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背后的故事》:告别网箱养鱼开启岸上新生活

央广网贵阳7月2日消息(记者王珩贵州台记者刘燕佟文玲遵义台记者税兵)贵州的母亲河——乌江,其干流流经遵义市播州区7个乡镇,绵延57公里,为沿线留下了晶莹璀璨的文化瑰宝,更为当地群众创造了“乌江鱼”等品牌,成为年产量达2万多吨的产业。然而,在带来丰厚财富的同时,一江清水早已不堪重负。就在不久前,一场网箱养殖的清理工作在黔北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渔民纷纷转产上岸,箱拆除,鱼搬家,人改行……决心还母亲河以清澈面容。

说起自己在乌江河上养鱼的历史,养殖户朱正文的思绪回到了2009年。

过去,朱正文家就住在遵义市播州区的乌江边上。由于建设构皮滩水电站,他家的老房子被征收了,喜爱钓鱼的朱正文就决定将爱好与生计结合起来,带着一家人从岸上搬到了乌江库区,开始了渔民生活。“刚开始养鱼的时候,我们到河边吃这个水,下河去钓鱼,水清亮的,人可以吃。”

朱正文“下水”之时,库区已经聚集了一批来自湖南及重庆等地的养殖户,他们将投饵式网箱养殖技术带进了播州区,高产出高收益的养殖方式,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其中,使得这一水域成为了播州区主要水产品产业基地。和其他渔民一样,朱正文也采用了网箱养殖技术,在库区布起了网箱,又为自己和子女搭建了住房,还有堆放鱼饲料的仓库,开始了渔民生涯。至今,朱正文的孙子朱光权仍记得每年夏天,他都穿着小背心小短裤,奔跑嬉戏于各个网箱间的场景。“养鱼的特别多,网箱连起来一直走上去都可以走很远很远,一眼看不到头,像海一样。”

网箱养殖发展的背后带来的是渔民的高回报。朱正文说,每年的6月到10月是鱼的销售旺季,每天前来拉鱼的客商车辆能排到百米开外,养殖户家家灯火通明,各种交易声响彻水面,热闹非凡。“晚上4、5点钟就到,天一亮就开始装,装起就拉走。一天小车车拉个千把四五百斤的,也有三四吨的,很旺。”

然而,在网箱养殖产业带来繁荣的背后,生态隐患却越来越明显。由于养殖历史长、规模大,加上乌江库区水域涉及三市五县区共同管理,没有统一的库区综合管理机构,过去能直接饮用的乌江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朱正文说,自己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靠水吃水”。“网箱越来越多,那个网箱上还喂点狗,人吃、住、垃圾都在那个网箱上,它就是污染,就变黑了,所以我们就不能吃那个水了,我们都是外面拉水来吃。”

人类活动是加剧乌江水质变化的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投放饲料过多带来的危害。为了追求效益,网箱养殖户肆意增加饲料投放量,导致鱼排泄物增多,这才是造成乌江污染的罪魁祸首。

为了还乌江一江清水,2017年播州区就进一步加大了网箱养殖的规范管理,坚决取缔无证养殖和超面积养殖行为。今年4月,播州区更是做出了在5月13号前,全面完成网箱取缔工作的决定,并安排网箱整治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播州区水产站站长周南雁:“从17年开始,我们播州区就对超面积的违规养殖的(网箱养鱼)在12月份就全部撤除。今年根据要求,在2018年5月15号以前,对现有的有证核发的网箱养鱼全部撤除。在13号凌晨2时,基本的网箱全部上岸撤除,15号通过市环保、农委的验收。”

为配合乌江网箱拆除工作,帮助网箱养殖户更好的转产上岸,早在2017年2月,播州区就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引进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通过人工干预迫使水体在池塘内循环流动,在固定的流水池中“圈养”吃食性鱼类,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将其变为瓜果、花卉等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从而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网箱拆除后,和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朱正文和儿子朱大生带着存鱼上了岸,发展起池塘循环养鱼。朱大生说:“这5条池子的鱼都是我从乌江带上来的,总的大概有6万多斤,鱼对这个新环境呀,都是慢慢适应了。鱼适应了,我就开心,我的这个饭碗没丢。”

目前,播州区已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在乌江镇、鸭溪镇、乐山镇铺开。同时,还大力发展“流水养鱼”和“稻+鱼”等模式,对网箱养殖进行“分流”,既解决了转产上岸的渔民的就业问题,又能保证鱼的供给、保障“乌江鱼”的品牌。

取缔网箱养殖只是播州区开展乌江水环境治理的其中一环,播州区副区长付康介绍,围绕治污、治水、清洁家园行动,全面管控乌江流域面源污染还将有序推进。“下一步,我们播州区将进一步完善渔民转产上岸的扶持方案,大力发展池塘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切实加大对渔民的扶持补贴,确保渔民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最终保住乌江一河清水。”

如今,年逾古稀的朱正文时不时还会来到儿子的池塘循环养鱼基地看一看。听着鱼儿们欢腾的跳动声,爱鱼的朱正文内心很平静。他说,尽管网箱拆除后给他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乌江恢复到过去能喝水捕虾的阶段,他就心满意足了。“治好这个水,就是我们小时候河沟一样,没有泥巴,渴了可以吃。”

贵州的母亲河——乌江,在带来丰厚财富的同时,一江清水早已不堪重负。就在不久前,一场网箱养殖的清理工作在黔北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渔民纷纷转产上岸,箱拆除,鱼搬家,人改行……决心还母亲河以清澈面容。

THE END
1.海上“生绿电”,水下鱼满仓,广东是怎么做到的?12月26日,广东能源集团所属广东风电公司投资建设的珠海金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一期)首座HDPE重力式网箱顺利首网出鱼,标志着广东能源集团开发“新能源+海洋牧场”取得重大进展。 “养殖业要走向深远海,要用工业化思维去做好大型装备,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杜兵认为,从科研到应用,广东的养殖设施、养殖装备也在不https://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4642980.html
2.鳜鱼养殖新技术16篇(全文)这种养殖方式是充分利用池塘天然野生的小杂鱼,一般不需要专门投喂饵料鱼,每667m2可产10 kg左右的商品鳜鱼,可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池塘套养鳜鱼后要注意不能再搭养黑鱼,因为会争抢饵料鱼。进一步加强水质管理,发生鱼病后,慎用敌百虫。 3 网箱养殖鳜鱼 3.1 网箱的设置地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wt3d6lz.html
3.从制约到赋能,鲁班水库做对了什么?从制约到赋能,鲁班水库做对了什么?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引来岷江千里水,浇绿巴蜀万顷田。”鲁班水库,又名鲁班湖,位于三台县鲁班镇,是都江堰人民渠七期尾端大型囤蓄水水库,拥有“千岛之湖、蜀中泽国”“中国西部名湖”之称。因网箱养殖,鲁班水库的开发与保护形势一度不容乐观。取缔网箱养殖https://cbgc.scol.com.cn/news/4634893
4.丁鱥是什么鱼丁鱥的特点介绍→MAIGOO百科丁鱥生长与分布 丁鱥形态及特征 丁鱥栖息环境 丁鱥生活习性 丁鱥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 网箱养殖 丁鱥繁殖方式 丁鱥病害防治 丁鱥价值及其他 丁鱥保护现状详细介绍 PROFILE + 丁鱥生长与分布 丁鱥在欧洲广泛分布。据推测,丁鱥不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原生物种,原本只有爱尔兰及北纬61°30′以北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https://www.maigoo.com/citiao/1043211.html
5.白鲢鱼的网箱养殖技术(白鲢鱼的网箱养殖技术与方法)会东网1. 白鲢鱼的网箱养殖技术与方法 这是生活习性的问题,你考虑到网箱养就说明想靠养它挣钱,花白鲢主要生活在上层水域,白鲢吃浮游植物,花鲢吃浮游动物,放养密度大了以后容易缺氧,靠增氧机根本来不及。再一个问题就是密度大了以后,花白鲢活动受限,浮游动植物有限,吃不饱,吃不饱就不长肉,没有产量。如果投喂饲料的话https://www.huidongwang.cn/39095.html
6.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63.网箱养殖:深海养殖 A.网络设备:无线网卡 B.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C.载人飞船:返回舱 D.娱乐项目:剧本杀 64.不胜枚举:寥若晨星 A.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B.众望所归:不负众望 C.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D.杀鸡取卵:高瞻远瞩 65.服装:唐装:西装 A.刷牙:牙刷:牙膏 http://ahbxgwy.com/item/24481.html?displaymode=pc
7.背后原因令人唏嘘!李彩华海域网箱金鲳鱼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海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岸线极长,深海网箱养殖业发展很快,2021全年渔业产值将近190亿人民币,其中海水养殖占九成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海鲜联合总会主席 李彩华: “网箱养殖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呢?它不怕天冷的,因为它沉到海底,海底的水温到天冷的时候比水面更加暖的。” https://3g.163.com/dy/article/HFFMHQC505508U92.html
8.水上浮筒水上平台水上网箱养殖水上浮桥游艇码头龙舟码头中山骏昊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专业致力浮筒,水上平台,水上浮桥,水上网箱养殖,,水上表演舞台,水上游泳池,摩托艇码头,龙舟码头,游艇码头,组合式浮动码头,浮动码头,水上走道,水上乐园浮台,水上工作平台,水上光伏浮台等水上平台生产和销售http://www.jy-d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