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总结了2023年国内外肉鸡产业发展形势,剖析了我国肉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肉鸡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2023年,我国肉鸡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产量大幅增长,但由于供给明显大于需求,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产业链利润水平整体偏低。2024年,在供给端产能支撑以及需求端消费拉动共同作用下,肉鸡产量仍将实现较大增长。本文总结了2023年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特点,剖析了我国肉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肉鸡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提出促进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1国内自主品种产业化应用持续推进,种鸡产能供给水平居历史高位
白羽种鸡产能扩张,祖代、父母代种鸡更新数量双增长。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数据,2023年我国白羽肉鸡祖代更新数量为127.99万套,较2022年增加32.85%,从2022年96.34套的历史相对低位翻转至历史相对高位(图1)。其中,国外引种祖代数量40.96万套,国外品种科宝曾祖代在国内自繁祖代数量以及3个自主培育白羽肉鸡新品种提供祖代数量87.03万套。2023年祖代种鸡平均月度总存栏量为174.65万套,仍处于历史高位,其中后备祖代种鸡数量及所占比重明显上升。12月份,祖代种鸡总存栏量180.27万套,较2022年同比增加4.66%;其中,在产、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分别为109.97万和70.30万套,分别较2022年同比减少13.26%和增加54.66%。2023年父母代种鸡年度更新6640.75万套,较2022年增加2.13%,平均月度存栏量8160.51万套,较2022年增加17.57%。12月份,父母代种鸡总存栏量8204.04万套,较2022年同比增加17.57%;其中,在产、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分别为4401.77万和3802.27万套,分别较2022年同比增加0.81%和15.26%。
黄羽肉种鸡持续产能去化,父母代平均存栏量连续3年下降。2019年黄羽祖代肉种鸡存栏量居历史最高位,2020—2021年连续2年小幅下降,2023年微幅回调,祖代种鸡存栏量持续居历史高位;2020—2023年父母代种鸡连续3年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但由于行业经营主体普遍看好未来2年黄羽肉鸡行情,2022年年内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年末后备存栏量较2022年同比有所增加。2023年黄羽祖代种鸡平均月度存栏量216.43万套,较2022年微幅增加0.42%。12月份,祖代种鸡总存栏量209.47万套,较2022年同比下降1.04%;其中,在产、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分别为146.48万和62.99万套,分别较2022年同比减少1.04%。2023年父母代种鸡平均月度存栏量6441.98万套,较2022年下降3.95%。12月份,父母代种鸡总存栏量6388.51万套,较2022年同比下降2.43%;其中,在产、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分别为3536.87万和2851.64万套,分别较2022年同比减少7.82%和增加5.21%。
1.2饲料价格整体高位运行,肉鸡养殖成本持续上涨
饲料价格经历“降-增-降”变化趋势,全年整体高位运行且居近10年最高位(图2、3)。2022年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尤其是豆粕价格超高幅上涨,推动肉鸡配合饲料价格升至历史高位;2023年肉鸡饲料价格从2022年末的历史高位波动下降,6—7月份降至年内低点,之后进入上升阶段,并在9月份升至第2个年内高点,随后受原料价格整体高位下滑影响,肉鸡饲料价格跟随走低,年末降至年度最低点,但仍处历史相对高位。2023年玉米平均价格为2.97元/kg,与2022年的2.98元基本持平;年末玉米价格为2.79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8.53%。2023年豆粕平均价格为4.61元/kg,较2022年下降1.41%;年末豆粕价格为4.28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15.58%。2023年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89元/kg,较2022年增长2.47%;年末肉鸡配合饲料价格为3.90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4.65%(图2)。
肉鸡养殖成本在2022年历史相对高位的基础上持续上涨,白羽、黄羽肉鸡养殖成本分别上涨2.29%和2.36%。根据农业农村部对60个生产大县(市、区)的300个行政村1099户肉鸡养殖户月度定点跟踪监测数据分析,2023年白羽、黄羽肉鸡养殖成本均有明显上涨。白羽肉鸡养殖成本近3年连续上涨,2020—2023年增幅高达12.09%;2023年,受雏鸡、饲料、防疫、人工等成本上涨,白羽肉鸡平均养殖成本上涨2.29%,为8.59元/kg。黄羽肉鸡养殖成本近2年连续上涨,2023年较2021年增幅高达9.14%;2023年,虽然雏鸡价格略有下降,但受饲料成本等上涨因素影响,黄羽肉鸡养殖成本上涨2.36%,为13.97元/kg。
1.3肉鸡价格整体全年波动下降,产业链利润白羽肉鸡小幅升、黄羽肉鸡大幅降
1.4肉鸡总产量大幅上涨,黄羽肉鸡占比再创新低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年肉鸡总产量大幅上涨。2022年底,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持续3年的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经济社会运行逐步向常态化回归,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GDP增速从2022年的3.0%上升到5.2%,餐饮收入从2022年的下降6.3%变化为增长20.4%,供给端在自身乐观预期以及需求端消费拉动的作用下,生产规模扩张迅速。根据农业农村部对肉鸡养殖户月度定点跟踪监测数据及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数据分析,2023年肉鸡(包括白羽、黄羽和小型白羽肉鸡)总出栏数量130.22亿只,较2022年增加11.65亿只,增幅9.83%;肉鸡总产量为2152.36万t,较2022年增加240.69万t,增幅12.59%。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黄羽肉鸡产量不断下降。2023年白羽和黄羽肉鸡生产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动趋势,白羽肉鸡大幅增长,黄羽肉鸡持续萎缩;此外,受小型白羽肉鸡对快速性黄羽肉鸡替代性作用的持续增强影响,小型白羽肉鸡生产延续扩张步伐。2023年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累计出栏量分别为71.95亿只和35.95亿只,分别较2022年增加18.14%和下降3.52%;白羽、黄羽肉鸡产量分别为1429.37万t和467.31万t,分别较2022年增加20.01%和下降0.85%。2022年小型白羽肉鸡出栏量为22.32亿只,较2022年增长9.36%;产量为255.68万t,较2022年增长6.18%。此外,受小型白羽肉鸡对快速性黄羽肉鸡替代性作用持续增强影响,叠加“活禽管制”对黄羽肉鸡销售产生的明显抑制作用影响,黄羽肉鸡出栏量和产量均持续下降,2023年黄羽肉鸡产量在肉鸡总产量中的占比再创新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半壁江山”萎缩至仅约占1/4份额;从黄羽肉鸡内部的结构变动来看,快速型占比下降,中速型相对稳定,慢速型占比增加。
2.1种业科技创新仍存短板,与产业发展需求仍有差距
2.2国际禽流感蔓延势头不减,国内疫病防控存在巨大压力
2020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相继在全球多地暴发。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疫情发布信息,2023年国际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第1、2、4季度疫情态势较2022年同期明显加重,涉及区域范围扩大,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家禽产业均受到疫情冲击。其中,美国最为严重,高致病性禽流感共发生182起,死亡及扑杀家禽数量近2000万只;我国周边国家日本、韩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病例数量明显增加。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疫情发布信息,2023年我国共报告3起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动物疫病疫情会直接冲击肉鸡产业的生产与贸易秩序,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此外,动物疫病疫情还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2003—2023年,全球有23个国家共报告了882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例,其中包括461例死亡病例。
2.3肉鸡生产官方统计数据缺失,产业预警机制亟待构建
2.4鸡肉营养健康属性科普宣传不足,产品和产业品牌建设水平较低
我国肉鸡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但国内肉鸡企业普遍存在品牌战略经营短板。此外,肉鸡产业消费端的科普和宣传明显不足、管理和研究相对缺乏。一是消费者传统认知与肉鸡养殖水平快速发展实际不相匹配的矛盾存在已久,“速生鸡”“激素鸡”等非科学概念在消费者中广为流传,消费者认知存在明显偏差;二是消费者对肉鸡养殖企业不信任的态度较难转变,公众媒体上常有不负责任的媒体通过夸大甚至不切实际的宣传来赚取流量,给产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三是消费管理链条上有效管理缺失的问题长期存在,消费研究、消费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等各个环节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实施分散性管理,导致重生产管理、轻消费管理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管理层面的典型特征。
2.5自然灾害风险造成局部损失巨大,极端天气应对及保障仍面临较大挑战
3.12024年肉鸡产业发展趋势
3.1.1全球肉鸡生产利好与利空因素各半,肉鸡产量微幅增长
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2.7%进一步放缓至2.4%,低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3%的增长率。在全球经济增长连续3年放缓、通胀继续高企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低价格的动物蛋白的需求将格外强劲。同时,据USDA发布的《全球农产品2023/2024年供需预测》报告预计,2023/2024年度全球玉米、大豆产量增幅超过6%。供给增加预期下饲料价格的下降会给肉鸡生产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上述需求端和供给端两方面利好因素会刺激肉鸡生产进一步扩大。但地缘政治风险继续上升、国际贸易疲软、利率维持高位等因素,仍旧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肉鸡生产增长步伐。根据USDA估计数据,2024年全球肉鸡产量可能达到10326.0万t,较2023年增长0.85%;全球肉鸡贸易量将有小幅增长,肉鸡进口量将达到1135.8万t,增幅2.52%,出口量达到1390.1万t,增幅2.52%。
3.1.2我国肉鸡产量将持续增长,净进口量小幅下降
长期来看,突出的实惠性、营养性、便捷性,以及更广的被接纳性等多方优势,将拉动鸡肉消费总量进一步扩大。2024年,随着经济社会运行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消费端需求增长仍将是拉动肉鸡生产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在2023年末,受当年供大于求影响,短期内商品代肉鸡出栏量呈现减少趋势,但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父母代后备种鸡存栏充裕。在供给端产能支持以及需求端消费增长拉动双方面因素作用下,预计2024年肉鸡产量将有约5%的增幅。国际贸易方面,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国内肉类供给不足,当年肉鸡产品进口创历史新高,之后的2020—2023年肉鸡产品进口虽然仍居历史相对高位,但呈缓慢回调趋势,预计2024年我国肉鸡产品进口有小幅下降;受全球鸡肉消费需求增长影响,我国肉鸡出口将在2024年有小幅增长;净进口量预计较2023年小幅下降。
3.2肉鸡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2.1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推动肉鸡产业加快发展
鸡肉具有“三低一高”的显著营养健康优势,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的显著高效节粮优势,具有生产粪污排放低的显著绿色低碳优势,具有价格便宜、消费群体广泛的显著市场拓展优势。大力发展肉鸡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促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国家层面把肉鸡产业放在与生猪产业、草食畜牧业同等位置上,加强对肉鸡产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导肉鸡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并通过强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生猪的基础上,加大肉鸡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实现禽肉翻番,让禽肉成为我国第一大肉类,通过提升禽肉消费数量和结构占比充分满足未来我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增长需求。
3.2.2强化科技支持体系建设,推动肉鸡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肉鸡产业现代化建设长期走在畜牧业的前列,高水平科技支持体系是肉鸡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支撑。一是统筹兼顾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益,强化基于全产业链综合效益的平衡育种理念,重视种源疾病净化,加快3个国产白羽肉鸡新品种迭代升级,加强对匹配集中屠宰、冰鲜上市需求的黄羽肉鸡品种的改良和选育。二是加大设施肉鸡养殖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提高肉鸡养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养殖端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稳产保供水平、科技装备水平、质量效益水平、绿色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三是继续优化饲料配方结构,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推动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生产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等多维度目标的共同实现。
3.2.3打通供需通道卡点,统筹推进优化供给和扩大需求
产品是产业发展之本,面对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仍有进一步挖掘空间的产业现状,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是促进肉鸡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一是经营主体既要看到产业发展远期前景,又要立足近期供需实际,确定自身长期发展战略和分阶段发展目标,把握好发展节奏,避免进退失时,提升生存能力和发展水平。二是加大肉鸡药残监控计划实施力度,推行肉鸡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药残第三方检验和社会监督制度,构建更加严密的监管体系和更加严格的问责制度,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三是开展关于消费者肉类消费认知、偏好等重要议题的研究,同时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行业主体合力加大对鸡肉产品健康营养、低碳环保等显著优良特性的科普宣传,树好肉鸡产品和产业品牌。
3.2.4完善监测预警,提升市场、疫病、自然三大风险应对能力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同其他畜禽产业一样,肉鸡产业是高风险的弱势产业,面临市场、疫病、自然三大风险,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保障产业安全发展的必要举措。市场风险应对方面,建议国家层面将肉鸡产业列入专项数据统计范畴,对肉鸡生产和消费进行专项统计,并对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等亚类做分项统计,同时建立健全国际国内鸡肉供需监测预警系统,对鸡肉供需状况及价格走势做出科学研判、合理预测和及时预警。疫病风险应对方面,深刻认识国际禽流感持续蔓延态势下生物安全建设对保障养殖安全的重要性,强化肉鸡养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尤其要防止市场行情长期低迷期出现养殖场生物安全建设放松的情况,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和合理的疫苗免疫合力构筑疫病防控坚实屏障。自然风险应对方面,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明确防范重点,做好技术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灾前鸡舍加固修缮和饲料合理储备,加强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加强灾后疫病防控和生产恢复。
3.2.5探索“走出去”发展新路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我国肉鸡产业在总体养殖规模、生产经营效率、供应链配套能力、产业链供给韧性、科技和装备集约应用水准、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等领域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且拥有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白羽肉鸡品种,也拥有多个小型白羽肉鸡品种,以及特色鲜明的黄羽肉鸡品种,我国肉鸡产业已经具备“走出去”发展的充足优势。同时,与“一带一路”等国家具有明显互补优势,我国肉鸡产业依托产业链优势组团出海的时机已经到来,并且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企业已积累了一定的“走出去”发展经验。建议国内肉鸡产业龙头企业等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大胆谋划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积极探索“走出去”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开展内外2个循环体系联动发展的新实践,不断丰富“走出去”模式创新的新形态,持续拓展我国肉鸡产业全球发展的新空间。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