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者一定能举出养动物的好处,主要是养动物的快乐。在快乐面前,似乎什么代价(不管是管屎管尿还是宠物医院的天价账单)都不重要。当然,有时快乐是无价的,哪怕只是短暂的快乐。人生与蚱蜢的蚱蜢生一样,都是短暂的,及时行乐是很多人和蚱蜢们的价值信条。不过,其实养植物也一样可以很有乐趣。更加准确一点来讲,养动物的那种快乐是直接的、快速的,就像吃薯片那样的一种立即的快感,而养植物则是一种相对延迟的、需要等待的,像品茶那样的安详地与岁月共舞。
三
为什么说光合作用很伟大?我们先看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即将无机碳变成了有机碳。而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是把太阳能变成了生物能。在已知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植物是最主要的生产者,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贪婪的消费者(除了个别想屎壳郎那样的属于分解者,在动物中我就比较喜欢屎壳郎)。当然我在这里不是把植物定义为善,而把动物默认为恶。善恶是不能够脱离辩证法抽象地去谈论的。事实上,我觉得把植物比之于“挣钱”,而动物相类作“花钱”,是恰当而传神的。只挣钱不花钱就会成为便秘的貔貅,只花钱不挣钱注定命如蜉蝣。不过,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里,可以没有消费者(尽管会失去很多光彩),但是却不能没有生产者。所以才有“祖孙三代总得要有一个努力”的说法。
四
植物一般都是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以及细胞全能性三位一体。而动物里面除了最低等的某些能够以二分裂的方式直接增殖以外,绝大部分都走上了有性生殖这条进化上的独木桥。从种群的角度看这或许具有进化上的先进性,但对于个体来讲可能就是一把双刃剑——比如说,作为个体的你不一定能够找得到(适宜的)配偶。从这一点看,选择了有性生殖道路的生物,是注定要内卷的,而人类则是内卷物种里面的登峰造极,东亚则是珠穆朗玛峰。植物就像是一个被动式指数组合,逆境中可以进行无性繁殖,顺境中可以选择更加精彩的开花结果。而动物则像是一个单方向、加10倍杠杠的期权,锦上能添十朵花,但雪中给你投一顿冰。
五
所谓细胞全能性,就是植物细胞相比于动物细胞它的分化程度较低,在适宜的环境下,一块离体的组织就能够重新长成为一株完整的植株。如果动物也有全能性,那就相当于卸下的一条胳膊能够重新长成一个完整的人。事实上,不仅“胳膊长成人”无法实现,一个人掉了半截手指,手指也不能重新长回来。利用细胞全能性,植物能够快速地“复制”,比如我就用这个方法复制了无数株绿萝水培苗,所花的不过是免费的阳光和空气、几乎忽略不计的水费。
六
七
耐心不容易做到,但更难的是判断最佳的收获时期。当然这取决于你养植物的目的是什么?是观赏还是靠它吃饭,是卖给别人还是留着自用?如果是求收获的,那就不能逆了天时:看到人家麦穗压弯了腰才争着去播种(比如看到房价高就跟着去抢房),冬天则看不到即将到来的春天(比如在跌得最厉害的时候清仓)。
八
不同的植物个体中,也还是会有差异的。有一些植物个体刚开始时长得很慢,似乎奄奄一息,怎想到后来枝繁叶茂。有一些植物个体“小时了了”,还早早开花,结果能量不够,瘦高叶黄易倒伏。以我的经验,植物要矮壮才好,瘦高不好。要根深叶茂,花才有可能开的艳。这跟现代社会生养小孩很像。现在不是农业社会的“多生孩子好打架”,也没有那么多烧烤店让你“展示才艺”,在条件不成熟时赶集式生娃,只会自己辛苦又误了下一代。
九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其中根和叶是最重要的。根深埋土地,起固着的作用,也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叶展露空中,接受阳光,进行伟大的光合作用。根有点像保险,也可以比之于健康,而叶则是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没有根就没有整株植物,没有叶就无法发展。而花果实,都是建立在根繁叶茂的基础上的。
十
不同的品种的植物有不同的性格和特征。温室植物一般都比较艳丽,但同时矜贵。“熊猫植物”(指稀有品种)一般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举世皆浊我独清,气节让人佩服,但很难在大千世界中生存。粮食作物给人类很大的贡献,但是太过单调,而且一旦脱离的人类的精心呵护,是竞争不过野生品种的。我不是不欣赏温室植物的艳丽,也相当佩服熊猫植物的气节,对粮食作物心存感恩,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自身生命力顽强,尤其是在夹缝中自然生出的,同时一旦环境改善又能快速繁殖的品种。当然了,世间生出了这多样性的生灵总有其道理,我们养植物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是要根据植物本身的习性去养。这跟养小孩的道理是一样的,能够明白就会少很多焦虑:是天才,你想压都压不了;而若是阿斗,扶起来了他也不高兴,那何不就让他只当个普通的只对翠花的屁股感兴趣的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