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地需满足以下两点条件:(1)林地高燥,排水良好,坡度以5,15度为宜,水源充足清洁,避风向阳,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环境安静,无污染,无兽害。(2)树、藤木龄2年以上为宜,要有搭建棚舍地形条件,要求其中的遮阴面积在35%,70%之间,最好有丰富的青绿植物、昆虫、沙粒等。
2、不宜用作林下养鸡的林地:一是位于畜禽养殖禁养区的林地。二是沿河林带、道路绿化林带、环城林带等生态林带。三是部分鲜果林地,因有些鲜果林地内的树木需要喷洒药物,加之苹果、桃、梨等水果落地腐烂后,被鸡采食,容易中毒。四是成林地在建伐木材时,应妥善安排,不能养鸡、采伐同时进行。
二、划区养殖
林地每亩放养80羽左右,每5亩左右为一单元。待一个牧区草虫不足时,再将鸡群转到另一牧区放牧,公母鸡以及不同日龄的鸡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区放养。这样即使鸡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效保护林地内资源,实现林地的可持续利用。在养鸡数量少和草虫不足时,可不分区。
三、林地围栏
每个牧区用尼龙网(网目为2厘米×2厘米的鱼网即可)或铁丝网隔开,围栏高度不低于1.2米。在放牧期间应时常巡视,发现网破了应即时修补。这样既能防止老鼠、黄鼠狼等对鸡群的侵害和带入传染性病菌,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链的建立。
四、棚舍搭建
每个牧区内需搭建棚舍,放养棚舍面积以6羽/m2左右建造,棚舍既要通风,又要御风雨,冬天防寒。一般棚宽5m左右,长10m左右,中间高度3.5m左右,两侧高不低于2.3米。棚顶先用柃角做成人字架,覆盖层通常3层,第1层由内向外先用油毡覆盖,以挡住阳光的直射;第2层盖稻草,以防水蒸气落人鸡栅内;最后一层盖薄膜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也可用青瓦、石棉瓦、彩钢瓦直接封顶。棚周通常用砖砌,或用竹制的栅栏、石棉瓦等围成。在棚的一端开一个门,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人,也便于通风换气。棚内里面最好用水泥铺成,为了保暖,通常需铺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种类有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cm为宜,要平整,距离热源最少10cm以上,以防火。棚内用竹或木搭架,通常搭架不超过3层,第一层离地面高0.5米左右,每一层层高也在0.5米左右。
五、饲养管理
(一)品种选择
据市场需求,以选育了的地方鸡或以地方鸡开发的杂交鸡为宜。这类鸡既保持了土种鸡肉蛋产品风味好的优点,生产水平较一般土种鸡高,又较引进的良种鸡抗病力强、生长快,克服了土种鸡优质不高产和洋鸡高产不优质的矛盾。如三黄鸡、峨眉黑鸡、青脚麻鸡、闽燕麻鸡、固始鸡等。
(二)育雏
1、进鸡前的准备
(1)消毒
雏鸡送达鸡场前,必须清洗育雏室和饲养设备,以防止疾病的传播。进鸡前3,5天,育雏室用福尔马林薰蒸,关紧门窗,提高室温至25度左右,24小时后打开门窗,排除气味。若要连续使用,每批鸡出场后,应彻底清扫消毒,以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首先将饲料桶、饮水器清洗干净、然后清除粪便和旧的垫料,用高压水冲洗地面和所有设备,彻底干净后再喷洒消毒液,然后晾干,空闲7,14天。
(2)垫料
若采用平面育雏的管理方式,使用的垫料必须无霉变且要保持干燥,最好采用锯末面或木刨花。垫料的厚度一般为5——10厘米。
(3)试温
进鸡前至少提前一天对育雏室进行试温。
2、接雏
鸡苗出壳后应尽快运送到育雏室,最好不要超过36小时。
(2)室温适应
鸡苗到达育雏室后,应连同鸡苗箱一起放一会儿(冬天适用,热天可免),待鸡苗适应育雏室的温度后,再打开鸡苗箱,将鸡苗放入育雏室中。
(3)饮水、开食
(4)饮水
鸡苗进入育雏室后,应尽快让雏鸡饮水。雏鸡首次饮用的水最好以加有3,5,的葡萄糖或红糖的温开水为宜,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如能加入一些抗菌药物更好。前三天最好都饮用此水效果更佳。从第4天起在饮水中可不再加糖了。但抗菌药物可交替使用。
(5)开食
饮水2,3小时后可开食,可将饲料直接撒在报纸或牛皮纸上,最好使用开食盘,一天后就可用料桶了。
(6)饲喂
因雏鸡个体小消化机能较弱,但其生长发育速度极快,故应饲喂全价破粹的颗粒饲料。为使雏鸡充分自由地采食,又能保持饲料新鲜和雏鸡旺盛的食欲,应采取“少食多餐”的投料原则喂料,每天可投料7—8次。
4、日常管理
(1)温度、湿度控制
育雏期的温度、湿度控制。育雏期的温度1,7天为32,35,以后每天降1.5,直到和室外温度一致为止。因育雏室内温度较高,要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即为65,70,,以防止雏鸡脱水。经常观察鸡群的分布状态,可判定育雏室的温度是否适宜。如鸡群靠近热源、扎堆,则表示温度偏低。如鸡群远离热源并张口呼吸,则表示温度过高。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动正常。育雏期要特别注意防止后半夜无人看守舍温突然下降或升高的事故发生。
(2)饲养密度、室内环境
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并逐步增加通风换气量通风换气的目的是排除育雏室内产生的氨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及空气中的灰尘和病菌微生物、多余的水分和热量。适当的通风可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排除湿气,夏天还有助于防暑降温。
(3)防疫接种
育雏期及时给雏鸡接种疫苗是做好疫病预防的重要保证。应按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疫苗。
(4)清洁工作
做好每日的清洁与管理工作。每天换水、投料时,至少应将饮水器清洗一次,换水最好在室外进行。
(5)光照
1,3天,24小时光照,第4天下半夜关灯,以后每天减少2小时光照,直到晚上不开灯为止。
(三)林地环境适应
1、一般适应
从育雏达到第3周后,逐步将雏鸡放入林中,训练自由采食青草、草籽、蛆蝴等天然食物,适应林地环境。随着雏鸡的不断长大,对放养区域逐步放大,直至50日龄,体重达到1斤左右后转群到简易鸡棚。
2、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为了有效避免天气骤变等问题对鸡产生不良影响,便于定时补饲,应该对鸡进行强化训练,让其形成条件反射。为此,在饲喂时可以通过采取敲响某些物件、吹哨等方式,对鸡进行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以便于在天气骤变、定时补饲时以快速的集中鸡群。
(五)生长鸡的饲养管理
生长鸡的特点是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这时主要形成骨架和内脏,此期的饲养方式主要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杀灭各种病原菌,阻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入舍前要对棚舍、料槽、饮水器等进行消毒,以后每周用复合酚、碘制剂类等消毒1次,鸡舍每天清扫。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和治疗,同时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实行全进全出制。
2、补饲
3、饮水
要保证鸡饮水充足,每50,80只鸡投放一个饮水器,饮水器要放在鸡常活动的明显地方,天冷时放在太阳下,天热时放在阴凉处。饮水要清洁卫生,饮水器必须每天清洗消毒。
4、驱虫
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一般放牧20,30d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d再进行第2次驱虫。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
5、增强抵抗力
应大蒜(素)、中草药、酶制剂和EM菌(是指有益微生物菌群)等。用这些饮水或拌料可增强鸡群抗病能力,提高鸡群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不仅促进鸡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还可以节约饲养成本。但需在出售前20d停用,以保证鸡肉品味与家庭散养鸡同等。
6、温度
就林地所饲养的鸡种而言,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性较强,一般不需特殊的调温。但应注意由天气的骤然变化,如风、雨、雷、酷暑等自然因素导致温度变化波幅较大时,应及时集中鸡,防雨、防寒或防暑降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管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0851-87721549主办单位:息烽县融媒体中心0851-87723132地址:息烽县坪上工业园区电商营运中心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