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蛭,可以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保温越冬。
1、自然越冬
气温降至13℃时,水蛭钻入潮湿疏松的靠水面的泥土中越冬,也有少数在水池淤泥中越冬。一旦进入越冬状态,禁止进入池中越冬区域搅动,防止破坏水蛭越冬环境。
2、保温越冬
可以利用大棚、地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保温、增温。进入10月份以后,气温降至20℃以下时,即可移入塑料大棚内越冬。水蛭在棚内到12月份才停止生长,早春3月份即正常生长,有利于促进水蛭早繁育、多产卵。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100条水蛭,在适温阶段投喂足量饲料,及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温度超过32℃时,开启大棚换气调节温度。在有地热水的地方开热水井,用保温管道将热水引入水蛭越冬池。越冬池面积通常在3亩以上,水深保持1米左右。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用塑料大棚保温。
宽体金线蛭的最佳引种时机
宽体金线蛭是一种广泛生活于我国湖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湖区,以及长江流域以北各省河滩与各类淡水水域里,民间俗称蚂蟥,中药材市场统称为水蛭。近年人工养殖水蛭,应运而生。而许多养殖户由于缺乏必要的养殖知识和经验,随意引种,不择时机,蒙受了无谓的损失。按一般的说法,总是建议在早春时引种,更有甚者,宣称全年随时均可引种,误导了许多水蛭养殖者的操作。
按笔者的研究实践表明,秋季才是引种的最佳时机。理由有三:
其二,早春刚出蛰的水蛭,本身应激反应较强,体质欠佳,抵抗力弱,初至新的环境后,水土不服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成活率及产茧量。
开端。
水蛭幼苗开口饲料的投喂及精养管理
最进在网上和电视台,看到很多养殖场在给养殖户的水蛭养殖资料中,对水蛭小苗的养殖一笔代过。还有很多种苗商给养殖户在办高价的,所谓水蛭养殖技术培训课中,对水蛭小苗的养殖简单而过。甚至还有很多种苗商让养殖户用河蚌养殖水蛭小苗!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河蚌的生活习性,河蚌喜欢在深水的淤泥中。水蛭小苗一般不可能跑到深水区进入河蚌体内,就算把河蚌固定在水蛭生活的环境里也不行!是真的养殖过水蛭的养殖场,不会不知道水蛭生长过程中要脱皮。和螃蟹、小龙虾、蛇等一样都脱皮,脱皮一次就长大一次。水蛭生长要脱很多次皮,特是小苗生长期脱皮的次数更多。没有足够的阳光水蛭会营养不良会缺钙脱不了皮!(阳光和营养不良、缺钙有什么关系,请大家自己去了解)所以水蛭进入河蚌体内有三个结果:一、水蛭自己离开河蚌体内,河蚌没有任何做用,而且还会夹死和夹压成年水蛭。
二、水蛭小苗脱不了皮,营养不良最后大量死亡。三、有少量没有死亡的也不会生长,到秋天还是那么大。
幼苗从卵茧钻出后,放在水中前三天不吃食物,完全靠体内的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幼苗开始进食,只因刚从卵茧中孵化出来的幼苗,身体发育不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水温应保持在20℃-2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幼苗生长不利,水深宜保持在30到50公分,此刻的幼苗消化器官性能较差。因此,应注意投喂具有营养合理和适口性幼苗开口饵料,确保幼苗首次取食顺利成功。
幼苗投喂饲料,要根据幼苗喜欢的活动场所来投放,从而使幼苗在整体活动的环境下,都能吸取到食物,不存在挣抢食物和寻找不到食物。因此,幼苗精养期间,要构建幼苗精养池,人工创造幼苗活动、取食、休息、排泄的设施模式,以建一个十平方的池为例,能喂养幼苗10到20万条。
幼苗精养管理阶段,要严格掌握雷雨天气的池边流水而使小幼蛭往上爬出,应做好池边防雨,盖上一条塑料薄膜,只要池边没有雨水的积流下池,保持池墙边干燥,幼苗很稳定,不会往上爬行。也可用60目以上的防逃网盖上一条。幼苗喜欢新鲜水源及微流量。因此,幼苗期间要每天更换新水,多补充新水。同时装上一台微型增氧机,效果更佳,若饲料搭配合理,新鲜水质充足,池中保持一定微流量,幼苗成长速度很快,从卵茧出来2公分幼苗经过二十天的精养管理,幼蛭可生长到7公分以上。这样的小苗再投到大池塘、水田、水蛭池精的成活和产量会更高。
人工养殖水蛭的几个要点
一、选址。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蛙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怪栖息。
二、水质。水质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条件。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三、种蛭的选择。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四、孵化。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周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他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五、越冬。水蛭的耐寒能力较强,一般不易被冻死。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六、天敌与疾病的防治。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如何防范水蛭的天敌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老鼠、蛇、蚂蚁、水蜈蚣等动物。
一、老鼠
老鼠是水蛭的主要天敌,常会大量吞食水蛭,尤其水蛭在岸边活动时,因失去了防御能力而被鼠吞食。
防治方法
方法一:密封养殖池,加固四周防逃设施,防止老鼠入内。
方法二:在池塘四周撒灭鼠药,下捕鼠夹,安装电动捕鼠器。
方法三:可以养猫,因为猫不吃水蛭。
二、蚂蚁
蚂蚁出现的原因是饵料的气味引入,或土中带入。蚂蚁主要危害正在产卵的种水蛭和卵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