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振兴蓝皮书益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2023年研究报告三农论剑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龙头企业是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强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和主抓手。益阳市政协调研组调研发现,近年来,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虽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要素保障难点堵点多等问题。通过与域外龙头企业发展对比、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调研组提出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需产业思路再优化,构建发展新格局;优势产业再集聚,锻造发展新链条;组织协同再深化,创建发展新机制;品牌运营再加力,塑造发展新形象;要素保障再升级,汇聚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龙头企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益阳

农业强必须产业强,产业强必须企业强。益阳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市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大任务,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是锚定农业强市目标定位,形成乡村振兴新优势、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标准“山乡巨变”的重要举措。益阳市政协聚焦“壮大龙头企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成立专题调研组,市县联动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8个县市区,走访了41家企业和部分镇村,赴湖北省襄阳市、河南省南阳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展对比调研,召开22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带动主体。近年来,益阳市发展和培育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与质量,促进了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

(一)龙头企业发展来势较好

到2022年底,全市共有龙头企业332家,其中国家级8家,全省占比10%,排名第3位,有一家上市企业克明面业;省级75家(含1家省直),全省占比7.4%,排名第7位;市级249家,县区级26家,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市州排名相对靠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44.02亿元,主营收入1676亿元,年缴纳税收6.7亿元。2022年益阳市农产品出口28611.2万元,同比增长2.11%。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51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在全省占比超过10%。其中459家正常生产企业占全市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为32%,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75%。南县获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赫山区获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益阳市获2023年国务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督查激励。

(二)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全市龙头企业按行业分类,数量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黑茶、稻虾、蔬菜、水产、笋竹和休闲食品(见表1),与益阳市粮食、茶叶、竹木、蔬菜和水产等农业重点产业高度契合。六大产业综合产值从2019年90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68.48亿元,年均增长14.82%,高于GDP年均增速,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2022年全市农产品出口28611.2万元,同比增长2.11%。全市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园109个,农业产业强镇14个,省级农业特色小镇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0个。有沅江食品工业园、资阳区食品加工园,红联农贸大市场、兰溪米市、黑茶市场、南县洞庭虾市等专业市场,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安化、南县出台了一系列奖扶黑茶、稻虾产业发展政策,黑茶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南县稻虾来势趋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助推了全市“一县一特”乡村产业格局的形成。

表1益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布情况(按行业)

(三)联农带农成效不断增强

近年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逐渐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农业“十代”社会化服务模式全省推广。2022年,全市龙头企业从业人数达到2.47万人、支付工资10.28亿元、带动农户35.43万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2019年的6家,发展到2022年的71家,其中省级40家。组建了五大现代农业产业联盟,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已形成一定规模,粮食、茶叶类龙头企业本地联农带农成效较为明显,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四)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夯实

近年来,益阳市聚焦土地、资金、平台、人才等产业要素,给予农业产业发展全方位保障,为龙头企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夯实了基础。去年以来,全市共获批农村产业项目用地55宗,总面积48公顷,备案设施农业用地11775宗,总面积1528.6公顷。2022年市财政对龙头企业奖励资金740万元,投入乡村振兴财政资金7.4亿元。截至2023年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074.69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7.33%,同比增长20.44%;辖内银行机构相继推出“乡村振兴共享贷”“种植e贷”“粮食贷”“稻虾贷”等56种涉农信贷产品,专利质押融资1879.63万元,农业保险品种达30个。2022年市本级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电商企业近100家,网络零售额22.65亿元。诚邀刘仲华、柏连阳、刘少军等院士助力黑茶、水稻、水产等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金犁项目,吸引一批城市“乡创客”回乡创业。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益阳作为农业大市,优势明显,但对标农业强市目标和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要求,农业大而不强,短板在龙头企业,差距在乡村产业。

(一)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

(二)产业链发展水平较低

(三)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四)要素保障难点堵点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益阳市龙头企业发展面临要素保障困境,尚未形成资金、土地、人才的良性循环。一是融资约束。至2023年3月末,全市332家龙头企业有贷户数175家,有贷率为52.71%,贷款门槛高。主要涉农担保机构仅2家,担保能力与旺盛的融资需求不相匹配,难以有效分担信贷风险,全市仅有沅江设立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风险基金,但也只发放了1笔950万元贷款。企业还反映,政策存在区域差异,有的政策在县市区适用,到了益阳市里就不灵了。二是用地约束。乡村干部和企业反映,产业发展土地、设施农业用地困难。而县市区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则反映,正在进行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预留了10%的产业发展土地。规划编制落地与现实需求存在偏差。还有部分企业反映土地权证办理缓慢等问题。三是人才约束。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基层农技人员、乡村职业经纪人等方面人才队伍缺失,成为制约企业和乡村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益阳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特色,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带动联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推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山乡巨变新农村。

(一)产业思路再优化,构建发展新格局

(二)优势产业再集聚,锻造发展新链条

(三)组织协同再深化,创建发展新机制

(四)品牌运营再加力,塑造发展新形象

(五)要素保障再升级,汇聚发展新动能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3年2月14日第1版。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2年第3期。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1年第11期。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湖南日报》,2023年2月28日第1版。

陈文胜:《中国农业何以强》,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

陈文胜:《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人民日报》2019年5月13日,

陈文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型》,《求是》2017年第03期。

姜惠宸、姜长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优化研究》,《经济纵横》2021年第4期。

张延龙等:《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发展思路》,《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8期。

THE END
1.环境友好型野猪养殖实践案例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畜牧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资源丰富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动物,野猪养殖技术正逐渐转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一种生产方式。这篇文章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展示如何将野猪养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从而实现绿色循环经济。 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515330.html
2.深耕“林下文章”点绿成金照富路近几年,三亚因地制宜推动林下种养试点工作,种植益智、牛大力、红豆杉等药材,助力本地鸡、羊、猪、蜂等家禽家畜养殖,林下种养试点工作通过尝试“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深入挖掘林下经济的潜力,让绿色成为致富的“金钥匙”,实现绿富共赢的美好愿景。 http://www.farmchina.org.cn/ShowArticles.php?url=VGgHYghoUGVVZFIxBjQHYFcy
3.乡村振兴太康:特色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城郊乡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路径,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实现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参与到肉牛产业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新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慧说。 https://www.hntv.tv/news/0/1871484063609188354
4.种养循环!绿色农业动起来镇街动态“我镇农业发展呈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驾齐驱模式。一方面养殖业异军突起有大型养殖场12家,年产沼液15万方;另一方面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有茶园6万亩,果园1.5万亩。发展绿色农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畜禽粪污从养殖场到种植园的问题。”吴场镇农业技术中心罗伟艳说。 http://www.jiajiang.gov.cn/jjx/jjxzdt/202412/db58d7cf84444d5687f7c54213a49415.shtml
5.优质资源共享互联网时代下的养殖业合作模式探索优质资源共享:互联网时代下的养殖业合作模式探索 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养殖业网上交易平台正逐渐成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这类平台,农民可以更好地接触市场需求,提升产品销售效率;而消费者则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新鲜、健康的农产品。然而,这一切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493208.html
6.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民富”。近年来,临泽县倪家营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紧抓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全力打造肉牛养殖特色产业,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犇出“致富路”。 “以前我们养殖户们每家养殖肉牛数量也不少,但总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弱,现在依托高庄滩万头肉牛生态养殖https://www.agri.cn/zx/xxlb/gs/202412/t20241226_8701780.htm
7.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案例(通用6篇)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包括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间作套种、稻草还田、生物防治、生草栽培等)、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沼气热能利用)和种养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猪—沼—果、猪—沼—饲草、果园养禽、林地养畜、放牧等)多种模式。是借鉴循环经济理念和传统农业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食物 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gve72sb.html
8.基层党组织(村)联农带农典型案例范例五篇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市**县**村探索出一条“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专家带队、产业带动”的芒果产业发展的“**经验”。 支部带领,搭平台压责任 芒果产业发展中,**村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支部联建,搭建支部互助平台。村党总支与县农业农村局党总支下辖党支部、荣将镇农口党支部结成对子,发挥各自优势,将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7971
9.农村就业创业典型事迹材料(通用14篇)农村就业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篇5 xxx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https://m.yjbys.com/chuangye/ziliao/63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