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卡塔尔世界杯将于今日(20日)开幕。还记得历届世界杯冠军吗?先来一波回忆杀↓↓↓
在此,小编提醒广大球迷朋友们,在追世界杯的同时,要安排好作息,同时补充优质蛋白质,水产品是不二选择哦!
那就更值得骄傲啦,
因为你正从事一个大有前途的事业!
水产人,加油干!
水产食品对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显著
《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显著增长,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创下历史新高,水产食品对保障21世纪的粮食安全和营养做出了日益重要的贡献。
受全球、特别是亚洲水产养殖业增长的推动,202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达2.14亿吨,其中1.78亿吨为水生动物,3600万吨为藻类。
报告指出,2020年水生动物产量比本世纪头十年的平均水平高出30%,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高出60%以上。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增长,该产业的水生动物产量创造了8750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粮农组织表示,随着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不断扩大,需要推动更具针对性的转型变革,建设更可持续、更加包容且更公平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针对水产食品的生产、管理、贸易和消费方式开展“蓝色转型”。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增长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渔业和水产养殖需要进一步转型,才能应对挑战。”“我们必须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保证水产食品的可持续生产,保障生计,保护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当前水产食品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贡献之大前所未有。自1961年以来,全球水产食品(不包括藻类)的消费量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几乎是世界人口年均增速的两倍。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0.2公斤,是20世纪60年代消费量的两倍多。
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仍有超过1.57亿吨水生动物直接供人食用,占水生动物产量的89%,略高于2018年的消费量。2019年水产食品约占动物蛋白消费量的17%,在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达到23%,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超过50%。
2020年,亚洲国家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水生动物产量占全球总量的70%,其次是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中国仍然是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秘鲁、俄罗斯、美国、印度和越南。
报告指出,受过度捕捞、污染、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渔业资源继续减少,但生物可持续种群的上岸量正在增加。2019年,生物可持续水平范围内的渔业种群比例降至64.6%,比2017年下降1.2%。然而,2019年82.5%的上岸量来自生物可持续种群,比2017年提高了3.8%。
2020年渔船总数估计为410万艘,较2015年减少了10%,反映了各国特别是中国和欧洲国家为缩小船队规模所做的努力。亚洲仍然是船队规模最大的区域,约占全球渔船总数的三分之二。
对于203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的展望预计,粮农组织表示,未来生产、消费和贸易仍将增长,但增速较慢。预计2030年水生动物总产量将达到2.02亿吨,主要得益于水产养殖的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水产养殖产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2030年达到1.06亿吨。预计到2030年世界捕捞渔业将得到恢复,达到9600万吨,比2020年增加6%,得益于资源管理改善,未充分捕捞的资源得到利用,且丢弃、浪费和损失减少。
进入全球水产养殖时代
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1959-2021年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自2015年之后,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增长率趋于稳定,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水产品养殖量约为1.28亿吨。
全球水产品消费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全球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
1986-2021年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从1986-1995年均的13.4千克上升至2018年的21.2千克,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约为21.5千克。
全球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逐步改善,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处于逐年增长态势,对品质好、价格高的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直接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水产养殖从2016年的4793.2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5224.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8%,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5630万吨。
发展前景
1、我国水域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发展具有先天资源优势
国家的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资源,海岸线长度18,000多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148万平方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1.9万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7.3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湖泊、河流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81.2%,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有利条件。
2、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扶持饲料行业发展
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农业重要的一部分,饲料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是连系种植业、养殖业、肉类加工业等产业的枢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饲料行业的发展。2016年,农业部颁布的《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稳中有增,质量稳定向好,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安全高效环保产品快速推广,饲料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水产品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产品的消费量将会稳步增长。水产品,尤其是高端特种水产品,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虽已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水产品人均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2020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46.39千克,2019年我国人均水产品的消费量仅为13.6千克,2018年全球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为20.5千克,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我国水产品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产品的产量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近海自然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有助于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水产品。整体而言,未来国内水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空间较大,为水产养殖业和水产饲料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1年我国水产品贸易总额397.69亿美元
2021年,我国水产品贸易总量931.70万t,同比下降1.83%;贸易总额39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2%;贸易顺差39.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76%。其中,进口量571.95万t,同比增长0.72%;进口额178.9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4%。出口量359.75万t,同比下降5.62%,出口额218.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1%。
水产养殖大有可为
加油!
2022中国牛蛙美食文化节暨
地点:广东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办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
承办单位: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大国渔业
战略合作单位、联合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直播/晚宴等系列冠名单位等,火热招商中,欢迎优秀企业合作
支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农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媒体
二、活动主题
·食尚牛蛙·千亿产业·
三、活动亮点
产业化。这是一场牛蛙全产业链大阅兵,汇集种苗、饲料、动保、养殖、加工、消费等产业链条的企业,充分展现完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标准化。这是一场关于牛蛙绿色养殖标准化大讨论,产、学、研、政、媒齐聚一堂,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牛蛙养殖生态化改革,引领牛蛙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品牌化。这是一场牛蛙市场品牌大营销。牛蛙成为当代人餐桌上的“新宠”,快速发展的牛蛙餐饮市场吸引了众多品牌入局。牛蛙餐饮品牌纷纷在品牌故事与特色元素上发力,依靠品牌文化内核引发消费者的认同感。
食品化。这是一场牛蛙预制菜大汇演。牛蛙精深加工不断发展。站在预制菜的风口,随着无损冻蛙等技术的迭代更新,牛蛙预制菜工艺的不断提升,精深加工将成为牛蛙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四、主要内容
采用“1+1+N”的活动形式,一场主论坛+1大展览(牛蛙全产业链、美食展览)+多项细分活动的形式,参会人数超1000人,参展企业超50家。
1
一场主论坛:牛蛙产业高峰论坛
邀请政府、专家、企业等,围绕牛蛙绿色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展讨论,输出智慧与力量。
主要议题方向:
1.《2022中国牛蛙产业调研报告》
2.牛蛙养殖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探索与实践
3.牛蛙养殖标准化分析
4.牛蛙养殖投入品市场分析
5.牛蛙主要病害分析
6.牛蛙预制菜前景分析
7.发布牛蛙十大预制菜品
8.发布牛蛙绿色养殖技术规范
9.发布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共识
2
一大展览:牛蛙全产业链展览展示
1、全国牛蛙餐饮文化展与美食推介会
2、发布一批牛蛙预制菜(包括现场展示、烹饪)
3、网红/美食家直播牛蛙美食展与现场烹饪(邀请网红/美食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