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工船”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青岛逐步建造多船型综合船队,打造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条!渔业苗种网箱青岛市养殖基地

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这是“养殖工船”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而青岛全力打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已经率先做出了积极尝试。

近年来,青岛努力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发展养殖工船产业。“国信1号”的成功运营,推动了我国养殖区域由近岸迈向深远海,开辟了我国高品质水产蛋白的供给新空间。未来,青岛还将逐步建造多船型综合船队,继续引领海水养殖业变革,将养殖工船产业打造成“国家名片”。

今年推动至少6艘养殖工船建设,同步启动30万吨级超大型养殖工船研发设计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大国,但目前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突破,比如陆地、近海养殖面积减少,捕捞量整体下降等。在不断调研中,我们认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深远海养殖,并且看好了养殖工船的发展潜力。”回顾参与养殖工船建设的初衷,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信集团”)副总经理董韶光说。

在国信集团十余年对海洋产业探索、筹划的基础上,历经18个月产学研创新攻坚、突破十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国信1号”养殖工船于2022年5月在青岛建成运营,实现了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零的突破。“‘国信1号’一方面可发挥船舶游弋属性,移动躲避台风赤潮等恶劣气候,选择最佳海域、最宜海况进行养殖;另一方面可发挥封闭舱养的可控性,有效确保工业化、智能化养殖手段建立和升级,从而可将广袤的深远海变成优质蛋白供应的蓝色粮仓。”谈及深远海养殖工船的养殖优势,董韶光表示。

2022年9月,“国信1号”养殖工船首批大黄鱼起捕上市,标志着首次完成深远海工船养殖的技术路径验证。交付运营以来,“国信1号”已累计航行5200余海里,完成400余万尾大黄鱼入舱,实现“鱼苗上船、生长养殖、品质调控、疫病防控、起捕加工、包装运输、订单管理、多品类销售”全周期流程验证。

眼下,国信集团正在推动后续养殖工船的迭代建造工作。据介绍,2023年,国信集团将推动至少6艘养殖工船的建设,已同步启动30万吨级超大型养殖工船研发设计工作,相较“国信1号”将是质的提升。未来5年,国信集团将陆续投资建造50艘养殖工船,形成12支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船队。

“围绕养殖工船上下游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船舶设计建造、渔业养殖信息化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青岛已争取农业、科技等各级补助资金9200万元,推动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真正实现走得深、走得远。”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副处长王亚楠表示,目前,青岛已出台《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5条政策》,进一步支持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装备建造。未来,青岛还将出台青岛市深远海养殖领域指导性文件,继续支持国信集团养殖工船产业迭代升级,将养殖工船产业打造成“国家名片”。

打造从苗种供应到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奠定规模化发展基础

养殖工船产业并不仅仅只有一条“船”。近年来,国信集团通过科学布局,已经打造形成了大黄鱼从苗种供应到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在苗种方面,为减少源头病害,保障鱼苗质量,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从苗种繁育、鱼种培育、成品养殖及品质调控的全流程养殖经验及技术,率先实现岱衢族大黄鱼新品种‘东海1号’规模化育苗并保有大量亲鱼,建有福建闾峡、小雷江,浙江大陈岛、朱家尖、嵊泗,广东惠东等多个养殖基地,拥有各类网箱500余口,初步打造完成从陆地到近海再到深远海的深海野游大黄鱼接力养殖模式。”董韶光说。

“国信1号”养殖工船为何选择首先养殖大黄鱼?董韶光介绍,这是针对种质资源、市场接受度、价格等10余项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大黄鱼是最难养殖的海水鱼品种之一,“所以我们决定先从最难的开始突破,来验证养殖工船的可行性。解决这个问题后,再养殖其他鱼类,我们都有信心和把握。随着国信集团养殖工船系列化建设,未来养殖的鱼类品种将越来越多。”

在苗种、加工等环节,国信集团收购并改造运营了国内技术领先、产量最大的陆基三文鱼养殖基地,目前已建立涵盖鱼卵孵化、育苗、驯化、养成、加工、销售等内容的完整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条,并持续进行技术优化和工艺提升,主要开展大西洋鲑和大菱鲆的标准化养殖。养殖基地项目建设规模约154亩,获评“山东省健康养殖示范场”。

在饲料等环节,国信集团已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崂山实验室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千万元级的科技成果奖励基金,努力发展成为承接山东海洋产业发展、引领海水养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已拥有青岛市深远海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创新中心、深蓝渔业创新研究院、海水鱼营养与饲料联合研究中心等5个研发创新平台,持续在深远海绿色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等领域创新发展。

整体来看,国信集团围绕养殖工船产业,通过收购浙江台州大陈岛股份公司和东方海洋陆基循环水养殖业务,控股上市公司百洋股份,拓展布局了苗种选育、养殖、饲料、病害防控、加工、贸易、物流等上下游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养殖工船产业链主企业雏形,奠定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国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表示,中国前五次海水养殖浪潮都发端于青岛,国信集团希望在青岛这块海洋高地上,以“耕海牧渔,工船引领”的实干精神,打造又一个隆起的高峰,担当起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关键引领者、国家蓝色粮仓建设重要参与者的重任,让养殖工船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THE END
1.养殖工船是深远海养殖关键装备之一未来我国投入运行量将持续增加在国际市场上,深远海养殖工船有Nordlaks Havfarm、JOSTEIN ALBERT号、Ocean Arks等。美国、法国、日本、挪威等国家都有涉及养殖工船,但多处于试验阶段,难以大规模推广。由于应用实例少,基于养殖工船的养殖效果、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的经济性研究也较少。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8中国养殖工船行业市场现http://www.newsijie.com/chanye/jidianshebei/jujiao/2024/0816/11345904.html
2.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2号船连续开工仪式在广州举行5月31日,由渔机所深远海养殖装备科技创新团队牵头,为深圳大百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2号船,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龙穴厂区连续开工。渔机所、深圳大百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和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代表出席了开工仪https://www.cafs.ac.cn/info/1240/47044.htm
3.实现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万渔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开工未来,平台还将配置海钓、直升机平台,周边计划布局多口新型重力式网箱,构建“1+N”深远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新模式。 近年来,万山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坚持“向海图强、耕海牧渔”,在省内率先开展“用海保障一张图”,梳理净海空间18万公顷,发展以“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重力式网箱+养殖工船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1/04/c10404402.html
4.上海研发深远海养殖工船未来可培育品质接近野生的海鱼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今天召开的深远海养殖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上海水产科学研究院正在利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优势,与渔业养殖跨界合作,研发深远海养殖工船。 未来,这艘海上养殖船可以实现自动投喂、远程监控,在远海不受污染的区域,养殖出品质更接近野生口感的海鱼,丰富市民的餐桌。 https://m.kankanews.com/n/1_8243533.html?utm_source=Else
5.国信集团:打造智慧渔业工船引领全球深远海产业发展新闻作为青岛唯一一家将海洋产业作为主业的国有企业,2018年,青岛国信集团组建深远海养殖工船创新团队,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建造了中试船“国信101”,全方位验证“移动的海洋牧场”工业化养殖可行性。 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4年间,研发团队锚定目标、大胆探索,历经近http://news.qtv.com.cn/system/2023/01/06/015930579.shtml
6.探访全球首艘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新闻2024-11-30 《黑神话 悟空》 以音乐共鸣世界下一页 小编热推 荐 首发2023 花絮片段 13:27 70岁汪建再攀珠峰 探索生命 永不止息 13:24 探访全球首艘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00:00/00:00 自动 倍速 系统版本过低 错误码:3.300101.500001.500003 CATCH_KERNEL_PLAY_ERROR:请升级系统版本后重试 https://www.mgtv.com/b/607458/21166918.html
7.深圳将建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渔场养殖工船”2025-01-04 22:15:47 2025-01-04 晚间新闻 2025-01-04 22:15:11 十五运会香港赛区主会场力争一季度启用 2025-01-03 22:49:12 民进广东省委会九届五次全会在广州举行 2025-01-03 22:48:45 深圳将建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渔场养殖工船” https://www.gdtv.cn/tv/99714c65bb2719e02af63eb543d24896
8.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青岛交付运营中新网青岛5月20日电 (记者 胡耀杰)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0日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该船的交付运营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国信1号”养殖工船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船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设15个养殖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2/05-20/9759587.shtml
9.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驶向深海的“移动的海洋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驶向深海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它常年游弋在我国海域,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游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国信1号”游弋路线() A.全部位于热带B.穿过台湾海峡 https://zujuan.xkw.com/9q21192275.html
10.12万方水体游弋式养殖工船重大成果该成果完成一型12万方游弋式养殖工船设计方案,于今年7月获颁中国船级社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基于该设计方案,实验室率先提出深远海游弋式分级循环养殖模式,解决成鱼养殖受季节影响的难题;创建可控开式循环模式,能够降低能耗。该养殖工船采用布置地位型船舶概念,融合船舶平台和渔业养殖功能,为适于海上游弋养殖的超大型方http://www.zjblab.com/html/1024/2022-09-16/content-2355.html
11.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新闻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据了解,“国信1号”投资约4.5亿元,船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优鱼种https://photo.cctv.com/2022/05/20/PHOAT5blfxK980WaQvBw6o1u220520.shtml
12.海洋发展与海南大学共访中船集团专项办,共绘通海型养殖工船新蓝图但向深远海走就需要不断加强深远海养殖的装备、育种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科研投入与科学研究。他相信,若大型通海型养殖工船能在海南成功落地,将为深远海养殖的渔业经济全产业链科研提供一个极好的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等多链融合、学研产融合及多产融合的标杆示范。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积极参与养殖工船项目https://www.hnod.cn/page444?article_id=964
13.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记者从青岛国信集团了解到,“国信1号”投资约4.5亿元,船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2-05/23/content_7143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