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论坛(为全球水产养殖论坛的分论坛)现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
徐皓:池塘养殖用水成本最高达40元/kg,模式亟待改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表示,中国水产养殖经过数十年来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水产养殖大国,但历史性的成就背后,其粗放的生产方式,难掩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不符的问题,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尤其是水产养殖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与农田、湿地、工业化建设等争空间,而且养殖排放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实际生产中能发现,不同养殖模式占用水的量是不同的,用水成本也有相应变化,据徐皓提供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池塘养殖和长江中下游池塘养殖的用水成本相对较低,约为2-3元/kg鱼,而华北池塘养殖和西南冷水鱼养殖的用水成本则分别高达32元/kg鱼和40元/kg鱼。“目前养殖用水成本是社会在承担,当哪一天社会把这部分成本算到养殖业中,势必会导致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得不做出调整。”徐皓认为,从用水成本来看,池塘养殖模式适合存在于珠三角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水产项目经理张建
张建:IPA较传统池塘养殖提高产量3倍,高产又能做到环境友好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池塘高产精养技术,将鱼养殖在封闭水域中所建造的流水槽内,并在水槽的前段安装推水设备,在尾端装有排污设施。本质上,循环水养殖只是在众多水产养殖技术当中符合大自然养殖规律的一种,并不是能解决一切养殖问题的‘神器’,只是为水产养殖提供能多解决方案,提高养殖可控性和可持续性。”张建表示。
张建称,比起传统的池塘养殖,循环水养殖具有几大优势,包括:1、环境友好:不向养殖系统外排放任何污水,对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能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2、高产:较传统池塘养殖提高产量300%,从而帮助减去了增加了的塘租,饲料,劳动力和能源等成本;3、质量安全:由于鱼长年生活在流水环境中,无应急因子,不得病无需使用任何药物和化学品,从而使鱼质量更佳,更安全;4、更具操作性:因为超高密度,日常管理和捕鱼都很方便;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鱼都能同时进行养殖,有利于全年均衡上市,而非集中上市。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首席专家、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二级研究员、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中央
何中央: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模式与应用推广,未来大有可为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首席专家、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二级研究员、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中央在分论坛上做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模式与应用推广》精彩报告。何中央主要介绍了我国稻田养鱼的发展历史及各个发展阶段的模式特征,指出我国稻田养殖面积从1983年的4.41万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152万公顷,养殖产量从3.36万吨增加到163万吨,目前国内有超过25个省市区发展了稻渔种养模式,其中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辽宁和广西居于前10位。
“水稻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来讲至关重要,以鱼产量为主要目标的稻田养殖的过快发展影响到水稻的生产,其主要原因是占比过大的鱼沟、鱼坑面积甚至不种稻只养鱼。如何保持稻-渔平衡成为稻田养鱼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何中央表示。据了解,目前各地的主要养殖模式因养殖习惯和养殖现状等情况不同而有差异。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与方法,但主要有稻-鱼、稻-蟹、稻-鳖、稻-克氏原鳌虾(小龙虾)等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在我国不同地区被广泛推广应用,比如红鲤鱼作为稻-鱼模式中的主导品种,在传统的区域如四川、福建、浙江、安徽和重庆等地被广泛推广。
何中央最后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认为稻-渔综合种养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得益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技术的创新与政策的支持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发展的范例,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何中央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郭根喜
郭根喜:发展深水网箱养殖需要改变观念,走出抗风浪误区
趋势上而言,发展深蓝产业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方向,发展海洋离岸养殖是我国基本国策,也是海洋渔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深水网箱为我国海洋渔业调结构转方式作出了重要贡献,深水网箱用2.83%的面积,产出了全国网箱总产量18.5%的产量。”郭根喜认为,在推动离岸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是必然选择,尤其是以岛基为依托实施海洋设施养殖大有作为,前景广阔。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休闲渔业专家组成员、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董事长苏照元
苏照元:发展现代休闲渔业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休闲渔业专家组成员、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董事长苏照元认为发展现代休闲渔业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目前发展现代休闲渔业面临两大机遇:一是,政策层面的引导,十三五全国渔业规划,将休闲渔业和增殖放流列入十三五渔业两大新的增长点,休闲层面得到积极的支持;二是,市场消费基础渐趋稳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及全域旅游等经济发展基础为休闲渔业提供巨大的发展增量市场。”苏照元说。
以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为例,采用“3+1”运营模式(资源整合、基地配套、市场营销+行业协会),经过5年的不断摸索和完善,通过渔业+旅游,形成了一个以海洋渔业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全新产业链,该产业链包含海洋牧场、游艇、码头、基地、餐饮、酒店、海钓、等多种服务,通过渔旅结合的创新模式,对发展现代休闲渔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主任(兼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场长)刘付永忠
刘付永忠:基于集装箱的新型健康高效养殖新模式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主任(兼国家级广东罗非鱼良种场场长)刘付永忠博士在论坛上做了《基于集装箱的新型健康高效养殖新模式》的报告。据介绍,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可养殖面积减少、技术落后、养殖效率低等一些问题,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曾撰文指出水产养殖应向设施化、工厂化、生态化、有机化的趋势发展。
广州华大锐护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驱动创新,通过整合行业内渔业设备、病害防控、饲料开发等方面的先进成果,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创造性地研发出以集装箱为载体的控温、控水、控苗、控料、控菌、控藻的受控式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该受控式高效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系统分鱼菜共生、水质测控、物理过滤、水体处理、数据监控等模块,具有养殖成本低、养殖密度高、单位产出高、污染小、风险可控等优势。该系统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慈鲷鱼、翡翠斑、巴沙鱼、黑鱼等。“一套系统就是一个新型的‘鱼菜养殖车间’,具有绿色生态化、精细工业化、市场敏捷化、资源集约化等特点,主要应用在园区渔业、养渔还湖、都市农业等方向,全力打造水产行业鱼苗、繁育、养殖、饲料、制剂、流通、加工、销售绿色产业链。”刘付永忠讲到。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明
陈明:物联网数字化正在加速水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明认为养殖现代化有7个转向,分别为:一是劳动由以体力为主转向以机械为主;二是养殖管理决策由以经验为主转向以科学决策为主,以数字为核心的预测和决策技术将成为主要手段;三是养殖管理以人工为主转向以自动化、专家化为主;四是水产品销售由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深加工产品为主;五是以本地区为主转向以外地区甚至以境外地区为主;六是经营由以农业本身为主转向以非农业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需求发展为主;七是养殖业发展由以粗放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内涵型再生产为主。
而水产养殖现代化模式的内涵,简单来说为水产精准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其核心过程为:信息采集为基石、信息处理为支撑、辅助决策为手段、信息传输为保证、智能设备为重点、精细管理为目标;其中精细管理包括水域环境可控、水产生长及流通可控、水产病害可控、生产过程及品质可控等方面。目前来看,物联网数字化正在加速水产业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