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加快构建全程机械化肉牛养殖基地,逐步实现肉牛养殖业由以往的分散型、粗放型向规模化、机械化、精细化生产方式转变。
肉牛养殖的很多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景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3月16日,走进太忠镇三合村肉牛基地,牛场工作人员李国江借助小型铲车,依次将饲草料、青储料投进3米高的饲料混合搅拌机进行搅拌。“我们牛场已全部实现用机械代替人工,一台机械能代替五到六人,现在三四个人就能管理整个基地。”他说。
机械化外,该肉牛基地采用发酵床养殖方式,由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群消化分解牛粪、尿,消纳转化秸秆等废弃物,以达到高效、节本、增收等目标。
目前,三合村肉牛基地养殖肉牛330头,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帮助老百姓鼓起了“钱袋子”。“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解决荒山土地流转问题,同时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农户就近就业。”基地负责人说,该基地在建设期间吸纳长期务工30余人,短期务工13840余人次,务工增收达180余万元;动员100余户农户发展饲草产业,年均可增加农户饲草收入15万元以上。
三合村肉牛基地的发展只是景东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缩影。一直以来,景东县积极融入省市产业布局,打破区域限制,逐步建设高标准肉牛养殖基地,大力提升肉牛科学化、机械化养殖水平,使科学饲养和生态环保有机结合,走出了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循环化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杨朝虎、薛顺琳、李建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