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内的驯鸟师教鹦鹉表演“投篮”。
梁卫夫妇通过直播销售鹦鹉。受访者供图
“他姓梁,我也姓梁。我们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4月16日,与记者谈及自己从外省回四川创业的经历,梁卫多次提到一位同姓的“兄弟”。今年38岁的梁卫,是南充营山人,多年从事鹦鹉养殖、训练与销售。他口中的“兄弟”,名叫梁远芳,是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五洞村村支书。两人以鹦鹉为媒,用一场“双向奔赴”,培育出一个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全新产业,立志要建设四川最大鹦鹉萌宠交易中心。这场“双向奔赴”的背后,流淌着浓浓的乡情。“五洞村离我老家只有100多公里,所以我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在创业。”梁卫说,在外打拼多年,五洞村让他漂泊的心得以安放,他会用奋斗和奉献去回馈这份乡情。
一个村庄的梦想
五洞村,是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在村支书梁远芳的脑海里,装着不少关于这个村的“梦想”。“最近几年,村里的种植业、养殖业都发展起来了,但特色还不够明显,龙头企业还不够多,一些资产、资源还没盘活。”梁远芳说,除了补齐这些短板,他们还想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让村里的老百姓真正实现共同富裕。10多年前,这个地处川渝边界线附近的小村庄,曾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门务工挣钱。“村里没有人,如何发展?”梁远芳意识到,村里要发展,必须要让年轻人留下来。“不但要引得回,还要留得住,要有好规划、好项目。”最近几年,梁远芳坚持召开在外人士座谈会,动员他们回来建设家乡。梁小建、梁尤双、王达川等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士回乡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与此同时,村“两委”班子也吸收了不少优秀返乡人员,推动全村建设大步迈进,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五洞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幸福村和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