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通用1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通用13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太阳》。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以下几方面教的: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品悟理解内容。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学生读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首先,我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本课课文思路清晰,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后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字词教学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自己读,指名读,老师相机指正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最后齐读,加深记忆。

3、指名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教师相机板书:远大热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四)集体交流深入品读

引导学习太阳的“远”: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的?

指一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其实,…………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师强调:对,这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让我们都来读一读,看看哪些词句突出了太阳离我们远。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通过读书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这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2)学生谈完后教师小结:对,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相机出示课件。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追问: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反问句更能突出太阳离我们远。)

3、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及时的点评,或者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教师小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朗读的方法,学习了太阳的远,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太阳的“大”和“热”。

(二)学生自学太阳的“大”和“热”。这一环节,我意在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以防他们无所适从。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能力。

2、集体交流。

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描写太阳大的段落。(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读)

3、让学生谈体会,学生谈到“130万个地球”和“一个太阳”时,师相机提问: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众所周之,合理的语言文字练习设计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是相统一的,我在学生理解课文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读然后谈体会再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太阳的热。

5、教师小结过渡到课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系密切

(三)半扶半放学习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教师引导:通过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课文较长,这一问题具有辐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更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指一两名学生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学生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这一段,指名配乐读,齐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感情得到升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标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体验,有所领悟和思考。我在这环节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3.指导背诵本段。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太阳的特点,并且还体会到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面对着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阳,你想说点什么?

2、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其实,太阳的奥秘还远不止这些,宇宙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不断探索,希望大家课下进一步去收集有关资料,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五、说板书设计:

远大热

17太阳

【课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zhíshūjūnliáo

繁()()菜杀()治()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并想想关联词的用法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上“√”

1、课文开头引用了神话故事,是为了说明如今地面上不热的原因。()

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是一个比喻句,它反映了太阳的形状和发光、发热的特点。()

3、太阳的特点是:它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4、“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既是第二大段的中心句,又是一、二两段之间的过渡句。()

5、如果有了太阳,就有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6、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排列词语

1、西藏中国拉萨世界

2、萝卜蔬菜植物生物

3、电视遥控器按钮电器

4、学校年级小组班级

【能力迁移】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1、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2、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年。()

3、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六、读短文,做题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是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从正面说两者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说两者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这一段话分为两层。用“∥”在文中表示。

4、写一段话,用上“如果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奥赛】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不是太阳送来的。”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感兴趣的flash正悄悄走进我们的课堂,正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正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当今的信息社会,呼唤具有独立性、敢于创新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从小敢于质疑、有独立见解、能独立思考,同时又善于收集处理信息、善于合作、敢于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外相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简化知识理解上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一些flash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一举多得。

例如:我在教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关系时,制作了课件。利用flash课件演示。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风、雨、雪形成的过程。知道太阳和气候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总之,在课堂中运用flash课件,它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事实,呈现过程,展示范例,能引起学生的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

师:课文里有许多字是我们的老朋友,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

(通过学生找熟字,能够巩固熟字,扫清朗读课文中的障碍。在分组学习中,学会交流。)

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老朋友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在课文中显示它们。

师:我们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学生开火车读熟字。做集体检查。

师:生字表中的字是我们要认识的,你能把它们在课文中圈出来吗

学生:能。

师:圈出来自己读一读,不会的用拼音拼一拼。我们比比谁认识的生字最多。

(发挥学生自主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不同差异,让学生自己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不会的字,提出了用拼音拼一拼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拼音对识字的作用。)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字

生:我认识了太阳、从、跳、出、美丽、世界、照、叫、草。

学生说,教师出示这些字。

师: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来,在小组里互相读读它们,不会的字用拼音拼或者问问别人。再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

(运用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帮助学习生字,同时渗透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记住生字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卡片。

师:谁有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一:我有方法记住“草”,早晨的“早”上加草字头,就是“草”。

师:你这是用汉字加偏旁的方法。

生二:我有方法记住“世”,横、竖、竖、横、竖折就是“世”。

师:这是数笔画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

师:太形象了,老师的方法和你的差不多,一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个羊字,下面的竖慢慢消失,出现一个大,和上面的羊字组成美)(利用新技术辅助教学,创建有活力的课堂,也加深学生对“美”的印象。)

生四:我也是用顺口溜记住“从”的,一个人跟一人,就是从。

师:太好了,谁还有好方法

生五:大字加一点就是“太”,太阳的“太”。

师:这样方法可以叫什么

生六:可以叫熟字加笔画。

生七:我能记住“出”,一座山压座山,一压压出一个出。

师:又是一个顺口溜,我们看看电脑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课件出示一座山掉下来压在另一座山上,出现了出。

学生们都很聚精会神,也若有所悟。)

师:你看,咱们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记住生字,今后我们学习生字的时候,也要多动脑筋,肯定会发现更多巧妙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生字的特征,学生在自己积极的思维过程当中,又一次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找到了方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师: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邮递员的游戏。老师先做邮递员,当当当,谁呀我是邮递员呀,把信送给谁呀送给赵启宾呀。学生读老师送给他们的信。继续让四名同学做。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这个游戏,那就让我们在小组里做做邮递员。学生分组做游戏,气氛热烈。

(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阶段特征,利用一年级喜欢游戏的心理,运用游戏,激发兴趣,巩固新字。)

师:男生女生分别读卡片。

师:字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咱们来个小组比赛,哪个组把老师出示的字都认识了,老师就授予他们组为认字小博士组。好吗

学生:好。

师:哪一组先来老师出示卡片,小组内开火车。教师给予奖励,有一个组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不要紧,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继续努力也会把字全部认识的,老师奖给你们努力奖。

(小组比赛的形式,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来开头多累赘呀?”“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显然对教材进行了一番思考。他们正是凭借着疑问这把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

围绕着一个个问题,教学活动展开了。当学生就“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时,课堂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一会儿,两名学生提出要到黑板上板书课文的内容层次,我欣然应允。课堂本应该是属于孩子们的,作为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和顾问,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动和激励其学习,才能为其孕育创造的火花设好温床。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第二课时: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出示太阳幻灯)

(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①引用传说(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板书:觉得实际上)

③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④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

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阳……

B、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板书:段首概括)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突出“没有……就没有……”)

五、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指名扮演讲解员。

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题:21、太阳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课件

一、说设计理念

理念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从文本出发,从对字词句段的揣摩和感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文基础的问题,又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

理念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不断在预设中生成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矫饰与雕琢。好的语文课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人文情怀的留念,更应该是语言魅力的回味——是真实的、隽永的!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使师生都能达到精神与言语的整体共升,并能悠远回味……

二、说教材

根据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意图、本课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直观、形象,易于重难点的教学;能很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学生的生成。真正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情为教学的出发点,顺学而导。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理念。这一学习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目标、重难点,教法和学法的确立,教学本课时我准备按以下4大板块进行教学: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因为本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引领孩子们读本单元阅读提示,让生明白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然后在进入《太阳》一课的教学。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

孩子们对太阳的知识有所了解了,那么,本篇课文作者又将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哪些知识了,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导入课题)

(二)通读全文,鸟瞰大意,让生沉浸文本中

1、检查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

(1)交流预习方法:三年级学生小,我们在教学时对学习方法还应该帮一帮、扶一扶,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先交流一下预习方法,对好的学习方法给于肯定并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教师也可以适时总结预习方法:读、圈、查、思。

(2)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下面让老师来检验检验。出世课件(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抽学生读词语。

2、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知识?

交流汇报,生交流时师相机板书:大、热、远、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咬文嚼字、走近太阳。

王凇舟名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缺乏了点的开掘,即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就会显得浮华、浅薄。语文意识、语文味道、真情的感悟都会受到稀释。”

1、探索太阳的特点

孩子,走进课文,读一读,找一找: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懂了太阳的这些知识?-生自读自悟5分钟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顺学而导。

可能有以下片断或词语(出示课件):

(1)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从130万、1个这个数字以及把太阳和我们所熟悉的地球作比较,让我们感受到了太阳的大。

师再出示:太阳很大很大,非常大非常大!问孩子们从这句中你能知道太阳究竟有多大吗?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数字和做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2)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表面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从该句中的6000摄氏度、2500倍这两个数字以及作者所举出的人们熟悉的铁碰到它就会变成汽感受到了太阳很热很热。

(3)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从1.5亿,3500年、二十几年这些数字体会到了太阳的远。

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那么太阳与我们人类有关系吗?导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2、感受太阳与人类的联系

(1)、课件出示过渡句,阅读: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书上的句子说说:太阳与人类的联系。

3、发出感叹,积累语段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生自由读、抽读、评读、集体读,然后积累背诵。

(四)拓展应用,走进生活。

1、生畅谈收获:从本课中你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知识?

其实太阳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课件出示一个超链接网站,让生阅读,激发学生探索太阳的热情。

2、尝试写句,让文本发挥范例功能。

新课程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完本课后,我让生用上数字写写:这棵树很高!

3、用句组段,写一写我们的教学楼,尝试用上具体的数字或作比较的方法写一段话。

六、说板书设计

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主线分明;点明要旨,情感升华。

一、教材分析

《太阳》是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有三篇讲读课文,都描写得十分生动。单元训练重点是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知道安排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对"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两篇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而如何让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太阳》的课文目标是这样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有关太阳及太阳与人类关系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第一课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抵得上"、"估计"的意思,了解作者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能给课文分段,知道作者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充4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自制小卡片,使课文材料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按几个方面形象地展现于面前。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宇航员不能登上太阳的原因。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新旧知识有了一个"磨合"的机会。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

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

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

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5、根据理清的材料分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回顾学法,课外延伸。

回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摘录课文材料--按几方面归类整理--了解材料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另几篇课文也可以按这种方法学习。

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标导航】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实践支点】

一、我会读拼音写汉字

shūjiàjūnliáoshì

()菜庄()杀()治()摄()度

吸收──()()生存──()()

密切──()()温暖──()()

黑暗──()()美丽──()()

三、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使原句的意思不变

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改成反问句)

【能力跳板】

一、我会填空

1、太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4自然段开头的“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是______句,起___________作用。

3、课文开头引用了神话故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填表

(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文中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句子

所用的说明方法

好处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创新台阶】

读课文语段,做题:

地球上的()和(),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到处是(),没有()○()○()○(),没有()○()○()○(),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世界。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词语。

2、在文中○中打上标点。

3、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4、这一段是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说的,第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用“如果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说一段话:

6、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认识本课运用数据、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培养语感。

3、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过程:

预备铃两分钟:《种太阳》歌曲播放

学生了解歌词,跟着学唱。

一、散文欣赏引出:

1、出现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段,师朗诵。

2、这段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美美地读读?

二、初读文,感知《太阳》的语言。

1、读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1、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概括。

2、2-8自然段分别让学生板书段的概括。

3、师生讨论:根据自然段的意思,归并意义段。

4、交流板书内容,小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她与人类的关系。

四、细读1-3节,品味语言特点。

1、说明文的语言也有自己的魅力。(笑脸图贴上)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

2、交流,边让学生板书。(数字、举例等等)

3、自读,把特点表现出来。

6000度,你感觉怎样?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4、同桌互读互评,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鼓鼓掌。

5、师生合作读。谈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给你的感受。

五、读4-8节,感受密切关系。

1、(奖励大家到阳光底下去走走。)看录象。

2、读课文,读到哪些地方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镜头或学过的知识,就在这句话旁边打五角星。

3、用“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开头说话。

4、小结。(你们都在用举例的方法。)

5、引读第8小结。

6、对大家,对太阳说句话,写在课文后面,交流。

生:啊,太阳,你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世界。

生:太阳,您是大地的母亲,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生:太阳,你给予我们……

生:太阳,谢谢您……

生:人类呀,我们要破译太阳的密码……

师:刚才我们用感恩的心,发烫的文字来赞扬太阳,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六、拓展阅读

1、歌曲《心中的太阳》

2、艾青的《给太阳》。师生配乐朗诵。

3、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心理充满了阳光,最后让我们带者阳光般的笑脸和大家送别,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走向未来。

板书:太阳

(学生的板书)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2,第二课时: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一,导语

(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2,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

1,启发:

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2,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3,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4,教师鼓励:

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5,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⑴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⑵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

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⑴引用传说:

(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

(板书:觉得实际上)

⑶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

(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

(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⑷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①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②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③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④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一,学习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

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

⑴有了太阳……

⑵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

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

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

(板书:段首概括)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

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二,学习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三,学习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

(突出"没有……就没有……")

四,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1,同座对话.

(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2,指名扮演讲解员.

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3,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THE END
1.见金山发财人没有横财不会富,马无夜草不会肥,接下,发财暴刷剑金山发财,人没有横财不会富,马无夜草不会肥,接下发财暴富。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快速获取财富的渴望和期待。发财暴富无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追求财富。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人通过意外之财或者特殊机遇迅速积累了财富,然而这种横财往往具有不确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4151219469156890/
2.尊重自己我曾经不止一次跟我朋友说,没必要随大流,当自己给自己力量与勇气就可以不在乎世俗,不一样又怎么样,人生短短几十年自己活着开心就好。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用之草。常常我们被人说,跟着大部队走,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于是乎,我们吃饭都要选人多的地方去吃。有一个词叫什么从众效应,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都https://www.jianshu.com/p/fe150c00519f
3."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道德经 要想不湿鞋,就别在河边走。 陈昌文: 这句话,其实是段永平说的,不懂不做。 也是查理芒格经常讲的, 如果我知道什么地方会让我死,我就不去。https://weibo.com/5592406971/P8r9c6y1v
4.桃花过处寸草不生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下句桃花过处寸草不生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 原句是:桃花过处寸草不生,金钱落地人头不保 是《大话西游》里面说春三十娘的,她肩膀上有个桃花印,杀人的时候喜欢把钱放人的头上,铜钱一旦落地,立杀之。形容其恐怖。金钱落地,人头不保,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因为当时她让至尊宝和山贼们每个人头上顶着一摞钱,如果http://www.mxjiazheng.com/article/580620.html
5.在股市里流传一句名言:拉萨出征,寸草不生。凡是都说了有家人们指路明灯为啥不听啊。在股市里流传一句名言:拉萨出征,寸草不生。凡是跟拉萨五虎同车的,你就买吧,一买一个不吱声 举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_futures,fdcecs,1450463601.html
6.夜读丨过了今天,就得等到2030.0302啦这里荒芜寸草不生 后来你来这走了一遭 奇迹般万物生长 这里是我的心 ———倒过来念——— 这里是我的心 奇迹般万物生长 后来你来这走了一遭 这里荒芜寸草不生 而稍微复杂一点的 就不得不说到我国古典诗歌中 非常独特的一种体裁:回文诗 回文诗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14973575943698985416
7.世界上最可笑的一句话就是“你答应过我的!"听的人信了,说的人该怎么形容她呢!她很悲观,她总是很晚才睡,别人总是形容她性格开朗,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内心一片荒芜,寸草不生…… 你要学会翻脸,敢于翻脸,你学不会翻脸,就要忍受别人的不要脸。你不敢翻脸,就只能被别人打脸!你的善良应该长出刺来。你的温柔应该就给善待你的人,不要把你的真心给错了人,更不要把你的善https://www.meipian.cn/50oe7zex
8.经常看到有的私家车后窗上贴着一些互联网公司APP的logo或者一句经常看到有的私家车后窗上贴着一些互联网公司APP的logo或者一句标语段子,比如“*友出征,寸草不生”“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因没钱取消原计划”等等。对此,我有三点不解之处: 第一,这些标语贴纸都是哪来的? 第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艺术? 第三,有人说贴这些标语的车价格一般多在10万上下,是这样的吗?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93077
9.《寸草不生》一碗可乐鸭晋江文学城№1 作者评论 评论: 《寸草不生》 打分:0 发表时间:9个月前 所评章节:1 隔壁《朝野》全文存稿中,求收藏~ 宋知朝×程野 展开来自吉林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回复] №2 网友:62949396 评论: 《寸草不生》 打分:2 发表时间:5个月前 所评章节:62 简介说正文最后一章男女主都没在一起,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303985
10.仿写一句话,用上成语“草长莺飞”.例句: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9、最不团结的组织--- 一盘散沙10、最遗憾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 32970 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寸草不生最悬殊的区别---天渊之别最反常的气侯---六月飞雪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错的追求---缘木求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94d166ebabc2f66e9362b70b7b220bfd.html
11.部编版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6篇(全文)寸草不生——() 估计——() 乖巧——() 机警——() 千变万化——() 漂亮——() 格外——() 追逐——() 应接https://www.99xueshu.com/a/W7luay1i34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