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新方位》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方位的权威著作,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怎么看、怎样办、如何干、为谁干”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国经济新方位。本文系该书第八章“新经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第一节摘编,以飨读者。
创新是民族之魂,是时代主题;创业是发展之基,是富民之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一、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企业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了创业活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我国“双创”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市场主体最多的国家。但是制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依然较多,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创业创新降门槛、除障碍。同时,要规范审批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全面制定和实施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其核心就是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减少和纠正行政手段的直接干预,努力做好服务质量的加法和工作效能的乘法,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上,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行政,真正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调动创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三、强化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健全激发人才活力机制
四、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设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塑造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竞争合作、注重长远的创新氛围,从而真正为有志于创业创新的人们搭建梯子,为创业创新的人们提供空间,为想干事者送上一份“心理保险”,激发全民创新潜能。其关键:一是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只有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精神,倡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为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创新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才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人景观,实现创新发展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二是营造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这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无数成功的事例表明,创新的火花往往在宽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迸发。只有对那些尚未成功甚至暂时失败的创业创新者给予宽容和呵护,我们的科技创业创新起跑线上才会有更多的勇敢者和探索者。否则,如果一方面高喊创新,呼唤成功,另一方面谨小慎微,对失败者横加指责,实际上就是在扼杀创新者的积极性。只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完全可以鼓励大胆去闯、去试,从而让创业创新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