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县甘竹镇,水蛭特色养殖产业已经引进两年,水蛭养殖发展得如何,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前往采访。记者来到养殖基地的时候,工人们正准备给水蛭喂食,他们手脚麻利的用桶子将田螺一把把撒进水池。
基地员工吴厚发:我们这个平均三天喂一次,(一个池子)一次大概是五十斤左右。
据了解,这种人工养殖的水蛭品种为宽体金线蛭,属非吸血水蛭,不吸食人或其他脊椎动物血液,以摄取田螺、螺蛳、福寿螺和河蚌等软体动物为主。该品种为我国独有,药用价值极高,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繁殖率高、发病少、易于捕捞的特点,是我国目前推广养殖的最佳水蛭品种。
这个综合型水蛭工厂化养殖基地位于甘竹镇坪上村,占地320亩,由中科利岐(抚州)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已经形成从水蛭养殖、加工生产、收购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该项目落户我县,就是看中了我县优质的生态环境。
中科利岐(抚州)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因为对广昌的话,我们水的那个水环境,我们养水蛭对水的要求质量是非常高的,那么它是抚河的源头,所以水的这一块没有污染。
水蛭养殖采用的是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基地流转了甘竹坪上村土地,并签订了20年合同,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4万元。公司还辐射带动农户养殖,吸纳剩余劳动力务工。因为水蛭养殖的投资成本和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了减少农户的风险,公司将大棚内的部分养殖池出租给农户,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户可以在这里学习实践,掌握养殖要领。
中科利岐(抚州)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平时要注意几点,就是说,因为你巡池后发现,这些水质出现一些什么问题,特别是水源有没有被污染啊,如果污染了,这个水会发黑,那么就要及时排水,换新的水过来。
养殖户张爱凤:我在这里养殖呢,是公司提供这个场地,然后技术指导,还有饲料和那个种苗,然后我这边就风险就减少了很多嘛,然后,我计划今年把这个技术学好了,明年就扩大规模。
受气候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野生水蛭的数量锐减,而水蛭的药用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养殖利润和前景广阔。经过两年的试养和发展,公司的水蛭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养殖也进入快车道。今年公司预计年产50吨水蛭成品中药材,销售收入1500万元,小水蛭将成为大产业。
中科利岐(抚州)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目前为止,因为市场需求量是非常非常广的,那么可以说现在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我们有这样一个信心,然后明年我们会高密度养殖,那么争取这个产量要做到一千五百万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