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黝黑,一身迷彩服,头发经常随意地散在额头,鞋上衣服上还经常带着泥点子……初见李炳旭,很难让人把他与“多年捐资500余万元”、“计划把家乡打造成民俗旅游村”等事迹联系到一起,而他一开口讲起村子的未来发展,不禁让人佩服他的付出与远见。
李炳旭1968年6月生人,现任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长岭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提起李炳旭,人们说“李炳旭是个能人、好人,说他是雷锋,一点都不为过。”
经过多年努力,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后,李炳旭不忘回馈社会。他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热衷公益事业,为家乡经济建设和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李炳旭(右)在村里工地现场。
创业致富带动乡亲种植中药材
雪中送炭帮助患病乡亲和同事
李炳旭致富后不忘本,“在我最困难时,很多热心人帮过我。如今事业小有成就,我要真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他特别关心昔日同事和乡亲们,经常探望了解他们的困难,为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比李炳旭大2岁的付先生原来也是粮库职工,买断下岗后生活困难,不久后不幸患上脑血栓。李炳旭听说后,立即赶到付先生家中探望,为他送去5000元慰问金,还联系医院为他手术治疗。
李炳旭对贫困农户也伸出援助之手。2021年,红汉村一名年轻人在外打工时不慎摔伤,造成腰椎骨折,其父母虽多方借钱,但还是没能凑够手术费用。李炳旭听说后,立即将5000元送到他们家,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2017年12月,他还自掏腰包1万元,为全乡50个困难户送去米面油。
回报家乡他为乡亲做事“特别大方”
李炳旭曾感慨地说,“家乡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富裕生活是自己最大的愿望,能够为父老乡亲做一点事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2009年,为帮助那些有发展产业愿望,但缺少启动资金的农户,红庙子乡党委、乡政府成立“扶贫互助式合作社”。合作社刚刚成立,缺乏扶助资金,乡党委号召党员集资入社。李炳旭听说后立即无偿拿出30万元注入合作社,不但充实了扶贫互助资金,也让那些对互助扶贫合作社心存疑惑的农户充满了信心。从那时起,他每年都会拿出6万元投入扶贫互助资金,使全乡的互助扶贫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010年,红汉村绿化缺少树苗,李炳旭立即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到树苗,帮助村里解决了绿化问题;2012年,他无意听说查家村路面硬化存在资金困难,立即询问详细情况,出资5万元用于修建;2015年,他还拿出5000元作为查家村全年的路灯照明费用……乡亲们说,李炳旭平时生活节俭,平时总穿着迷彩服,但他回报家乡、为乡亲们做事“特别大方”。
捐资助学为山里的孩子做“实实在在的事”
当学校为绿化资金短缺犯愁时,他主动出资购买梧桐树完成学校绿化;有的老师家庭困难,他得知后拿出1万元登门慰问;他每年举办一次“春蕾助学”活动,为每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送上价值近千元的图书和学习用品,还带孩子们到抚顺雷锋纪念馆、皇家海洋世界等地参观、学习、开拓眼界;每到冬天,他都为师生们送去成车的木材,解决红庙子中学取暖问题……红庙子九年一贯制学校每届田径运动会召开,他还会出资5000元进行赞助。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村党支部启动“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每年“六一”儿童节,李炳旭都会到红庙子小学看望13名留守儿童,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礼物,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平日里当起了“代理家长”。
用李炳旭自己的话说,他只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改善教育条件、丰富教育资源,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因为大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去就必须依靠教育!
打造“民俗旅游村”计划5年全村大变样
作为红庙子乡长岭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炳旭总是在思考如何才能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2021年初,村支部和村委会制定了长岭子村文教民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在五年内完成一系列工程:一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居民自来水及配套改造项目、卫生厕所及污水处理项目、河道治理项目以及建设村民礼堂及村部办公楼;二期建设优美公共环境,绿化闲置空地,建设公共活动广场,布置体育器材,竖立入口景观石,建造休闲凉亭及景观步行道,改造景观河道,修缮村庄内所有水渠;三期打造文旅乡村,建设军教军训中心、李红光纪念馆及巨型雕像、退役军人康养基地、休闲戏水娱乐园、中央停车场;四期打造风情民宿,修缮改造村民原房屋,绿化庭院,搭建采摘园;五期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湿地公园、垂钓园、岭上茶吧、休闲氧吧、百亩风情白桦林、花海步道。
如今这些项目咋样了?李炳旭用实际行动向乡亲们交出了这样的答卷:修建村部、美丽乡村项目、宜居村项目、村内绿化亮化、新建卫生所、生活污水治理、冷库、干燥室、自来水整体改造、蓄水池、河道治理、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康养中心等项目所需的1000余万元资金已陆续按计划到位,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这位乡亲们眼中的好人、能人,正用他对家乡、对乡亲们无限的爱,回报家乡,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