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诱惑下的“罪与罚” “减肥药”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这注定是个悲剧。今年3月,4岁的婷婷(化名)在江苏某地儿童医院抢救室里永远离开了人世。当地警方在孩子的肝脏、心血、尿液、静脉血和洗胃液中均检测出一种化学成分——西布曲明。

据专家介绍,西曲布明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的药物,虽有一定减肥功效,但可能引起高血压、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然而,西布曲明开始渐渐进入黑市,不良商家们购买西布曲明“组装”成减肥药进行售卖。上个月,“网红”郭美美就因销售含有“禁药”西布曲明的“减肥糖”被判刑。

女童之死源于违法“减肥药”

警方调查发现,婷婷所误服的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巧克力”,是由其母亲李敏(化名)从网上购买的。

微商告诉她,这种巧克力药效强,每次最多吃半片。这些“减肥巧克力”添加了草本成分,绿色又健康。

实际上,服用这种“巧克力”后,李敏感到心跳明显加快,身体也时常流汗。当然,减肥效果也很明显,第一次服用后,她就瘦了6斤。由于“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李敏也不敢过多服用。后来,她感觉副作用太大,就将剩余的“减肥巧克力”放入包内。

今年3月的一天,李敏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了女儿与老人。当时,老人在忙着收拾屋子,婷婷看到了妈妈的包。当老人注意到孙女时,发现孙女面前摆着几块金色包装纸,巧克力也只剩下一块了。

当时,老人没有把这放在心上。1个小时后,当老人发现婷婷大量流汗、身体很虚弱时,就急忙把孙女送到医院。医生在得知婷婷可能“吃坏了”后,建议先洗胃,然后再开化验单检查。

当李敏发现女儿可能误食了4粒“减肥巧克力”时,婷婷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不时呕吐,嘴唇发紫,而且一直出虚汗,把床单、枕头都打湿了。

经过洗胃,到了第二天,婷婷的情况没有好转,开始神志不清,最终未能抢救成功。

高利诱惑下的“罪与罚”

王强向警方供述称,西布曲明一般由塑料布包装后放在一个蓝色的大桶内。每桶25公斤,他拿货价格为每公斤5500元。他把积攒多年的1110万元拿出来购买了200公斤西布曲明。

发货时,他有时选择邮寄,更多时候,他要在晚上驱车赶往几乎空无一人的黄河边进行交易。让他没想到的是,生意出奇地好。商品信息发布后,各大平台都有买家联系他。他以每公斤66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其实,有不少经销商向王强请教过西布曲明的用量。王强再三叮嘱,每一盒减肥产品的西布曲明添加量不得超过20毫升。但在现实中,有些不良商家为了提升减肥效果,常常会提高添加量。

据警方介绍,王强销售西布曲明金额达170多万元,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今年4月27日,王强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早在今年8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曾报道过一起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例。被告人钱玉购买了西布曲明,并以此为原料制作了“减肥药”售卖给他人获利。

记者了解到,钱玉购买的3500元西布曲明经过简单组装,竟能卖到3万余元,这也让钱玉尝到了甜头,并铤而走险。

而钱玉的违法行为被警方查获,同样源于一场悲剧。2019年10月,广东某高校艺术学院大学生小美在杭州坠楼身亡。其父亲后来通过女儿生前所写的日记发现,女儿曾服用过让她口渴、心慌、头晕、睡不着觉、幻觉不断的“减肥药”。

苏州警方查明,钱玉的“减肥药”卖给了许多人,涉及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20余个省份的260余名85后、90后买家。

如何从源头上控制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表示,西布曲明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销售添加西布曲明的减肥糖依法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他说,依据刑法,销售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死亡的,要提高刑罚处罚档次。

苏州吴中区人民检察院一位员额检察官提醒,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不仅触犯法律,还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在国家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之下,切勿以身试法。

此外,过度“容貌焦虑”不可取,消费者在购买减肥药等产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若发现权益受损情况,应及时维权。

THE END
1.“瘦身奶昔竟是夺命毒药”!一男子因此获刑!什么是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最早被用于治疗抑郁症,后被药企用于减肥药研发。但在后续的使用中,人们逐渐发现该药物会对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等产生不可逆的伤害,严重时可能导致中风,甚至死亡。2010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的通知》,决定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http://www.szsfy.hbfy.gov.cn/DocManage/ViewDoc?docId=16371c07-c403-4697-9865-e0aab25ab9cc
2.新疆一被告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获刑售卖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片”牟利 新疆一被告人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获刑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非法销售“减肥药”案,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沙某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万元。 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被告人沙某为谋取高额利益,在没有合法有效的购货凭证且不能提供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9/id/7529203.shtml
3.生产销售含西布曲明的假减肥药,4人判刑并支付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生产、销售含西布曲明的假减肥药,4人判刑并支付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金400万元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依法判处杜某某等四名被告人六年六个月年到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分别处罚金。 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决上述四被告支付附带民事公https://m.66law.cn/lawyers/s2a08a9c679324_i1230707.aspx
4.8人被判刑!网红减肥药有毒别乱吃!据悉,从源头到批发再到终端销售的非法制售减肥胶囊的完整犯罪网络已被警方一举打掉,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判刑。 西布曲明是我国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请大家一定要警惕减肥药中的“非法添加”。 什么是非法添加?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质是指在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中禁止添加的物质,主要包括药物及其他非食品原https://www.cfsn.cn/news/detail/34/269252.html
5.羊城晚报但10多年来,该禁药仍频繁更换“马甲”,在黑市上卖得十分红火。无论是“网红”郭美美因销售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糖”被判刑,还是4岁女童误服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巧克力”身亡,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对西布曲明失去警惕,生命与健康就会受到威胁。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1-11/17/content_7_446562.htm
6.减肥药下“猛料”卖家因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刑经鉴定,该减肥药含有非法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 另查明,颜某去年已因售卖该减肥药被浙江省温州市某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此次犯罪仍处于缓刑考验期。法院对颜某撤销前罪缓刑,数罪并罚。(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宋敏)https://www.ptxw.com/news/xw/fzzx/202312/t20231227_472911.htm
7.以案释法“有毒”减肥药也敢卖?判刑+10倍赔偿+公开道歉因谭某某、陈某某销售含西布曲明成分减肥胶囊的行为,对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2022年10月,浈江区检察院以二人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刑事公诉,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二人承担销售“有毒”减肥药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金1134690.5元并在全国性的新闻媒体上公开道歉。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3/15/c7457265.html
8.网销有毒有害“减肥产品”女子获刑并处罚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亚某销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产品,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鉴于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并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亚某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禁止亚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食品销售及相关活动。 https://m.gmw.cn/2024-01/19/content_1303636832.htm
9.分装销售“毒”减肥药两男子或被判刑分装、销售“毒”减肥药 两男子或被判刑 夏日将至,不少人又将减肥提上日程。只要服用减肥胶囊,就能无须运动“轻松”瘦身,听上去是不是很让人心动?其实,这些减肥药中添加了违禁成分“西布曲明”,服用后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日前,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毒”减肥药案。https://m.southtz.com/article/article-content.html?key=662b07372bb82a371a8b4569
10.自制“网红减肥药”销售牟取暴利被判刑2020年2月开始,被告人马某先后从广东两个上线以及被告人季某某处购进减肥胶囊,在明知减肥胶囊内含有西布曲明的情况下,从网上购进减肥药外包装、手压式封口机,在家中进行包装,并通过抖音、微信渠道销售减肥药,销售额共计190380元。近日,两名被告人被判处缓刑三年至有期徒刑六年九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共计4万元,http://epaper.sxrb.com/wap/sxwb/20211027/698310.shtml
11.微信朋友圈卖“减肥咖啡”,被判刑中国食品食品资讯被告人在拼多多平台购买来源不明“Mivi固体饮料”减肥咖啡,后通过微信朋友圈对外销售,买者饮用该咖啡后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精神萎靡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经检测该产品中竟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在食品中的成分-西布曲明。该药物是一种抑制剂,危害人体健康。被告人为追逐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严重危https://news.foodmate.net/2024/02/68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