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丰富的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肉羊消费以山羊为主,有悠久的肉羊消费习惯,肉用山羊在我国南方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邵庆勇介绍,南方山羊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2021年,山羊占羊总存栏量的93%(6244.4万/6704.1万)。2021年末,我国存栏山羊1.33亿只,南方地区0.62亿只,占46%。南方山羊养殖以肉用为主。全国60个地方品种山羊,南方有40个,占67%。
2021年南方15省羊总存栏6704.1万只,占全国的20.97%,其中山羊存栏6244.4万只,占全国46.84%;绵羊存栏459.6万只,占全国2.46%。2021年南方15省羊总出栏8383.1万只,羊肉产量130.7万吨。
云南羊养殖量名列前茅,邵庆勇也介绍了云南羊产业的基本特征。他表示,2021年末,云南存栏羊1362万只,山羊1263万只(奶山羊53万只,肉用山羊1210万只),羊总存栏居第8位,山羊存栏居第4位,肉用山羊居第2位。云南有18个羊品种资源,山羊11个(培育品种1个),绵羊7个(培育品种1个)。抓好肉用山羊是发展云南羊产业的核心。
2022年,云南羊存栏居前六位且超过百万的州(市)依次为曲靖、楚雄、大理、昆明、丽江、红河,总存栏972万只,占全省71%;总存栏不足50万只的有普洱、怒江、文山、玉溪、迪庆、德宏、版纳,共7个州(市),合计190.3万只,占全省14%。出栏数居前六的依次为曲靖、大理、楚雄、昆明、红河、丽江,出栏合计占全省的72.2%。
2022年末,云南存栏超过20万只的县(市、区)有20个,合计存栏614.05万只,占全省44.76%,合计出栏552.89万只,占全省44.68%,合计羊肉产量9.53万吨,占全省43.88%。
02
山羊产业有养殖不规范等8大问题亟需解决
邵庆勇介绍,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已成立30余年,取得了诸多成果,其中标志性成果有育成云南半细毛羊、云上黑山羊2个国家审定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云南农村肉羊养殖“八改”技术:①改“老式羊舍”为“高床补饲羊舍”;②改“大群养殖”为“小群精细化饲养”;③改“乱交滥配”为“有计划的经济杂交”;④改“不种草”为“全株玉米青贮、种草养羊相配套;⑤改“靠天养羊”为“适时补草补料”;⑥改“养大龄羯羊出栏”为“青年羊育肥适时出栏”;⑦改“有病靠治”为“预防为主”;⑧改“放牧散养”为“半舍饲半放牧适度规模养殖”。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在云南推行“两带动,双促进”肉羊养殖模式:“两带动”指“以大带小”和“以种带商品”,一是通过技术支持适度规模场而带动中小型羊场和家庭牧场;二是通过云上黑山羊种羊辐射带动全省黑山羊杂交生产。“双促进”指以肉羊产业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应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构建了“2611”家庭牧场全舍饲、“两段式”分类施策家庭牧场、“1345”养羊模式、小户家庭养羊等模式。
目前云南肉用山羊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邵庆勇表示,1、设施设备参差不齐,不规范,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比重低。2、云上黑山羊供种能力不够,现供不应求。3、制约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粗饲料产量常年不均衡、养殖成本逐步提高。4、营养供给的精准性和饲养管理的专业性及精细化程度不够。5、企业实力弱,缺乏育繁推一体化大企业。6、产业链短,加工短板急补上。7、肉羊产业在“一县一业”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8、寄生虫病、常见病普通病频发,转方式后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逐步增多。
03
云南肉用山羊产业有养殖量、价格稳定等趋势
未来云南肉用山羊产业应该如何发展?邵庆勇认为,云南山羊产业发展有以下八大趋势:
一、南方山羊价格长期走势—价格较难降低。我国南方养殖和消费主体是山羊,云南产的黑山羊在沿海和港澳地区市场需求量特别大,呈供不应求局面。想从国外进口都进口不了,具有无可替代性。周边省份消费需求也很大,比如贵州、重庆、湖南、广西等,每年云南活羊外调估计有400-600万只。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种业创新步伐加快。做好种质资源保存基础上持续开展种业创新,培育新品种(系)。
五、“以大带小”会进一步加强。肉牛带肉羊,小山羊也有大前景。大场带小户,集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抱团式模式值得推荐。
未来,基于家庭劳动力、适度规模羊舍、放牧林(草)地、青贮玉米+刈割牧草种植等资源要素综合,“转方式、调结构”、种养结合、效益稳定、可复制可推广、留得住乡愁、利于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家庭生态牧场肉羊养殖模式将是云南羊产业发展的主流。
七、补加工短板,建立适度规模的全产业链会加快。两端带动、充实中端,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支撑绿色食品品牌打造。
八、肉用山羊产业会火起来。现在是云南羊产业做后端最好的时机,相信大家齐心协力,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