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间,锅圈递交赴港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公司是一家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品牌,愿景就是“在家吃就锅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拥有9221家零售店,使用锅圈食汇品牌提供各种各样的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产品,提供多种用餐场景,专注于家庭火锅及烧烤产品。于2022年,按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产品的零售额计,锅圈于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同时是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
锅圈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755个SKU,95%为“锅圈食汇”自有品牌产品。财报显示,火锅、烧烤为公司主要产品,且营收占比高达85%以上,火锅单品营收占比超过75%。
锅圈严重依赖加盟模式,朱丹蓬:护城河不强,非常容易复制
锅圈主要采用加盟模式,且采用的是"0加盟"模式,这位公司跑马圈地奠定了基础。截至2022年公司有9216家加盟店和5家自营店,加盟店占比99%,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公司有9645家门店,3个月开了400多家门店。
按渠道收入来看,2020年至2022年,公司加盟店收入分别为29.1亿、37.28亿以及64.77亿,营收占比一直超过90%,一度占比高达98%。也就是说公,司业绩严重依赖加盟商,加盟门店表现的好坏直接对锅圈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锅圈总部只提供冻品等商品,净菜则是由加盟商自行采购,总部虽然很好的控制了成本,但加盟商则面临着成本损耗的风险。并不像锅圈口中“0”加盟,每家加盟店基本需要准备30万的创业资本,且还需要面临着同业、大型的商超、社区菜市场、前置仓以及到家业务等各类线上、线下渠道的激烈竞争。
于是我们看到,锅圈一边是疯狂开店,一边又是大量门店倒闭。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锅圈已关闭的加盟店数量分别为28家、194家及279家,分别占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的加盟店总数的0.7%、2.8%及3%,虽然比例较低,但关店数量却是在疯狂增长。
首次盈利背后:“贵”是统一反应,岳云鹏代言费或上千万
财报显示,锅圈总收益由2020年的29.65亿元增加33.5%至2021年的39.58亿元并进一步增加81.2%至2022年的人民币71.74亿元。同期,公司毛利分别为3.29亿元、3.55亿元以及12.4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9%和251.5%。
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1.1%、9.0%及17.4%。由于毛利率的大幅提升,锅圈于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并录得利润人民币2.41亿元,调整后净利2.3亿。而前两年则分别调整后亏损4329万和4.62亿。
公司首次实现盈利背后,一方面公司收入爆发式增长81%,加盟店再开2631家,通过跑马圈地,做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而锅圈确实也实现了单店收入的大幅增长,单店收入从2021年的54.31万元增加至2022年70.28万;但是盲目扩张背后,不少店铺亏损倒闭,还有不少加盟店的标准化存在严重问题。
另一方面锅圈各大产品的毛利率突然翻倍式增长,火锅产品毛利率从2021年的7.3%增至2022年的18.5%,烧烤产品也从6.7%翻倍增至14.1%。受益于疫情带来的线上消费大爆发,锅圈毛利率大幅提升;随和疫情结束,锅圈能否取得2022年的业绩增长,尚待确认;且公司羸弱甚至低至个位数毛利率,如何赢得资本市场认可?
不过,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朱丹蓬表示,锅圈的持续盈利能力是有不确定性,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它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上来后,溢价能力就上来了。当它的供应链成熟了,整体管理成本缓解以后,随着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锅圈还有进一步的盈利能力。
但目前的情况是,公司成本高企问题依然严重,毛利率一度低至个位数,2022年毛利率才升至17.4%。毛利率羸弱背后,主要就是公司销售成本高企,而已售存货成本占比高达95%,主要是食品和原材料,这部分考验的主要还是锅圈的供应链能力。
虽然毛利率很低,但锅圈的菜品却卖的很贵。对比火锅店,锅圈的价格算是亲民,但与叮咚买菜、盒马生鲜等线上生鲜电商平台相比,锅圈的价格不但不亲民,而且非常贵。新浪港股随便查询了下三家平台的应季蔬菜,锅圈200克平菇6.9元,叮咚买菜300克6.49元,盒马生鲜300克6.89元,价格对比之下供应链能力也高下立判!
锅圈成立于2015年,由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明超、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孟先进以及控股股东之一的李欣华共同创立,目前有9645家门店,遍布29个省市。三名创始人和代言人岳云鹏正好是老乡,都是河南人,三者合计持股48.64%,为公司实控人。
2020年4月,公司迎来A轮前融资,不约而同、不器之器、三全食品旗下的成都全益分别投资3300万、1200万、2500万;
2020年8月完成A轮融资,IDG旗下FamousWealthy投资1.35亿,GenerationOne投资7000万,苏州宜仲投资3000万,不器之器投资1800万元。但是,不器之器将所持仓位的大约一半进行了转让。
B轮融资中,公司引入启承资本旗下的GenerationPiHK、不惑创投等以及多个独立第三方,共计融资3.88亿;其中,IDG再度投资7058万。
写在最后:
茅台、天图、IDG等明星资本加持的锅圈赴港上市,冲刺港股“预制菜”第一股。但是,羸弱的毛利率和高昂的成本之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机构直言不看好其加盟模式,护城河不强的问题如何解决依然是摆在锅圈的面前的难题;更为重要的是,锅圈的菜制品相比生鲜类企业依然偏贵,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中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