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辽宁的北票市有一座奇怪的山,该山上常年光秃秃的,一点植被都没有,相反他的旁边草木茂盛,就像是一个秃头的老人,可谓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奇怪的现象也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相传这座山常年寸草不生,其实,再普通的山,就算是石头缝里面也能长出杂草来,然而它却能做到一点绿色都没有,这真是让人感到太神秘了。
带着这种神秘,作为一名人文景观的爱好者,我来到了这里,想目睹一下这座寸草不生的奇怪地方究竟是什么原因不长绿植呢。
来到这里后,当地的村民告诉我这座山底下埋葬着一个将军,因此这座山也被人称为“将军山”。
据村民讲述,由于将军山在辽宁本地有很多神乎其神的传说,因此很多专家也对这座山有非常大的研究兴趣。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为了弄清楚这座“将军山”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辽宁省就组织了一个考古团队,对这座“将军山”进行了研究。
经过一番调查与发掘之后,考古专家们竟然在山下发现了三个墓葬。经过研究后,专家们认定这墓穴里确实是个大人物。
专家发现此山中隐藏着三座古墓,随后专家对其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其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出土了四枚印章。
记载着大概有四百七十多件,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马镫,还有一个艺术品鸭形玻璃注。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很有研究价值。
最后,专家经过勘察研究后发现墓主人应该是生活在东晋时期,而且从墓葬规模来看,此人来头确实不小。
随后考古人员在棺椁中发现了一枚金印,上面雕刻着“范阳公”三个字。这个范阳公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北燕的车骑将军,名为冯素弗。
冯素弗是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宗室、大臣,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兄。官至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等,封辽西公。
据史料记载,冯素弗慷慨有大志,姿貌魁伟,雄杰不群,任侠放荡,不修小节,北燕事业,素弗居功厥伟。
他初为京尹,及镇营丘,百姓歌颂;及为宰辅,谦虚恭慎,非礼不动。虽厮养之贱,皆与之抗礼。
车服屋宇,务于简约,修己率下,百僚惮之,论者归其有宰衡之度。
据说历史中冯素弗当了七年宰相,他病故后,燕王冯跋曾七次临之拜祭,哭之哀恸,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中国历史上讲究,如大臣死,君王三临其丧,必睡翻也。冯跋七临冯素弗丧葬,放声痛哭,这是破例,燕王冯跋是存心想把冯素弗唤醒。
冯素弗的逝世使冯跋失去一棵大树,北燕国失去了一个国之栋梁,群臣和国民都十分悲痛。
冯素弗
早年因事得罪后燕帝慕容熙,因此慕容熙有杀冯跋兄弟之意,冯跋兄弟遂逃匿深山。
冯跋兄弟商量说:“慕容熙今昏虐,猜忌吾们兄弟。既还首无路,不可坐受诛灭。当及时而起,立公侯之业。事若不成,死其晚乎!”
于是,与从兄冯万泥等二十二人合谋。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冯跋兄弟乘车,由妇人御马,潜入都城龙城,匿于北部司马孙护家中。
趁慕容熙送葬苻后之际起事,推高云为燕王,改元正始,不久擒杀慕容熙。
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所杀。乱事平定后,众人推冯跋为主。冯跋遂即位,改元太平,以冯素弗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
至于为何此山之上寸草不生,当然不是因为草芥忌惮这位将军,而是另有缘由。
专家当时勘察后给出了一个解释,这里整座山上的泥土都在埋葬范阳公冯素弗时进行了特殊处理,植物无法生长,长此以往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据考古专家解释,那是因为在埋葬范阳公的时候,使用的泥土都是经过高温加热的,经过处理后,这些泥土无法生长植被,因此这座山上才没有任何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