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跨国药企礼来(LLY.US)宣布其减肥药替尔泊肽(商品名:穆峰达)正式在中国上市,该药物于2024年7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2024年是减肥药大放异彩的一年。6月25日,跨国药企诺和诺德(NVO.US)率先宣布司美格鲁肽(商品名:诺和盈)获批在中国上市。11月17日,诺和诺德举办发布会,宣布司美格鲁肽正式在中国上市。
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都属于GLP-1类药物。GLP-1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只在血糖偏高时发挥降糖效果,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还有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的作用。两种药物的区别在于,替尔泊肽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为双靶点药物,而司美格鲁肽是单靶点的GLP-1受体激动剂。
过去这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均覆盖2型糖尿病和减重两项适应证,用于这两项适应证的药物成分没有不同,区别在于,用于减重的剂量更大。在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上市之前,它就已经因为出色的减重效果而被宣传为“减肥神药”,以致许多人购买降糖针用于减重。
“非常好的减重工具”
张征是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的内分泌科主任,他告诉澎湃科技,到门诊咨询这类药物的人很多,有的人有明确的开药需求,也有人只是来咨询自己是否能使用这类药物。最终符合用药指征的人大约有20%-30%。“很多人对肥胖的认知不太清晰,有的人到肥胖门诊看诊,实际并不胖,也有些人确实超重或肥胖,但不太适合使用这类药物。”他说,临床上,开出这类药物的处方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
在张征看来,这类药物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减重的可能性、成功率和效果,是非常好的工具。“在这类药物出现之前,减重更多依靠非药物手段,如饮食控制、锻炼,往往效果欠佳,又很难坚持。过去也有减肥药,但效果没那么好。对于达到严重肥胖的患者,有手术手段,但是在肥胖尚未达到需要手术的程度时,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GLP-1类药物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缺。”
此外,对于符合超重或肥胖指标的人来说,GLP-1类药物的减重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调动他们的减重动力。“有些人经历过很多次减重,但总是失败,现在减重的工具增多,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张征说。
根据张征的观察,近年来公众对减重的需求在增加。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肥胖的认识在增加,“过去很多人认为,肥胖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在临床上,肥胖一直是一种病症。肥胖是一种特别容易诱发和导致其他代谢紊乱的疾病,需要治疗。”另一方面,GLP-1类药物的出现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激活了需求。
替尔泊肽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张征的诊室里很快也开始有人咨询这种药物,“以前只有咨询司美格鲁肽的,现在信息爆炸,公众能从各种公共渠道了解到最新的药物信息。”他说,“也有人明确地告诉我们,我就想用替尔泊肽,但这个要求其实不太合理。虽然研究结果显示替尔泊肽的减重效果更优,但是对于个体来说未必是这样。具体为患者开哪种药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不是谁的效果好就用谁。我们需要考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对副作用的承受度、未来对药物的预期、经济因素等。相对来说,司美格鲁肽的使用已经比较成熟,而替尔泊肽刚刚投入使用。”
竞逐减肥口服药?
自从GLP-1类药物在减重上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它似乎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药智数据,截至2024年2月18日,全球GLP-1靶点在研管线(药物开发项目)有220项,涉及企业154家,涵盖107个适应证。据咨询公司艾昆纬(IQVIA)研报,全球在研的116项减肥疗法中,约36%(42项)属于GLP-1类药物。
诺和诺德和礼来都不想错过这个“战场”,各自手握一款口服GLP-1药物。2024年8月7日,诺和诺德在2024年H1财报中公布了一项口服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的III期临床研究(OASIS4)结果,这项研究为期64周,入组307名患者,结果显示,25mg口服司美格鲁肽治疗组患者体重减轻13.6%,安慰剂组则为2.2%。
礼来已启动多项III期临床研究以进一步研究Orforglipron(奥格列龙,研究性口服降糖药物)对肥胖和超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23年6月23日,礼来公布了评估Orforglipron用于肥胖或超重患者慢性体重管理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服用Orforglipron的实验参与者体重在36周时持续下降,所有剂量(12mg,24mg,36mg或45mg)的使用者体重都有所减少,范围为9.4%至14.7%,而安慰剂组的体重减少了2.3%。
2023年12月,跨国药企罗氏(RHHBY.US)豪掷30亿美元收购CarmotTherapeutics,宣布重新踏入减肥药领域。罗氏获得了Carmot的三个GLP-1管线,其中包括口服药CT-996。2024年7月18日,罗氏公布CT-996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肥胖且无2型糖尿病的实验参与者在接受CT-996治疗4周后,体重减轻7.3%,安慰剂组实验参与者体重减轻1.2%。
跨国药企辉瑞是最早直奔口服GLP-1药物的企业之一,但是其研发之路却屡次受挫。辉瑞开发了两款口服GLP-1减肥药:Lotiglipron(每日口服一次)和Danuglipron(每日口服两次),但它们先后在2023年因为安全和耐受性问题终止。2024年7月11日,辉瑞重拾Danuglipron的开发,并将剂型由每日口服两次改为每天一次。
张征告诉澎湃科技,从数据和国外的使用反馈来看,口服GLP-1药物的效果远远不及注射药物。“口服药物唯一的优势就是不需要注射,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都是周制剂,每周注射一次和天天吃药相比,我并不觉得口服更有优势。只是一些人对注射这个动作本身存在恐惧,无法克服,对他们来说,口服药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