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科技系讲师,执业兽医师,注册兽医师,主要讲授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池塘养鱼等课程,从事水生动物疾病防控近10年,长期服务于泰州、盐城等地的水产养殖户。近三年在江苏银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服务工作,对四大家鱼病害的防治有一定的见解。
以下是交流的主要内容:
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在这么好的平台一起聊聊鲫鱼病害的问题,首先感谢中国水产频道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
江苏是水产大省,水产的产值超过畜牧,在省市的努力下几乎每个市有自己的主推养殖品种,摸索了不少成功的养殖模式,比如连云港主要养殖泥鳅;鲤鱼,南美白混养;徐州主要发展观赏鱼产业;泰州兴化的河蟹在全国举足轻重;扬州的罗氏沼虾异军突起;淮安宿迁的河蟹、小龙虾;苏南的河蟹等等都颇具特点,而盐城地区则主要养殖异育银鲫,产量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大丰、射阳为主产区,辐射周边的滨海、响水、建湖、东台、海安等地,养殖条件好,亩产高,各种配套齐全。
塘口面积较大,一般在100亩左右,大的超过1000亩
各项服务措施非常完善,经纪人队伍发达
很多现代化的器械大量应用到养殖中
自动上鱼机,可以极大的解放工人的劳动力
自动拌药机,方便药物的添加
还是罾网,设置在料台前,投饵诱鱼,方便捕捞
自动洒药机
异育银鲫这条鱼是群众比较喜欢且常吃的淡水鱼品种,营养丰富,性质甘平,市场颇大。不少养殖户因为养殖这条鱼积累了巨额财富,行情好时,身价千万以上的养殖户比比皆是。在前些年的异育银鲫养殖中,养殖户最怕孢子虫病,治愈率较低,后来大红鳃出现,直至近年的鳃出血爆发,这条鱼的养殖已经越来越难。今天就简单跟大家聊聊这三种对异育银鲫影响最大的病害。
首先跟大家介绍下几种病害的基本情况:
主要症状:濒死鱼离群独游(但是此种现象较少)全身发黑,各鳍条末端发白,最典型特征为死亡的鱼鳃盖上有一红点。
死鱼鳃盖有明显胭脂色红点
检查濒死鱼,眼球突出,眼球及下颌、胸鳍基部点状充血,部分鱼有身体出血现象,病鱼捞出水面后,鳃部即开始大量出血。解剖发现,内脏粘连,肝脏充血严重,部分鱼有黄色半透明腹水,发病池塘鱼摄食亢奋。经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病原为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鱼疱疹病毒2型)。
濒死鱼鳃部出血
鱼鳔点状出血,这个也是病毒病区分与细菌病的重要特征
目前发现鳃出血病的病症跟温度有关,在非病毒最适温度时,有时此病表现出无明显病症,需细心对待。
锦鲤也有大红鳃
草鱼苗的大红鳃
病鱼拿出水面后鳃丝颜色变淡
鲫鱼的大红鳃
下颌部位,胸鳍基部发黄也是大红鳃的主要症状之一
大红鳃纤维图
目前在苏北地区发现的对于鲫鱼有危害的孢子虫有5种,分别为寄生在鳃部的异型碘泡虫,寄生在肝脏的吴李碘泡虫。
寄生于肝脏的孢子虫
寄生于背鳍基部的孢子虫
晶状缝碘泡虫显微图
付孢子虫好转,示包囊发黑
喉孢子虫引起的死鱼
感染侯孢子的濒死鱼
眼球突出,体色发黑
咽喉肿胀,堵塞食管,鱼体逐渐消瘦,直至死亡
鳃孢子虫
这里要感谢中科院水生所章晋勇研究员在苏北地区孢子虫分类、鉴定、防控上面做的大量细致工作,上章博美照一张......
科学家们一直在行动。。
其中一些虫体危害不大,如异型碘泡虫主要危害幼鱼,对成鱼危害很小,鲮单极虫主要影响生长,致死率不高;其他三种孢子虫有着较高的致死率。
养殖的瓶颈为何来的如此之快?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
13年大丰风靡的号称治疗鳃出血的神药,亩均20元以上一亩
捞死鱼协会集结点
捞死鱼的标准装备
这样急性发病的死鱼可能流入超市
收获满满
死鱼销售的路上
(1)大红鳃
(2)孢子虫病
2015孢子虫病下半年发病高于上半年,特别是下半年台风后,超过80%面积的鱼种养殖池发生喉孢子虫、腹孢子虫,监测到3口池塘死亡量超过70%(芦苇公司1个,洋马1个,东方四队1个)。
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测到两口池塘注射由浙江某研究所制作的组织浆疫苗,其中位于旺阳公司的池塘在注射疫苗后半个月内即开始发病,死亡量超过全池总量的60%;位于达阳公司的池塘在注射疫苗后25天开始发病,死亡量约30%(发病后不久卖鱼),佐证组织浆苗对于鳃出血的免疫效果不佳。
另外在2015年鳃出血病危害程度低于2014年,养殖户发现鳃出血后及时卖鱼,造成损失较小。鳃出血流行于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兴化等地,今年以大丰危害严重。首次发病水温19℃,大丰建丰农场发病率(92%,监测26口池塘,24口发生),死亡量超千尾的超过50%。而且今年鲫鱼主要病害流行特点是交叉感染严重,下半年鳃出血、喉孢子虫;鳃出血、大红鳃甚至三种疾病一起爆发的池塘很多。下一步我们拟打算在异育银鲫并发症研究上花大力气。
鲫鱼的养殖走到了瓶颈,如何突破病害,加大养殖的成功率?
疫苗注射现场
光是疫苗制作费,注射费花费约20万元
投饵台的微孔增氧正在被推广
课题组的薛晖研究员,章晋勇研究员在指导微孔增氧的使用。。
科学家们找在行动
对于鳃出血:
关于孢子虫的治疗,其实并非所以孢子虫都是有大的危害的,如果鳃部存在少量的孢子虫,不处理也可以的,在他的生命周期结束时会自然脱落。对于危害较大的孢子虫,则需谨慎对待。不少养殖户习惯用敌百虫处理孢子虫,其实风险很大,因为敌百虫具有胃毒作用,会影响鱼类摄食,影响内服药物的摄入。
常见的治疗孢子虫的药物有:
最后我想说的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是诊断,诊断是第一位的,诊断错误的话,用再好的药也不会对疾病有意义。另外,在渔价下行,疾病频发,亏损成为常态的大行情下,鱼医嫣然由暴利人群变成了高危人群,各位技术员在行医过程中需要谨慎处理。
还有一点认识,就是目前抗生素滥用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望各位在从业过程中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数量,尽量不要用抗生素泼塘了!为了自己,为了行业,也为了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