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在网络上销售的泰国“网红”减肥产品被查出含有违禁化学成分,服用这款“网红”减肥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严重的还有可能诱发心脏疾病。夏季,有些女性为了迅速瘦身购买一些市面上宣称“减重效果惊人”的减肥药,这些减肥药究竟靠不靠谱?减肥是否真的能依靠药物?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刘琼,请她为大家详细解答。
减肥药起效主要靠增强代谢、抑制食物吸收
刘琼主任中医师介绍,服用减肥药之所以能瘦主要有以下这4种途径:
1、抑制食欲
抑制食欲的瘦身药物,主要靠调节摄食与饱食中枢神经来抑制食欲,它们的成分主要为苯丙胶及其衍生物。
2、增强或促进代谢
通过促进胃排空抑制胃肠内食物分解减少能量与营养物质吸收,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加快脂肪分解、消耗的速度,这类药有甲状腺激素、孕酮等。
3、加速脂肪分解代谢
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这些成分能加速能量消耗促使脂肪释放能量。
4、抑制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类药物常用的有消胆胶。它通过结合肠道的胆汁酸,抑制三酰甘油的消化。
减肥药真能想吃就吃?
刘琼主任中医师指出,现在市面上许多减肥药或减肥保健品均无循证依据,鱼目混珠,吹嘘夸大比比皆是,任意选用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因此,她建议不要自行购买未经专业认证的减肥产品。
“吃减肥药,是不是就不用锻炼节食了?”许多人怀着这样的目的购买昂贵的减肥药,作为辛苦锻炼和艰苦节食的替代品。但是,刘琼主任中医师指出,减肥药并不是为了给那些希望偷懒的人研制的。
她谈到,一般说来,BMI(体质指数)超过24的人才有必要考虑服用减肥药作为运动减肥的辅助手段,而一般的超重者只要注意加强日常的锻炼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服用减肥药。有些人为了“预防肥胖症”而服用减肥药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所有的减肥药都存在着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副作用,如果不是被“病”所迫,实在没有必要吃它。
而且,你到底是不是患有肥胖症,要到专门的减肥门诊做系统的检查之后方可知道。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减肥药药理作用各不相同,产生副作用的情况也很多。没有医生的指导,只凭一张简单的使用说明书,恐怕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状况的药物。
权威认证的药物主要有这5种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刘琼主任中医师表示,减肥药并非完全不能吃,但就算需要服用,也应服用经过权威认证的减肥药,并且,这些减肥药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她表示,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的减肥药主要有以下5种:
1、奥利司他
这种药物是在1999年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减肥处方药,2001年已经在我国上市,2007年被批准为减肥非处方药。目前国内仅有的合法减肥药,曾经还是全球唯一幸存的减肥药。
这种药物是一种长效和强效的特异性胃肠道脂酶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抑制人体胃肠道中负责消化脂肪的酶,阻止脂肪在消化道的吸收,并能增加粪便的排泄,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2、氯卡色林
这种药物主要就是使食欲减退,增加饱腹感。主要副作用为头痛、头晕、疲劳、恶心、干呕、便秘;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头痛、背痛、咳嗽、疲劳等。
3、芬特明-托吡酯复方片剂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指出,盐酸芬特明在美国被批准用于短期(≤12周)治疗肥胖症,副作用可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心悸,所以不可用于有心血管疾病或显著高血压的肥胖人群,同时使用期间须监测血压。
4、利拉鲁肽
这种药物在2010年首次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2014年12月获FDA批准用于减肥,并且用于减肥的是每天3mg的剂型,它能够调节胰岛素分泌、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胀感,适合成人2型糖尿病,肥胖和超重。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胰腺炎。
5、中药
“服用减肥药之前,最好先去咨询医生说明自身的情况,由专家为你推荐适合你的药物以及具体的减肥方法。”刘琼主任中医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