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里的守望者“最美养牛人”的创业故事

近日,在山东阳信县,一场为百余人颁奖的活动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记者走进阳信时,随处可见该活动的指路牌。听当地人说,提前数日,产业园外的大街就挂满了彩带和气球,数十辆大巴早已就位,时刻准备运送获奖者们。场馆内巨大的荧幕、排列紧凑的展区,都在宣告这是一场非同一般的盛典。

这次颁奖典礼,是为养牛人准备的盛典。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技术总监黄正勇向记者介绍,本次泽牧久远·最美养牛人评选活动共有百余位“最美养牛人”获选。“2023年牛价经历了寒冬,举办这次活动,也是给养牛的朋友们打气。万物都有周期,寒冬之后,就是春天。”黄正勇说。

颁奖现场。

活动当天,“最美养牛人”们穿上了统一的服装,在上台前,许多获奖者对记者说:“我上台之后,可要记得帮我拍张照片呀。”他们从祖国的各个角落奔赴而来,只为聚光灯下的那一瞬喜笑颜开。谈起养牛人,人们或许更多只知道他们与牛朝夕相处、奔走在牛棚、田间地头、购买饲料的路上,却常常忽略了他们的精彩故事。

孩儿再回乡关

可乡心永远在,无论何时,它总会提示着你来时的路。刘斌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通过养牛支撑整个家庭,饲草氤氲出来的淡淡香气、牛犊新出生时的轻声啼叫……这些片段像是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原来,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早已就对肉牛养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他毅然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了熟悉的牛棚里。“不知怎的就突然想明白了,把牛养好了,也是一条致富路哩。”刘斌笑着说。和许多养牛人一样,怀揣“发展肉牛产业、助力脱贫致富”的梦想,他接手了父亲经营的二百平方米简陋牛舍及20余头品种濒临淘汰的母牛,在牛舍里从早忙到晚。

刘斌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被晒得黢黑,也记不得村民们是什么时候从质疑变得见到他纷纷竖大拇指。但他清楚记得,他打破了村子里以往单打独斗的家庭作坊模式,创建了宾朋合作社,先后动员亲邻养殖户和部分贫困户等30余户加入合作社,发展规模养殖。

和他一样的还有同样考上大学的李光明,毕业之后,他也依然返回家乡创业。他先是在自家门前约5亩的空地上建起了牛舍、拉起了围墙,开始尝试养牛。2012年他与本村几个养殖户发起成立了“灵璧县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从乡村里来,致富的同时也必须要造福邻里乡亲。”李光明说。

如今,在他们的事迹的激励下,越来越多跳出乡村的大学生主动选择回到家乡来创业养牛,这支队伍越来越大,90后甚至00后已经逐渐成为养牛人的重要力量。

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统计,2023年有近11万人选择返乡留皖创业。安徽省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个人最高可申请400万元、50万元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乡、农民工返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推动人才、信息、项目、资金、技术等协同联动回流。

重塑最“牛”的手

在颁奖典礼上,一位拄着双拐的养牛人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就是来自重庆市丰都县南天湖镇的谢小平。下场接受采访时,不爱出风头的他为自己的“惹人注目”感到不好意思,连忙解释自己是因为前阵子从割草机上不小心摔下来,摔伤了脚,过阵子就会康复。他局促地甩了甩自己空荡荡的袖管,记者才注意到——原来,他没有右手。

重庆以山地崎岖闻名,谢小平就在山坡坡上度过了他崎岖的童年。由父亲抱养抚育长大的他,在山上养活自己全靠土里刨食的红苕、洋芋和苞谷。然而,5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谢小平右臂烧伤,失去了手掌,造成永久残疾,没了再用双手到土里刨食的机会。

“养个牛好简单嘛,弄来吃草就可以了!”20岁那年,得知当地一公司免费发牛犊给村民认养,而且养大后包回收,谢小平信心满满地认养了10头牛,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最好的出路。

当时,谢小平备受打击:“哭都哭不出来!”

怎么办?谢小平干脆横下一条心:养牛不闯出一条路来,决不罢休!

于是,谢小平开始了四处“求学”之旅。他天天跑,到处问,主动找到镇畜牧站的兽医、城里卖兽药的工作人员学习养牛知识,甚至找到老一辈的养牛人讨经验。当时,家里剩下的5头牛就交给老父亲暂时看管。

后来,谢小平壮着胆子,再次购买了12头牛。虽然,这12头牛当中也死了3头,但与上次相比,情况明显好得多,谢小平逐渐恢复起养牛的信心。

“那个时候,我有了一定的技术,这才知道,牛从一个地方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会出现应激反应。如果不及时正确调养,轻则生病,重就死了。”谢小平坦言,重拾信心后,他小心翼翼自繁自养起牛来,边养边卖,很少出现牛病死的情况。

2016年,谢小平32岁时,他的养殖规模达到了70头,从此对养牛有了十足的信心。渐渐地,村民们也佩服起了他的养牛技术,给他赠送了一个养牛“一把手”的外号。村民们见到他的成功,也纷纷养起了牛。

谢小平表示,近年来,政府无息贷款的力度很大,一般养牛户最高可享受50万元的无息肉牛贷。2023年,他又买了10多头西门塔尔母牛,改善肉牛品质,扩大养殖规模。

目前,谢小平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200头,其中有10多头牛待产。谢小平算了一笔账,养牛这些年来,他累计卖出了300多头,按照平均每头1.5万元的售价计算,累计收入450余万元。如果加上现在存栏的200头牛,除去一半的成本,谢小平养牛这些年的纯利润在375万元以上。

“平均下来,我每年的纯利润在18万元以上!如果我出去打工,就凭我一个没有技术的残疾人,哪里能挣这么多钱?而且,纯利润是逐年在增加的。”谢小平坦言,养牛成功带给他的自信,让他觉得纵使少了一只手也无妨,养牛又给他“留了一手”,他对人生也越来越充满信心:“未来充满希望。”

闯牛场的姑娘

“身边哪有人理解呢,没人理解。他们都说一个女人养牛,辛苦又没前景,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来自辽宁沈阳的祝贺回忆起过往,声音爽朗地对记者说:“我就不甘心啊,女人就不能养牛了吗?”

在养牛之前,祝贺一直在做客运,她踏实肯干,客运做得不错。随着年龄的增长,养家的担子愈发重了起来,祝贺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可是从哪里找突破口呢?“以前我们镇上养牛的人比较多,算是传统营生,有天然的养殖条件。”加上有政府补贴扶持,祝贺觉得养牛是个好营生。

回到家乡后,祝贺开始了她的养牛事业。“按老一辈的经验,养牛需经历一年以上的周期才可能回本。一头牛大几千块,一百头牛就好几十万块了,还要花钱修建养殖场。”和多数创业者一样,祝贺在技术经验上并不擅长,也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她拿出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又贷了一些款,一口气买下了上百头母牛。

就这样,祝贺成功保住了剩下的牛,将养殖场损失减至最小。为了补上损失的头数,她不得不四处借钱,甚至一度想过要放弃创业。

前期养牛投入那么多,放弃舍不得,坚持下来又很难,真的是进退两难。“不过,养还是要坚持养下去的,付出了这么多,我打算把一些生产性能不好的母牛淘汰,购买一些西门塔尔牛,这个牛生长速度快,一头小牛生长10个月出售就能卖到7000多元,再买一些架子牛育肥出售,我现在种了几百亩草,足够它们吃的。我相信坚持下去会有转机的。”就这样,祝贺咬牙坚持着,一边学技术,一边精细管理着牛群。

好在大风大浪都挺了过来。两年过去了,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祝贺的养殖事业逐渐步入了正轨。她的牛群规模逐渐扩大,养殖场的收益也逐渐稳定。现在,她的养殖场已经扩大了近三倍,成为了镇上的创业青年代表,许多之前质疑的街坊邻里也都向她请教起了养牛学问。

近年来,随着一些养猪女孩在网上“出圈”,养殖界里的女性力量愈发被看见。越来越多跟祝贺一样的女性加入到了养牛创业的浪潮中,越来越多女性懂养牛、会养牛,甚至成为养牛的“土专家”,奔波于牛棚里的她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致富不忘青山

牛养好了能赚钱,但其所产生的粪污会导致污染,在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不少养牛人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事实上,不止砀山如此,许多地区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得如火如荼,养牛人紧跟潮流,变传统观念为可持续发展观。

江西上饶市的徐耀建说,目前他干这一行已经11年了,亲眼见证了身边养殖户们的观念变化。以往粪就是粪,草就是草,互不相干。而如今“种草养畜,多养母牛,自繁自养,污粪还田”的生态理念几乎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最常见的方式还是牛粪循环利用,作为有机肥种草,还有一部分供给了当地果园做有机肥。环境整洁了,牛吃得干净了,我们牛肉的品质也上去了,目前我的牛估值少说也得有2000万元。”徐耀建笑着对记者说。

除理念上的更替外,一些大型养殖户的生产场景也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从“只会养牛”到“智慧养牛”的跨越。

来自天津的南士振是养牛大户,他的自家农场在生产设施方面共计投产超4000万元。谈到这一点,南士振说:“听着多,但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未来,我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全国。初心不会丢,坚持做好品质、坚持绿色养殖,我对我的牛场充满信心。”南士振说道。

一些人不忘青山的绿,一些人不忘乡土的情。

山西武乡县涌泉乡大良村的养殖户张鹏飞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自幼家贫的他,打小就在心底暗暗使劲儿:“要让自己富起来,要让家乡富起来!”后来,他通过创业富了起来,目睹大良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环境差,他垫资8万余元硬化了村中心小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优质的居住休闲环境。2022年果断回村投资3000万元成立大良鑫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规模化肉牛养殖,目前公司存栏肉牛400余头。积极吸纳村内低收入村民到公司工作。解决村内闲散劳动力20余人。公司积极推行肉牛托管养殖,为脱贫户稳定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公司按年收益不低于8%吸纳村集体资金,真正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如今,张鹏飞已经成为涌泉乡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乡添砖加瓦。

THE END
1.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精选11篇)通过对以上成功创业者特质的归纳和总结, 得出作为单个的创业者难以完全具备以上特质, 每个创业团队也不可能完全具备。所以更加突出了组建创业团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也表明在选择创业团队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其具备的创业者特质, 以达成团队成员的互补。 2. 只有知识和特质, 缺少技能的创业者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7p6yr35.html
2.返乡创业养鹌鹑特色产业助增收——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康凯走进石棉县迎政乡凯凯鹌鹑养殖场,只见一只只灰色的鹌鹑正在笼内觅食或嬉戏。在另一旁,拇指大小的椭圆形鹌鹑蛋被一筐筐整齐排列着。 创业者康凯在大学毕业数年后,就返乡当起了一位“新农人”,他用勤劳和智慧敲开致富大门,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康凯https://wap.beiww.com/zsya/xw/jd/202302/t20230223_1143244.html
3.创业者新手必读:曝光201个创业骗子项目创业天下骗局以下是201个创业骗子项目,希望创业者谨慎投资! 1、灵芝栽培:技术是真的。但是,骗子把收购价格提高了成千上万倍,说什么种植2平方米,年收十几万。还搞个什么回收合同,其实都是幌子。 2、冬虫夏草:技术还不成熟,目前成功的只是北虫草(一种类似冬虫夏草的东西)。就连现在最权威的科学家还在实验阶段,别说大面积推https://blog.csdn.net/fanenmin/article/details/3357326
4.揭秘农村养殖创业骗局:这10个养殖项目创业者一定要警惕!六、揭露创业项目的“猫腻”, 你知道多少真假? 七、想要赚钱创业,必须要考虑清楚这7种类型, 否则必败! 八、揭露农村小伙养殖水蛭(蚂蟥): 从血本无归到年盈利20多万! 九、惊爆: 草根创业者 月赚6万的惊天秘笈? 十、老板娘用了这5招, 让蛋糕店的销售业绩整整提升了10倍https://www.jianshu.com/p/ca8ffcff1289
5.从销售员到养殖能手殷昊:做有准备的创业者/泰兴网手机门户(记者 胡新芳 通讯员 钱乾)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创业梦。草根创业者殷昊就是其中之一。他怀揣着创业的梦想,从销售岗位做起,积累资金,多方寻找渠道积累养殖经验。做足充分准备后,今年春天,殷昊在济川街道蔡巷村办起了自己的螃蟹养殖http://m.taixing.cn/index.php?a=show&catid=27&id=92903&typeid=1
6.脆肉罗非鱼历时4年“游”上餐桌■经销商转型创业者,摸索脆肉鱼新品种 李广洪是黄圃镇人,早年从事水产流通多年,后来回到中山开始从事水产养殖。2015年开始,李广洪摸索脆肉罗非鱼养殖。黄圃水乡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为脆肉罗非鱼养殖提供了优质的水源条件,不过,摆在眼前的还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坎。 https://dara.gd.gov.cn/zs3431/content/post_2471283.html
7.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10篇(全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之道 第3篇 创业成功的五个要素,我想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堂课,从创业没有概念到可以尝试创业,这五点我想是非常关键的: 1. 创业的初心。每一个创业者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创业。有些人可能是为了财富,但是你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动力。我们这代人不像以前,如果大家看过《平凡的世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cj8rixe.html
8.滨州创业者联盟会长:抱团取暖让创业者少走弯路山东新闻记者:创业者联盟的会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聚在这个大家庭,有着很强的资源优势,这对他们的企业发展是不是帮助很大? 孙国良:你说得没错,现在会员之间已经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目前有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比如,会员有的做养殖,有的做餐饮,他们的老总见面交流后,一拍即合,达成常年合作的协议。滨州瑞园农牧养殖分别与http://sd.dzwww.com/sdnews/201505/t20150519_12402973.htm
9.新希望集团NewHopeGroup为了支持农民脱贫致富和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希望集团利用多年养殖和管理经验,为广大农村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及管理服务。2013年推出“福达计划”,从业务人员工作管理、养殖户信息、猪场管理、财务分析、养殖培训等几乎所有养殖相关环节,为农村创业主提供了相关技术培训和各项保障。成功摸索出“新好”和“新六”等多种“http://www.newhopegroup.com/jtdt2017/Article/20178/ArticleContent_337.html
10.第十届“感动江大”人物评选——候选人事迹研究生“开拓者”创新团队是由研究生会组建的集学术科研、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为一体的研究团队。团队由2014、2015级研究生组成,现有核心成员11名。自2014年以来,“开拓者”创新团队在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学科竞赛、推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已成为研究生群体的典型代表和中坚力量。 https://rwxy.jhun.edu.cn/59/39/c979a88377/page.htm
11.青年创业者李思晨的“肉牛经2021年底,江城县肉牛存栏4.8825万头,出栏2.17万头,当年底出台的《江城县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末,全县肉牛存栏9万头,出栏5万头以上,并培育一批养殖大户。 有了众多的政策加持,李思晨创业的信心更足了,而作为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他与父辈最大的不同,就是曾受过高等教育,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https://www.clzg.cn/article/54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