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国养羊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发展养羊业有着较大的潜力。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一系列扶持肉羊产业政策与措施的出台,我国肉羊产业发生了质的跨跃,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但我国肉羊个体生产水平还较低,肉羊产业在畜牧业总体结构中也属薄弱环节。为推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肉羊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专题从品种选择、杂交利用、饲料营养、信息管理等方面遴选部分关键技术介绍给读者,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从中受益。
一、品种的选择、引进技术
1.要选择好的肉羊品种(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肉羊杂交生产父本品种可以选择:无角多赛特、萨福克、夏洛来、德国美利奴、特克赛尔、杜泊羊、波尔山羊等。
肉羊杂交生产母本品种:我国养羊业历史悠久,绵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其中不乏肉用性能较好、繁殖性能良好的优良品种。例如,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南江黄羊等。
2.品种的引进技术。
引羊出发前的准备。在引羊出发前,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饲草饲料、地理位置等因素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考察几个品种羊的特性以及对当地的适应性,进而确定引进山羊还是绵羊,引进什么品种。
选购羊只。羊只的挑选是养羊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一环,首先要了解该羊场是否有畜牧部门签发的《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种羊合格证》及《系谱耳号登记》,三者是否齐全。挑选时,要看它的外貌特征是否符合本品种特征,公羊要选择1岁~2岁,手摸睾丸富有弹性;手摸有痛感的多患有睾丸炎,膘情中上等但不要过肥过瘦。母羊多选择周岁左右,这些羊多半正处在配种期,母羊要强壮,乳头大而均匀,视群体大小确定公羊数,一般比例要求1∶(15~20),群体越小,可适当增加公羊数,以防近交。
二、肉羊的杂交利用技术
利用杂交优势生产羊肉,应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并结合当地生态条件来确定合适的杂交组合。一般以当地母羊为杂交生产的母本,以引进的国外优良肉用品种作为杂交生产父本,建立肉羊杂交生产体系。
1.经济杂交。经济杂交的目的是通过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生产商品肉羊,最常采用的方式有两个品种简单杂交和两个以上品种的轮回杂交。其中简单杂交后代全部用于育肥生产,而轮回杂交后代的母羔,除部分优秀个体用于下轮杂交繁殖外,其余的母羔和全部公羔也直接用于育肥生产。
2.三元杂交。肉羊生产杂交化已成为获取量多、质优和高效生产羊肉的主要手段。多数国家的绵羊肉生产以三元杂交为主,终端品种多用杜泊羊、无角或有角多(陶)赛特羊、汉普夏羊等。肉用羊三元杂交改良及扩繁技术研究主要采用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同期发情技术,做好种羊繁育,确保种群稳定,同时向社会供应优质种羊。
3.二元杂交。肉山羊生产以二元杂交为主,终端品种多用波尔山羊等。
杂交品种表现为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成熟早,适应性强,繁殖力高,饲料报酬高,产肉多,品质好,可节省饲养成本,增加收益。由于经济杂交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在生活力、抗病力、繁殖力、育肥性能、胴体品质等方面均比亲本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而成为当今肉羊生产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实用技术。在西欧、大洋洲、美洲等肉羊生产发达国家,用经济杂交生产肥羔肉的比率已高达75%以上。利用杂种优势的表现规律和品种间的互补效应,一方面可以用来改进繁殖力、成活率和总生产力,进行更经济、更有效的生产;另一方面可通过选择来提高断奶后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状。
三、无公害羊肉技术
四、肉羊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
TMR(TotalMixedRation)为全混合日粮的英文缩写,TMR是根据肉羊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按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日粮各组分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全混合日粮(TMR)保证了肉羊所采食的每一口饲料都具有均衡的营养。TMR饲养工艺的优点:1.精粗饲料均匀混合,避免肉羊挑食,维持瘤胃pH值稳定,防止瘤胃酸中毒。肉羊单独采食精料后,瘤胃内产生大量的酸,而采食有效纤维能刺激唾液的分泌,降低瘤胃酸度,有利于瘤胃健康。2.TMR日粮为瘤胃微生物同时提供蛋白、能量、纤维等均衡的营养物质,加速瘤胃微生物的繁殖,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效率。3.增加肉羊干物质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效率。4.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一些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5.简化饲喂程序,减少饲养的随意性,使管理的精准程度大大提高。6.实行分群管理,便于机械饲喂,提高劳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五、农牧结合粪尿污水无害化处理模式
大型养殖企业,选用厌氧发酵罐、储气罐、发电机组及附属设施,建设粪尿污水处理及沼气工程。羊粪污水经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后,余渣生产优质有机肥,沼气用作发电或加热锅炉使用。粪尿污水经厌氧发酵后既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消除了污染,又为农业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改良了土壤。
六、重大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新技术
七、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2.特点。
(1)充分认识秸秆饲用的限制因素。秸秆因其特殊的化学组成成分,造成了秸秆的营养价值低、消化率低,表现在纤维素类物质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消化能低、缺乏维生素、钙磷含量低等,秸秆的消化能只有7.8兆焦~10.5兆焦/千克,只相当于干草的一半;羊对秸秆的消化率为40%~50%。
(2)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改善其适口性。目前可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处理秸秆。物理加工方法包括机械加工、热加工、浸泡等方法。
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将粗饲料铡短、粉碎或揉碎,是秸秆利用最简便而又常用的方法,即将干草和秸秆切短至2厘米~3厘米,或用粉碎机粉碎,但不宜粉碎得过细,以免引起反刍停滞,降低消化率。加工后便于肉羊咀嚼、提高采食量,并减少饲喂过程中的饲料浪费。热加工主要指蒸煮和膨化,目的是软化秸秆,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蒸煮可采用加水蒸煮法和通气蒸煮法。膨化是将秸秆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加热加压,然后突然解除压力,使其暴露在空气中膨胀,从而破坏秸秆中的纤维结构并改变某些化学成分,提高其饲用价值的方法。浸泡的方法是在100千克水中加入食盐3千克~5千克,将切碎的秸秆分批在桶或池内浸泡24小时左右,目的是软化秸秆,提高其适口性。
化学加工法是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秸秆进行处理,降解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消化率和改善适口性。目前,主要采用氨化处理方法(如图),分为窖池式、堆垛和袋装氨化法。氨源常用尿素和碳酸氢铵,尿素是一种安全的氨化剂,其使用量为风干秸秆的2%~5%,使用时先将尿素溶于少量的温水中,再将尿素倒入用于调整秸秆含水量的水中,然后将尿素溶液均匀地喷洒到秸秆上;使用碳酸氢铵氨化时,将8千克碳酸氢铵溶于40升水,均匀撤于100千克麦秸粉或玉米秸粉中,再装入小型水泥池或大塑料袋中,踏实密封,经15天~30天后即可启封取用。氨化处理要选用清洁、无发霉变质的秸秆,并调整秸秆的含水量至25%~35%。氨化应尽量避开闷热时期和雨季,当天完成充氨和密封,计算氨的用量一定要准确。
生物学加工法是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和酶进行处理的方法。它是接种一定量的特有菌种以对秸秆饲料进行发酵和酶解作用,使其粗纤维部分降解转化为可消化利用的营养成分,并软化秸秆,改善其适口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处理时将不含有毒物质的作物秸秆及各种粗大牧草加工成粉,按2份秸秆草粉和1份豆科草粉比例混合;拌入温水和有益微生物,整理成堆,用塑料布封住周围进行发酵,室温应在10℃以上。当堆内温度达到43℃~45℃,能闻到曲香味时,发酵成功。饲喂时要适当加入食盐,并要求1天~2天内喂完。
(3)合理利用加工后的秸秆。机械加工后的秸秆饲料可直接用于饲喂,但要注意与其他饲料配合;浸泡秸秆喂前最好用糠麸或精料调味,每100千克秸秆加入糠麸或精料3千克~5千克,如果再加入10%~20%的优质豆科或禾本科干草效果更好,但切忌再补饲食盐;氨化秸秆取喂时,应提前1天~2天将其取出放氨,初喂时可将氨化秸秆与未氨化秸秆按1∶2的比例混合饲喂,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可占肉羊日粮的60%左右,但要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的补充,以便取得更好的饲养效果。
3.成效。秸秆饲料经过加工调制后,可改善其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秸秆切短后直接喂羊,吃净率只有70%,但使用揉搓机将秸秆揉搓成丝条状直接喂羊,吃净率可提高到90%以上。秸秆进行热喷处理后,采食率提高到95%以上,消化率达到50%,利用率可提高2倍~3倍。秸秆氨化处理后可使秸秆的粗蛋白质从3%~4%提高到8%以上,消化率提高20%左右,采食量也相应提高20%左右。秸秆经碱化处理后,有机物质的消化率由原来的42.4%提高到62.8%,粗纤维的消化率由原来的53.5%提高到76.4%。添加尿素的秸秆热喷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消化率达到88.02%、稻草达64.42%。秸秆制成颗粒,由于粉尘减少,体积压缩,质地硬脆,颗粒大小适中,利于咀嚼,改善了适口性,从而诱使肉羊提高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4.案例。尿素氨化秸秆制作技术:(1)氨化池建筑:氨化池要建在向阳背风、地势高燥的地方,用砖、水池等建成,形式有地上、地下、半地下三种,单池规格为1米×2米×1米,每立方米可制贮80千克;(2)氨化原料:小麦秸,也可用稻草、玉米秸,铡成2厘米~3厘米短节;(3)尿素用量:每100千克秸秆用尿素5千克;(4)操作技术:将尿素用40℃温水溶解,配成1∶10的尿素溶液。铡短的秸秆用尿素水溶液喷洒拌匀,分层装池踏实。装满后用塑料薄膜封顶,泥巴封严,池顶上覆麦草;(5)管理:5℃~15℃时氨化28天~56天,15℃~25℃时氨化14天~28天,25℃~35℃时氨化7天~10天,氨化期间要经常看,出现破损要及时封堵,切忌进水或漏气;(6)开池取用:开池后先对氨化秸秆进行感官鉴定,优质氨化秸秆棕黄色或红褐色,有强烈的氨味,柔软蓬松。
八、肉羊生产信息管理技术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羊场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综合性系统,以羊场规范化的管理系统为依托和为其服务为最终目的,通过对羊场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析,能够辅助各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活动,是提高羊场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羊场采用先进、适用、有效的羊场管理体制,将其运用于羊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次,不仅可以改善羊场的经营环境,还可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严谨程度直接影响到信息管理的费用大小、质量高低。肉羊养殖场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规范化管理可以使羊场领导层的生产、经营决策依据充分,更具科学性,更好地把握商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还会有利于羊场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羊场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羊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按照管理职能分生产信息、财务信息、供应信息等;按照管理阶段分计划信息、报告信息、核算信息等;按照管理级别分总场信息、分场信息和羊舍信息等。
3.肉羊养殖企业信息管理的功能。
(1)羊只生产信息的功能。生产和育种数据的采集功能:采集生产过程中种羊配种、配种受胎情况检查、种羊分娩、断奶数据;生长羊转群、销售、购买、死亡、淘汰和生产饲料使用数据;种羊、肉羊的免疫情况;种羊育种测定数据等实际羊场在生产和育种过程中发生的数据信息。
(3)生产计划管理功能:根据羊群生产性能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生产、销售、消耗计划,并进行实际生产的监督分析。
(4)生产成本分析功能:按实际生产的消耗、销售、存栏、产出情况,系统提供羊只分群核算的基本成本分析数据,并帮助用户解决降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问题。
(5)育种数据的分析功能:根据实际育种测定数据和生产数据,结合育种情况分析繁殖率、怀孕率、配种能力等。
(6)系统自维护功能:为了保证生产与育种数据的安全,系统提供数据自压缩保存与恢复功能。为了方便网络用户的使用,系统应该提供远程网、虚拟网络数据传输功能,系统还应提供详细的随时随地的、图文并茂的系统帮助。
(8)肉羊养殖企业信息模块的设计。模块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步骤。它是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子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模块表示的是处理功能,通过输入一定信息,它能对之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输出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上层模块(其功能较笼统、抽象)、下层模块(其功能较具体且简单)。
(9)系统的输出:肉羊场MIS的输出主要是各种生产性能的统计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