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没想那么多,寻思着这条鱼比较好养,成活率高,就养了这条鱼。”老刘回忆道。2011年,来自黑龙江的老刘踏入海南养殖行业,彼时的他,抱着尝试的心态选择了在当时成功率比较高的鱼——东星斑,成为了当时第一批东星斑养殖户。那时,整个海南的东星斑鱼苗不过十多万尾,而现如今,老刘的养殖基地已扩张至四个养殖场,共拥有约300个平均16平方米的养殖池,年产量高达15万斤。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在算上苗种、饲料、人工、水电租金等费用后,老刘每斤鱼的平均养殖成本在40-50元/斤,相较于过去几年,成本不断攀升。据老刘回忆,以往的养殖成本平均每斤甚至在40元/斤以下,现在随着水质恶化、人工费提高以及饲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养殖成本也不断水涨船高。此外,养殖场租金的飙升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据了解,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自2023年9月开始,琼海市清退了200米海岸线范围内的海水养殖设施,其中就包括了部分东星斑养殖户。据悉,现如今海南沿海可用于陆基养殖的地方已接近饱和,而东星斑养殖场的单池租金更是从过去的3000-4000元/年涨到了现在的6000元/年,几乎翻了一番。
脚踏实地,稳中求进
“按照我的经验来看,其实东星斑的病害主要源头就是长虫和烂身,其他疾病很多都是基于这两点的衍生病。”在面对养殖过程中的病害时,老刘指出,有的人会相信检测中心,有的人相信动保鱼药。但他更相信自己的经验,运用十多年的养殖经验进行判断,并采取控料等相应的措施。这种“土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老刘这12年来的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他也强调,海水的变化是导致鱼群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海水温度的突然下降,如洋流的影响。当前季节海水的正常温度在31℃左右,洋流则会导致海水温度突然降到23℃左右,海水温度瞬间的骤降会使鱼群无法适应。但幸运的是,老刘所在的椰林地区并未受到洋流的直接影响。
而谈及养殖模式,老刘更偏向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他认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虽然更现代化且高效,但高昂的成本是一座普通人难以逾越的大山。相比之下,传统养殖方式在成本管理和养殖效益上显得更为平稳实际。
扫码入群畅聊
大国渔业记者走访石斑鱼行业
作者:梁雨
编辑:郑燕云
2024全国石斑鱼高端品牌大会暨
首届东星斑饲料技术研讨会
地点:海南﹒万宁
拟邀请对象:政府、协会、特邀专家、会员单位、养殖大户、饲料企业、经销商、加工流通企业、电商企业、餐饮企业等代表约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