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消费者见到的这些所谓的'染色鱼',其实是养殖的黄骨鱼。养殖的黄骨鱼为了卖相好,给鱼吃的是增色的饲料,颜色就变成黄绿色,与野生鱼无异。但是,为什么掉色?其实养殖的黄骨鱼活的时候一般不容易掉色,但死后,颜色容易随鱼皮一同脱落。脱皮掉色的死黄骨鱼就变成了所谓的'染色黄骨鱼'了。(据笔者了解,即使野生的黄骨鱼,死后都会出现类似脱色情况。)
那么,养殖的黄骨鱼,能吃吗?大家都非常关心。
养殖的黄骨鱼都是喂人工配合饲料的,难道加黄的饲料有问题?据笔者了解到,黄骨鱼都是吃增色饲料后才会变黄,那么是什么令黄骨鱼的体色变黄?这种令黄骨鱼变黄的色素有没有毒?国家对黄骨鱼的饲料有没有监管?
根据现在执行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的规定,在饲料中添加天然着色剂,是允许使用的,黄色剂一般是叶黄素(源自万寿菊),人食用添加叶黄素饲料喂养的鱼,不会对身体带来任何危害。据专家指出,叶黄素的添加量没有标准,但就算在饲料中添加较多的叶黄素,也不会出现问题。
笔者采访了广州某天然色素公司的管理人叶总也表示,其公司的天然色素叶绿素都是从万寿菊提炼出来的,是国家合法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在水产及家禽等行业。叶总保证,这种合法的叶绿素天然色素,不但无公害,对人体还有抗氧化去自由基及清肝明目等作用。黄骨鱼的作色,就是叶绿素等起的作用,许多饲料厂家都是他的客户。
关于黄骨鱼色素问题,2014-08-21日的《中国水产频道》也有所报道:
既然添加'天然叶黄素'合法,为何鱼会越来越黄?'鱼体变黄和色素的关系不大。'华南某饲料厂资深配方师认为'原料问题可能占了90%,比如玉米变色、鱼粉渗入了重金属、油脂氧化等。'而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也曾在《养殖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一文表示,鱼体的黑色体色主要依赖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分布密度,以及黑色素体在黑色素细胞中的分布状态。而黄色体色主要依赖于鱼体从饲料中吸收的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在皮肤中的沉积状态,这类色素是脂溶性的,是伴随着饲料脂肪的吸收、转运和沉积进行的。出现这种黄色体色应该是饲料物质严重影响了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形成、而类胡萝卜素吸收较多的结果,表明饲料中含有能够影响鱼体正常生理机能的物质存在,如含有较多的氧化油脂、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维生素不足等原因,应该检查饲料配方和饲料原料的质量,采取排除有害饲料物质、保障足量的维生素等技术措施。
'黄颡鱼颜色不稳定的问题在行业内是非常普遍。'据浙江某水产饲料厂业务经理齐某介绍,近年大大小小的饲料厂都有出现过黄颡鱼变色如变花变黄变白等。除了饲料问题外,鱼体自身情况、养殖水环境、及养殖户用药情况也会导致鱼体变色。如黄颡鱼在苗期阶段极易发生穿头病,处于疾病状态的黄颡鱼体色是花的;养殖水环境恶劣,密度过高时鱼体出现变色。'我们基地水库网箱养的黄颡鱼体色是黑色,这可能跟水中藻类也有关系,水库水质很清,没什么藻类。'湖南某饲料企业配方师说。
'黄颡鱼体色变化主要影响卖相,价格往往要比同规格鱼低。'齐某表示,一般由于饲料原料问题出现黄颡鱼体色变色,饲料厂及时调整原料配方,再养殖一个多月就能使鱼转成正常体色。'一般饲料企业加天然叶黄素也是为了黄颡鱼有好的卖相,如果能正确引导消费者,也许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