化系统。谭家庄建成了十几个养殖小区,养猪户已发展到260户,年出栏生猪20000余头,年收入2000多万元。
为解决规模养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街道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养殖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各种困难。面对养殖户经常遇到的技术、资金、信息闭塞等问题,街道协调有关单位努力做到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上门。通过邀请畜牧局养殖专家现场讲解养殖技术,协调信用社专题解决养殖户贷款问题,利用政府各种资源渠道向养殖户提供生产、销售等信息。截止目前,已组织养殖技术讲座50多次,争取贷款300多万元,提供信息千余条。
成立合作社,搞好“五统一”服务
该街道在养殖业发展中,始终注重科学引导,鼓励农户团结协作,联手致富。他们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街道实际的合作社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奖励激励政策,引导农户依靠农村合作组织,科学发展。目前,已成立高相村特种动物养殖专业生产合作社、西见屯玉元蛋鸡专业生产合作社等63个养殖生产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料配方、统一产品销售等“五统一”服务和管理,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扩大了销路,促进了生产发展。西见屯玉元蛋鸡专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变过去的“散养”为现在的“标准化养殖”,并申请注册了“玉元”牌鸡蛋产品商标,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先后辐射带动东见屯、臧家庄、高家屯、刘家黑龙沟等4个村发展蛋鸡养殖。目前,已有236家蛋鸡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存养蛋鸡92万只,年产蛋鸡1800万公斤,产品畅销青岛、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
我国是水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水产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水产养殖业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优质蛋白,同时也促进了渔业产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渔民的收入,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水产养殖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产业结构问题、养殖布局问题以及养殖方式问题等。鉴于此,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于2019年2月1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认为水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养殖,强调绿色养殖能有效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强度,保障生物多样性,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同时,协调水产养殖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对此,本文从特色淡水鱼产业入手,探讨完善水产养殖业绿色养殖的途径,以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
1特色淡水鱼产业情况
我国的特色淡水鱼主要包括罗非鱼、黄颡鱼、鳢、鳗、淡水鲈、鳜、黄鳝、泥鳅、鲟、鲑鳟等,2017年特色淡水鱼产量467万吨,占全部淡水鱼产量的18.48%,2018年总产量约为450万吨,出口总量60.28万吨,出口总额27.50亿美元。与大宗淡水鱼相比,特色淡水鱼具有营养价值高、产品附加值高、品质优良等特点,大部分品种在消费者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多居于消费的高端,部分品种也主要面对国际市场。
2特色淡水鱼产业绿色养殖推进情况
3特色淡水鱼产业绿色发展方向
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河流和湖泊自古以来就是淡水渔业养殖的主体。据调查,2017年湖泊和水库的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淡水渔业养殖面积的52%,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20%左右。近年来,许多大水面经过深入发展探索,在生态净水、抑藻固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成了各地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但也有部分地区由于大水面渔业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协调好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是当前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1.科学规划,生态发展
2.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3.生态保护,提升质量
1抓好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
应围绕仙居鸡特色农牧业主导产业,根据市场需求,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科技力量,建设地方特色突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基地。并形成相对集中、统一规划的区域化布局,将基地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使仙居鸡特色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仙居鸡特色基地布局要根据各地区位条件差异,实行区域分工,优化区域布局,在全区积极培育各个种植区,走开发特色产品、建设基地、兴办企业、培育市场、振兴区域经济的路线,形成特色农业基地、畜牧业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加强科技培训,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立足本地特色,大力开发仙居鸡资源,打造竹溪绿色生态畜禽产品品牌,以特色求市场,用特色创效益。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网络,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大力推广畜禽饲养、预防、管理、治疗新科技,推广普及配合饲料、生料干喂、分段饲养、种草养畜、秸秆氨化以及畜禽疾病的综合防治等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措施,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
为有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中国黄河鲤鱼之乡”的品牌带动效应,实现黄河鲤鱼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将我县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现就关于全力发展“黄河鲤鱼”特色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等系列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按照县委乡村振兴12345发展思路,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以促进黄河鲤鱼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为主线,大力构建全空间、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黄河鲤鱼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黄河鲤鱼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黄河鲤鱼”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全国黄河鲤鱼产业领军产品;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黄河鲤鱼)、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黄河鲤省级良种场建设提升为国家级黄河鲤原(良)种场;力争将县打造成为“中国黄河鲤鱼之都”。
一是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黄河鲤鱼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0吨,黄河鲤鱼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2021年力争新增黄河鲤鱼养殖面积1000亩。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是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全市畜牧工作,分析当前畜牧业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推进全市“两新”工程、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畜牧部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畜牧工作重点,以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推广、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为重点,积极引建、扶持畜牧龙头企业,增强科技创新与示范带动能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市畜牧业呈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标准化生态养殖成为养殖主导模式,生产方式逐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