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产业引领农村新风貌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产业合作、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特色产业是实现富裕的重要基础。首先,特色产业增强农村自身发展能力。特色产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不再单纯依赖城市。其次,特色产业促进城乡要素良性流动。特色农产品通过商业体系输送到城市,城市先进生产要素反哺农村,实现互利共赢。最后,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城镇化。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为进城打工、促进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提高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发挥土地等资源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要加快特色产业智能化进程,运用数字技术建立精准经营模式;要强化品牌化运作,依托地域特色资源打造精品品牌,通过市场营销使品牌影响力扩大;要倡导绿色化发展,建立绿色生产体系,开发环保型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完善规范化管理,建立产业标准,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要引导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产业,坚持提质增效,使产业更符合市场需求;要培育特色产业新的竞争优势,发挥第一产业对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链延伸的新格局;要拓展特色产品市场空间,依托电商平台拓展销路,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防范市场波动风险。

农村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发展特色第一产业,带动农业整体升级,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要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业,带动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要发展特色旅游等第三产业新业态,丰富农村服务业,促进消费回流;要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化的产业体系。

规划引领,明确特色产业方向。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优势特色产业的方向。规划要聚焦主攻方向,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规划还要考虑产业关联度,选择带动力强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编制规划要广泛凝聚共识,采取专家论证、社会征求意见、听证会等方式,提高规划质量。要加强规划监测和动态调整,使之与产业发展实际紧密对接。要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和评估机制,确保规划得以落实。

科技支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开展适应特色产业需求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产业由传统类型向现代化、精深加工转变。要重点研发提质增效的核心技术,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合作。要采取技术专家定点服务、订单式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广泛推广成熟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要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人才支撑,培育专业化经营主体。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经营主体。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采取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急需紧缺人才。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充分利用本地院校资源,引进高层次人才。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创业环境。要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形成选人用人的正向激励。

文化赋能,增强产品附加值。要发掘地域人文特色,融入产品设计中,讲好故事,增强文化附加值。要建立特色文化传承机制,打造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文创产品设计。要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要开发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色文化。

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要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要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创新金融产品,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持。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要简化融资申请手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基础保障,完善软硬环。要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物流冷链等硬环境,并优化软环境,简政放权、维护市场秩序。要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提高服务效率。要加快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公共数据、设计研发等智慧化服务。要建立市场监管和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组织联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链企业融合发展。要设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实现研发资源共享。要建立产销对接平台,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要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要建立灵活的组织形式,发挥产业组织的战略引领作用。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特色产业发展面临转方式、提质量、创新机制等方面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区要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定位、精心规划,支持特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特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撑。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格局。只有抓住新机遇,直面新要求,不断推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才能在新时代为农业农村找到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张磊副教授,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湖北商务服务发展研究中心

THE END
1.产业研究花卉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花卉特色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我国的浙江、云南等花卉种植大省,拥有大型的花卉交易市场以及完善的线上销售体系,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花卉特色产业如何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265100
2.做好特色种植产业“五篇文章”今年以来,滦州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推动以高油酸花生为特色的花生种植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花生专业合作社17家,带动7.2万户农民从事花生种植产业,种植面积23万亩,年产量7万吨。 做好“园区”文章,推动产业集约发展实现新突破。整合花生种植产区资源,高标准打造滦州花生产业示范园区,http://www.cfgw.net.cn/epaper/content/201905/23/content_13306.htm
3.怀化芷江·发展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稳定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怀化芷江·发展特色产业 铺就乡村振兴路:稳定发展特色产业 种植大户年产八万斤-芒果TV-大家都在看的在线视频网站-热门综艺最新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https://www.mgtv.com/s/17810395.html
4.发展特色种植助力产业振兴发展特色种植 助力产业振兴 济宁新闻网讯 (记者 仲志维)任城区喻屯镇卢庙村精品甜瓜种植基地的大棚甜瓜即将进入收获期。凭着独特的口感和品质,种植户卢根清的甜瓜早就被客商签了订单。https://m.jnnews.tv/zbms/p/2023-03/13/960489.html
5.县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经验材料8篇(全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我县坚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柠檬种植,现在柠檬产业作为促进我县经济的主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hwgd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