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是中国主要渔区、浙江渔业大市,拥有全国著名的大陈渔场和三门湾等海水养殖场所,被誉为“东海渔仓”。近年来,台州市坚持“渔业高质高效、渔区宜居宜业、渔民富裕富足”总目标,深化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突出技术服务指导,涌现出了一批绿色生态健康、提质增效明显、示范带动较好的养殖技术与模式。
围绕台州市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筛选出一批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案例,供参考借鉴。
科技助渔
水产养殖“金宝典”案例
光唇鱼养殖技术模式
一、基本情况
该模式实施单位为台州市黄岩存标水产养殖场,现有养殖场占地面积22亩,其前身是徐存标小型水产养殖场,拥有20多年养殖历史,养殖场负责人及员工养殖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养殖基地选址在富山水库上游,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无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养殖用水取自沸头溪水,自流模式,上进下出,不用机械提水,节能效果明显,养殖模式为微流水山塘养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引领示范作用较好,并且该场被认定为“2020年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21年省级高质量绿色示范基地”“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项目示范基地”和“富山乡高山锦鲤综合养殖技术示范基地”。
二、关键技术
1、池塘选择、改造及帆布池建造
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充沛、环境良好的0.6亩池塘及0.6亩山地进行改造,并在边上0.5亩地块上建造4只直径5米的陆基养殖帆布池,安装进排水系统、增氧设备。
2、池塘及帆布池消毒
池塘修整完成后曝晒7天,之后用生石灰趁热泼洒对池塘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约每亩65千克,以清除池塘中的敌害生物和病原菌;帆布池消毒生石灰用量约每亩10千克。
3、鱼苗质量、放养
鱼种质量要求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伤病、大小规格较均匀的光唇鱼鱼苗进行放养,其中1#池塘和2#池塘均放苗10000尾,1#、2#、3#、4#帆布池均放苗2500尾,共计放苗30000尾,苗种放养前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15分钟,防止病害发生。
4、养殖日常管理
①饵料投喂:饵料的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每天投喂3次,分别为8时、12时、16时,投饵量根据天气、水温、吃食情况等来确定,每次投饵量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3%—5%,整个投喂过程持续30分钟以上,保证鱼吃饱和避免造成饲料浪费。
③鱼病防治:病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养殖操作时候做到仔细,多观察,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在养殖过程中造成更大的损失。平时勤换水,保持水质优良,控制好饲料投喂量,发现有残饵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且在养殖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对鱼体造成擦伤。
④做好生产记录:每天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光唇鱼起捕销售记录等。
⑤成鱼捕捞出售:根据光唇鱼的生长情况,对已达到商品规格(50克/尾)的光唇鱼及时起捕上市。
三、效益分析
经过测算,此模式2023年实际总投资7.2874万元。具体资金使用情况见下表1:
经过捕捞测算,实现产量产值如下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可看出:经过实施,总产光唇鱼1085公斤,平均亩产638.2公斤;合计总产值9.765万元,平均亩产值5.744万元;扣除成本,总利润达2.4776万元,平均亩利润1.4574万元,效益相当可观。
四、心得体会
经过前期的调研,实施地点位于富山乡北山村的台州市黄岩存标水产养殖场内,该养殖场环境优越,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无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养殖用水取自沸头溪水,自流模式,上进下出,并且养殖模式为微流水池塘养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引领、示范作用较好。
2、详细制定方案
2023年初,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就该模式的应用前景、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组织方式、课题分解、计划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及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3、提升技术水平
为做好该模式的实施示范,课题组积极与周边地区的养殖户进行联系,交流光唇鱼养殖技术,学习同行们先进的养殖经验;同时,参与人员还多次前往仙居进行考察学习,掌握了养殖过程中水源管理与调控、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光唇鱼养殖技术的理论水平,为该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4、做好养殖管理
①注重水质管理,加强换水,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以防止水质恶化,影响光唇鱼生长。
②坚持生态防病,做好养殖环境的消毒、光唇鱼放养前的消毒,尽量做到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
③做好“三项”记录,在养殖过程中,全程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工作,进一步规范养殖生产行为,提高实施单位的管理水平及养殖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