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棚养殖作为南美白对虾高产的一种养殖模式,过去该模式确实可以让养殖从业者赚得盆满钵满。然而2024年的养殖却不如往日辉煌,很多园区已经没有人续租,弃养,大量的棚空着。笔者走访一些养殖的园区,大部分继续养殖的从业者还是有信心。他们认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养得好与不好、产量高与不高是养殖人自己决定的。
在了解过程中发现,养殖者都是按部就班地养殖,泼碳源、泼营养、泼菌种、抗应激、拌内服。这些流程是大家固定的养殖方式,也没有人问为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我们有一个老师带着养,他告诉我们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不需要自己思考给什么产品、用什么产品,弊的一面是每个人的操作手法不一样,池塘环境不一样。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的一种现象。养殖本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下面浅析一下我们走访的地区特点,主要走访的是阳江市场,去年该地区外塘养虾受到严重的孢子虫影响,很多人都早早退场转养罗非鱼,小棚养虾模式还有一部分人在坚持。
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的进水水源比较差,没有好的水源,水中重金属含量非常高,对养虾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很多时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虾养不出来。除了重金属还有地下水相对不足,如果地下水相对充足,养殖成功率会高很多,不知什么原因,很多时候地下水不能满足养殖过程中的换水需求,让养殖户在需要水的时候迫不得已使用海水,海水虽然营养丰富但也很容易感染病菌、增加养殖风险。重金属高和地下水不足是当地土壤和水质的硬伤,改善起来难度大,选到好的位置确实成功率会提高很多。软件方面就是人为操作的方式、方法。基本操作是每天一遍碳源、一遍菌,三天一次改底产品(聚铁类的改底产品),自配中药内服。水质检测不需要,只需要看料台和充气气头判断就行。有的养殖户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也不会减少投喂,还是继续泼碳源。这样操作是因为高碳高菌模式可以保证顺利度过氨氮、亚硝酸盐的威胁。底质的恶化都是由于大量投喂带来的,这里的养殖者喜爱用聚铁类的改底产品。主要理由是该产品可以絮凝水体中一些有机物,絮凝到底部保证充气气头不堵塞。
内服类的除了常见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还有就是根据自己以前的方法将中药粉碎后拌料投喂。
上面是阳江小棚养殖的基本操作现象。在这些操作中有很多值得探讨改进的方面。比如水体中重金属超标,可以通过蓄水池氧化曝气沉淀,这里面可以通过加强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将水中的铁充分曝气氧化,也可以通过用氧化剂或者生石灰沉淀。还可以采取设备净化的方式。
为什么要处理水中的铁这个重金属,因为该地区的碱度在养殖过程中是不断降低的,碱度的降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藻类无法生长,泼洒菌类的作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氨氮、亚硝酸盐的降解也会严重受到抑制。碱度低和铁含量多相互影响导致提高碱度的成本大大地增加。因此降低铁含量是一个必要的工作,同时对铁制剂的投入也需要控制。可以在改底中选择用得较多的过硫臭氧等具有强氧化的产品,这样可以保证处理有机物同时控制铁含量的增加。关于大量应用碳源,主要是由于近年高碳高菌出高产的模式深入人心。这个方法有用,但对于小棚高密度养殖来说每天都要用是一种高消耗的方式。其中碳源的种类多种多样,功能上也有不同的结果出现,要想达到理论上的效果,对碳源的选择上要下大功夫,实际养殖过程中却会因为成本问题,选择便宜的碳源相对较多,导致在效果上不会达到预期,会促进使用大剂量来平衡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池塘的负荷就会加重。
从走访结果看,大部分养殖户认为只要养出来产量高还是可以挣钱的,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产量不高,病害多排塘,导致没有资金和信心继续养下去。
我们可以改良现有养殖手法,使用更有保障的产品,不能因为降本而降本,也不能因为投入而投入,需要我们勤观察、多测水质、做好数据管理,这样才能在每次养殖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