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蛤蚧的方法有什么饲养蛤蚧的方法有什么蛤蚧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人工养殖前景广阔。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蛤蚧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蛤蚧的方法一、建场蛤蚧舍宜建造在干爽、通风、阴凉、安静的地方。
面积大小视饲养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2.5米,高2.2米,每间房可养400条蛤蚧。
饲养房顶部要建蛤蚧活动,高1.2米,四周及顶部用铁丝网围好。
饲养房与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
活动场顶部安装黑光灯20瓦,开灯诱虫,下面装接虫漏斗,昆虫经漏斗落入活动场内供蛤蚧食用。
房内放置清水供蛤蚧饮用。
设小水池供蛤蚧洗澡。
房四壁贴一层草纸,挂若干麻布片,便于蛤蚧产卵及隐伏。
活食短缺时,应训练蛤蚧吃人工饲料。
将玉米、大米、南瓜、冬瓜等煮熟,做成糊状,放入食盘中。
投饵期间,不喂昆虫,不给饮水,蛤蚧饥饿时便大量采食。
三、繁殖蛤蚧种源可到饲养蛤蚧的养殖场购买体重150克左右的蛤蚧种,也可到野外山间捕捉。
蛤蚧一般在4月恢复活动,5月初进行第一次交配产卵。
蛤蚧繁殖时雌雄比5:1混群,任其自由交配。
通过翻肛可以鉴别雌雄,雄蛤蚧泄殖腔有三角形突起。
一次产卵两个,年产卵3~4次。
蛤蚧的卵产出时是软壳,在空气中暴露半小时才会变硬。
蛤蚧的卵是依靠在30℃以上自然气温孵化的,孵化期50~60天。
小蛤蚧孵出来时体长7~8毫米,3~5天后,可自行寻找食物。
一周内喂些米汤、白糖水和脱脂奶粉等,一周后可喂些煮熟的碎鸡蛋黄、小虫等,并适时转移到小蛤蚧舍饲养,防止受到雄蛤蚧伤害。
一个月后可合群饲养。
蛤蚧生长一年体重达150~200克。
四、管理除了及时投食,供水外,还要注意防病,防暑、抗寒。
消毒药须用温和气味的高效药,如百毒杀等。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条为宜,操作时要轻巧,以防惊扰蛤蚧,使它尽量减少应激。
蛤蚧的饲养管理一、饲养场池的建造及设施蛤蚧场舍一般选择在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便于引诱昆虫的地方。
以饲养300条蛤蚧为例:1、蛤蚧舍的建造:用砖砌厚为25厘米的围墙,舍的大小为长3米、宽2.5米、高3米。
在西面留一个高为1.5米、宽为0.6米的门(如建在院子的西面可在东面留门)。
2、围墙内的设施:围墙内有假山和水池。
假山的大小为长1.7米、宽1.3米、高2.9米,假山上有很多岩隙,并有很多长、宽各约为20厘米的方形凹陷,可供蛤蚧栖息产卵。
在假山的西面靠山砌一长1.3米、宽0.7米的水池,长边和假山靠近,这样在围墙内中间有水地和假山,北、西、南面靠墙各有60厘米宽的便于观察蛤蚧的走道。
假山顶部做一平面,宽为假山长的一半,长度南顶南墙、北顶北墙。
可供蛤蚧捕食昆虫,同时也为以后捕捉蛤蚧提供方便。
东西墙顶安装一盏20瓦的灯,用来诱虫。
二、饲养1、动物性饲料:蛤蚧以活昆虫为主要饲料,如蝼蛄、大小蚂蚱、金龟子、牛角虫、地蚕、蜘蛛、蟑螂、蚊虫及一切无特殊臭辣味的新鲜虫。
长着锐利后脚的大个虫如金龟子,大蚱蜢等应把大脚折断后饲喂。
禁止饲喂死亡、腐败变质的虫体。
一盏20瓦的灯一夜诱捕的昆虫,基本上能供400条大蛤蚧吃食,食饱1次可3~5天不再寻食。
诱捕的昆虫不足时,可人工饲养地鳖虫、蟋蟀,培育肉蛆饲喂蛤蚧,还可人工捕捉蟑螂,蚕蛾等喂蛤蚧。
2、植物性饲料:正常情况下,除给蛤蚧吃些动物性饲料外,还可以喂给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玉米面、米糖、大米、小米、南瓜、冬瓜、甘薯等。
将这些饲料混合煮熟,加少许食盐,使之成粥状,再加适量鱼虾粉、蛋粉配制而成,每天傍晚将这种人造饲料涂抹在内壁上供蛤蚧采食。
三、管理1、预防天敌猫、黄蚂蚁。
蛤蚧学名大壁虎,别称仙蟾、多格、哈蟹等,为壁虎科壁虎属爬行动物,台湾称为大守宫,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头长大于尾长,我国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药用价值非常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蛤蚧的养殖技术吧!蛤蚧的生活习性蛤蚧生活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草木生长的石灰石地带,常数条集居或独居在石山的悬崖洞穴、缝隙内或树洞中,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
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
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
人工养殖大壁虎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大壁虎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蛤蚧的场地建设1、饲养箱:在虫源丰富的地方,选择通风、阴凉干净的平房或楼房作饲养室,室内设置饲养箱若干个。
饲养箱务求密实无缝隙,以免投入的昆虫逃跑。
为了适应蛤蚧生活习性,前面可用绿色布遮蔽,秋末用厚纸皮封闭,防御寒风侵袭。
2、饲养房:选择虫源丰富的林旁、山边、田峒建造。
面积大小视饲养的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和高各3米。
饲养房顶部或后面建有蛤蚧活动场,房顶高1.2~1.5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和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
饲养房开有工作门,供饲养人员出入。
饲养房后面建的活动场,可与饲养房成套间形成。
活动场顶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可见到露水又不能逃跑。
为了防止蛤蚧相互残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饲养,小蛤蚧要加建饲养房。
3、假山饲养:这种饲养方式是用人工模拟石山的自然条件,建造用铁丝网围成的饲养房。
蛤蚧养殖技术一级标题蛤蚧是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养殖蛤蚧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产业,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本文将介绍蛤蚧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步骤。
二级标题蛤蚧的基本介绍蛤蚧,又被称为“水鳖”,是一种水生有壳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
蛤蚧的身体外表呈椭圆形,背部呈乳白色或灰褐色。
蛤蚧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在淡水或半咸水中,以浮游生物为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蛤蚧养殖的适宜环境蛤蚧对养殖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适宜的水质和温度。
一般来说,蛤蚧需要的水质条件为:pH值在7.5-8.5之间,水温在20-25摄氏度之间。
此外,水体中要有足够的氧气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提供蛤蚧生长所需。
蛤蚧的养殖设施蛤蚧的养殖设施主要包括池塘、网箱和污泥池。
养殖池塘应选择水位稳定的地方,通过修建圆形或长方形水池,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质,以供蛤蚧生活。
网箱主要用于蛤蚧的孵化和育苗阶段,以便于管理和收获。
污泥池则用于处理蛤蚧养殖中产生的有机废料和污泥,以维护水体环境的清洁。
三级标题蛤蚧的繁殖1.选种与繁殖泥蚶在蛤蚧养殖中,选种泥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期蛤蚧的养殖效果。
选种时应注意泥蚶的体型健壮,活动力强,不患病害。
在蛤蚧繁殖泥蚶的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其繁殖。
2.蛤蚧的孵化将选好的泥蚶放入网箱中,并在网箱中加入适宜温度的水体。
种苗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蛤蚧的生长和品质。
蛤蚧的养殖管理1.水质管理蛤蚧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保持适宜的环境。
2.饲料管理蛤蚧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可以添加人工饲料,如螺旋藻、水生昆虫等,以提高蛤蚧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同时,要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3.疫病防控在蛤蚧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蛤蚧进行观察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问题。
1989年,蛤蚧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目前蛤蚧药材供应仍极度匮乏,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大力发展蛤蚧人工养殖,通过建立辐射式蛤蚧养殖示范基地,加快规模化养殖进度。
一、养殖场建设1.场地选择蛤蚧养殖场最好建在地势高旷、四周开阔、光照充足、通风干燥、虫源丰富的地带。
这些地方冬暖夏凉,利于防寒保暖。
也可以将旧房屋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减少基础建设的成本。
2.养殖设施为了便于管理,蛤蚧养殖示范基地可按单元设计,即每个单元包括种蛤蚧养殖室(含假山,也可作产卵、孵化室)、小蛤蚧养护室、商品蛤蚧养殖室(以假山为主)、蛤蚧引进观察室、患病蛤蚧隔离室、养虫室、消毒池等。
①养殖室。
主要包括种蛤蚧养殖室、小蛤蚧养护室和商品蛤蚧养殖室。
在养殖室的一侧设足够大的运动场,以一门相隔,能使蛤蚧更好地享受阳光(避免直射),运动场内砌一个假山,根据场地条件在周围用铁网围好,避免蛤蚧外逃。
②观察室和隔离室。
蛤蚧观察室和病蛤蚧隔离室的结构跟其他养殖室一样,但蛤蚧观察室最好设在养殖场一侧,病蛤蚧隔离室应与健康蛤蚧群隔离开来,也可将隔离室建在健康蛤蚧养殖区的下方。
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蛤蚧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的生物。
本文从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在养殖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内容,帮助养殖者了解如何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及合理进行饲养管理。
在养殖注意事项方面,主要涉及蛤蚧的营养需求、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提供了养殖者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确保养殖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蛤蚧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正文】:一、蛤蚧的养殖方法蛤蚧的养殖方法需要从合适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考虑。
1.养殖环境蛤蚧适应性强,可以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远离污染源和农药使用地,保证蛤蚧生长的环境安全。
其次,根据蛤蚧的生长需求,精心布置养殖环境。
蛤蚧喜欢在半阴湿的地方生长,可以使用花盆、有机质土壤、湿木板等来营造合适的生长环境。
2.饲养管理蛤蚧需要提供适宜的食物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饲养管理。
蛤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检查饲养环境的温湿度,生长周期等,并做好记录。
针对蛤蚧的饮食习惯,提供适宜的食物。
蛤蚧以腐熟的有机物、植物碎屑和水分为食,饲养者应该根据需要提供一定量的水分和适量的食物,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合理供给。
3.繁殖技术蛤蚧的繁殖技术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蛤蚧一般通过交尾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通过交尾可以提高繁殖效率。
养殖者需要观察蛤蚧的繁殖行为,选择合适的交尾配对,提高繁殖成功率。
同时,为了保护新生蛤蚧的安全,养殖者需要提供合适的孵化场所和条件,促进幼虫出生和生长。
1.营养需求蛤蚧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比较大,特别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饲养者需要根据蛤蚧生长发育的阶段和需求,提供合适的饲料,并均衡搭配不同的营养成分,以确保蛤蚧的健康生长。
人工养殖蛤蚧的饲养管理过程饲养蛤蚧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饲料是否充足。
其解决办法为利用自然界的昆虫和人工培育饵料,两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
自然界昆虫有季节性,人工饲料不受季节影响,所以解决人工饲料是个关键问题。
解决饲料的方法,灯诱捕捉,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有虫期和蛤蚧的主要活动取食期基本相一致,又与需要食物量最大的繁殖期相一致。
除了饲养房挂灯诱虫之外,也可用干电池作为电源的黑光灯和普通油灯来收集昆虫。
蛤蚧能吃桑蚕和木薯蚕的幼虫、蛹和成虫。
蚕子1-2cm长时适合喂养小蛤蚧,蚕一面长大一面用来喂蛤蚧,用不完的可让其做茧,然后剪取蛹,蛹可喂大蛤蚧。
木薯蚕可全年饲养,蚕蛹和蚕蛾还可低温保存,保存期长达1-2个月,需要时,可让其变蛾,蛾放在7-8℃的低温下,可保持一个月不死,随取随喂,相当方便。
此外,蟑螂是蛤蚧最喜食的食物之一,蟑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但繁殖周期长,且产卵量相对较少。
饲养可采用木箱,内钉些木板格,放些朽木,箱盖用窗纱,每隔数天投喂一次剩饭、菜、果皮、米糠、杂粉等,此外再给些饮水。
大小蛤蚧要分开饲养,一般体长在90mm左右即可放入大蛤蚧房内饲养,太小的蛤蚧如果与大蛤蚧混合饲养易被吞食。
蛤蚧在夜间出来活动和摄食,在天黑以后,蛤蚧沿房顶缝隙进入活动场,此时将黑光灯开启,有趋光性的昆虫即迎光扑来,落入活动场内,蛤蚧即可捕食。
一盏20W的黑光灯,诱捕昆虫的范围为200多米,1。
人工养殖蛤蚧的技术蛤蚧属于壁虎科动物,又名仙蟾、大壁虎,是一种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
蛤蚧干制品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具有补肾,温肺,壮阳,益精血,止喘咳功效。
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
现将其饲养方法介绍如下:一、饲养场地和设施应选择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便于诱虫的林荫地。
四周用石头和砖砌成封闭式的围墙,墙厚40厘米,高3米,四周内壁下方距地面1米处,砌成数个1米见方的凹窗,供饲养蟑螂;内壁上方距墙底30厘米处,砌成数个供蛤蚧栖息产卵的长方形凹槽,宽度20厘米,长度随墙壁而定,中间用活动砖块隔,便于捕捉蛤蚧。
饲养室墙上开窗。
钉上铁丝网,室内墙上钉木板架,用麻袋等遮光,场地顶部用铁丝网封罩以防止蛤蚧外逃。
顶棚上架2——3盏黑光灯,以便夜间诱虫供蛤蚧捕食。
场地中央设一小水池,供饮水用。
二、蛤蚧的饲养管理蛤蚧昼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
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
蛤蚧的肉食性动物。
以吃昆虫为主,但忌食死腐食物。
采用黑光灯诱虫,每盏20瓦的灯泡,一夜所诱捕的昆虫可供200——400条大蛤蚧摄食。
饲料不足时,可补充人工饲养的土鳖虫,蟑螂等。
饲养蟑螂的方法是:在凹窗内塞放旧报纸,动物骨头,玉米粉和米糠等,然后把捕来的蟑螂放进去,让其自然繁殖,长大后成为蛤蚧的优质饲料。
蛤蚧也食植物性饲料,其制法是:用玉米面、地瓜、南瓜粉或红薯等煮成粥,加入适量面粉,虾粉,蛋类等,每天傍晚将饲料涂抹在内壁上,让蛤蚧自由取食,蛤蚧吃饱1次可以3——5天不再觅食。
蛤蚧喜欢清爽洁净的环境,每天要打扫饲养室,清除粪便,每天换饮水1次,保持清洁。
其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声地饲养30——40只为宜,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猫、老鼠等敌害捕食蛤蚧。
另外,蚂蚁会咬伤蛤蚧皮,影响脱肥引起伤口腐烂,要注意预防。
三、蛤蚧的繁殖1蛤蚧每年3——4月发情交配,5——6月产卵,7——8月孵化。
蛤蚧雄外形明显,雌体粗胖,呈黄色,花纹较细;雄体稍瘦,呈黑色,花纹较粗。
人工如何饲养蛤蚧蛤蚧适宜生长发育、繁殖的环境温度为28~32℃,空气相对湿度65%~75%,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蛤蚧食欲旺盛、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新陈代谢率高,所以生长发育也快。
在这一环境条件下要投给充足的饲料虫,保证其营养需要。
因此,在温、湿度适宜的生长发育期,在蛤蚧饲养场内每天傍晚都要用黑光灯诱捕昆虫。
趋光性的昆虫即迎光扑来,落入蛤蚧活动场内,供其捕食。
生产实践证明,一盏20瓦的黑光灯可诱捕半径200米范围内的昆虫,若此地昆虫源丰富,一晚上能捕上万只昆虫,重可达500克以上,能满足400条蛤蚧食用。
若虫源不足或饲养量大时,可增加黑光灯的数量,或是人工饲养饲料虫。
在7~9月蛤蚧取食旺期,活虫饲料不足时,还可以喂给人工配合饲料,其配制比例为:鱼粉30%、熟鸡蛋10%、玉米面10%、花生仁饼粉20%、甘薯或南瓜30%。
先将甘薯或南瓜煮熟捣成糊状,将上述人工配制、调和的饲料涂在蛤蚧活动范围内的墙壁上,每隔2~3天涂抹一次,这一阶段只涂人工配制饲料,不投昆虫,也不给饮水,待蛤蚧饥饿时,则开始少量取食人工饲料,以后便逐渐适应人工饲料。
蛤蚧在冬季气温低于12℃时,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
冬眠时不吃、不饮、不动,但其体内仍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过一个冬季仍然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
越冬消耗的营养物质是在冬眠前体内贮存的。
在越冬前,特别是气温适宜的旺食期,必须投喂充足的饲料,让蛤蚧体内贮存大量营养物质,体质健壮,经过越冬消耗,体质仍然很好,死亡率就会很低;如果越冬前盛食期投饲不足,蛤蚧越冬前体内营养物质贮存少,越冬时贮备的营养物质被消耗,越冬后体质弱,抵抗力很差,患病死亡率就会高。
所以,在秋天气温适宜时,要投给蛤蚧充足的饲料虫,让其长期吃饱、饮足,体内贮备大量营养物质,体质健康地越冬,越冬后继续投给充足、优质饲料,使它们体内营养物质马上得到恢复。
蛤蚧养殖技术一、蛤蚧的生态特性1.生活环境:蛤蚧是一种淡水软体动物,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环境中。
2.生长习性:蛤蚧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在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下,其生长速度较快,成熟期为6-8个月左右。
二、蛤蚧养殖前期准备1.选址:选择水质清洁、水源稳定并且易于管理的区域。
2.设备准备:鱼缸或塑料桶作为养殖容器;过滤器和氧气泵用于保持水质;温度计和PH测试仪用于监测水质状况。
3.种苗选购:从正规的养殖场或市场购买健康的种苗,注意检查是否有病虫害。
三、蛤蚧养殖技术1.养殖容器准备:将鱼缸或塑料桶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放置过滤器和氧气泵,并调节好水温和PH值。
2.种苗投放:将种苗放入养殖容器中,注意不要过度密集,每平方米放置100-200只左右的数量即可。
3.饲料投喂:蛤蚧是肉食性动物,可以喂食小型甲壳类动物、水蚤、水蜈蚣等。
每天可喂食2-3次,每次喂食量约为蛤蚧总重量的1%-2%。
4.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状况,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如更换部分或全部的水源、增加氧气泵等。
5.疾病防治:定期检查并清理养殖容器内部,避免积累废弃物和有毒物质。
如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当蛤蚧体型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壳色时即可进行收获。
2.收获方法:将养殖容器内的水全部倒出,并用筛网或手工进行捞取。
3.销售渠道:可选择当地的水产市场或者通过网络销售等方式进行销售。
在销售过程中,注意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
五、养殖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投喂:过度投喂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和蛤蚧死亡。
2.定期清理养殖容器:避免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积累,影响水质。
3.注意水温和PH值:保持适宜的水温和PH值有利于蛤蚧的生长发育。
4.防止病虫害:定期检查并清理养殖容器内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虫害发生。
蛤蚧的养殖与管理蛤蚧的养殖与管理蛤蚧属于壁虎科动物,又名仙蟾、Array大壁虎,日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
蛤蚧的干制品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又是配制“蛤蚧酒”、“蛤蚧大补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可治疗神经衰弱、肺结核、老人虚弱性喘咳、心脏性喘咳、浮病,蛤蚧的养殖技术比较简单,投资少,效益高,是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途径。
一、分布区域蛤蚧见于广西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南宁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多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西、贵州、台湾等省也有分布。
就目前所知情形来看,蛤蚧分布在北纬250线以南地区。
国外见于印度、中印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二、形态特征蛤蚧体呈长圆形、背腹略扁。
皮肤粗糙、被粒状细鳞,粒鳞间有颗粒状疣粒,体重60~80g或100g以上、体长(从吻至泄殖腔孔)120~160mm,尾长100~145mm。
雄性尾基两侧各有一个明显鳞突,雌性鳞突细小,为外形鉴别雌雄的重要特征;雌性缺股孔或不明显,又是鉴别雌雄的另一重要特征。
三、生态习性蛤蚧栖息在悬崖石壁洞缝、树洞、房舍墙壁顶部,喜温暖,冬季在向阳避风的洞中,夏季在背阳阴凉处;能游水。
几条或单独于一处,并非成对栖息,平时均居高而栖,喜暗怕光,躲在窄缝中,遇险自切其尾、弃尾而逃。
视力不佳、畏光;但听觉较强。
每年蜕皮1~2次,人工饲养10年左右的蛤蚧,仍有蜕皮现象;蜕皮不是以整体蜕出,而以大块或小块脱落,所蜕的皮自食之。
蛤蚧一般多在5-9月份捕捉,晚间待蛤蚧出来觅食时,用强光照住即不动时,便可捕捉。
8℃以下出现冬眠,18℃左右时,冬眠苏醒。
主食昆虫,耐饥性强。
3~4龄性成熟。
蛤蚧的繁殖季节在3-8月份。
蛤蚧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蛤蚧日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栖息环境要求比较湿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
蛤蚧的饲养技术(一)蛤蚧饲养场地的建造人工饲养蛤蚧可采取室内饲养或室外饲养。
关键是创造一个模拟蛤蚧野生的环境,以使其更好地生长、繁殖,同时,要考虑建在昆虫资源丰富的地方。
蛤蚧爱吃的昆虫资源丰富是养好蛤蚧的重要条件。
1.室内饲养房用于饲养蛤蚧的房舍结构要求并不严格,普通的平房、空房或旧房只要稍加改装、修理就可使用。
但要堵死缝洞,以防老鼠窜人、蛤蚧外逃。
饲养房面积可视饲养规模而定。
如一间高2.2米、长4米、宽2.5米的饲养房,约可饲养蛤蚧400条。
饲养房分为饲养室、活动场,也可设工作室。
饲养室可一隔为二,一间养小蛤蚧,一间养大蛤蚧,以防混养时大蛤蚧吃掉小蛤蚧。
活动场四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能吃到露水,又不能逃走。
顶部安装一盏20瓦的黑光灯诱虫,下面放一只漏斗,昆虫经漏斗落人活动场,供蛤蚧食用。
饲养室与活动场相通。
如天然昆虫不足,要补喂蟑螂、蝇蛆等昆虫。
饲养室四周墙壁上挂一些麻布片,以供蛤蚧隐伏和产卵。
室内应设置小水池。
2.野外放养在适宜于蛤蚧生活的地方,选择岩石较多、有灌木丛、人为影响又较小的小丘,或水库中的小岛,作为野外放养之地。
如岸石洞隙不多,可采取人工措施,以增加缝隙、地穴,造成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野外饲养地,也要安装黑光灯,以引诱昆虫。
同时仍需培养昆虫,以备天然饵料不足。
应注意建立野外放养地时,要消灭基地的老鼠、蛇等天敌。
3.围场饲养在没有石山的地方,利用庭园或空地,砌一围墙,围墙内放置空心假山。
假山应有缝隙,供蛤蚧栖息产卵。
假山大小根据饲养规模而定。
假山周围建一条宽50厘米左右的走道,便于观察。
围墙顶部用铁丝网封住,上设置黑光灯以引诱昆虫。
假山上种一些花木,场内设置水池。
这样,围墙内有假山、水池、花木,使围墙内的环境接近自然。
惊蛰后蛤蚧刚开始活动,摄食量不大。
随着气温的提高,蛤蚧的活动增加,吃食也增加,每天需投食2次。
如何养殖蛤蚧的技术人工饲养蛤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果。
管理得好,生长发育就好,繁殖力就高;反之,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下降,经济效益就差。
所以,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搞好蛤蚧饲养场的清洁卫生工作饲养场进出口处要设消毒池,池内放入生石灰或铺麻袋、草帘子,在麻袋、草帘上泼洒3%氢氧化钠水或3%克辽林水溶液,进出场的人员都要走在其上,对鞋底消毒,以免把外界的病原体带入场内。
饲养场内的清洁卫生要经常打扫,保持活动场地和洞穴周围清洁卫生。
夏季每周要清扫2~3次,死虫、剩余的人工饲料要及时清出,以免在场内腐烂变质,污染环境。
饲养场外周也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防止病原微生物被风吹入场内。
定期消毒,对饲养场内、外地面,墙壁,在春、夏、秋气温较高时每周消毒1次。
消毒用药为1%~4%氢氧化钠,用以环境地面消毒;漂白粉,用以垃圾及其他堆积物消毒,1立方米用10%漂白粉溶液10升。
保持饮水和游泳水清洁卫生,饮水和游泳水要经常更换,始终保持新鲜。
2.保持饲养场安静饲养场内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参观,管理人员进入场内工作时,动作要轻,不要造成大的响动,尽量保持场内安静。
饲养场周围避免放鞭炮或有其他大的响动或震动,尽量不给蛤蚧群造成惊动。
这样不会造成应激现象发生,有利于蛤蚧生长发育和繁殖。
3.防止敌害进入饲养场饲养蛤蚧要防止鼠、蛇、蚂蚁等敌害进入饲养场内。
鼠、蛇进入场内会吃掉蛤蚧,蚂蚁进入饲养场,可扰乱蛤蚧的生活,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防鼠、防蛇老鼠不仅吃蛤蚧,还会把蛤蚧咬死、在蛤蚧活动场里打洞,造成场内外相通使蛤蚧跑掉。
对鼠、蛇的危害主要靠防范,防范的办法是,饲养场的墙基处理要严,地基要扎得深一些,墙基部要用水泥砂浆抹严,防止老鼠打洞进入。
网室的铁丝网接触处处理要严密,不留缝隙,并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有缝时要及时处理好。
蛤蚧饲养室外要经常用灭鼠器、电子驱鼠器防范。
饲养场、饲养室周围没有鼠洞,网室封闭又严密,纱门、纱窗严密,蛇就不能进入。
蛤蚧人工养殖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
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即可。
蛤蚧主产在广西的龙州、宁明、凭祥、百色、南宁、田林等县市。
一、蛤蚧概述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
广东的怀集、罗定、英德、阳春、信宜、增城等县市;云南的文山州、红河州及西双版纳州;贵州的兴义地区。
国外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也有产。
蛤蚧市场货源在90年代前,主要来自野生捕捉。
由于国产蛤蚧体肥、头小、肚白、鳞细、尾全、红点少,较国外产蛤蚧头大、皮薄、背部红点多有明显优势。
所以国产蛤蚧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价格也较国外蛤蚧高一倍。
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紧俏品。
8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激增,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活动空间扩大,蛤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加上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人们的滥捕、乱杀,使蛤蚧野生资源近于濒危,为保护蛤蚧的野生资源,1988年国家把蛤蚧列入二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之后,市场货源更加紧俏。
为了保护蛤蚧野生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发展蛤蚧人工养殖,乃当务之急。
二、蛤蚧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蛤蚧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肾虚阳萎、遗精、小便频数、消渴等作用。
现代临床对急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心脏性喘息、心源性水肿及神经衰弱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1960年日本报导:整体蛤蚧具有性激素作用,国内也相继证明了这一作用,因此,临床又用于阳萎或子宫发育不全等性功能不全症的治疗。
近年,我国有近20家制药企业生产含蛤蚧的中成药近30种,专利申报65个。
如人参蛤蚧精、蛤蚧大补丸、蛤蚧补肾丸、人参蛤蚧粉、蛤蚧定喘丸、海马补肾丸、蛤蚧酒、神龙春品服液、参蛤补肺胶囊等。
用于保健品的品种有神功元气袋、防泄液、龙凤长春酒、壮阳盛京丹、壮阳神袋、康泰洁身露等。
蛤蚧的工艺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养殖: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建立养殖室和运动场,养殖室内墙面要粗糙,便于蛤蚧爬行。
在养殖室内设置通风透气窗,与养殖室的门口形成对流。
在墙面的1/2~2/3处悬挂麻袋遮光,供蛤蚧避光躲藏。
在门口设一缓冲门(即养殖室门向内延伸的第二道门),缓冲门既可防止蛤蚧外逃,又可避免工作人员开关养殖室门时夹压蛤蚧。
2.观察室和隔离室:观察室和病蛤蚧隔离室的构造跟其他养殖室一样,但病蛤蚧隔离室应与健康蛤蚧群隔离开来,也可将隔离室建在健康蛤蚧养殖区的下方。
3.养虫室:可建在养殖场入口1~2米处。
昆虫养殖有室内养殖品种(如土鳖虫、黄粉虫、大麦虫等)和室外养殖品种(如蝗虫等),是否建设养虫室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而定。
4.消毒池:消毒池是必不可少的设施,用以进行日常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5.采收与加工:采收时选择个体较大、生长健壮、无伤残的蛤蚧。
将采收的蛤蚧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放入8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待其排出污物后捞出,再放入温水中浸泡30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进行剥皮、去头、去内脏等处理,晒干或烘干即可。
也可以采用现代炮制方法进行加工处理。
6.包装与储存:将加工好的蛤蚧按照规格大小进行分级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然后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注意防潮、防虫蛀和防鼠害。
以上就是蛤蚧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人工养殖蛤蚧的饲养管理过程1.水质管理水质是蛤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水质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废物和有害物质。
首先,要确保饲养场所的水源干净,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其次,需要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如测量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指标,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2.田间管理蛤蚧养殖一般采用水田,因此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在选地时应尽量选择基础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田间水体的稳定,避免淤积和泥沙的堆积。
此外,要进行定期的田间巡视,清除杂物、水草和有害生物,并修剪和整理养殖田的边界。
3.饲料管理蛤蚧的饲料主要包括悬浮生物和底栖生物两种。
悬浮生物可以通过投放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来满足需求,底栖生物主要来自于养殖池底的有机物分解。
为了提高饲料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适当添加一定的饲料,如蛤蚧饵料和土壤有机质。
4.疫病防治疾病是蛤蚧养殖的一大难题,因此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场地的卫生管理,保持干净和通风。
其次,要加强蛤蚧的检疫工作,在引进新种蛤蚧前进行隔离并检测疫情。
同时,定期对蛤蚧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隔离。
5.繁殖管理蛤蚧的繁殖一般可分为自然繁育和人工繁育两种。
自然繁育主要依靠蛤蚧的天然繁殖能力,而人工繁育则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人工收集和培育仔蛤等手段进行。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蛤蚧的繁殖发育。
6.收获与加工蛤蚧的生长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达到可收获的时候,可以进行收获和加工。
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不损坏蛤蚧的外壳和内脏,以免影响质量。
收获后,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加工和包装,如清洗、烹饪和真空包装等。
总之,人工养殖蛤蚧的饲养管理过程涉及到水质管理、田间管理、饲料管理、疫病防治、繁殖管理以及收获与加工等方面。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养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