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白杨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白杨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戈壁吗?(出示茫茫戈壁的图片)

然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有着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树。

今天我们到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去看一看它们。(板书:3。白杨)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白杨的图片。

2、从刚才你欣赏的图片中,你了解到了白杨有哪些特点?(出示高大、挺秀)

二、生读课文:

在本篇课文中我们不但能看到茫茫的大沙漠,还能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

边读边想:

1、课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就仅仅写白杨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2)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自由交流。

(3)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在文中勾画出来。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由汇报自学效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学生相互补充)。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四、细品文本,了解白杨生活的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找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词、句。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汇报。

生:我从刚才欣赏的画面中知道了戈壁滩上经常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杨树坚强、不择环境。生:我从“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体会到了白杨的生命力强。生:我从:“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也感受到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及其恶劣。

生:我的感受是:白杨树生长不择环境、生命力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长得“高大挺秀”,实在是令人佩服。

(3)父亲又是怎样介绍白杨的?

(4)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5)激情朗读父亲说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五、归纳小结,置留作业

1、同学们,我们从字里行间里、资料中感受到了白杨的特点:。

2、收集与白杨的关的材料。(可以是图片、歌曲、生长环境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1至3自然段,展示自己朗读的风采。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回顾课文,练习概括,再度从整体入手回读。)

二、剖实质,体会爸爸的心。

(一)、(学习十至十三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自然段,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学生齐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也”说明什么?(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是怎样的呢?

①、出示有关建设兵团的图片介绍

②、学生看图片后,自由交流。

1、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2、看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默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3)、小结: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带着对爸爸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4、在文中找一找:爸爸的几次神情变化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的体会。(小组合作,教师指点)

5、体会写法:

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质疑。

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朴素中蕴含着深情。

一列行驶的列车上,车窗外的白杨引起议论,乍是无意,实则有意。

③从介绍白杨的方式上。

用对话的形式介绍白杨的特点,生动、自然。

④从表达情感的方式。

⑤结尾处借鉴。

情感内敛,却韵味无穷。

①要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白杨》。

四、课堂小结。

1、情朗读会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奉献精神感。)

2、此时有你,最想对白杨以及边疆戍卫者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展示收集的材料。收集的材料以歌曲为例,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结束全文。)

五、课后练笔

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习作。

附:板书

5白杨

白杨边疆建设者(爸爸)

高大挺秀坚强

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服从需要

抗拒恶劣气候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借物表达心声、提出希望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选用学生陌生的大戈壁图片谈话入题,又巧妙地运用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让空洞的内容鲜活起来。

二、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重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应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从城域网上、因特网下载了有关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生存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通过板书,使“借物喻人”的写法一目了然。

三、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树”与“人”的关系,突出重点。

3、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学生自读、自悟,悟出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与“建设者扎根边疆的无私奉献”紧紧联系在一起。

教学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动态与设计有所差异,在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引人深思:

1、要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

2、应该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在教学时,应多让学生体现自己的自主性,多聆听学生的见解,使学生轻松走进文本,真真做到有感而发。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课上

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

【教学课题】

《白杨》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感悟人物的言行。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4、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5、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声的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的几次神情变化和结尾处意味深长的描写。

【教学方法】采用了“变序”教学与“读、写”结合法

【课学思路】

【教学时数】两课时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收束全文

练习设计

1读拼写词语:

Qǐngxīyǔsǎnfumojièshàobiānjiāng

﹙﹚﹙﹚﹙﹚﹙﹚﹙﹚

xiǎnlòu

﹙﹚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不管(),它总是(),那么(),不软弱,也不()。突然,他的嘴角又(),那是因为他()的右面,在一棵()身边,()正迎着风沙()。

3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合作交流自己的见解,使这正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导新

1、导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白杨树吗

(生自由谈)

白杨,又叫大叶杨,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其实,在荒无人烟的沙漠,白杨树也能顽强的生长。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一同领略白杨的风采。

2、任务:

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生活的恶劣环境。初步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新授

1、学生按自学提示,从整体上自学全文。小组内交流,要求:

⑴初课课文,注意标出字音及重点词。

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归纳课文写作顺序。

⑷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⑴教师范读,学生段读,注意正音。

⑵引导学生按“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顺序说大意。

概括特点:抓住(环境恶劣)。

重点词句:“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等。

⑷白杨树特点:

读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谈理解)

要点:

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⑸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

(烘托作用)

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物色

(通过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4、质疑解难。

三、课内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ēbì

()qīngxī

()fǔmō

()jièshào

()

2、选词填空:

分辨分辩

⑴到处浑黄一体,很难()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⑵“这不是我弄坏的!”小明()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2、预习课后2、3题。

〖教学目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教学难点〗

阅读能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1、提问:

回顾作者的写作思路。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板书:

高大挺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

2、导言:

白杨的生长不择环境,在哪里它都忠诚无私,坚强不动摇,爸爸在说完这段话之后,作者这样写到:“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3、任务:

1、学生自读课文13~16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要求:

⑴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⑵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自己设计问题并回答。

2、针对重点句子,交流自学结果:

重点句子: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⑴表的是“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心。

⑵这是点明中心的句子。爸爸请白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爸爸在新疆工作,他是服从党的需要,到边疆去的,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而且不怕艰难险阻,为建设边疆而作出自己的努力。爸爸请白杨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所以说是表白自己的心。

⑶此时此刻,爸爸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希望孩子们能像白杨树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学好本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⑷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话,但听了爸爸的话后,他们懂得了什么

爸爸和妈妈长期在新疆工作,自己也要到艰苦边疆工作学习。

父母和其他服从祖国需要到边疆参加建设的人们也是有白杨树的特点。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生命力强,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成长,贡献自己的一切。

3、学习最后一段:

结合课后3题,用提问题的方法对这段话加以理解。

⑴“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

(爸爸)

“几棵小树”指谁

(孩子们)

⑵为什么沉思,或沉思什么

老一辈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滩上的白杨,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是老一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⑶为什么微笑

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实现他的愿望。所以父亲笑了。

这是对事业后继有人的欣慰的笑。反映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

⑷“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

⑸“爸爸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什么意思

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下,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他的微笑,也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愿为祖国作出无私奉献的志向和愿望。

⑹“搂着”说明什么

爸爸对孩子的爱。

⑺爸爸爱孩子,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到新疆吃苦呢

爸爸对孩子的爱是从爱祖国为前提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白杨那样,祖国哪里需要,我在哪里生长。

⑻说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长大了也要像边疆建设者一样,哪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扎根,为祖国作贡献。

4、质疑,解难。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借物喻人。

⑵人物的神态变化,即: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浮起一丝微笑”。

⑶开头烘托作用。

⑷通过人物对话间接写白杨的特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背诵13~16自然段。

同学们,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强者。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赁着自身的特点,在茫茫的戈壁顽强的生长着。作者明写白杨,实际上却通过白杨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作者将人和物巧妙地联系,这称委婉曲折的表达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白杨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愿同学们都能像白杨一样,随处扎深根。

小随笔,描写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板书设计】

望白杨

高环

大境

挺恶

秀劣

说白杨扎根边疆

白杨生挺坚建设祖国

命直强

力高不

强大屈

做白杨借物喻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D、……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两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4、过渡: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THE END
1.寸草不生的意思:寸草不生的解释读音拼音:cùn cǎo bù shēng 注音:ㄘㄨㄣˋㄘㄠˇㄅㄨˋㄕㄥ 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寸草不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形容灾情惨重。 典故出处:元http://chengyu.fjnews.com/KJHA.html
2.寸草不生的拼音是什么寸草不生cùn cǎo bù shēng 怎么读 基本内容【词目】寸草不生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示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用法】主谓[查看更多]https://m.hao86.com/ciyu_ask_9b211443ac9b2114_py/
3.cùncǎobùshēngliànliànbùshěA.寸草不生,恋恋读拼音,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ùn cǎo bù shēng liàn liàn bù shě A、寸草不生;恋恋不舌 B、寸草不生;恋恋不舍 C、寸早不生;恋恋不舍 试题答案 同步练习册答案 在线搜题 B 科目:小学语文来源:期末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欢乐岛。 http://www.1010jiajiao.com/xiti_id_902174
4.赤地千里的拼音怎么写?赤地千里什么意思?赤地千里的拼音怎么写?赤地千里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赤地千里 【成语拼音】:chì d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赤:空,一无所有。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形容灾荒或战乱后大片土地荒凉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宋·朱熹《辞免直秘阁状一》:“赤地千里;民不聊生。”https://www.bzx1688.com/g/540253.html
5.期末考试快到了,孩子生字拼音词语解释不过关怎么办?不会给生字加声调,二声和三声总是混淆。 不会补全生字读音,出现了把韵母当声母用的情况 比如yao要写成iao 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做给写字表识字表加声调和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 二年级 目前孩子二年级,今天无意间发现学校课堂作业本里关于生字注音部分的题目中前后鼻音会混淆,这个需要怎么引导?让读音的时候读准音?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VG81PDS0516AO33.html
6.成语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简介成语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_成语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怎么读 对于成语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花枝招展的拼音与解释2.不由分说的意思和解释3.我需要40个成语的解释和 成语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_成语的拼音和释义怎么写啊怎么读 对于成语https://www.hgsjupim.com/cyccdq/3708.html
7.根据拼音写句子(精选7篇)173 最激烈的辩论: 唇枪舌剑 174 最荒凉的地方: 寸草不生 175 最有用的木材: 栋梁之材 176 最没价值的东西: 分文不值 177 最喜欢说别人好话: 逢人说项 178 最有效的讥讽: 讽一劝百 179 最稀罕的东西: 凤毛麟角 180 最大的福: 福如东海 181 最有福的人: 福星高照 182 最好的副业门经: 狗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iyfq90.html
8.寸草不生解释寸草不生拼音寸草不生造句寸草不生 《寸草不生》 更新时间:2023-07-04 22:42:52 词语寸草不生 拼音cùn cǎo bù shēnɡ 书写寸草不生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https://www.chazidian.com/zuci-%E5%AF%B8%E8%8D%89%E4%B8%8D%E7%94%9F/
9.部编版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6篇(全文)寸草不生——() 估计——() 乖巧——() 机警——() 千变万化——() 漂亮——() 格外——() 追逐——() 应接https://www.99xueshu.com/a/W7luay1i346d.html
10.寸草不生的意思寸草不生的拼音怎么读解释寸草不生,拼音:cùn c?o bù shēng,寸草不生的意思:贫瘠得几乎没有任何植物生长http://cidian.1qi.cn/cuncaobusheng__dc5be7.html
11.寸草不生是什么意思寸草不生的拼音怎么读音啥意思含义造句 此地连年旱灾,寸草不生。「寸草不生」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连一点小草都无法生长。形容土地非常荒芜贫瘠。如:此地连年旱灾,寸草不生。 辞典修订版解释 连一点小草都无法生长。形容土地非常荒芜贫瘠。如:「此地连年旱灾,寸草不生。」「http://www.yuwenke.com/yisi/cuncaobusheng.html
12.根据拼音写词语。运动员们经过一段时间,准备赛场。学校学生代表前【知识点】 看拼音写汉字解读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 看拼音写汉字 书写 | 适中(0.65) 【推荐1】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还记得十年前,一踏上这片土地,的空气裹挟着尘土立刻钻入鼻孔。放眼望去,山坡,寸草不生;河,早已。满目荒凉,让人心痛。远处,起了一阵风沙,似乎https://zujuan.xkw.com/24q20649314.html
13.寸草不生怎么读,寸草不生的发音,寸草不生的拼音,寸草不生是什么寸草不生 寸草不生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寸草不生 繁体:寸草不生 拼音:cuncaobusheng 读音:cùn cǎo bù shēng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寸草不生 造句:寸草不生造句 组词,组成语:寸草不生 寸草不生解释 寸草不生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https://www.chacihai.com/cidian/92926.html
14.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看拼音写词语复习2.按照单元知识点系统二、词语归类: ABCC式: 类似词语: AABC式: 恋恋不舍 恍恍惚惚 AABB式: 类似词语: 得意扬扬 类似词语: 行色匆匆 白发苍苍 温情脉脉 密密层层 结结实实 匆匆忙忙 碌碌不为 愤愤不平 生生不息 1.看拼音写词语 bù jū yī gé hóngwěi jiànzhù shēn tǐ jiǎojiàn ( ) ( ) ( ) miǎn qi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14/6102042130004050.shtm
15.寸草不生(寸艸不生)的意思寸草不生是什么意思寸草不生起名取其中的草字、不字、生字来起名,其字寓意为气宇轩昂,生龙活虎,推陈出新之意,可以取名为不信、不群、生秋等名字。以下为成语起名好听的名字,具体结合姓氏,性别,出生时间来起名更适合更吉祥。 寸的拼音和组词语 寸 寸的拼音:cùn寸的注音:ㄘㄨㄣˋ寸的简体笔画:3画 https://cidian.yw11.com/ci/%E5%AF%B8%E8%8D%89%E4%B8%8D%E7%9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