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4年底完工,全球首创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在珠海开建

养殖水体8万立方米,养殖产能达到3000-5000吨/年,开工建设的“九洲一号”由九洲控股集团建设,预计在2024年年底前完工,这是全球首个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

“九洲控股正构建以“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为核心的海洋产业,助力推动珠海向海洋强市跃升。”九洲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建平表示,九洲控股集团将聚焦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涵盖深远海养殖工船、浮岛渔旅融合、国家级海洋牧场等海洋新经济产业。

现场资料显示,“九洲一号”由九洲控股集团携手国内知名海工装备科研机构、中国船级社联合开发,长155.8米,宽44米,养殖吃水18米,安装多种智能化养殖设备,可养殖多种高价值海水鱼类。

“九洲一号”效果图

“九洲一号”配套有工业化养殖设施,具备饲料储存与自动投喂、工业机器人清洗渔网、工船状态监测、养殖生物信息监测、海陆一体无线传输等功能,并设有鱼苗投放与鱼货捕捞接口。据悉,该工船独创“以静为主、动静结合”的全新养殖理念,在漂浮式静态养殖模式下,实现能耗最小化,亦可租住航行寻找适渔环境,实现全域、全天候、智能化养殖。

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熊翔表示,按产能计算,“九洲一号”相当于水面5000亩以上的池塘养殖场,或者是3000口以上的传统渔排。该工船实现了海水养殖由传统农业化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具有深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

近年来,珠海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着力推动深海养殖区、渔港经济区、渔光互补区、国家级海洋牧场“三区一场”建设,高质量构建以深海绿色养殖为核心的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THE END
1.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流动的“深海粮仓”我国大型养殖工船是如何发展的? 渔业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渔业的发展需要向深海和大洋索要空间,发展以养为主的海洋渔业新型生产方式。 深蓝渔业完全不同于传统海洋渔业,它注重生态,以海洋生物战略性种群资源科学、可持续利用为发展支撑,以深远海工业化、智慧化养殖为构建主体,形成可持续的现代海洋渔业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30609/2b7deb238c0f4f2689c873c4b0d7ae38/c.html
2.全国最多的海洋牧场,全球最大养殖工船,世界最大深海渔场…在山东山东人的“养殖航母”已经游弋到深远的太平洋水域。 鱼在舱里养,船在海上行, 哪里气候适合鱼类生长,船就往哪里开, 每年3700吨高品质鱼类的产量, 超过了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 远洋养殖工船、大型深海网箱, 从莱州湾到庙岛群岛, 从胶州湾到黄海冷水团, https://m.dezhoudaily.com/p/1609487.html
3.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驶向深海的“移动的海洋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驶向深海的“移动的海洋牧场”。它常年游弋在我国海域,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图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游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国信1号”游弋路线() A.全部位于热带B.穿过台湾海峡 https://zujuan.xkw.com/9q21192275.html
4.通海型养殖工船通海型养殖工船项目是一个深海养殖与相关延伸功能深度融合的项目,未来有望发展为万亿级体量的海洋新经济项目。 借助通海型养殖工船这种革命性的、可靠的载体,民德海洋将致力于建设蓝色粮仓、经略蓝色国土、拓展蓝色空间,积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项目有关技术目前已获得19项专利,其中包括发明专利专利三项。http://minde-ocean.com/index.php?c=Business&a=view&id=3
5.媒体报道有了第一艘船的经验积累,现在后续养殖工船的研制也已经开始了。目前全国有6艘养殖工船在建,除了养大黄鱼之外,未来还会养殖三文鱼、石斑鱼等深海鱼类,深海将会出现更多更大的海上粮仓。 |来 源:央视网 |责 编:王琦 |校 对:高红梅 |审 核:项丽/甘丰录http://www.cssc.net.cn/n5/n26/c26999/content.html
6.深圳首批“海洋牧场”养殖工船预计2025年6月交付运营而大百汇集团近年来将海洋渔业作为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向,承担了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任,已基本完成了从海洋科研、水产种业、深海养殖到贸易流通的产业生态布局。双方的携手将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渔业之都,做强做大深远海养殖业。 此前,中船集团旗下广州黄埔文冲船厂已承接了大百汇首批两艘养殖工船的建造工作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842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