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与股票结缘,毕业后成为第一代股民
与徐达的见面在他的家中。这是一处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豪宅,闹中取静。二手房行情显示,这里的房价已突破10万元/平方。徐达的家位于顶层,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巧合的是,徐达刚好与记者同龄,不过看上去显然比记者年轻得多;而且两人就读的大学比较近。于是两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话题就从大学时代说起。1984年,年仅16岁的徐达考入了同济大学建筑结构设计专业——这是国内建筑设计专业的顶尖学府,门槛可不低。
“其实我自己当时对医学比较感兴趣,现在也是。化学课高考满分100分,我考了95分。如果我报考医学专业,现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医生。”徐达笑了笑说,“建筑设计专业是我父亲的主意,他觉得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很不错。”
大学期间,徐达接触到了股票这一概念,从而对股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学校图书馆有关股票方面的书籍翻了个遍。“至少有十多本吧。”他说。颇有经济头脑的他还做起了生意,赚了一笔钱。
1988年大学毕业后,徐达被分配到了杭州天水桥附近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设计院。虽然捧着这样一个“金饭碗”,不过他的心早已飞向股市,当年下半年就在延安路二轻大厦一楼的浙江证券营业部开了户。“我记得当时我的开户账户是1000多号。后来因为要换证券交易账户本,还特地赶到当时位于上海外白渡桥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开户后,徐达把他大学期间赚的3000元钱买了真空电子,也就是当时的“老八股”之一。其实徐达当时最看好的股票是豫园商城和延中实业。“之所以买了真空电子,是因为豫园商城和延中实业没有成交量,根本买不到。只有真空电子有交易。”徐达说。300多元一手的真空电子,徐达一共买了八手,最高到过2000多元,最后500多元换成其他股票,赚到了股市第一桶金。
从投资A股到转战港股,30年尝遍股市冷暖
在A股市场,徐达取得投资收益最高的是浙江广厦。“一开始是买内部职工股,当时只要六毛钱一股,一共买了3万股。”三年后浙江广厦在A股上市(当时职工股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能上市),徐达在20元左右的时候卖出,其余2万股则在股权交易中心转让,一共赚了20来万元,也就是差不多整整10倍。
2008年,徐达的主战场转到了港股市场,因为他发现,港股市场股价、估值更便宜,而且分红高。而A股市场大部分时候股价太贵,分红又少;哪怕有分红,因为股价高,分红收益率往往很低。
“像我满仓买的港股捷丰家居,买入的时候成本价平均只要七八毛钱(港元)一股。3月份买入,当年5月份就分红,每股分红5分钱,光是分红收益率就7%以上;第二年每股分红又是5分钱。第三年更是惊人,每股分红将近八毛钱。”徐达说。最后他以2.3港元/股的价格卖出,资产从60万元涨到了200万港元。
在投资捷丰家居之前,徐达特地去这家位于余姚的公司进行调研,发现这家公司生意非常好,一天三班倒。但公司的客户只有宜家一家,万一宜家抛弃捷丰家居,风险就会很大。
当然,投资港股也有苦涩的记忆。“港股市场老千股(相当于庄家控制的骗子公司)比较多,估计有三分之一,所以要慎之又慎。我买过一只天行国际,买的时候股价是0.3港元/股,一共买了几百万股,最后跌到只有0.01港元/股,只能忍痛割肉出局。”因为在港股市场,这类股票跌至0.01港元/股之后,往往会10股并成一股甚至100股并成一股,原来的几百万股就变成只有几十万股甚至几万股,但缩股后股价很可能又跌到0.01港元/股。
投身股市,徐达坦言自己并非始终是赢家。2015年那一年,他的收益达到120%;2016年初A股熔断暴跌的时候刚好空仓;去年在港股市场的收益超过40%,仅跑赢大盘,而在A股市场反而没赚钱。“主要一开始赚得比较多,后来买股票有点随意;加上现在资金量大,进出会比以前慢。”
每天凌晨二三点钟睡觉,投资是门学问,学无止境
股市里有个“七亏一平二盈”的魔咒。许多人认为,炒股靠的是悟性,要懂技术分析。徐达认为,投资同样是门学问,需要不停地学习;而我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同样在股市能派上大用场。
徐达说,炒股相当于找人“合伙做生意”,你研究公司、去公司调研实际上是在找“合作伙伴”,所以公司管理层、公司老板的为人、能力怎么样至关重要。合伙做生意的目的是一起赚钱,所以首先公司的产品要能赚钱,这个经常可以从我们身边了解到;而且赚的是现金,客户不欠账。另外,可以了解一下公司赚来的钱派什么用,新产品是否跟得上形势变化,生意的模式怎么样。“我们读书时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炒股时同样派得上用场。比如说周期股,当产品供大于求的时候,买入就要谨慎;供不应求时行情肯定不会差。”
徐达认为,股市里有4条途径可以赚钱。周期股可以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业绩差的时候买进,业绩好股价涨上去以后卖出;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成长股,则是靠企业发展赚钱,就像腾讯、茅台和他买过的捷丰家居一样,企业发展带来的分红,给股民的回报就像我们上班赚工资一样;还有一种是困境反转的公司,这类公司股价和业绩都处于困境,市值低,营业收入最好仍保持增长,一旦行业好转,或有新产品开发,这类股最有可能带来超额收益;另外就是有大事件或者“黑天鹅”事件发生,这类股往往赚钱最快,但需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