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破阵子》教案设计(精选15篇)

教学重点:掌握词中绘景写人所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互问互答法、共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年一度的社日又到了,正是最美丽的时刻。你看,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黄鹂鸟儿在绿叶间欢乐地歌唱,祭祀完土地神的人们正高兴地敲起锣来打起鼓,好不热闹啊!可是当锣鼓渐歇,那幽静的桑树林里又上演了怎样美丽的邂逅呢?听,那桑林里响起了一我们串银铃般的铃声,让我们循声走进晏殊的'《破阵子》。

二、作者: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晏殊十四岁中进士,历任要职,官居宰相位。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谥号“元献”。晏殊广交朋友,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三、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范读---齐读

2、学生问学生答:

日长、新社、华信

3、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具体研习上片:

1、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两句有什么作用?

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三句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五、具体研习下片:

1、塑造了怎样的闺阁少女形象?

2、诗人是怎样塑造这个闺阁少女形象的?或者说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

六、总结:题目“春景”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上下两阕扣题展开。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活动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描写美好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七、拓展训练:

闺中即事黄峨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

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托花瓣上东墙。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是怎样来塑造这个形象的?

晏殊破阵子

这首词,美在情景交融,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全诗如下: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一】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赏析二】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诗人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赏析三】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是一篇词风清丽,内容清新淡雅的作品。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破阵子

晏殊

字词解释: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作品翻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凋零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品赏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晏殊破阵子研学稿

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题解:这是一首词(宋词/小令)。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62字,平韵(韵脚是阴平、阳平,像本词中的“明”“声”“轻”“迎”“赢”“生”)。

2.诗人简介: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应神童试,真宗如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宋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著作颇丰,却只留下了《珠玉词》。他的词,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是由于他一生富贵……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因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像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的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却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隐约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3.导语: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现在,就让我们来读晏殊吧,先读他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4.参考译文:(上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下片)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发现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脸上生笑。

5.诗歌赏析:这是《珠玉词》中一首清新活泼的词作,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片写人物:“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的心理活动,用虚笔(虚写)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和情韵美。“笑从双脸生”是一处特写,是“镜头”,收束全篇,形象别致。

赏析二: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6.佳句积累:

(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2)笑从双脸生

7.默写检测:

请先进行整首默写: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晏殊《破阵子》)

﹍﹍﹍﹍﹍﹍﹍﹍,日长飞絮轻。(宴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特写少女笑吟吟情态(无与伦比/难找第二句)的词句是:﹍﹍﹍﹍﹍﹍﹍﹍。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与“”意义相近的词句是:﹍﹍﹍﹍﹍﹍﹍﹍,﹍﹍﹍﹍﹍﹍﹍﹍。

破阵子晏殊朗诵技巧

一、破阵子晏殊朗诵技巧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cháng)//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二、破阵子全文

《破阵子》

宴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月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凝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燕子飞来的时候正是祭拜土地神的日子,梨花飘落转眼到了清明。池塘里轻浮着点点青苔,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白天渐渐长了,纷飞的柳絮轻轻飞荡。

东邻的小妹笑得那么开心,与采桑的西邻女在小路上相遇。难怪昨天做了一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要赢的预兆,得意的笑声出现在双腮上。

三、破阵子赏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破阵子晏殊课件

《破阵子》教学设计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一.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词文赏析: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

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

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

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5.风格:

温润秀洁。

6.总结:

宋词三百首·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作品赏析

【注释】:

晏殊《破阵子》翻译赏析

《破阵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前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所作。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翻译】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

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派的代表词。(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婉约派。

2.(3分)(D)

3.(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阅读练习二:

4、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6、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阅读练习三:

(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答案:

(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2分)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阕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2分)

(2)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2分)(特点、身份各1分。)(意思对即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阅读答案附赏析破阵子(晏殊)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清平乐(晏殊)晏殊:清平乐木兰花(晏殊)晏殊:木兰花晏殊:木兰花踏莎行(晏殊)晏殊:踏莎行蝶恋花(晏殊)

晏殊有关《破阵子》的诗集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1]),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

作者:晏殊。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翻译

海上蟠桃易熟,人間好月長圓。惟有擘釵分鈿侶,離別常多會面難。此情須問天。

蠟燭到明垂淚,熏爐盡日生煙。一點淒涼愁絕意,謾道秦箏有剩弦。何曾為細傳。

破阵子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燕子归来的时节,吹起了西风。希望在人世间我们还能能相聚在一起,在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有你粉嫩的`脸庞。

夕阳穿过幕帘,阴影包围了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千万重。

晏殊《破阵子》译文及赏析

北宋晏殊《破阵子》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⑥逢迎:碰头,相逢。

译文

赏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这首词以美丽的春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游春图,充满着青春的欢乐气息。

词的上片写景,用笔轻淡。首句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这两个春光最美的时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两句用对偶句描绘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园中的池塘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几点绿苔,新绿的枝叶里,时而有黄鹂在婉转地鸣叫。“日长飞絮轻”写春之悠长,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寂寥的长日里,只有柳絮在空中悄悄地飘飞。

词的下片写人,笔调活泼。面对美丽的春光,少女耐不住长日的寂寞,走出小园,沿着小路采摘桑叶,恰好看见东邻的女伴带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迎面走来。后三句写斗草游戏。斗草赢了东邻女伴,使得这位少女心花怒放。她忽然想起怪不得昨夜做了一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要赢的预兆。想着想着,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三句话,一方面写出少女的天真纯洁,另一方面又透出平日的寂寞孤独。

这首词纯用白描,活泼朴实,展示了古代深闺少女的寂寞心境和纯洁美好的心灵。

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问题】

(1)这首词勾画了美妙的春景,上阙(划波浪线处)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请找出。(2分)

(2)词中“笑从双脸生”的`少女是如此清新活泼,请你结合这首词想象她的外貌和语言,并描写出来。(3分)

(1)(2分)要点与评分:写出其中四个即可得分,每个0.5分。

示例:这幅美景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燕子、梨花、碧苔(或苔藓)、黄鹂、柳(飞)絮、池塘(或小池、水池)、叶子(或树叶)。

(2)(3分)要点与评分:通过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少女的笑靥如花,笑语盈盈。外貌可写静态的,也可写动态的,得1分,语言要能表现游戏(斗草)赢了的喜悦,得1分,表达1分。

THE END
1.朗诵的基础介绍朗诵的基础介绍家游学园 浙江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美国如何才能打败中国?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回答,让美国哑口无言 地理嘚巴嘚 252跟贴 打开APP 这部电影艺术成分很高,回首在看仍旧经典 知己影视 917跟贴 打开APP 老牌流氓丧钟敲响,英国走向分裂! zjy的圈圈 1524跟贴 打开APP 雅库茨克有多冷?最低气温达零下https://m.163.com/v/video/VLJVCHMP2.html
2.35分钟朗读古诗词3~5分钟朗读古诗词古诗朗诵技巧 一分钟能朗诵完的古诗如下: 1、《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梨花深闭门。 孤雁野鹜两相忘,烟水茫茫谁见红? 这首词表达了女性对世情的淡然和对感情的若即若离,展现了柔情似水的女性特质。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https://www.heiybfo.com/scdq/3613.html
3.古诗词朗诵表演6篇(全文)[1]齐越.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 朗诵的临场表演设计技巧 第4篇 一、形象设计 朗诵者的形象要意气风发、光彩照人,仪表要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男士要将头发梳理整齐,将胡须修理干净;女士要注意发型大方,化妆得体。 朗诵者的服装应整洁大方,男士一般着西装,系领带;女士可着套裙,最好穿八成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ah0sa12.html
4.小池朗读大家好!请由我为大家朗诵《小池》(南宋·杨万里) 啊,杨万里是哪里人呢?原来是吉安人! 陈更的微博视频 1万次播放 0:23 62 23 96 新世界的白兔糖 2023-8-15 来自 微博网页版 小池唯(@yui0404koike) 朗讀劇『極楽牢屋敷』(木下半太 版四谷怪談)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初め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5%B0%8F%E6%B1%A0%E6%9C%97%E8%AF%BB
5.跟我学诗词朗诵全套教学视频(26集)简介:本诗词朗诵全套教学视频,共26集,课程示范并全面详细讲解了26首著名诗词的意思以及朗诵停顿技巧及如何体会诗词的意境。 名称 下载 观看 第1章 第1-8集 诗词朗诵精讲 诗词朗读在线学习视频第01集咏鹅.mp4 VIP 播放 诗词朗读在线学习视频第02集.江南.mp4 https://m.jczhijia.com/CourseChaptersList/4295.html
6.朗诵:小池媒体号朗诵:惠崇春江晚景 00:00:11 朗诵:长相思 00:00:20 朗诵:我向国旗敬个礼 00:00:14 朗诵:开开心心上学去 00:01:13 朗诵:蟋蟀的住宅 00:01:27 朗诵:示儿 00:02:45 《浪淘沙》 00:00:11 朗诵:人之初 00:00:13 朗诵:题西林壁 00:00:34 点击查看更多> 朗诵:小池2025https://mp.cctv.cn/2025/01/02/VIDEkLs7gNvUcEBHYWbr97kz250102.shtml
7.《小池》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小池》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篇1:《小池》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之前学习了一首描写夏季的诗《池上》,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可爱的小娃撑着小艇偷采白莲。有一位大诗人也对荷花池情有独钟并且写了一首诗《小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小手伸出。小池的作者是宋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a9bnl22.html
8.古诗朗诵小池唐诗三百首《小池》https://mp.cctv.com/tongyong/index.shtml?guid=88d49e482052465fb0fcb0e0280166d1
9.小池诗歌朗诵单曲在线试听小池诗歌朗诵 专辑: 未知 发行时间: 未知立即播放 添加 收藏 分享 评论下载酷我音乐客户端 协议与声明 其它 合作链接 车机版 Android iPhone版 PC版 用户服务协议儿童隐私政策 免责声明隐私政策 用户权限权利声明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腾讯音乐 QQ音乐 酷狗听书 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丨 网络文化经营https://www.kuwo.cn/play_detail/11980480
10.中华经典诗词朗诵中华经典诗词朗诵篇5: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华经典诗词朗诵篇6: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中华经典诗词朗诵篇7: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http://m.wenxue.xuexila.com/shici/jingdianshi/2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