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制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

原标题:世界首制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明清通讯员那丹

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同日,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

作为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有望为中国乃至世界深远海养殖打造“中国样本”,率先探索海洋渔业养殖从近海走向深远海,从农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向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方式和路径。2022年3月,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市海洋发展局的全力支持下,农业农村部批准山东省开展“国信1号”养殖工船运营管理试点,项目已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0年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项目,省科技厅列入2021年深远海设施渔业科技示范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2年支持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专项。

“国信1号”投资约4.5亿元,船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预计第一批高品质工船大黄鱼将于今年秋季起捕上市。国信1号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还多,每年的养殖产量与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相当,养殖舱内水体声学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静音级科考船水平,全船2108个测点信息对15个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国信1号”首创的“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

“国信1号”创新了海洋渔业生产方式。我国的前五次海水养殖浪潮都是在解决海洋生物资源苗种产业化问题,而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从近岸传统渔业养殖转向深远海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020年12月在青岛北海造船启动建造,2022年1月出坞下水,4月30日至5月5日在黄海海域顺利完成海试,48项(套)船舶和养殖装备试验结果均达到或优于预定指标,参与试航的中国船级社、渔机所等各方专家评价超出预期。

“国信1号”的姊妹船“国信2号”“国信3号”预计于2024年3月份交付使用,30万吨超大型“国信4号”已启动功能论证和总体设计,预计2023年底前启动建造。未来5-10年,国信集团将在“国信1号”顺利运营基础上,快速优化迭代升级船舶与养殖系统,陆续投资建造50艘养殖工船,配以13艘补给船、油料加注船、综合试验船,形成总吨位过1000万吨的12支国际领先的标准示范船队,打造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深远海养殖船队。

THE END
1.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走向5月20日,“国信1号”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6”。 “国信1号”养殖技术人员正在设置有关参数。 俯瞰“国信1号”养殖工船甲板(部分)。 “国信1号”在海上航行。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这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开创诸多国际先例。 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206/t20220606_197264_m.html
2.中国船舶报数字报本报讯 记者 刘志良 报道 9月1日,产自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本次起捕约65吨,实现活鱼现捕、冰浆锁鲜冷链运输,第一时间到达百姓的餐桌。后续将陆续起捕,满足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庆市场需求。 本次起捕的大黄鱼是“国信1号”养殖工船今年交付运营以来的首批产https://zgcbb.cnepaper.com/zgcbb/html/2022-09/07/content_136186_15263858.htm
3.全球首艘10万吨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即将出坞下水核心提示: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31日讯 全球首艘10万吨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自2020年12月启动建造以来,历经分段施工、合拢、半船漂浮,将于1月中旬出坞下水并开展设备及系统调试,预计2022年3月交付运营。届时“国信1号”将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相关海域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https://www.fengdianzhijia.com/news/show-105797.html
4.探访全球首艘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新闻2024-11-30 《黑神话 悟空》 以音乐共鸣世界下一页 小编热推 荐 首发2023 花絮片段 13:27 70岁汪建再攀珠峰 探索生命 永不止息 13:24 探访全球首艘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00:00/00:00 自动 倍速 系统版本过低 错误码:3.300101.500001.500003 CATCH_KERNEL_PLAY_ERROR:请升级系统版本后重试 https://www.mgtv.com/b/607458/21166918.html
5.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新闻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据了解,“国信1号”投资约4.5亿元,船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优鱼种https://photo.cctv.com/2022/05/20/PHOAT5blfxK980WaQvBw6o1u220520.shtml
6.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驶向深海的“移动的海洋题型:单选题-题组难度:0.65引用次数:107题号:21192275 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驶向深海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它常年游弋在我国海域,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游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https://zujuan.xkw.com/9q21192275.html
7.“国信1号”工船大黄鱼获ASC认证近日,“国信1号”工船养殖的深海野游大黄鱼成功获批ASC认证,“国信1号”成为全球首艘取得ASC认证的智慧渔业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水产成为全球首家取得“水产养殖行业黄金标准”的大黄鱼养殖企业。 “国信1号”工船养殖的深海大黄鱼?受访方供图 ASC认证也称“负责任水产品”认证,是由世界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颁https://m.btime.com/item/421bq5qfjjl9lkrtqmaaphf861l
8.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戈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继鱼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图为中国疆域和游戈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试题涉及知识点 收录过本试题的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教学共进联盟2023-2024学年八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55125013.shtml
9.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如图为中国疆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https://www.jyeoo.com/shiti/e71033d2-15ec-4152-850a-9e9e9970255b
10.蓝鲸1号雪蜡车新文房四宝……“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山东“国信1号”养殖工船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游弋式大型养殖工船,船舶总长249.9米、型宽45米,排水量13万吨,养殖水体9万立方米,年产大黄鱼3700吨。 13.ROBIN EVO(东京奥运会中国国家队比赛用车) 该产品使用航天级别碳纤维,重量仅为9kg,是中国国家队东京2020奥运会(2021年举办)场地自行车比赛用车,打破了自行车项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1176_1066467.html
11.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5月备考时事汇总(第4周)据新华社5月23日报道,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北京时间5月23日,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大会总务委员会和全会分别做出决定,拒绝将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以http://www.chinagwy.org/html/ggjczs/mszt/202205/52_505481.html
12.渔机所承担的“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设计优化方案通过专家设计优化方案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基础上,结合“国信101”中试船的试验情况和合同技术要求,着重对船体、轮机以及养殖系统等进行了针对性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适渔性。专家组认为,项目专业优化内容方案可行,满足技术服务合同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https://www.cafs.ac.cn/info/1051/37669.htm
13.上天入海!一批大国重器即将上岗新闻频道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 等一批大国重器 迎来了“上天入海”的关键节点 来一睹为快吧! 01 首架预交付C919大飞机首飞试验成功 5月14日6时52分 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 从上海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 于9时54分安全降落 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 http://news.youth.cn/gn/202205/t20220524_13716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