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数据,2023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7116.17万吨,同比增长3.64%。近年来,水产品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23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50.48千克(按全国人口数为140967万人计),比上年增加1.85千克、增长3.80%。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对高质量、低价格的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将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一、水产养殖行业概述
水产养殖是指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养殖。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可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对象则包括鱼类、贝类、虾蟹类、藻类等;按养殖方式可分为精养、粗养、单养、混养、工厂化养殖等。
水产养殖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苗种、饲料、水产用药、水产养殖添加剂等材料及设备的供应,到中游的水产养殖环境(包括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再到下游的水产品流通与加工环节。这一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系统、自动化投喂设备、生物过滤技术等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基因工程和疫苗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养殖物种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智能化、信息化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未来,智能养殖设备将广泛应用于养殖生产各环节,实现精准饲喂、环境监控、疾病预警等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水产养殖业地位不断提升,行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水产养殖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为水产大省,广东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常年居全国首位,2023年产量分别为924.02万吨、795.7万吨。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约715.95万亩。
池塘养殖是广东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接下来,广东将迅速向全省推广鱼塘尾水处理技术,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加强科技创新对渔业产业升级的支撑,推动各类资金投入养殖尾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