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茂名市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截止目前,我市共发动534家企业以各种方式结对帮扶608个行政村,已实施项目294个,投入帮扶资金27218.75万元,受帮扶群众781798人。
下一步,茂名市将继续把“万企帮万村”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进一步擦亮这块乡村振兴的粤字号品牌。
茂南区工作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区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发动159家企业结对帮扶128个行政村,已实施项目193个,投入帮扶资金2965.142万元,受帮扶群众77954人。其中开展村庄建设投入1296.809万元;发展村庄产业投入1370.376万元;文化建设投入30万元;开展扶脱贫投入267.957万元。我区涌现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干净整洁、乡风文明的村庄,例如金塘镇上垌村、天安村;公馆镇周坑村、油甘窝村、河之口村、荔枝塘村、甘底村;山阁镇烧酒村;镇盛镇白沙村、彭村村、联塘村;袂花镇石浪村。并选出了6个行政村和17个自然村分别申报茂名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亮点行政村和完成阶段任务成绩突出自然村。
二、工作亮点及成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乡振组[2018]2号)文件精神,以茂南区各类社会组织、商(协)会、企业为帮扶方,以我区辖区内的村庄为帮扶选择对象,以村庄在系统发布需求,企业对接帮扶为主要形式,推动乡村振兴,共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引导企业参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组织)共同参与扶贫济困日活动,积极为茂南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踊跃认捐,共募集,推动茂南农村事业加快发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引导企业协助完善乡村净化绿化美化、危房改造及农村路桥、卫生设施、文化场所、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
(二)引导企业产业帮扶
发展村产业项目要做到:与全区产业总体布局规划、城镇规划相融合,建设特色现代农业项目,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
广东粤电茂名镇盛农光互补项目位于茂南区镇盛镇斜岭村,面积约1500亩,规划装机容量89.4MW,年发电量约9000万千瓦时,以“农光互补”为建设思路,在茂南区采用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一地多用”的效果,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
项目对点扶贫贫困户2980户共9744人,每年平均可为每户贫困户提供3000元分红,既能精准帮扶茂南区298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也能有效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电白区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成立组织。“千企帮千村”行动作为中央、省、市安排部署的一项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程。区委书记、区长高度重视,在区委常委会上多次听取“千企帮千村”工作汇报。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推动,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起部署,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专抓。同时,制订了《电白区“千企帮千村”工作实施方案》、《“千企帮千村”联动机制》。成立了专门对接服务小组,解决项目帮扶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区国资局作为牵头单位,全区各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为“千企帮千村”的深入推动,提供组织保证。
2、深入调研,合理谋划。为开展好“千企帮千村”行动,区有关部门深入到帮扶企业、帮扶村走访座谈,召开专题会、加温会,结合我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规划,千方百计,日夜兼程,加快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根据区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名单、扶贫项目,通过走访、发函、召开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在自愿、就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组织和指导企业或商(协)会与各村开展结对工作,认领扶贫任务。
3、选准典型,示范带动。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以各地电白商会为平台,选知名乡贤企业为示范,引领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确定了深圳李伟波慈善基金会、深圳欣旺达集团、中山三和钢材、广东电白建总、重庆广之堂、东莞茂东实业、珠海盈邦、茂名鸿成农业、广东金芝香、广东长元、湛江茂德公、电白城交投、区水投、区绿缘食品公司等14家企业为重点参与对象,与14个镇签订了帮扶协议,确定了帮扶项目,在重点企业与重点村的示范带动下,全区的“千企帮千村”形成了村企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共同发展良好局面。
信宜市工作情况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实施方案》(粤乡振组〔2018〕2号)、茂名市委、市政府《转发省委农办关于做好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茂农工办函〔2019〕6号)文件精神,我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帮扶需求,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万企帮万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亮点帮扶项目
我市借助“万企帮万村”平台,产生了一批成效明显的帮扶项目,其中较为突出的案例有:
(二)珠海城市建设集团、信宜市广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对帮扶丁堡镇旺坑村。两家企业先后在旺坑村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和百香果种植基地共420多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建设有62亩种植面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除了每年保底收益5%+分红1%~3%,还免费发放3000株果苗给贫困户种植,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并按市场价回收果子。带动本村53户贫困户种植,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度100%。整个基地不仅有百香果,还有西瓜、草莓、圣女果、杨桃等。合计参与种植面积248.45亩,预计2020年百香果产量68万斤,产值达112万元。2020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分红9000元,帮助他们发展种植百香果产业,鼓舞本村贫困户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蔬菜基地建设有126亩种植面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种植并免费发放化肥,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带动本村35户贫困户种植。该项目有效带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户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就地就近务工等方式增加直接经济收入,切实增强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造血功能。
高州市工作情况
我市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发动184家企业结对帮扶329个行政村,已实施项目221个,投入帮扶资金185278.73万元,受帮扶群众1298525人。其中开展村庄建设投入109413.8万元;发展村庄产业投入54389.5万元;文化建设投入7148万元;村民就业创业投入6111万元;开展扶脱贫投入8216.43万元。
今年我市选取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干净整洁、乡风文明的村庄申报茂名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亮点行政村和完成阶段任务成绩突出自然村,其中石仔岭坡心村、山美街道山美村、大坡镇大榕树村、云潭镇新华村、荷花镇塘栏自然村、平山镇塘铺自然村、大坡镇垌尾自然村、泗水镇南官自然村、根子镇王坑自然村、石鼓镇马安山自然村、深镇镇会波自然村等通过茂名市专家组验收并获得奖补。
我市分析研判,因村施策开展村庄建设,根子镇元坝村代表茂名市参加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举办的《乡村振兴大擂台》,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乡村;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组织我市扶贫农产品到广州东西部扶贫农产品交易市场展销推介2次,共签订认购农产品3000多万元。
(一)汇聚合力有方
(二)引导企业齐参与
一是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组织)共同参与扶贫济困日活动,积极为高州市乡村振兴献计献策,踊跃认捐,共募集,推动高州农村事业加快发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引导企业协助完善乡村净化绿化美化、危房改造及农村路桥、卫生设施、文化场所、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
(三)引导产销齐参与
鼓励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购买扶贫基地农产品,开展“一企帮一村”结对活动,集体饭堂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全市产业扶贫基地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饭堂对接,300多家企业与村结对,实行扶贫农产品直供各单位集体饭堂。
(四)畅通农产品流通
一是与更多知名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招引了邮政、顺丰、德邦、韵达等进驻高州,投资快递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开展农产品电商快递物流业务。二是支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电商。本土企业丰盛、强牌、燊马、深山人等发展成了优秀的电商平台,如在今年荔枝季,丰盛公司通过全网网店销售、阿里巴巴B2B等形式,销售荔枝2200吨。三是推进全民电商。针对直播带货、产地直发、短视频营销等销售方式,与一亩田公司合作,在28个镇街举办供销服务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充实到采购商、经纪人队伍。目前高州电商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注册登记电商企业1600多家,微商超3000家。
化州市工作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根据《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粤发〔2016〕13号)要求,及时召开动员会进行广泛宣传。截至2020年12月,我市已帮扶资金和帮扶物资合计13382.03万元,其中,已投入帮扶资金13083.37万元,已捐赠帮扶物资资金298.66万元,帮扶受益多达119592人。
(一)认真摸查,建立平台
为贯彻落实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广大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工商资本有序流向乡村,根据省委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我们以行政村为单元,组织各镇认真摸查,于2019年6月底完成各村的数据录入。开通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对接平台,对全市乡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信息化统计,为企业帮扶对接提供条件,为推动“万企帮万村”工作奠定基础。
(二)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推进帮扶工作
1.产业帮扶。鼓励帮扶企业通过投资兴办企业,挖掘和开发结对村的资源,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参与村庄规划、乡村旅游等,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带动相对贫困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要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通过企业投资,农户参与的结对方式,帮助农民脱贫。如广东天天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行动,结合蒲山村实际,科学确立了旅游扶贫、产业脱贫两大主题,以生态农业和田园观光乡村旅游功能为主导,将蒲山村总体规划为“一轴、双核、三条风光带、六大功能板块”,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加快蒲山建设和发展,将落后贫穷的蒲山村成功打造成茂名市生态示范村镇、茂名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是茂名地区名副其实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样板。
3.商贸帮扶。针对目前电商产品的火热销售,有针对性地引导电商企业积极参与与农户的结对,采取“电商+农户”的方式,通过项目招商、提供就业、特产销售来实现精准扶贫。解决农户以前农产品自产自销,多收三五斗销路就难的问题。如茂名耀明集团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做法,发动会员企业参与脱贫工作。
(三)及时召开动员会,大力宣传发动
(四)吸纳就业,带动创业
市工商联联合市扶贫办、市科工商务局、市住建局组织开展“化州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摸底调查”。一方面调查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已转移到民营企业就业情况,含就业地、就业单位、工资社保等等,适时对其开展后续的就业帮扶服务;另一方面调查贫困户劳动力未转移就业情况,按其意愿推荐到民营企业就业,输出一人脱贫一户。我市创新企业扶贫模式,在结对村指导、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人员创办企业。要突出成功企业家与创业者精准脱贫致富的定向直接效应,企业家为创业人员进行“一对一”、“多对一”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培训,提供行业、产品、市场等多方面支援,帮助结对村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人员实现成功创业。以创业人员致富带头的示范引领,影响和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整体推进,确保成效
加强横向联合、加大推动力度,在巩固上一年度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动员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下乡进村参与结对帮扶。加强调查研究,发现总结村企共建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交流会、现场会、专题宣传等形式向全市推广。反映企业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
滨海区工作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帮扶行动号召,我区目前已开展“万企帮万村”项目共6个,分别为:“万讯七子”电商扶贫项目、“国信创谷固定资产”收益项目、“架炮圣女果”收益项目、“架炮飞天稻花鸡”收益项目、“北山黑山羊”收益项目、“西葛鸭”收益项目。我区大力推动万企帮万村工作,以“富民、便民、惠民、安民”为宗旨,促进“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拓宽我区农产品销路,把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为全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一)“万讯七子”电商平台简介
“万讯七子”农村电商项目是新区管委会推动、社会共建的扶贫脱贫新模式,主要是在各村设立致富中心和致富站,将当地种植、养殖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合销售出去,将农村所需的日用品、工业产品通过各村委会的商铺和网上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优质商品的双向流通,带动产业化发展。“万讯七子”电商平台以“物联网+区块链”模式,通过引导新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消费者在电商平合上消费,所产生利润的75%返还给新区贫困户,构建社会能参与、能落地、能发力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万讯七子”电商平台聘用的物流配送员大部分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同时兼任农村治安联防队队员,既可以提高贫困户收入又为当地的治安起到较好的成效。
(二)、架炮飞天稻花鸡项目
项目概况:架炮村飞天稻花鸡养殖基地位于滨海新区电城镇架炮村委会架炮东村,由茂名滨海新区架炮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与茂名滨海新区兆群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合作期限10年。现占地面积80亩,年出栏飞天稻花鸡和阉鸡共10万只,带动21户贫困户养殖4800只,项目计划总投入303万元;目前已经投入约500万元,其中“6.3.1”扶贫开发配套资金86.59万元,珠海市财政追加资金投入12.8万元,公司共投入390.61万元。
(三)、架炮圣女果种植基地项目
项目概况:架炮圣女果种植基地位于电城镇架炮村委会岭仔自然村,由架炮村委会带动农户与茂名市吉颂茂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合作,合作期限10年。基地规划面积约1200亩,当前种植面积400亩,年投资约600万元,年产值974万元。其中,项目计划总投入2000万元;目前已经投入600多万元,其中“6.3.1”扶贫开发配套资金50万元,帮扶单位珠海市公安局给5条帮扶贫困村投入50万元,公司2019年5月前投入500多万元。
(四)、电城镇北山村委会羊研发养殖项目
村委会投入珠海市财政资金120万和广东一品云公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固定收益方式,合作期十年,前四年10%,后六年8%,项目收益归贫困户。租村委会集体用地,350元/亩/年,共53亩。聘请5至10名贫困户到养殖基地打工。
(五)、博贺镇西葛村委会养鸭项目
高新区工作情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区各类社会组织、商(协)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开创企业乡村合作新局面,我区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帮扶情况,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万企帮万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区以“一村多企”形式,结合村企共建协议书,推进“万企帮万村”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茂名市高新区七迳镇张屋村为省定贫困村,通过各方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红色引擎”计划,建起了一大批惠民利民项目。
一是建设张王村、珠坡村两个百香果种植基地。张王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为45.78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保底+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同时加大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辐射带动了一批相对贫困户和周边1000多户群众同时受益。珠坡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占地48.693亩,按照一亩约2万元收益计算,该基地直接收益约可达100万元,有望实现“一地生三金”(村民务工工资、土地租金、集体收益分红)的收益目标。
二是与茂名天源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粤西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由张屋村委会投入扶贫资金,用于建设茂名高新区粤西生命健康产业园的需要,天源公司建设健康产业园所得收益将向村贫困户进行分红。除建设健康产业园外,张屋村委会还与天源公司共建乡村医疗扶贫合作项目。该项目以张屋村卫生站为基础,按照普通康复门诊标准,建设村级康复医疗点,惠及人群范围涵盖张屋村全行政村乃至周边行政村。该项目不仅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及村民“看病远、看病烦、看病难”等问题,还大大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助推了脱贫工作的前进步伐,提高了村集体收入,是一条有效持续的医疗扶贫之路。
另外,我区组织茂化公司投入资金10万元,下派工作团队到那增村指导河道、水库清淤和湖面水浮莲清理等工作,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同时,高新发展集团派出工作队协助张屋村进行雨污分流、沟渠池塘清淤、危旧房拆除等方面整治工作,并牵头组织张屋村与共建企业落实了乡村医疗扶贫合作项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广东汇发塑业科技有限公司向七迳镇张屋村40多户贫困户捐赠了复耕复产急需的环保农膜102卷,帮助贫困户渡过了难关。
责任编辑:
地址:广州市天河东路240号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园701—7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