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的古诗(必备18篇)

外婆家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一点儿没有大城市里汽车的喧闹。

在故乡这副漂亮的山水画里,最诱人的是外婆家对面那小小到荷花池。池里白的、粉的含苞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那绿油油的荷叶之中,盎然飘摇于初夏的揉揉微风里面,娇媚可爱,出尘脱俗,就好像那些天真的小女孩一样。夏天的阳光宛如一袭金沙,轻轻的披在它们身上,映着圆滚滚的小水珠,越发熠熠生辉,它给整个村庄增添里无限生机。

因为我非常喜欢荷花,每天都往这里跑,一看总是好几个小时,我爱躺在池塘边的青草上,欣赏藕梗间鱼儿嬉戏,看蜻蜓在荷花上飞停寻觅,听鸟雀在绿荫里吱吱歌唱,看着眼前的美景,无意间我吟诵起了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多美的诗呀!作者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我不仅佩服大自然的生机,更佩服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这么通俗清新,流畅自然。欣赏着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吟诵着《小池》这首诗,我真的走进了诗中的意境。感受它的柔和、它的亲切、它的美丽,真的让我感动!

小池的古诗(2)

《小池》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文中以优美的词语描写出了大自然初夏美丽迷人的景象。

泉眼无声惜自留,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进入了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眼前一片粉红,一片碧绿。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得流出来,泉眼非常爱惜流水,不肯让它多流一滴。郁郁葱葱的树荫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像是特别喜爱这晴空下柔美的风光。娇柔的荷花骨朵儿,像一位害羞的小女孩,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就早已有无数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诗中景象是那样美丽,那样迷人,让人觉的好像进入了人间仙境,心里舒畅极了,谁能不喜爱这美妙风光呢?回想以前,我们的街道垃圾遍地,我们的公园,白色塑料袋挂满树梢,小小的池塘中垃圾成堆,使它再也开不出那小巧玲珑的荷花,见不到那在低空中翩翩起舞的小蜻蜓。让我们大胆的想一想,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中,还会有一片未曾受到污染的小池吗?没有。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必将是玩火自焚,自作自受。

读了这首诗后,我的心灵很震撼,人类只有更好的保护好环境,才能让大自然更美丽。

我爱小池,我更爱大自然。

小池的古诗(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诗。一起来背背吧。生齐背《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生:夏季)

你从哪儿看出来是夏季?(意欲捕鸣蝉)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小池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那么,诗人杨万里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呢?

二、观图知意初读识字

1、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池塘、树荫、荷叶、蜻蜓、水草)。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2、小池的风景美,杨万里的诗更美。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指名读诗,正音。

4、检查识字

(1)课件出示注音的生字组成的词:

shuyinkexishuyinqingtianwenrouluchu

小池可惜树阴晴天温柔露出

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加星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生字。

池: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换偏旁可组成“地、她、他”等字。

惜:竖心旁表示心里舍不得。换偏旁组成:借、错等字。

阴:耳朵朝着月亮。

晴:太阳照在青草上。形声字。有太阳是晴天,阴对晴。

露:雨滴洒在马路上。形声字。

(3)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自读自悟指导方法

1、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读一读。

2、听老师读,用“/”画出诗中的停顿。

3、一句一句地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和同桌说说。不懂的词圈出来。

4、汇报你读懂了哪一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长出的荷叶卷着,在水面上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早就有一只蜻蜓站在荷叶尖上。

你是怎么读懂这一句的。(看图、读读诗句、想象、问同桌)

5、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解决学生的疑问。晴柔:刚刚进入夏天,晴天柔和的阳光让人很舒服。惜细流: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6、小结读懂诗意的方法:小朋友都用哪些方法读懂了诗句?

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图、不懂就问。

四:理诗品读诗情展读

1、请小朋友在诗句中找找,看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生回答,贴相应的词语: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诗中写到了“泉眼”,这是个什么样的泉眼呢?

(1)指名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2)看看这个“惜”字,(贴上“惜”字)从这个惜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心里舍不得)

(3)小结:这是个静静地舍不得水流的泉眼。

(4)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可以用动作表示。

3、诗中写到了什么样的树阴?

小池的古诗(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风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按要求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出其不意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⑴“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⑵“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⑶“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⑷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

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继续学习

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

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

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

读第二行,演示课件。

“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

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

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

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小结学法

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七、打开计算机,按要求做练习

小池的古诗(5)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1、了解诗句意思。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就要悄悄地离开我们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来向春姑娘告别?

(指名背诗《春晓》《村居》)

2、在古诗里你从那些景物中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

(自由说)

二、新诗教学

1、课题教学

①今天我们再去欣赏另一首古诗,另一番风景,看看从中你又发现了谁的身影。

出示课题《小池》

(指名读,注意读准音)

②从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问什么问题?

(指名说,池——三点水加“也”,和水有关;小池——小小的池塘;可能诗歌会写池塘的景物;

小小的池塘中有哪些景物呢?)

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哪些景物呢?(指名说)

④不知道你的想法和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一样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古诗吧!

2、古诗教学

(1)、整体感知

①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

②指名读古诗。

③通过读这首小诗你知道大诗人杨万里写了小小池塘中的哪些景物呢?

(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④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树阴——树的阴影;小荷——小小的荷花/叶;细流——细细的流水等)

⑤从这些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到了谁的身影?

(夏日)

(2)、体会诗意,指导朗读

①这样四种景物不知道凑成了怎样一幅夏日美景图,想看吗?让我们走进这首小诗读一读,体会体会吧!(齐读诗歌)

②出示生字:惜、晴、柔(认读,说说你的发现,指导识字法)

a:你能用“惜”说个词吗?(可惜,爱惜等板书惜)

b:平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c: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说,细一点,轻一点)

d:这样轻柔,这样宁静的泉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读首联,你觉得怎样读?)

e: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

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板画板书照)

f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读首联含联,自由读,指名读)

③(齐读颈联尾联)请你一边读一边用你的左手作小荷,右手作蜻蜓,把这番景象表演出来。

a:小荷,你为什么把五个小手指都捏在一起啊?(尖尖角)

b:小荷,你为什么从“水面”下慢慢长出来啊?(露,板书。让我们的小荷一起来露露它的尖尖角吧!)

c:蜻蜓,你为什么只用你的“脚尖”轻轻地碰着小荷啊?

(根据学生说的板画)

d:多可爱的小荷,多可爱的蜻蜓啊。让我们看着板书一起读一读吧!(读)

e:当你走进花园的时候……

出示才露,早有。(仿说)

而,夏天的时候,我们走进小池我们看到了

读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还看到

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背诵诗歌,体会意境

①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池塘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甜美的声音背一背它吧!(自由背诗)

②(指名背)其他小朋友闭上眼想象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拓展

小朋友,夏日小池的美景还有好多好多呢!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去体会一下吧.(展示图片欣赏)

动动你的小笔写写你眼中的美景,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小池的古诗(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池》,严格地说,应该是《纵横码与〈小池〉》,又或者是以纵横码支持《小池》的教学。

一、说教材

《小池》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3)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4)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具体阐述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接着,我先出示编码“9341”,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些孩子已经忍不住在电脑上打出“9341”,大声说出《小池》,于是课题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小池》。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首先,我先出示本课生字“池、惜、阴、晴、柔、露”,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电脑上打出生字,并进行识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

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为接下来的古诗默写奠定基础。

接着,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竞赛,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在电脑上打诗

(2)针对个别不会打的字可以求助老师,但要加时。

计时得出结论,到底哪个小朋友打得最快,进行表扬。

我的设计意图是:

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

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1)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交流所学的知识。

(2)补充另外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所见》,让学生回家用纵横码进行练习,并做好记录。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小池的古诗(7)

古诗《小池》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副初夏风景画。在这一组课文中写的都是夏天的美丽景色,而《小池》这首诗又是这一组的第一课,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读书,求知欲强。对于阅读已经产生了兴趣,家长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诗学习,所以在阅读中体味古诗内容的优美,并结合诗文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区声母“l”和“r”的发音不够清晰,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培养孩子朗读古诗的兴趣,并使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书写。

2、教学难点:会背这首古诗,并能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景色。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对比学习法:运用以前学过的`字来与现在将要学习的新字相结合,形成对比从而很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字。

2、开火车法。

3、诵读悟情法: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读》中写到:诗不仅供朗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真样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内合作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准备生字卡片

一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走进古诗

因为孩子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我会让孩子背诵自己拿手的古诗,从而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直接揭题,让孩子们齐读课题,走进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找孩子起来读这首古诗,并对其进行表扬。

2、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打开课本用小手指着古诗进行自由的读,这是我将会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拼音来学习,还可以同桌或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全部认识这首古诗中生字的孩子还是不多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并能够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这些字的理解。

3、检查自读情况

(1)让孩子看着打屏幕上的带着拼音的生字,点名让他们读这些字。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提醒他们读准字音。

(2)读大屏幕上的去掉拼音的字,并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对这些生字进行记忆。

(3)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对新学生字进行记忆,例如“也、池”“昔、惜”“阴、晴”“柔、露”这些字的对比来进行记忆。

(4)同桌间运用手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检测,加固对这些生字的记忆。

(5)让孩子对新学的生字进行组词。

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本节所要掌握的生字,提高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

4、通过课件学写生字

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学写生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通过课件上的笔画顺序,和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来使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并让孩子进行书写且提醒孩子正确书写姿势。

5、把生字回归古诗进行朗读。

(三)理解古诗,朗读感悟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孩子们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重复。

2、不明白的字词小组内进行自我解决。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教师指导孩子把全诗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解决词义和整首诗的意思。

(1)重点的讲解古诗中的重难点字词。

(2)带领孩子吧古诗的整体意思通一下。

(3)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

4、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从读的过程中体会出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5、指导背诵。

(四)作业延伸,全面巩固

1、把这首古诗回家被给自己的家长听。

2、在家长的帮助下再找几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并且吧这些古诗读熟练。

小池的古诗(8)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池》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诗《小池》就是这样的精神食粮之一,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种子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

2、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的美景,从而将古诗诵读得入情入境。”

二、说学情。

在熟悉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因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中说道: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只有在反复诵读、吟咏中,才能使学生解诗意、品诗味、悟诗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积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了“诵读悟情法”、“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深入阅读、感悟古诗。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看图导入、走进《小池》。

开始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想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我直接揭题,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一开课便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图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的安排,既扎实又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训练。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我用课件出示配图配乐的动情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同时也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然后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反馈。

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低年级的孩子都会背古诗了,但抽出古诗中某个较为复杂的字,他却不能正确认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加上识字教学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又从古诗中筛选出生字,让学生认读、组词、记忆字形,扎扎实实展开语言文字教学。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无疑会摧残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生能读正确、读流畅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因为前面有观察图画的铺垫,学生能读懂后半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但前两行“泉眼无声惜溪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然后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的点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了古诗意思。从教学的实际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比如“树阴、泉眼”这些词语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读这首诗,二年级的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配以悠扬委婉的乐曲,教师用动情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充分调动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从而达到在有感情诵读中加深体会、丰富想象、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第三条学习目标。

(五)书写生字、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生字的学习,我用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先让学生认读,创造性记忆字形,观察字形,然后教师择其重点进行范写指导,接着让学生练写,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议中感受汉字的美。

在拓展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夏天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桥老师的一段深情诵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想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中华古诗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小池的古诗(9)

【原文】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4、惜:爱惜。

5、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6、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小池的古诗(10)

小池古诗杨万里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出现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定很有印象的吧,我们来看看。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爱惜。

3、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4、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5、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说明: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词。

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应拉长一点声,体现出那种意境来;

最后“立上头”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使听者回味无穷。

鉴赏: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小池的古诗(11)

小班小池古诗教案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班小池古诗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4、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立”字

2、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贴画(用来奖励)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新旧链接,铺垫情感。

1、师:今天春光明媚,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副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小朋友们记得吗?我们来背一背(学生背诵:《春晓》、《村居》、)

2、风景如画的春天过后马上就是——(夏天),夏天,你最喜欢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预设:1、游泳——那一定很痛快。

2、吃棒冰——凉凉的棒冰真解渴。

3、穿裙子——女孩子穿上裙子,美得像一朵花。

(二)初读古诗

1、揭题:是的,夏季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一首有关夏天的诗(板书诗题: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板书)

2、指名读题(注意读准字音:池)

3、这首诗是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写的。

3、学生自由读诗(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把它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

4、学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③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A、平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④生字回到古诗中,指名读古诗。

5、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全诗。(提出听的要求)

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6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一练.(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

1、请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的画面,老师相机贴词卡(泉眼、树阴、小荷、蜻蜓)3贴出自绘挂图,看看这些景物都在哪里?学生在相应的位置贴词卡

A、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

说,细一点,轻一点)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声音也是可以画画的,咱们来读一读,让老师感受到这静静的、细细的泉水。

B、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

C、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D、感悟朗读——让我们走入诗中,想象你就是小荷,你就是蜻蜓,一边美美的读一边做动作可以吗(加上动作练读,激发想象)

E、师:小蜻蜓,你轻轻地落在小荷上干什么呢?(指名回答)

预设:1、像在跳芭蕾舞。——踮起脚尖,展开双翅,多么轻盈的舞姿啊!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

2、像在和荷叶握手(聊天)。——多么亲热,多么友好呀。请你读出这样的感受。

3、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啊,飞累了,就在上面舒服地休息,多自在。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师:蜻蜓轻轻地落在荷叶上,正舒服地休息呢!生读——

师:蜻蜓与荷叶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生读——

师:蜻蜓亲热的和荷叶握握手,咱们交个好朋友!生读——

4看《小池》动画,师配合画面描述:初夏,风和日丽。我来到一个小池边,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中倒映着浓密的树阴。池里长出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这时,飞来几只蜻蜓,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指名读、赛读、齐读)

5、配乐齐读

(四)背诵古诗

1、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小池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们甜美的声音去背一背吧!

2、和老师合作背诵(男女生赛背、)

3、教学生字“立”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

4、老师准备了这张夏日小池图,请小朋友们把图上的诗补充完整。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们,夏日小池的景色还有很多,睁大你的眼睛看看吧!(课件播放夏日小池的图片)

2、宋朝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一首夏天荷塘的诗,你们看——(师范读)生跟读

3、回家吧《小池》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小池的古诗(12)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

背景知识:

《所见》和《小池》是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情趣的古诗,分别由袁枚和杨万里所作。这两首诗充满着童趣、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见》着力刻画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牧童夏日捕蝉的情趣;《小池》悉心渲染的是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古诗的韵味、想象的空间,勾勒出了夏季独有的童贞世界。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名充满诗性的诗人。儿童与古诗的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诗性的儿童世界里的。细细研读这两首古诗,生字不少,但是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基础较好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生字教学主要以自学为主,采用先学后教、互教互学的形式。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象的途径去理解古诗中难以直接领悟的词语上。同时,这两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促成孩子与古诗的诗性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诵、吟诵加强孩子对古诗的体会咀嚼,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知识和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诗、林、童、黄、闭、立"8个字。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和背诵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夏日的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朗读古诗,愿意主动背诵。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一组配乐的夏日情境图(课件),勾勒出对夏日童年生活的回忆。

2、学生交流:夏天,我最喜欢(干什么)。

3、教师出示课件(课文的插图:牧童欲捕蝉),引导学生猜想:这个古时候的小朋友喜欢在夏天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袁枚大诗人是怎么说的吧!(课件配乐朗诵,诗问逐行出现。)

二、学生自学,通读全诗。

2、学生互助学习,自主认识古诗中的新汉字。

(2)游戏:"汉字生活大搜捕"(请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曾见到或听到的汉字实用例子)

*课件出示"汉字生活大搜捕"的所有汉字"所牧捕蝉闭立",请学生独立搜索。

*学生互动小组交流后由学生自主推荐典型的例子——

例如:×××在他爸爸派出所的大门口见过"所".

×××听过一首《牧羊曲》,里面有个"牧".

×××说古时候的警察不叫警察,而叫捕快,捕快的"捕"就是今天的这个新字。

(这个搜捕游戏要经常结合认字教学不断进行,才能开拓学生的生活时空,激活他们的生活回忆,从而构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桥梁。)

3、汉字重回古诗,学生看文朗诵。

三、研读诗文,充分想象。

1、再次课件出示"牧童欲捕蝉"的画面,请学生通过在多次朗读《所见》的基础上说话训练:

"小牧童喜欢在夏天()。"

2、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入诗句的研读——

(1)一些学生认为:"小牧童喜欢在夏天骑牛放牧。"(类似于这样的观点)

*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充分运用课件中一段牧童放牧时的歌谣欣赏,理解体悟"振林樾"的意思。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的欢快心情。

(2)一些学生则认为:"小牧童喜欢在夏天捕蝉。"(类似于这样的观点)

*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充分想象:小牧童闭上嘴巴停止歌声是为了什么?"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很想捕蝉却又怕惊动了蝉的心情。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咀嚼诗句,体味小牧童究竟喜欢什么,并充分通过朗诵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自主选择,快乐积累。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积累这首古诗。(强调要求)

课件出示三种方法:

1、请你用最喜欢的表演形式选择好伙伴一起来背诵《所见》。

2、请你扮演小牧童,告诉大家自己在一个夏天捕蝉的故事。

3、请你为课文中的插图配写《所见》的古诗,书写一定要漂亮哦!(另发古诗题写画纸)

*学生充分准备、训练。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重点放在第3个内容(书写)。

——请顺利完成题写古诗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六个新汉字的写字要领,学生尝试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再掀情趣。

1、教师引导学生从古诗《所见》的朗诵中转入另一首体现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

——夏日,可爱的小牧童喜欢去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儿。而杨万里这位大诗人却对夏日的荷花池情有独钟呢!不信,一起去瞧瞧!

2、课件出示画面(与课文中插图相似的更美的荷池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我看见了(),听见了()。

3、引出古诗《小池》:诗人杨万里别有一番独特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现诗文,配乐朗诵。)

二、自主设疑,通读全诗。

1、学生反复朗读古诗,特别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一行诗句。

2、学生自主提出朗读中不懂的汉字和词语。(诸如:泉眼惜细流爱晴柔)

借助提出问题的同时纠正重点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诗读百遍,其义自现。",再次反复咀嚼诗句,遇到不懂的字词停下来反复读读。

4、抽查朗读,特别注意学生朗读时的节奏和停顿,并相机做重点指导。

三、品读欣赏,体味美感。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诗句的想象体会,话题交流:读了诗,我觉得这方小池()。

——学生总体感悟:夏季菏池的美丽和恬静。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有一只画笔,你会画上什么?

3、师生合作:"妙笔生辉"

老师根据学生所想象到的在黑板上尽情画下菏池的景色,学生根据诗句的反复推敲咀嚼评价老师的画是否符合古诗的意境。(在此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学生先前提出的不同词语的意思)

4、美丽的画,需要同学们动情的朗诵来衬托,让我们一起尽情朗诵吧!

——学生自由组合用不同的形式来诵读这首古诗并现场交流赏评。

四、拓展积累

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描写夏日风情的小诗,一起欣赏另两首古诗:《池上》《江南》。

2、结合《古诗80首》,找寻更多的描写夏日的古诗,互相品读。

小池的古诗(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汉字生活大搜捕"的所有汉字"所牧捕蝉闭立",请学生独立搜索。

学生互动小组交流后由学生自主推荐典型的例子——

×××说古时候的'警察不叫警察,而叫捕快,捕快的"捕"就是今天的这个新字。

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充分运用课件中一段牧童放牧时的歌谣欣赏,理解体悟"振林樾"的意思。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的欢快心情。

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请学生反复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充分想象:小牧童闭上嘴巴停止歌声是为了什么?"

朗读体会当时牧童很想捕蝉却又怕惊动了蝉的心情。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积累这首古诗。(强调要求)

学生充分准备、训练。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重点放在第3个内容(书写)。

第二课时

小池的古诗(14)

古诗小池的教学反思

古诗《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代表作之一,著名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景色多么美丽,画面感多么强,令人称道。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池子,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小池)那么,小池里面都会有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A:小池里会有鱼、小虾。

学生B:小池里会有花

学生C:小池里会有青蛙。

学生D:小池里会有水蛇、乌龟

学生E:小池里会有荷花、荷叶。

学生F:小池里会有水草、小鸭子

说过之后,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话。画面上有些什么?学生观察后说:“有池水,有荷叶,有蜻蜓,有水草,还有大树。”老师追问:“谁能再说得具体一些?”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A:画面上有一个水池,池水清清的、绿绿的

学生B:荷叶有的圆圆,有的尖尖,都是绿绿的.

学生C:蜻蜓在水面上飞舞,其中一只蜻蜓还落在了尖尖的荷叶上

学生D:水草绿绿的,密密的,高高的

学生E:小池边一棵大树,树枝伸向池面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景物好像都活了一般。这美丽的景色诗人杨万里是怎样描写的呢?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熟以后,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表演读等。

老师范读诗句,学生想象画面。学生读诗句,老师语言描述诗意。

指导学生带着美的感觉读背诗句。

积累诗句时,学生总是把“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的“爱——晴柔”写成“爱情——柔”,无论怎样纠正,那“爱情”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根深蒂固啊!

小池的古诗(15)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小池的古诗(16)

古诗《所见》与《小池》教学设计范文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相机学习所、枚。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池池塘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小池的古诗(17)

古诗两首《小池》《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一、小池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看课件,直观感受。

学生介绍作者,听。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自由朗读

朗读,评议,读准确。

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指明读

进入情景,感受

(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自由练习

比赛读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反复朗读

朗读整首古诗

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比赛背诵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理由

五、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板书:简笔画

教学小结:

二、泊船瓜洲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

感受意境,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味“绿”字等的精妙。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步朗读感知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2、介绍得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试背

三、精读感悟

1、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

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

根据自己搜集和理解答

四、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朝阳园”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校园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三选一

小池的古诗(18)

古诗两首《小池》《泊船瓜洲》的教学设计方案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体味绿字等的精妙。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选做题2:以春风又朝阳园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校园的景色。

THE END
1.小池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杨万里古诗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31dd7d07323c.aspx
2.《小池》古诗简介小池作品原文小池注释译文→MAIGOO百科小池 0 赞数:0 #古诗词#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入选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画面之中,池、泉https://m.maigoo.com/citiao/425783.html
3.小池古诗(小池古诗的意思)导读大家好,精选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池古诗,小池古诗的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宋驰杨万里眼无声惜涓涓细 大家好,精选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池古诗,小池古诗的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宋驰杨万里眼无声惜涓涓细流,树荫照水面爱阳光柔。娇嫩的小荷花https://a.jinxun.cc/a/202207/1978053.html
4.小池古诗拼音小池古诗拼音版简介小池古诗拼音_小池古诗拼音版 小池古诗拼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1.适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学生读的古 小池古诗拼音_小池古诗拼音版 小池古诗拼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 1.适合https://www.heiybfo.com/scdq/3040.html
5.《小池》改写(精选15篇)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 刻画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一幅生动形象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描述了初夏荷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 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9t1c63p.html
6.12古诗《小池》(41张)课件.ppt12古诗《小池》(41张)课件.ppt 43页VIP 内容提供方:原创文库 大小:5.55 MB 字数:约3.09千字 发布时间:2022-03-01发布于海南 浏览人气:34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12古诗《小池》(41张)课件.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301/6101222210004120.shtm
7.幼儿园古诗学习语言教案(7篇)从1册至今,俺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同学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俺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9903.html
8.杨万里《小池》10篇(全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首古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诗《小池》就是这样的精神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8z9ow8p.html
9.(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小池》教案设计1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http://www.xuekeedu.com/s154142.html
10.小池[配乐古诗朗诵]mp3配乐库配乐歌曲库相关主题 :小池古诗小池 爱给网提供海量的爱给配乐库资源素材免费下载, 本次作品为mp3 格式的小池 [配乐古诗朗诵], 本站编号85103770, 该爱给配乐库素材大小为692k, 时长为00:40, 声道为立体声, 音质为标准品质, 比特率为128k, 采样率为44100k, 该素材已被下载:18次, 更多精彩爱给配乐库素材,尽在爱给https://www.aigei.com/item/xiao_chi_pei.html
11.小学语文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音乐: 司马青云 - 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 62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音乐: 雅乐诗唱 - 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 63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11/10/50596507_1008198418.shtml
12.小池PPT模板小池PPT模板下载熊猫办公网站共为您提供111个小池设计素材以及精品小池PPT模板下载,汇集全球精品流行的小池PPT完整版模板,下载后直接替换文字图片即可使用,方便快捷的不二选择。https://www.tukuppt.com/pptmuban/xiaochi7222.html
13.儿童古诗歌曲《小池》小池古诗大全 2020-10-31 祝老师生日快乐的诗句 2023-02-14 【关于庆国庆的现代诗歌】庆国庆现代诗歌稿 2023-02-10 庆国庆诗歌朗诵稿最新的|庆国庆诗歌朗诵稿 2023-02-10 赞美内蒙古的诗 2023-02-07 2021年建党100周年适合小学生的诗歌朗诵大全 2023-02-03 https://m.gywlwh.com/k/ertonggushigequxiaochi/
14.评论(0)《古诗二首》之《小池》教学设计 中山市阜沙镇罗松小学 叶露 【教材分析】 《小池》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池、泉、流、荷和蜻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诗句捕捉到景物稍纵即逝的变化,极富情趣。诗歌语https://m.zsjsjy.com/zone/yelu1612575131/article/view.do?id=2c91832a20c74bf5b757e76cdc43cb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