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前景(精选5篇)

特种经济动物依其利用价值不同可分为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特禽类。在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时,要对该动物的养殖前景进行详细分析,选择最适合的养殖品种。

1.吉林省毛皮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毛皮动物养殖业已经成为我省大农业中一项重要产业,其前景广阔。我们应该稳步、因地制宜地发展,要与全国发达地区同步,与世界接轨,上档次、上水平。毛皮动物产业应当以水貂为主,其次是银狐和蓝狐,适度发展其他小宗的毛皮动物(貉、兔、海狸鼠、麝鼠等)。要重视优良种源的推广工作,提高兽群的整体质量。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除了具有巨大的国内外裘皮制品消费市场外,其优势还在于有冷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饲料资源和广阔的适宜饲养的区域。只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稳步发展、不断努力,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广阔的。

2.吉林省药用动物本文由收集整理养殖前景分析

(2)蛙类前景分析

近年我省各地兴起了养蛙热,主要体现在长白山地区养殖蛙类,蛙类可食用、可药用,价值比较高,吉林省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大量的人工养殖林蛙供应市场,所以吉林省林蛙养殖前景非常乐观。

3.吉林省特禽养殖前景分析

(1)山鸡前景分析

吉林省山鸡养殖业从近期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全国雏山鸡价格回升,商品山鸡销价上涨,且货源偏紧,市场行情见好。山鸡养殖业继续呈平稳发展态势。

(2)肉鸽前景分析

自2001年6月起我省养鸽业第四次陷入低谷状态,因全国上规模养鸽场从原来的600家猛增到1050多家,高度分散的养鸽户更多,种鸽存栏饲养量超过500万对之多。其市价不断跌落,从10元/只跌至6-7元/只,有的地区跌破4-5元/只。但我省养鸽业自2003年开始再次回温,市场需求趋旺,市价走高,乳鸽销价在12~15元/只的空间中运行。

(3)绿头鸭前景分析

吉林省是绿头鸭的研发基地,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产销两旺,全国每年消费绿头野鸭2亿只左右,年出口绿头鸭保持在2000万只。市场需求来看,吉林省绿头野鸭仍有很强的市场卖点,但市价回温缓慢,发展趋向平稳。

三.如何搞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

1.加强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管理指导

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需要有配套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各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规程、标准,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章的要求对饲养场(户)进行管理和指导。

创造条件发展区域性特养业加强区域经济调研,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区域发展优势的地区,引导和扶持养殖场(户)逐步从村内生活区转移到村外,建立生态养殖小区,制定标准化生态小区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水、电、路、绿化和沼气等多方面基建入手,促进传统、落后养殖方式的转变。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培养龙头企业,把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推向产业化运作的轨道,实现产品的加工增值和直接出口,扩大产品销量,规避市场风险。

2.抓好科技投入拉长产业链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农民工为寻找财富,谋求富裕,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从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经商,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是,这种单方面的人口流动也造成了留守儿童,社会治安,城市贫困化,农村劳力缺乏等诸多社会问题,因此,科学地鼓励引

导那些资金、技术、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我县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从而实现率先突破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

(一)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为了鼓励引导更多的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勉政发[2008]24号)文件。据统计,全县外出农民工具有回乡创业意愿的达170余人,占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0.002%。截至目前,共有134人在劳动服务局办理了《回乡创业优惠证》,计划投资100万元以上的9人,计划投资10050万元的32人,计划投资5010万元的93人。回乡创业农民工计划总投资5691.5万元,自有资金2968.5万元,新办企业121家,提供就业岗位1751个,新增就业人数1189人。回乡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养殖业、种植业、餐饮农家乐、机械加工、砖瓦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其中经营养殖业57户,占42.5%,经营机械加工和运输销售各19户,各占14.1%,经营餐饮农家乐10户,占13.4%。投资地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乡镇,勉阳镇32人,占24.8%,新街子镇,周家山镇,黄沙镇各12人,各占8.9%。

勉县总面积2406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其中城镇人口8.3万,农村人口34.7万,农村劳动力19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6.9万,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36.3%,年创收达5亿元。

(二)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特征。

1、回乡创业与外出务工时从事的行业基本一致。勉县农民工大多数在江浙,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农民工外出务工时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涉及到餐饮、建筑、种植、养殖、采矿、运输、加工等多种行业,而从事这些行业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其外出务工时所从事的行业是一样的。农民工自己有了专业技术和从业经验,就免去了政府的项目推介和从业培训工作。比如勉阳镇村村民柏志波,06年到江苏省宜兴市宿豫区水蛭养殖基地打工,学会了水蛭养殖技术,08年回乡自己投资进行水蛭养殖,市场前景良好。

2、外出务工是回乡创业的基础。农村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勉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不足15%,但是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利用务工的机会开拓了眼界,参加了各种技术培训,学到了知识和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这便成为他们回乡创业的优越条件。比如漆树坝乡唐家坝村祝国栋在广东打工期间,学习了电脑与网络技术,不但学到了技能,还得到了锻炼,并拿到电大学习的毕业证书,回乡创办了正大电脑学校,主管电脑维修工作。

(三)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勉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市首个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综合配套政策。该政策在项目服务、政策扶持、资金帮扶等方面着力为回乡农民工创业解决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特种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环境条件;对策;安徽黄山

特种养殖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通常是指一种产品具有特殊利用价值、新奇、特殊的养殖业,泛指除传统饲养的家畜(猪、牛、羊)、家禽(鸡、鸭、鹅)和家鱼(草鲢、鲤、鳙)以外的能不同程度被人工驯养还没有达到“家畜化”的各种动物[1]。特种养殖具有饲养品种特殊、管理技术特殊、用途和市场特殊等三大特点。特种养殖是高投入行业,投入大,技术难,风险高于一般的养殖业,更高于其他行业[2]。近年来,特种动物养殖业逐渐受到各地重视,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兴的一支养殖大军。特种动物养殖业的特点是种类多、涉及范围广、经济价值高。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特种养殖的指导工作,笔者对黄山市“十一五”期间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十二五”期间的养殖品种选择、市场前景和养殖对策进行了总结。

1黄山市特种养殖业现状

2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方式落后。黄山市特种养殖业的组织方式多为小户散养,虽然养殖户多,养殖的领域广,但是规模养殖的比重不到5%,在养殖过程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真正的实用技术。二是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缺少与江浙沪养殖加工企业的对接,直接导致特种养殖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三是专业化程度低。从全市特种养殖来看,主要是农民自发养殖,大多缺乏正确有力的引导和技术培养,盲目性很大,加上专业的研究机构少,使得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四是盲目引种和跟风。少数企业为牟取暴利,往往大肆宣传,倒种卖种,加上技术服务跟不上,质量得不到保障,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

3黄山市发展特种养殖业环境条件分析

3.1法律法规保障,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实施,为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维护畜牧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2003年8月,国家林业局了首批54种驯养技术成熟、可商业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使人工饲养野生动物得到条约限制。2007年1月26日,国务院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首次以规范性文件对畜牧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黄山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生猪、蜜蜂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作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全市建设现代畜牧业具有较好的内外环境氛围。

3.2区位优势、服务优势明显

3.3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富

3.4产业地位突出

改革开放30年,黄山市的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畜牧业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4%以上,以蜂业发展为特征的畜牧业已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托起了农村经济半边天,实现了由家庭副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向大量外销、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数量需求矛盾转向结构性和质量性矛盾转变的历史性跨越。黄山强英鸭业有限公司、黄山养生源蜂业公司、徽州宏星实业、黄山味美佳等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引领市场发展特色养殖方面已独具鳌头。

3.5保障体系健全

一是具备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机制。黄山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4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并以“做强主导品种,做大特色品种,开发地方良种”为原则,重点加强和建设皖南中蜂、黄山黑鸡保护区,并进一步加大特种养殖扶持力度,形成较为稳定完善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努力打造面向长江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实现黄山市畜牧业的大跨式发展。二是产业发展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黄山市在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初步建立健全了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畜禽标准化生产、动物保护、饲料供应、市场流通和市场服务等保障体系,多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十二五”期间特种养殖品种预测

4.1蜜蜂

养蜂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养殖业,我国现有蜂750万群,年产蜜20万t,王浆1000t,花粉2000~3000t,蜂胶250t,饲养蜂群数和产蜜量居世界首位。全国各省(除以外)都有饲养,主要蜂种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蜂、喀尼阿兰蜂及高加索蜂等。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食物,一般农户都可饲养,养蜂收益较高,一群蜂一年可生产蜂蜜60~100kg、蜂王浆1~2kg、蜂花粉2~5kg、蜂蜡1~2kg,群产值400~800元。建国以来,国家对养蜂采取免税、贷款、稳定价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使养蜂业得到持续发展。黄山市蜜源植物丰富,四季有花,养蜂历史悠久,为发展蜜蜂特别是皖南中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4.2黄粉虫

4.3黄山黑鸡

黄山黑鸡是安徽省特有的地方品种,全身羽毛黑色,胫为青黑色,皮肤和肉色均呈白色。它以滋补性强、味道鲜美、抗病性强、易于饲养、毛色鲜亮的特点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在民间,素有冬季食黑鸡进补治疗头昏头痛和“斤鸡马蹄鳖”的民间食补习俗,其中的“斤鸡”指的就是刚开蹄的黑鸡仔公鸡,多用于儿童进补。黄山黑鸡在黄山市仅有7000羽,是黟县继皖南花猪之后唯一列入省畜禽保护名录的家禽品种。因此,发展珍禽规模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对全市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4绿壳蛋鸡

绿壳蛋鸡独具乌鸡优势,而吃乌鸡的习惯几乎遍布全国城乡,历来是我国的畅销产品,无论何地其价格都比其他禽类高。绿壳蛋鸡的面世,符合当今人们对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据《中国食品报》报道:目前全国平均每市(县)普通蛋鸡养殖数量已超过100万羽,基本饱和,养殖者大多亏损。现绿壳蛋鸡存栏仅有10万羽,其中种鸡仅3.5万羽,不及市场需求的1/1000000。特别是加入WTO后,绿壳蛋鸡作为我国优质土特产品,将大步跨出国门,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绿壳鸡蛋价格一直很好,每枚价格始终在1元以上,是普通鸡蛋的2倍。专家预测,绿壳鸡蛋10年内难以饱和,并将逐步取代普通禽蛋,市场潜力巨大,养殖前景十分诱人,是养殖爱好者、下岗就业者的首选项目,捷足先登者必有高额利润回报。

4.5肉鸽

肉鸽细嫩味美,为家禽类之首,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又是高级滋补营养品,集食用、药用于一体。肉鸽饲养业也是近年兴起的特种养殖业之一,以其简单易养、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等优势成为一项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兴财路。

4.6鳜鱼

俗称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为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深受人民喜爱。黄山市丰乐水库及太平湖库区水流平缓,水质良好,小型野杂鱼、虾众多,十分有利于网箱养殖鳜鱼。比如在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及长约44km、集水面积有5944km2的新安江干流等都适宜发展特种水产。目前,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山美味佳有限公司年加工鳜鱼200万条,其品牌“臭鳜鱼”享誉全国。

4.7鱼

斑点叉尾鱼(Channelcatfish)源于北美,是美国第一大淡水鱼,因其肉质鲜美,一直深受美国民众的喜爱。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经过移植、驯化及养殖试验后,于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我国斑点叉尾年产量为10万t左右,以池塘养殖为主。黄山市于1998年引进斑点叉尾进行网箱养殖和流水养殖,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经过近10年的推广,斑点叉尾的大规模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普遍投喂颗粒饲料,浮性饲料也逐渐被接受。黄山市位于新安江上游,水温适宜,适宜斑点叉尾的规模养殖。由于其肉质鲜美,在黄山各星级酒店备受顾客青睐。

4.8尖吻蝮

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其皮、肉、血、胆、蛇毒等各具不同的药用价值。特别是蛇毒是目前国内外极为短缺的动物性药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液体黄金”,其价格比黄金贵几十倍,供不应求。尖吻蝮,俗称蕲蛇、五步蛇、翘鼻蛇,是蛇类中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动物。其喜欢在久晴的雨后活动,傍晚常栖息于水边,特别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行家说,养一条蛇,胜养一头猪。随着野生蛇类日趋减少,市场需求将平稳上升。

4.9獭兔

作为毛皮经济动物的獭兔经济效益很高,饲养1只种母兔可年获利700元以上,且无需太多人工,也不会影响主业生产,一次投入,年年产出,其优势是其他养殖项目无法比拟的。獭兔的皮张主要通过外贸出口,它的价格是由国际行情决定的,不会受某一个地区饲养户的多少影响。随着黄山市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及獭兔专用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将为獭兔的规模养殖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

4.10鹌鹑

鹌鹑肉和蛋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极好的营养补品,有动物“人参”之称,是宴席上的佳肴。鹌鹑还可作药用和观赏鸟,长期食用对血管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结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疗效。鹌鹑抗病力强,耗料少,40d开产,平均蛋重12~13g,年可产蛋300多枚,料蛋比(2.5~2.7)∶1.0,成鹌鹑重量达150g左右。因此,在南方一些省市,鹌鹑饲养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最经济的家禽。黄山市饲养鹌鹑已有近30年的历史,现全市仅有20家鹌鹑养殖场,其所产鹌鹑肉和鹌鹑蛋,远远不能满足黄山旅游需要,发展潜力巨大。

5发展对策

5.1政策扶持

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调研,摸清实际环境,精确认识和把握特色畜禽产品发展客观规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制订关于特种养殖的优惠政策和特种养殖品种的标准。规范供应良种行为,把野生动物和非野生动物之间的界限划清,把濒危动物和一般野生动物的界限划清,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5.2资金扶持

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特种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彻底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从而加快特种养殖业的发展。保险公司要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加快特种养殖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以增强特种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5.3加大宣传,技术指导

一是加大对特种养殖产品发展典型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特种养殖产品发展的氛围,要让人们认识到特种养殖业和其他一般养殖业一样能致富;二是大力宣传特种养殖业的市场导向和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使各个养殖户及时掌握最新市场动态;三是加强消费特种养殖产品的舆论导向,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效益。畜牧部门要利用畜牧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培训,对特种动物养殖户给予技术支持,提高其养殖水平,帮助其解决特种动物养殖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5.4招商引资

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争取各级政府、各部门对特种养殖的投资力度[3]。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特种养殖,共同创造地方特种养殖经济。加大部门协调力度,组建行业协会,引导特种养殖户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使特种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5.5创新方式

6结语

特种养殖对养殖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补充作用。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特种养殖热潮越发高涨,呈现出勃勃生机,已成为前景看好的新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一些人产生了猎奇尝鲜的要求,由此推动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黄山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特种养殖将成为黄山市未来养殖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参考文献

[1]童祥明.特种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96,399.

[2]张振兴.我国特种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J].经济动物学报,2002,6(1):1-4.

(一)基本情况

××镇共辖29个行政村,共有7000余户、2.7万口人,6.1万亩耕地,是一个传统的典型农业大镇。这几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政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确定了“135”总体工作思路和三大战略,突出了规模养殖业发展,使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兴农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和中申、南姚、西郭、马军庄4村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后元头、桃沟、茨洼3村为中心的蛋鸡饲养,××、董村、孙村、上水沟、大尾沟5村为中心的生猪繁育,庄尔头、南窑、冷泉、东五庄、乔水沟为中心的肉牛生产“四大基地”,目前全镇已存肉牛3000头、羊1.5万只、猪2万头、鸡10万只,共培育发展养殖企业(公司)5家、养殖专业村17个、养殖专业大户150户,年均产量与产蛋量分别达到745吨和680吨,仅此年实现收入3062万元,人均收入1200多元,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信用社共有员工15人,农村信用联络站70个,担负着镇企、镇村、镇民的金融服务重担,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全社拥有社员股金319.7万元,储蓄存款6580万元,信贷资产4558万元,存贷比例为69.27%,备付率达8.29%,各项业务发展在全县处于中上游水平。自去年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以来,他们清理发展思路,瞄准“三农”方向,围绕政府规划,调整信贷结构,把规模养殖当做支农惠民和“求树创”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抓,全社累计发放贷款2100万元,100%用于了“三农”,其中养殖业占到42.2%。今年三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25万元,养殖业达到90%。从而,使镇政府规划落到了实处,使广大农民收到了实惠,也使信用社业务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信用社形象得到进一步创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勤汇报多沟通,取得各级领导支持。发展养殖投资小,风险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他们抓住优势,广泛宣传,确定项目,加强汇报,得到了各级党政与县联社的重视与支持。镇党委政府在立项时反复征求信用社意见,信用社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镇党政汇报支持发展情况,政社配合共同下乡进户调查摸底,共同检查督导狠抓落实,共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推进了规模养殖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向上级党政和主管部门汇报,取得了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项目上各个方面的支持与优惠。市联社张保安理事长、县委裴良杰书记、李尧林县长、银监办王新民主任、县联社卫永虹理事长等领导先后数次亲临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特别是联社包片副主任杨国辉蹲点帮助,亲自听取汇报,亲自下乡调查,亲自开会研究,亲自查看资料,使他们增强了信心,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加快评级授信。无论企业还是农户,凡申请发展养殖要求贷款的都必须经过评级授信,必须获得信用资格证书,必须在信用社建立档案。获得信用证的基本条件是:信用度良好,无不良贷款记录,是当地常住居民,入有一定额度的股金,经过村级评审小组考察研究同意,由信用社挂牌颁证,报县联社审查备案。今年,他们把评级授信当做一项中心工作和贷款发放的基本方式,所投放的贷款对象基本上全部给予了评级授信。截止目前,全社共评定了2个信用企业、7个信用村和176个信用户,已发放信用贷款220万元,占总贷款98%。这些信用户中,其中养殖企业1个,被确定为养殖基地的行政村10个,规模养殖户55个。目前此项工作正在与规模养殖同步发展,呈现方兴未艾势头。

三是抓典型育基地,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典型引路,是他们支持发展养殖业中的一条成功做法。位居闻垣路以东、××北部、近临桐城侯村地界处有一家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由县人大代表、冷泉村党支部书兼村长刘文玉20**年创办,是一家融玉盛油脂、富农饲料、肉牛繁育为一体的综合养殖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油榨为原料——饲料深加工——发展肉牛业”的一条龙产业链条,现已建成拥有年产衣用油3500吨、加工棉葵榨1.4万吨、年产5万吨饲料生产线和500吨草药饲料添加剂、存栏肉牛1000头、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4600万元的现代化龙头企业。近年来他们与其建立了固定而融洽的信贷关系,无数次进厂调研座谈排忧解难,先后10余次发放贷款给予支持,现有贷款余额310万元,今年又被率先评定为甲级信用企业,授信600万元,并拟投入250万元帮助扩改扩规,上马一个屠宰厂和一座大型冷库,为公司腾飞打造平台。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兴农”的引领带动下,公司所在地冷泉村已发展成为肉牛饲养基地,拥有规模养殖户15户,栏存肉牛2**头。邻近的庄尔头、南窑、马家庄、东王庄等村也成为养殖基地的开发对象。

地处镇南丘陵地区的乔水沟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省级信用村创建“双试点”村,其主要产业就肉牛养殖,全村共有养牛重点户27户,饲养肉牛320头,年收入达155万元,户均收益3700元。去年12月,他们协同镇政府在该村组织召开了规模养殖支农再贷款发放现场会,推动了本村养殖业发展,也带动了附近各村走上了养殖之路。

后产村是一个仅有1300亩耕地、4个自然村、102户、5**口人组成的联合行政村,为解决地少人口多、农民增收难得矛盾,村委会积极响应镇政府和信用社号召,初步铺开了养殖规模,眼下全村养殖户已达30多户,其中养羊12户1500只,养猪8户300头,养牛10户100头。今年村两委进一步扩展规模,做出了创建信用村和建设养殖基地的规划,提出了贷款申请,信用社根据后产村村风正、民风淳、讲信用、人勤劳、前景好的特点,正在考察培育信用村建设,已为13户进行了评级授信,为5户发放了12万元的养殖贷款。

四是明任务抓考核,落实信贷人员发展养殖责任。由于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响应和本县“五起案件”的中伤,使一些信贷人员产生了危贷、惧贷、少贷、不贷心理。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以往“考收不考放”的业务经营考核办法,把放款多少、存贷比例高低、评级授信好劣、支持养殖任务完成列入了考核内容,给每个信贷员下达了放款支农职责指标与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社7名包片信贷员,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变过去推推动动为主动登门入户,实现了扩股、评级、放款、收贷、结息一条龙全程服务。

(三)存在问题

从支持发展养殖业进展情况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1、舆论宣传不够,部分干部、群众、信贷员、联络员对发展养殖不重视、不理解,缺乏主动性。兴农养殖有限公司老板刘文玉近日随李尧林县长、逯光耀副书记参加了工农联合国际促进会,同不少外国商人见了面,他们印刷的宣传材料受到与会客商的青睐,使他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也使信用社受到启迪。2、领导已经重视,但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规模养殖已成为全镇人民的行动目标和主导产业,但究竟达到什么目标,采取哪些对策,如何打响这一品牌,人人心中无数,尤其是各村盲动性较大。3、规模养殖大发展,信用社资金仍然匮乏。据初步调查测算,今年该镇3个养殖企业,4个养殖基地,17个养殖重点村和广大农民约需专项资金2500万元,而信用社当年存款计划仅为1200万元,贷款发放计划只有1500万元,明显呈供不应求态势。4、单村单户经营,缺乏必要的联合。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中采取了“公司+基地+加户”的方式,初步具备了经济合作社邹型,但全镇仅有1家,而且覆盖不全面,条件也不成熟,使个体经营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有碍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四)几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养殖走向社会。舆论宣传对内面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对外面向社会,宣传业绩,推介产品,使××养殖走向高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取得人们的广泛认可、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为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创造优良的环境氛围。

2、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远近期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执政一届,造福一方,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拿出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让全镇在规模养殖上,同念一本经,同唱一个调,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3、启用能人,组建有利于规模发展的养殖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是新型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有利于把分散的、个体的、单一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形成拳头,创立名牌,挺进市场,是进一步拓展规模养殖的必需途径。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启用经济能人名人,选择合理项目,组织一个或若干个合作社,使养殖业走向规模化、集团化、高效化轨道。

一、项目建设背景

在县委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不断引导与鼓励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龙港镇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创业增收,创建斑嘴野鸭生态养殖中心。

二、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凤江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凤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涨水,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破解这一瓶颈,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

凤江村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鱼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让农民真正做到养殖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农村养殖的紧迫课题。

三、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野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经过人工喂养结合野外放飞的野鸭,能很好保持纯正野性。其肉质细嫩,脂肪少,野味浓郁,并以其低胆固醇,低热量、瘦肉率高、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我县绿色野味品种少之又少,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千家万户的餐桌、宾馆、酒店等到处都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养殖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随着人民对食品安全及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野味消费需求量将会逐年快速上升,后市一路看好。

经调研,我们认为根据凤江村区域位置及市场特点,结合龙港城区的消费水平,非常适宜在此地开展斑嘴野鸭生态养殖。由于本县鲜有人进行斑嘴野鸭养殖,市面上极少量斑嘴野鸭皆由外地运入,仅见于个别高档酒店,运输费用占产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该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极大限制了普通消费者对斑嘴野鸭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认为高品质的野味养殖业在我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前景。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养殖规模与方法

所谓生态养殖主要是用谷物、玉米、豆类和黑麦草作为主食喂养野鸭,河道放养经济鱼虾类。野鸭吃剩食物可扫入河道作为鱼食,小部分鸭粪可滋养水生浮游生物供给鱼虾食用,大量节省鱼虾饲料。竞争力弱的小鱼小虾还可以成为辅食供放飞野鸭时它们自主觅食之用,增加鸭子野性。大部分鸭粪还田用作黑麦草肥料或作为邻近番茄、柑橘等经济作物肥料。副产品野鸭蛋可直接供应市场或供应食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野鸭毛亦可销往附近羽绒被服厂。相信依靠科学养殖和精心管理,野鸭生态养殖一定大有发展前景。

现在养殖场已经着手扩建原鸭舍。5月底引进种苗1500羽进行试养,加盖室内飞棚。先在网棚内饲养,等技术成熟再进行放飞养殖。

2、具体建设内容

(1)养殖棚舍建设

初步建设鸭舍3栋,雏苗舍1栋,加盖室内飞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资6万元。

(2)种苗及食物费用

第一年引进三期共9500羽种苗19万元,人员管理费(3人)一年4.8万元,野鸭食物及鱼虾苗成本20万。

(3)其它费用

防疫费0.5万元/年,保险费0.5万元/年,河道及场地租赁费1万/年,交通、通讯、技术培训费等1.7万。明年准备建造一座孵化厂约8万元,这样能大幅减少种苗成本。

以上几项共需资金61.5万元。

五、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该品种野鸭饲养90-120天左右可上市,据目前市场价,每只可卖80-120元,每天食物和管理费用约为0.3元/只。一年能养3批,每批4000只,一年能养12000只,初步计算纯利在40-50万元左右。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养殖经验成熟,准备在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并向邻近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推广经验,大量供应市场,走共同致富之路。

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该生态养殖项目由大学生村官与养殖场合作实施,镇科委负责政策指导。项目负责人温从回,毕业于华北科技学院的优秀学生,负责抓好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养殖场创办人陈志光负责日常饲养及防病防灾工作。

THE END
1.乡村振兴“新”面貌丨特色养殖奔向致富新“钱”景近年来,新疆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特色养殖之路。 库尔勒:梨园里的藏香猪 “种养结合”绿色致富 “开饭啦……”随着王波一声吆喝,一群藏香猪从远处跑来。这些猪仔体型矮小,嘴长而尖,毛色黝黑。新疆库尔勒市英下乡金梨社区十五分场养殖户王波说:http://news.cnr.cn/local/dftj/20231217/t20231217_526524115.shtml
2.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精选十篇)草畜养殖业发展也很快, 商品猪、商品牛、商品鸡、商品羊发展迅速。特色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 种类多、分布广, 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二、西和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 西和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其自身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f37thv.html
3.202420242030年中国绵羊养殖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一 产业概述 3 1. 中国绵羊养殖历史回顾及发展现状 3 历史沿革及规模发展趋势 3 主要品种特征及分布区域 5 生产模式演变及现代化程度 7 2. 中国绵羊养殖市场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6702249.html
4.养殖加盟养殖代理加盟农村养殖加盟好项目家禽养殖以禽肉和禽蛋为主要产出,而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肉为主要产出,水产养殖以水产品为主要产出。 近年来家禽养殖业产出规模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而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未来养殖业将朝着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国土面积大小和人口密度如何,养殖https://www.jiamengfei.com/xm/1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