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猪价新高后回落,延续三季度经营策略,肉制品涨价,受成本上升影响,肉制品利润率略降,国内南北猪肉价差创下新高,继续出售冻肉库存,屠宰利润率继续提升,业绩大幅提升。
冻肉保质期不超过两年,低价猪肉库存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屠宰业务未来增长的根基在哪呢?下面一一讲解。
市场存在生猪指定部位的大量订单,比如指定3号肉5吨。由于原来北猪南运的模式下,考虑运输成本和损耗后,各地猪价接近,需求方会在当地下单。
运猪改运肉后,产区价格明显低于销区,指定订单将集中到产区屠宰厂,市场上指定部位、订单量各不相同,接单量大且消化边角料能力强的屠宰场将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独享精细分割订单转移的利润。
近两年来,猪瘟、新冠肺炎的发生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未来对动物方面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增加防疫等成本,推动屠宰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就生猪屠宰而言,政府监管资源有限,管控措施一定遵循成本最低原则,在整个养殖、屠宰、鲜肉及肉制品加工销售产业链里,屠宰企业数量最少,监管成本最低。因此,有限的监管资源一定投放在屠宰环节,屠宰场防疫成本将快速提升,推动大鱼吃小鱼。
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中南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将自2019年11月30日起,开始试点禁止非中南区的活猪调入中南区,自2020年11月30日起,中南区内省与省之间禁止活猪跨省调运。这是运猪改运肉的政策试点,未来很有可能逐步推广,产销区猪肉价差将不可逆地拉开。
因此,运肉导致的冷鲜肉相对价格下降,如此也将加快冷鲜肉替代热鲜肉的进程。
肉制品生意价值提升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消化精细分割边角料带来的肉制品增长;二是肉制品自身的提质增量,目前的方向是食材化。
由表5可知,屠宰分部向肉制品分部销售的鲜冻肉量(不仅包含“垃圾”,也有正常猪肉原料)在逐年增加,内部交易比例逐年上升,这不仅是冷鲜肉与肉制品的良性循环,也在为肉制品提质供应优质原料。
2019年肉制品销量稳定,高温产品收入增速明显高于低温产品,当年肉制品提价,原因要么是高温产品销量增长较多,要么是单价上涨较多,不论是量还是价,都可以认为是高温产品在市场的积极表现。
管理层已经看到了正确的方向,高温产品食材化,走向家庭和餐桌,低温产品向速冻产品发展,即肉制品食材化,煎烤炒菜肠是家庭食材,安井的鱼丸、肉制品等速冻调理品是餐饮食材,儿童鳕鱼肠是休闲食品,这些都是绕开外卖的创新。
按新希望披露的新增产能投资方案,对应自养模式下的投资总额为116-194亿元,农户合作模式下投资总额会少得多。
另外,分红每股1元,低于预期,我认为的原因有二:一是往年公司投资计划约为10亿元左右,2020年提升至23亿元。二是新冠疫情以及未来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多留些现金也无伤大雅。
考虑到2020年2季度将出现猪价拐点,下半年猪肉成本将开始逐步下降,成本下降的部分,企业将用于提升产品品质,加大渠道投入,剩下增加利润,可以预期2020年肉制品销量将有显著增长,利润再上新台阶。
猪瘟无情肆虐,没想到又来了新冠肺炎,但想想非典、禽流感、猪耳病,这些总会过去的。投资者下注的是生意,只要不影响生意逻辑和关键局限,自然也无法影响企业价值,反而最优秀的企业可以利用其最强大资源,趁机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