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也称蜚蠊,俗称蟑螂、灶马子、偷油婆等,广东人称其为曱甴(粤语发音gaza),它还有个火爆的名称——“小强”!“小强”作为“四害”之一,因携带多种病原体,且传播肠道疾病,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虽然“小强”——美洲大蠊人见人厌,但它却有许多妙用,比如其提取物可用于临床制药,也可以制作日化品,而其全虫粉碎干燥后可用于替代水产饲料中的鱼粉,下面具体来看看。
01生存能力超强的“小强”
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隶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蟑螂种类。早在3.5亿年前,美洲大蠊就已生活在地球上,与恐龙属同一时代的生物,是最古老的昆虫类群之一。“小强”的生存能力可谓超强:它们可以90天不进食,40天不饮水,就算没了脑袋,也能够通过自身的系统继续存活一个月。因而,有打不死的“小强”一说。
美洲大蠊的原产地不是美洲而是非洲,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17世纪前后由船只带到了美洲,并在18世纪被人发现。除了美洲大蠊外,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强”还有德国小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等,其中以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最为常见。
02美洲大蠊开发前景可观
美洲大蠊的药用历史真可谓是“秤砣虽小压千斤”。据史料记载,其药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味咸、寒,生川泽,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而现代供药用的蜚蠊大多为人工养殖的美洲大蠊,其性平,味咸,归心、肝、脾、肾经。具有健脾消疳,活血通脉,利水消肿,生肌等功效。
这不,一些公司眼光“毒辣”,早已发现美洲大蠊未来大有作为,他们根据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创面修复、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保肝等作用,研究出众多现代中药制剂,如可以有效治疗胃出血、溃疡、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等;以及让广大群众都受益的功能日化品,如康复馨牙膏、康复馨漱口水、康复馨靓颜修护面膜等。
03新妙用——作为鱼粉替代源
除了在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最近美洲大蠊又被科研人员开发出了新妙用——作为水产饲料鱼粉的替代源。
美洲大蠊粉替代鱼粉能提高虹鳟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
虹鳟(Oncorhynchusmykiss),是属于鲑科的一种重要的冷水性鱼类,因其体侧有宽纵带状红色纹似彩虹而得名。这种美丽又有些许矫情(说它矫情是因为它对水质等环境要求较高)的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无肌间刺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虹鳟主要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以提高产量,这同时也会带来水体污染、疾病暴发、抗病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如何提高虹鳟的抗病力和免疫力,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近期,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龙晓文博士研究团队开展了有关研究。由于美洲大蠊富含抗菌肽、多糖、核苷、多元醇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且在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他们采用美洲大蠊粉替代了对照组50%的鱼粉对虹鳟幼鱼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虹鳟幼鱼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对虹鳟幼鱼进行攻毒实验后发现,美洲大蠊粉替代组虹鳟幼鱼的生长性能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攻毒后的成活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虹鳟血清代谢组学中众多代谢途径的改变
饮食的改变会影响鱼类的生理代谢,虹鳟摄食美洲大蠊粉会对其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该研究进一步对虹鳟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鱼粉组和美洲大蠊粉组虹鳟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以及氨酰-tRNA生物合成代谢等重要代谢路径。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采用美洲大蠊粉替代虹鳟饲料中的鱼粉,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鱼粉资源短缺问题,还可提高虹鳟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小小的蟑螂却有着大大的能量,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智慧。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小强”——美洲大蠊还会让你抓狂吗?
参考文献
[1]LONGXW,LIUYT,LIYQ,etal.EffectsofdietaryAmericancockroachperiplanetaAmericanamealinclusiononthegrowthperformance,antioxidantcapacity,andimmunityofjuvenilerainbowtroutOncorhynchusmykiss[J].AquacNutr,2022:8359405.
[2]HUAK.Ameta-analysisoftheeffectsofreplacingfishmealswithinsectmealsongrowthperformanceoffish[J].Aquaculture,2020,530:735732.
[3]杨炳辉.昆虫蛋白粉替代鱼粉配合几丁质酶在罗非鱼上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